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板運動的復興潮中,電子遊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2021-01-18 騰訊網

上世紀90年代,孩子們要麼玩過《託尼·霍克職業滑板》,要麼有一塊滑板。2020年,《託尼·霍克職業滑板》前兩代作品的重製版將以合集的形式發售,滑板文化似乎也正在迎來復興。

滑板運動的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流行遊戲。「滑板朋克」曾經是一種流行音樂類型,90年代垃圾搖滾風格服裝屬於滑板時尚的一部分,而滑板特技表演的內在虛無主義還為《蠢蛋搞怪秀》(Jackass)等電視劇的成功鋪平了道路——《蠢蛋搞怪秀》吸引了許多職業滑板選手參演。從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滑板運動代表著一種挑戰極限的時代精神。

然而,在本世紀第一個10年末,滑板文化逐漸淡出歷史舞臺。那些在90年代度過童年的孩子們長大後發現,駕馭滑板並不像玩遊戲那麼簡單。雖然我們仍然會購買遊戲,但已經很少有玩家因為熱愛遊戲而嘗試滑板運動。

原版《託尼·霍克職業滑板》封面上的託尼·霍克,如今他已經52歲了

從文化影響力的角度來講,後續問世的滑板遊戲從未達到初代《託尼·霍克職業滑板》的高度,久而久之,滑板運動成了遊戲廠商不願觸碰的題材。但隨著《託尼·霍克職業滑板》重製版發布,EA重啟「Skate」系列,再加上數款獨立滑板遊戲已經在今年早些時候問世,漫長的滑板「遊戲荒」似乎終於結束了。

滑板文化也在再次興起。年輕滑板選手裡奧·貝克(Leo Baker)在麥莉·賽勒斯的視頻中出鏡,蒂肖恩·瓊斯(Tyshawn Jones)成為了《GQ Style》的封面人物。在英國倫敦等滑板文化濃厚的城市,滑板運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滑板時尚正重新變得流行。

本世紀初,滑板時尚曾與朋克的虛無主義交織在一起,如今則更貼近呢喃核運動的精神,強調實質、厚重的顏色和寬鬆的舒適感。在美國城市聖地牙哥,甚至爆發了一場滑板主題的黑人平權運動——所有參與者站在滑板上進行抗議,通過這種方式將對滑板的熱愛和草根抗議結合了起來……事實上,電子遊戲也反映了滑板運動的文化復興。

職業選手的看法

詹妮弗·索託(Jennifer Soto)是滑板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她錯過了最近的幾場正式比賽,但沒有影響她成為同齡街頭女滑手世界前十。在訓練之餘,索託是一位狂熱玩家,她認為滑板和遊戲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滑板和遊戲都讓能讓人感受到激情。」索託笑道,「這就是我喜歡它們的原因。每次滑板訓練結束後,我就會回到家裡打開遊戲機,再打一局比賽。你可以夢想著成為一位職業滑板選手或職業遊戲玩家,這似乎觸手可得。」

根據索託的說法,在本世紀第一個10年,電子遊戲曾經讓許多玩家感受到滑板運動的樂趣,並最終成為職業滑板選手。「我覺得,大部分滑板選手肯定都玩過「託尼·霍克職業滑板」系列遊戲。我在剛接觸它時甚至連一塊滑板都沒有。它屬於那種能夠讓你在放學回家後跑著回家的遊戲。」

早期滑板遊戲讓很多人了解了這項運動,正如利姬·阿曼託(Lizzie Armanto)所說,它們影響深遠,推動滑板愛好者群體變得更多樣化了。

阿曼託在14歲那年就接觸了滑板運動。目前,她在世界職業滑板選手中排名第9,同時也是排名最高的女子選手。在13年滑板生涯中,阿曼託見證了滑板運動的起起落落。「我所看到的最大變化是,玩滑板的女孩變得越來越多了。10年前,一座滑板公園裡可能只有兩個女孩,但現在經常有女孩成群結隊地玩滑板。」

遊戲中的阿曼託也沿用了她經典的綠色長髮造型

《像女孩那樣玩滑板》(Skate Like A Girl)等紀錄片吸引了更多女孩參與這項運動,而這種變化在新一批滑板遊戲中也得到了體現。初代《託尼·霍克職業滑板》只有一位非男性選手,兩位非白人選手;作為比較,在2015年發售的《託尼·霍克職業滑板5》中,阿曼託、Leticia Bufoni、Nyjah Huston和Ishod Wair等滑板選手悉數亮相。在《託尼·霍克職業滑板1+2》重製版中,除了原作演員陣容之外,阿曼達、Bufoni、Huston、Aori Nishimura、蒂肖恩·瓊斯和裡奧·貝克也加入了遊戲——其中,貝克是該系列中出鏡的首位非二元性別滑板選手。

阿曼達補充說,她對遊戲作品能夠反映滑板選手的多樣化感到高興。隨著時間推移,她相信滑板運動還將吸引更多人參與。「看到遊戲包含了如此多不同類型的職業滑板選手,這真是太酷了。」

索託也留意到了類似的變化。「如今,滑板運動愛好者人群的多樣化肯定處於上升階段。」她說,「很多人獲得了他們早就該有的機會。」

當小型工作室也能接班

在滑板遊戲的復興浪潮中,《託尼·霍克職業滑板1+2》重製版和《Skate 4》或許是最引人關注的作品,但近年來也有一批其他滑板遊戲進入市場,例如《Session》和《Skater XL》等。這些遊戲的量級相對較小,但它們各具特色。

在《Skater XL》中,每個操縱杆控制滑板選手的一隻腳,這樣一來,你就能夠更全面地操控選手「炫技」。與預製了各種單項技巧的其他滑板遊戲相比,這一獨特設計意味著在遊戲中,玩家每次展示的滑板技巧都不會完全相同。開發商Easy Day Studios認為,這種設計非常重要,既「還原了真實的滑板運動」,同時還反映了注重「表達元素」的當代滑板文化。

據Easy Day Studios透露,他們希望《Skater XL》能夠充分展現滑板文化,因此在開發期間從黃金時代的滑板視頻、現代滑板運動的獨創性,以及經典遊戲中汲取了靈感。目前,《Skater XL》擁有一個10萬人的龐大Discord社群,許多Mod作者在遊戲裡創作了他們自己喜愛的地圖。一張玩家自製的巴塞隆納地圖甚至被加入了7月底發布的主機版中。

《Skater XL》在Steam上獲得了不錯的用戶評價

《Skater XL》顯然能夠讓玩家感受到滑板運動的快感,但其整體風格偏寫實,對玩家的技術也有要求。相比之下,某些其他滑板題材獨立遊戲擁有更具想像力的玩法。例如,《Tanuki Sunset》和《滑板故事》(Skate Story)都採用獨特的下坡滑板玩法、未來主義視覺效果,並使用它來創造一種線性體驗。一款叫做《滑板鳥》(Skatebird),預計將於2021年發售的新作更有趣——在遊戲中,你需要控制鳥兒玩滑板,包括一隻叫託尼的鷹(「Tony Hawk」)。

作為《滑板鳥》的首席開發者,梅根·福克斯(Megan Fox)提出了一種理論,試圖解釋為什麼更具試驗性質的獨立遊戲會將滑板運動作為題材。

不光看起來很萌很可愛,《滑板鳥》同樣擁有一個滑板遊戲應該有的豐富技術動作

「當某種品類發展到某個規模時,3A工作室往往會將它放棄,因為用戶已經飽和,開發商不能繼續製作量級更大、更賺錢的續作了。」福克斯說,「那些品類就此被拋棄,直到規模較小,但擁有新工具和新引擎的小型工作室也有能力製作與人們印象中的那些古老3A大作品質相當的遊戲…….」

福克斯介紹說,《滑板鳥》的靈感來源於《託尼·霍克職業滑板》和《Skate》,避免了《託尼·霍克職業滑板》的「硬核、街機物理效果」,並保留《Skate》的逼真動作,不過對玩家的技術要求低得多。「《滑板鳥》更偏向休閒娛樂。如今回顧《託尼·霍克職業滑板》遊戲,你會發現它們的難度太大,對新玩家非常不友好。」

事實上,體育遊戲一直是遊戲的核心品類之一,如果你所熱愛的體育運動從未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出現,那就表明它對大眾缺乏吸引力。隨著文化浪潮的潮起潮落,滑板運動正在迎來復興,並將於明年作為新增項目首次亮相夏季奧運會。

在明年夏季奧運會上,阿曼達將代表芬蘭參加滑板項目的比賽。「對我來說,前往東京參加奧運會真是太瘋狂了,我連想都沒想過。」她說,「滑板運動得到奧運會的認可很棒,這能夠為滑板愛好者們創造機會,因為未來將會出現更多滑板賽事,各大城市也有可能建造更多滑板公園。與此同時,人們不會再將滑板運動視為一種業餘愛好或玩具。」

阿曼達本可以代表芬蘭或美國參賽,但她選擇了芬蘭,目的是讓更多的美國高水平滑板選手能夠得到機會。索託則會代表美國隊參加明年的奧運會。

在滑板選手們看來,滑板運動得到國際奧委會認可不但凸顯了其崛起,也表明與本世紀初相比,滑板運動的形象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本世紀初,滑板運動似乎只屬於一群非常特殊的年輕人,但現在它變得更包容,能夠吸引不同人群參與。

《託尼·霍克職業滑板1+2》重製版甚至將Mute抓板(Mute Grab,Mute一詞有「啞」的意思)更名為Weedle抓板,以此向這個動作的發明者克裡斯·維德爾(Chris Weedle)致敬——維德爾只是聾了,但他並不啞……在上世紀90年代或本世紀初,這種敏感性可能會被嘲諷,如今卻會受到讚揚。

毫無疑問,隨著電子遊戲繼續推動滑板運動發展,讓許多年輕受眾首次體驗這項運動,它們也會不斷演變。如果那些大型滑板遊戲系列要想達到鼎盛時期的頂峰,就需要與時俱進。

阿曼託將進入奧運會視為滑冰文化復興的一大步,但索託認為,這場革命的真正成果將會滲透街頭。「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滑板愛好者在街上玩耍時,我覺得很酷。我相信滑板運動將會繼續增長,未來會出現更多機會。」

本文編譯自:usgamer.net

原文標題:《Skate Culture's Revival Has Finally Hit Video Games》

原作者:Stacey Henley

相關焦點

  • 《運動中角色的扮演》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生知道不同運動中有擔任各種任務的角色及各個角色的任務。【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和教師的互動交流,學生能分清個角色擔任的任務及特點,並在課下積極實踐各個角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發展團隊協作的能力,提高對於各種運動項目的興趣,促進終身體育的形成。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理解不同運動中有擔任各種任務的角色及各個角色的任務。
  • 電子遊戲始祖的誕生與復興始末:CRPG 的涅槃重生
    CRPG(computer role-playing game)的歷史就是電子遊戲的崛起之路。因為 RPG 遊戲最初正是從個人電腦上找到了立足之地,然後才逐漸發展為我們現在所見的各大平臺上以車槍球為主流的各類遊戲。敘事主導、玩家角色和升級機制這些 RPG 的基本規則已經成為了各式電子遊戲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 喜加一:角色扮演冒險遊戲《迷城的國度》可免費領取
    目前,方塊平臺可以免費領取原價50元的角色扮演冒險遊戲《迷城的國度》,遊戲stesam評價為「特別好評」。該作是一款注重迷宮探索的硬派遊戲,劇情和角色扮演元素也很不錯,屬日系迷宮探索角色扮演類遊戲。steam官方消息,Steam輸入API已支持PS5控制器,全面支持在《死亡擱淺》、《地平線 零之曙光》及更多遊戲中配置 LED、觸控板、震動及陀螺儀功能。 現已向選擇加入Steam桌面客戶端公測的玩家開放,在進一步測試後,會面向整個平臺開放。我想說:PS5手柄應該是目前手感最好的一款手柄了。
  • 曾德成:望香港在中國偉大文化復興中扮演獨特角色
    「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國際都會,與外界交流程度高,是中西方文化匯聚的地點。」「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香港與內地互補有很大餘地。我希望香港在中國偉大文化復興中扮演獨特角色。」  「2008北京奧運會大獲成功,香港東亞運動會緊隨其後舉辦,具有獨特的意義。」曾德成先生表示,去年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十分成功,中國拿到了最多的金牌。本次東亞運動會也將是一屆十分精彩的體育賽事。中國代表團有20多個「金牌運動員」,包括劉翔、郭晶晶等都會出席東亞運動會,因此,這將是一屆高水平的東亞運。
  • 《克蘇魯的召喚》是恐怖遊戲嗎 角色扮演解謎遊戲圖文講解
    事實上《克蘇魯的呼喚》是一個角色扮演解謎遊戲。在遊戲過程中,玩家的行為完全基於人物的技能。 你會發現這款遊戲中那些一驚一乍的嚇人橋段不多——至少不夠多,但《克蘇魯的呼喚》從來就沒打算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恐怖遊戲,它是一款實打實的角色扮演遊戲,只不過大部分RPG中人物技能驅動的是戰鬥,而在這裡則是解謎和經歷事件的方式
  • 感受極限運動《火柴人滑板公園》精彩遊戲內容前瞻
    火柴人的形象可以說是遊戲行業中極少的可以從Flash小遊戲盛行的時代中順利生存下來,並且在現在也可以獲得較高人氣的一個遊戲形象了,而且經過數年的發展之後,如今火柴人主題的遊戲作品已經非常多了,而且遊戲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格鬥類的遊戲作品,也有體育競技類的作品,甚至還有一些益智類遊戲作品和玩家見面。
  • 極限運動的鼻祖——滑板
    20世紀50年代末,由衝浪運動演變而成的滑板運動,在而今已成為地球上最"酷"的運動之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世界滑板日,是IASC為了在全世界推廣滑板文化而專門為全世界的滑手設定的節日。圖片來源:高品圖像滑板日的起源,是由某些地方滑板人將「不能滑板」標誌改變為「去滑板」標誌而來。「使滑板更容易融入世界」這個概念也在世界各地蔓延起來。圖片來源:高品圖像2004第一次組織舉辦了世界滑板日活動,稱為Go Skateboarding Day。這個節日現在被全球數以百萬的滑板人慶祝。
  • 什麼是極限運動滑板呢
    滑板項目是極限運動之一,也是極限運動歷史的鼻祖。許多極限運動的項目都與滑板有這密不可分的關係,有的還是滑板項目的延伸。現如今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玩滑板,而滑板也成了不少地區的一項比賽項目。人們可以在滑板中得到一種心情的釋放的同時,也可以增加身體的體能。
  • 城市復興新地標明年亮相京西!極限運動公園9月5日開放
    新首鋼大橋巍峨挺拔,滑雪大跳臺蓄力飛天,三高爐與秀池水火交融,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正在京西逐步呈現。接下來,首鋼極限運動公園呼之欲出,全民暢讀藝術書店即將開門迎客,香格裡拉酒店明年交付使用……到2021年,首鋼北區將基本完成建設,區域城市品質將進一步提升,一個以鋼鐵為底色的現代化城市復興新地標即將在京西崛起。
  • 大型極限運動公園亮相京南 吸引跑酷滑板愛好者
    昨天上午,位於大興區的北京愛琴海購物公園給全市極限運動愛好者送上了「超強福利」——近2000平方米超大極限公園正式亮相,吸引了大批滑板、輪滑以及跑酷愛好者前來體驗,未來有望成為本市乃至北方地區極限運動的「打卡地」之一。
  • 滑板項目簡介:極限運動鼻祖 衝浪運動陸地延伸
    skateboard滑板項目可謂是極限運動歷史的鼻祖,許多的極限運動項目均由滑板項目延伸而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衝浪運動演變而成的滑板運動,在而今已成為地球上最「酷」的運動。這些新型衝浪板的機動性和耐用性使得衝浪運動在五十年代末大為流行。  滑板運動是衝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制,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陽光明媚的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很快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  在今天看來,那是相當古樸的一項發明:一塊50*50CM的木板固定在輪滑的鐵輪子上。
  • 每年一次,日本大阪的角色扮演節
    御宅族,包括漫畫,動漫,影視中的超級英雄形象,計算機硬體等的愛好者。300名御宅族參與者參加了角色扮演節。今天,該節吸引了來自日本各地的10,000多名參與者,這是日本最大的cosplay(角色扮演節)活動。該節日在春季舉行,御宅族參與者,在活動中穿著自己喜歡的動漫,漫畫,電影或漫畫人物服裝。
  • 和孩子「瘋」在角色扮演的舞臺上
    上周五的《爸爸去哪兒》,角色扮演的橋段贏得了電視機前的歡聲一片。在專家看來,節目中各位爸爸的角色扮演,更多的是為了製造節目效果,不過角色扮演作為一種遊戲,只要爸爸媽媽們善加利用,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潛能,而且可以巧妙解決孩子早期教育中的各種「疑難雜症」。
  • 滑板運動走向大眾化,這些職業玩滑板的人是怎麼看的?
    DoNews 5月20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滑板是年輕、酷炫街頭運動的代表,在徵服了世界各地敢於挑戰和創新的年輕人之後,滑板運動開啟了「主角光環」, 成為奧林匹克家族中的一員,將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在奧運比賽項目身份的加持下,滑板運動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逐漸從街頭走向了大眾視野。
  • 滑板、衝浪、攀巖…一個人的「激情」運動
    滑板:和自己較勁兒  「作為極限運動的滑板,選手秀出一個個高難動作,耳邊傳來的是滑輪聲,地面上留下的是滑輪痕。」趙剛一邊擺弄著手中的滑板,一邊詮釋自己鍾情的運動,「我們看似另類,但是實際上,不管玩的人,還是看的人,都是從中體會運動帶來的快樂。」
  • 介紹滑板運動的起源和發展歷史,第一次滑板比賽哪一年播出?
    其中一些滑板運動員也在1964年由Stan Richards主持的的電視節目中亮相,這有助於將滑板作為一種新的和有趣的事情進行推廣。隨著滑板運動的普及開始擴大,第一個滑板雜誌The Quarterly Skateboarder於1964年出版。
  • 範丞丞為拍戲練滑板,看到成效後,適合角色的確定不該是王一博?
    但是滑板初學者範丞丞顯然還沒有達到優秀的程度,他現在還是入門級別,也不知道要拍這場戲的時候,範丞丞能不能駕馭得了呢。路透中範丞丞一開始甚至都站不上滑板,很難做到平衡,所以這看起來對他來說非常難哦。甚至一度有要摔跤的感覺,玩得不利索的樣子看著也是蠻替他著急的,不過玩滑板的戲應該不著急拍,範丞丞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繼續在片場練習。
  • 猶太人在文藝復興時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文藝復興是發生於14至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古代希臘、羅馬時代文藝繁榮,在中世紀的一千年間衰敗,14世紀後才由義大利興起獲得復生。
  • 草原足球、極限滑板 點燃仙女山夏季運動狂潮
    繼上周音樂啤酒和新奇文創之後,本周末的草原足球和極限滑板這兩項花式運動徹底點燃了仙女山夏季運動狂潮,讓遊客在仙女山享受了一場「集市+運動」清涼之旅。   極限滑板特技表演(重慶極動俱樂部/供圖)   在仙女山最美公路上來自重慶極動俱樂部的成員,為遊客展示超讚酷炫滑板特技。
  • 電子遊戲的敘事研究
    Statista 對美國電子遊戲銷量的細分統計中顯示,加入敘事元素的遊戲類型,如 RPG 角色扮演類和冒險類,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並且有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將現實中的元素納入到遊戲的製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