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除了鄭國渠,還有哪幾個?

2021-01-20 騰訊網

最近,電視劇《大秦賦》熱播,劇中,一個巨大的「疲秦」陰謀成就了一個偉大的惠民工程,將「鄭國渠」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水利工程又一次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戰國時期,各國間徵伐不斷。秦國日漸強大,一統天下的虎狼之心昭然。為保一隅平安,韓國想出一疲秦妙計,派水工鄭國做間諜,說服秦國修建「鄭國渠」,欲利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拖垮秦國經濟,致使其無力東伐。但未曾想到,「疲秦計」不僅沒有拖垮秦國國力,反而為其橫掃六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歷代統治者也都非常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除了鄭國渠,中國古代還有不少聞名世界的水利工程。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它山堰、鄭國渠、靈渠和都江堰,被人們稱為中國古代四大著名水利工程。

一、它山堰(王元瑋)

它(tuō)山堰,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西首,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鹹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

它山堰建成之前,寧波鄞江一直沒有支流,一條乾渠直通東海,不僅兩岸方圓幾十裡莊稼無水灌溉,遇到雨季,海水倒灌,莊稼被海水淹死,人也只能喝又苦又澀的海水。鄞江兩岸民眾飽受愁苦,只得背井離鄉外出逃生。

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王元瑋被任命為貿縣(即鄞縣)縣令,上任後便著手整治鄞江。工程修築了十年,形成了以它山堰為總樞紐的引洩完整、滯蓄可靠的水利系統。從此,雨季,上遊洪水漫過它山堰,進入奉化江,通過甬江流入大海海。旱季,上遊水主要進入南塘河,灌溉鄞西農田並注入寧波府城日月兩湖(日湖堙塞,今存月湖)。它山堰自動調節著南塘河水位,保證了兩岸農田和寧波城用水。因其建在鄞江上遊出山處的四明山與它山之間,所以得名"它山堰"。

堰身設計方面的科學性頗具現代原理,有許多原理是20世紀才發現的;堪稱水利建築史上的奇蹟!之所以能成為水利建設的奇蹟,因為它山堰堰體有四大特點:其一,堰底向上遊傾斜5度。這一特點可以增加堰體的穩定性;其二,組成堰體的條石附有粘土夾碎石層,從而減少河床的滲漏;其三,堰體平面略向上遊鼓出,從而減少溢水時對河岸的衝刷。其四,堰體採用變厚布置,從而增大河床中央堰體剛度。

它山堰歷經1100餘年風霜雨雪和洪水衝擊,至今仍基本完好,繼續發揮著阻鹹、蓄淡、引水、通航、洩洪的作用。1988年12月底,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0月被評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鄭國)

鄭國渠,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是中國最早的大型無壩引水灌溉工程,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

這名留史冊的名渠,竟是來源於一條"疲秦之計"。公元前246年,面對日益強大的秦國,做為秦國東鄰的韓國深感恐懼,為了誘使秦國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設上,無力進行東伐,派水工鄭國到秦國執行"疲秦"之計。在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王大怒,要殺鄭國。鄭國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秦王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仍將鄭國加以重用。大約花了十年時間這項工程才告竣工。由於是鄭國設計和主持施工的,故而得名"鄭國渠"。

鄭國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陝西涇陽),在谷作石堰壩,抬高水位,攔截涇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幹線沿北山南麓自西向東伸展,流經今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等縣,最後在蒲城縣晉城村南注入洛河。乾渠總長近300華裡。沿途攔腰截斷沿山河流,將冶水、清水、濁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關中平原北部,涇、洛、渭之間構成密如蛛網的灌溉系統,使高旱缺雨的關中平原得到灌溉。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使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鄭國渠的建成為戰國時期秦國的強盛和統一中國奠定了經濟基礎。在中國最強盛的朝代唐朝,鄭國渠支撐了長安京畿地區大部分糧食供給。在兩千二百多年時間長河中,鄭國渠多次重修,名稱也幾經更改。1932年重修後稱涇惠渠,沿用至今。該渠系工程運行良好,特別是在西安周邊縣市的工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2016年11月8日,在泰國清邁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上,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三、靈渠(史祿)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兼具灌溉、防洪等功能,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曾在統一中國、促進中外交流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發揮灌溉功能,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穩固統治,北擊匈奴,南徵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遊,為解決南徵部隊的糧餉運輸問題,決定"鑿渠運糧",在五嶺之上開一條運河。

靈渠由史祿主持修建。史料關於此人記載甚少,只間接地記載了「監御史名祿」。出生地無從考證,據傳是越人。他不姓史,也不姓監,只知道他名為「祿」,史志習慣稱他為史祿。

靈渠水系由北南兩渠組成。北渠俗稱湘江新道,全由人工開鑿而成,全長3.25公裡,最大引流量為12立方米每秒。 南渠自南陡口起,過嚴關,流至溶江鎮老街的靈河口入灕江,全長約33.15公裡,南渠引湘江水約3分,最大引流量為6立方米每秒。

靈渠有很多當時在世界上領先的技術,比如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陡門。所謂陡門,就是古代的船閘,通過陡門的開啟與封閉,調節水位,保證南來北往船隻不受水位落差影響而順利通行。靈渠通過36個陡門的開閉控制水位升降,讓船隻在枯水期也能暢通無阻;比如"彎道代閘"技術,將航道設計為彎道,以延長流徑,延緩坡降,滿足通航要求。

目前,靈渠總灌溉面積達6.5萬畝,覆蓋興安縣的5個鄉鎮186個自然村,受益人口5.9萬人。

2018年8月13日,靈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它以精良和獨具特色的水利工程技術和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著稱於世,一直為國內外人士所矚目。

成都都江堰玉壘閣

四、都江堰(李冰父子)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戰國時期,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國勢日益昌盛。秦昭王任命為李冰蜀郡太守。李冰是精通天文地理的水利專家,他在任太守期間,以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主持修建許多水利工程,而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都江堰是一座運用水動力學原理,採用無壩引水建築形式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完工以後,蜀郡才成為真正的天府之國,極大提高秦國的國力,為秦國的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毫不誇張的說,蜀地兩千年的富庶安樂,都離不開李冰的都江堰。

都江堰的創建,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無壩引水為特徵,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1998年灌溉面積達到66.87萬公頃,灌溉區域已達40餘縣。人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廟,稱為二王廟。四川省都江堰市簡稱為「灌」,就是因此水利工程而得名;

2000年,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涇陽鄭國渠——古代西北最大的水利工程
    1/見證世界灌溉奇蹟——鄭國渠 【景區介紹】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裡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裡(灌溉面積號稱可達4萬頃)。
  •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專題
    (24分)秦漢時期,關中地區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當時其耕地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一,人口佔全國的30%,財富佔全國的60%。涇水多泥沙,鄭國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於涇水進入關中平原的谷口。鄭國渠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河流和地勢特點,乾渠和支渠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將渭河以北的數萬頃鹽鹼地改造為旱澇保收的良田。下圖為鄭國渠示意圖。
  • 鄭國渠遊記
    周日,鄭國渠。從西安騎行過去大概80多公裡,騎了兩個半小時。鄭國渠是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戰國時期由韓國水利專家鄭國主持修建而成。抵達門口,必須坐班車,50門票加30班車票。班車直接抵達最後一站,也就是一號站點。這裡是一個湖,可以乘船或者遊艇遊玩。我們小憩片刻,然後步行前往二號景點。中途可以看到落差很大的大壩,蔚為壯觀!
  • 鑲嵌在關中平原的一顆明珠——鄭國渠,搭配袁家村也太好玩了吧
    鄭國渠,關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鹹陽必去名勝古蹟top1。鄭國渠是古老的水利工程遺址,利用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走向修建,引涇水灌溉渭河以北地區,使得這裡成為古代歷朝皇家必爭之地,鞏固了政治、經濟地位。鄭國渠於2016年申遺成功,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遺址。
  • 除了都江堰,我國還有5個古堰,而且它們個個都是世界遺產
    除了都江堰,能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水利工程古堰,我國還有5個,其中三個在浙江。重要的是不僅這些古堰保存完好,而且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多麼的偉大。它山堰與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現在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不是普通的灌溉工程,它是為了防止海水倒灌,在四明山和它山之間修建的一座上下各36級的攔河溢流壩,下擋鹹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鄉數千頃農田灌溉,並通過南塘河供寧波城使用,到了清末民初的改造中,其工程又增至九壩、五堰、十三塘。
  • 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除了F1還有哪幾個?
    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除了F1還有哪幾個?
  • 鄭國渠風景區
    鄭國渠旅遊風景區位於涇陽縣王橋鎮西北部鄭國渠是秦國修建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與都江堰、靈渠齊名,是三大水利工程之首。鄭國是水工專家,韓國派往秦國的間諜,本意是藉此浩大工程拖垮秦國 ,秦國為了改造渭北平原的鹽鹼土地將計就計,耗費巨大精力完成此水利工程。後世由於氣候變化水量減小、泥沙淤積,其作用減弱。
  •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是哪四個在哪裡 四大名樓的古詩和詩句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是哪四個在哪裡,順便來說說江南四大名樓是哪四個以及四大名樓的古詩和詩句。一、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是哪四個在哪裡(一)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是哪四個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分別是山西鸛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嶽陽樓。這些名樓的特點就是被著名的詩人寫過詩,也被傳頌多朝代,甚至流傳至今。
  • 桂林除了陽朔,還有散個步就能看見雲海仙境的好地方
    、峨眉山、三清山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美不過相對於廣州,它們還有個共同特點:遠峽谷內瀑布林立,溪谷幽深,一個個深潭,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盤」。茂密的竹林,更為峽谷增添清新,漫步峽谷,令人心曠神怡。靈渠興安靈渠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哪四個,你都去過哪幾個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哪四個,你都去過哪幾個呢?書院顧名思義就是現在的學校,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盛唐時期,其中最著名的四大書院分別是河南的嵩陽書院、應天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那麼你都去過幾個了呢?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
  • 江南四大名城指哪四座城市?除了杭州之外,你還知道哪幾個?
    江南四大名城指哪四座城市?除了杭州之外,你還知道哪幾個?每每旅遊我們都會率先考慮「江南四大名城」,作為首選地,但是,你又知道這四座城市是哪四座,又為什麼會選為這四座城市呢?而且,地理位置不同,所包含的「江南四大名城」也是不一樣的。先從小範圍說說是哪四大名城?很多人潛意識會認為是當下特別火的蘇州、美麗的杭州、以及紹興、還有無錫,因為江南實際上並沒有人特別明確的規定,更多的是大範圍的所講江南文化,而太湖區域則更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這四座城市給我們展現出來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水鄉著稱。」
  • 廣州四大名山,除了白雲山和越秀山,你還知道哪幾個?
    作為「北上廣深」四小花旦的一員,如今它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以及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一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現代化的廣州仍保留著市井氣息,其旅遊景點類型多樣,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往,其中長隆歡樂世界、北京路、珠江夜遊等備受遊客歡迎。當然,還有廣州四大名山,除了5A級景區白雲山,你還知道哪幾個?
  • 百萬秦軍滅六國的最大依靠,都江堰和鄭國渠!
    李冰到了成都以後,發現這裡的百姓種地,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李冰父子決定修建水利工程,把經常「發脾氣」的岷江水,引到大大小小的河流裡。李冰召集了四川各族老百姓,修了18年,修成以後,四川盆地溝滿壕平,成為真正的天賦之國,糧食產出滿倉滿谷。
  • 盤點中國四大故宮,除了北京故宮,你還知道哪幾個?
    眾所周知,我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著許多各個朝代遺留下來的古建築遺蹟,其中宮殿最具代表性,要知道中國建築成就最高、規模最大的就是宮殿,畢竟是帝王朝會和居住的地方,規模宏大,形象壯麗,給人強烈的精神感染。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觀鄭國渠對陝西關中文化的滋養
    同樣有此遠見的,還有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君主。鄭國渠的修建,就是秦王贏政主政時的一項壯舉。鄭國渠的修建動念,源於一場陰謀鄭國本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中原小國的名稱。但戰國時期,韓國有個水工,也叫作鄭國。《天下第一渠》的作者白描先生擔憂人們把二者弄混了。
  • 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灌縣城西,是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稱為古代水利的燦爛明珠。  都江堰處於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這項工程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速驟減,易淤易決,常泛濫成災。距今約2200年的戰國時代,秦國蟓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這項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洩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稱為「離堆」。
  • 看鄭國渠
    往前走過水潭,路更難走了,要往下爬,看地圖還有不到一公裡。我問放羊大哥,這邊能不能走到鄭國渠和涇河交匯處。大哥說,可以過去,就是路不好走。我問,要走多遠?大哥說,幾裡路。哈哈,匆忙跑半天,就為看個渠。其實,看渠就是看個熱鬧,了解這段歷史才有意思。鄭國渠就是個偶然,戰國時,韓國和秦國相鄰,韓國怕秦國攻打他,派水工鄭國去秦國獻策,說修水渠可以灌溉田地,目的是讓秦國花人力物力修水渠,削弱秦國實力。沒想到,水渠修成後,秦國增加了萬畝灌溉良田,實力更加強盛。
  • 當今中國的「四大名校」是哪幾所?
    曾經的「北平四大名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今日的「北京四大名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曾經的「中國四大名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復旦大學,那麼今日的
  • 西安的這項水利工程,與四川的都江堰齊名,成就了關中平原的美譽
    提起鄭國渠,我想許多人可能就不是那麼的熟悉了,但是作為秦國的三大水利工程那麼鄭國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工程?它又是如何成就關中平原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但是這絲毫不影響鄭國渠的偉大,歷史上的鄭國渠雖然幾度湮廢,但是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曾在此用心經營,並且在鄭國渠的基礎上一次又一次的復檢,直到今天鄭國渠的後代工程涇惠渠都是涇河給的恩惠,涇惠渠仍然在發揮著它的效益,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也依然在享用著取水帶來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