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網上流傳出越南國防部的一份圖片報導,主題是越軍阮志文中將視察越南海軍Z189和Z173軍工廠的照片。其中的Z189工廠是越南負責仿造俄羅斯Kh35飛彈的主要生產單位,在越南,這種飛彈被稱作KCT-15。有時它也被叫做VCM-1,顯然是「越南巡航飛彈一號」的意思。
這筆軍火交易本身不是什麼新消息,早在2015年,越南方面就正式公布了KCT-15的照片。但是本次Z189工廠的照片流出,證明越南確實還在批量化生產這種老式飛彈。而且有趣的是,除了俄羅斯自己,中國至少有三個鄰國裝備了Kh35,三家的情況都不一樣。這不得不讓人們對號稱「魚叉斯基」的Kh35產生濃厚的興趣。
Kh35是俄羅斯星星設計局在1983年開始研發的型號。包括雷達、飛彈、發射裝置等在內的整個武器系統稱為「天王星」,飛彈本身稱為Kh35。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天王星」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和傳統的蘇聯反艦飛彈相比,Kh35結構緊湊、重量輕、使用方便,很快得到了國際市場的青睞。特別是印度作為蘇聯/俄羅斯軍火的傳統用戶,很快採購了「天王星」,用於裝備自己的德裡級驅逐艦。
朝鮮則在2015年試射了KN-09飛彈。人們從視頻上發現,KN-09和Kh35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但是無論俄羅斯還是朝鮮,都沒有承認兩國之間存在技術轉讓協議。因此,外界普遍推測,朝鮮是自行仿造Kh35成功的。
越南則是正式得到了俄羅斯的生產許可證和技術支持。外電報導,兩國是在2011~2012年進行有關談判的。到2015年,由越南自行生產的第一枚樣彈對外公布,並且得到了KCT-15的編號。這種飛彈用來裝備越南的6艘閃電級飛彈快艇。
Kh35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第二代飛航式反艦飛彈,採用鋁合金彈體和X型彈翼布置。主翼可以摺疊,發射後展開。對於工業強國來說,製造Kh35類型的飛彈並不困難。但是對越南來說卻並不容易。因此外界推測,越南不過是利用從俄羅斯進口的散件進行組裝。
按照公開數據,Kh35的艦載型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為主動力,配有固體助推器。因此,在主翼位置的彈體下方開有進氣道入口。俄羅斯自產的Kh35射程可以達到130千米,Kh35U可以達到260千米。另外,空射版的Kh35U,其彈體後部直徑略有放大,用於攜帶更多燃料,可以達到260千米的射程。但這個特徵在KCT-15上卻不存在。
從越南方面發布的圖片來看,KCT-15的工藝極為低劣,甚至比印度布拉莫斯飛彈的工藝還差。
對越南海軍來說,更大的問題是KCT-15性能已經非常落後。印度海軍早在2013年前後就打算尋求一種新的亞音速飛彈來替換德裡級上的Kh35,為此和多家西方軍火商進行了接觸。但最終,印度還是打算用超音速的布拉莫斯飛彈來替換Kh35。
越南打算把KCT-15當做一種過渡型號嗎?根據俄羅斯方面發布的消息,雙方打算為KCT-15配備GLONASS接收機,用來支持KCT-15實現260千米以上的有效射程。
其實,俄羅斯方面不是沒有更先進的型號可以提供。著名的「克拉布」系列第三代反艦飛彈就採用了全新的氣動構型。越南也已經從俄羅斯購買了大威力的「堡壘」岸艦飛彈。但是這兩類飛彈遠遠超過了越南的工業能力。越南海軍把Kh35當做仿製的主要對象,也只能是解決一個國產化飛彈有無的問題。
然而從東南亞周邊情況來看,KCT-15還真是沒有用武之地。雖然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在內的南海周邊國家海軍力量都非常薄弱。但中國在南海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讓這幾方都不可能採用武力來解決彼此之間的爭端。越南投入在KCT-15上的資源,不過是白花錢而已。
(作者:孔新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