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借鑑"北京798"打造創意文化街 工業文化獲新生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成都紅星路35號

嘉陽小火車

樂山黃村井觀光煤礦

綿陽躍進路

  作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四川是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在國務院《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中,四川就有「8市1區」名列其中,即內江、自貢、宜賓、攀枝花、綿陽、瀘州、樂山、德陽和成都市青白江區,總量居全國第一。10月8日,四川出臺《關於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實施意見》,一場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騰籠換鳥的歷史大幕在巴蜀大地拉開。

  在這個網絡與創意時代來臨,工業化奠基時代漸漸遠去的關頭,四川如何留住餘溫尚存的三線工業遺產?今天起,本報將帶您聚焦一批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四川許多城市將要試水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業遺址保護的時候,這些成功的案例,或許能夠提供一些轉型的借鑑。

  A

  展望「川版798」誰最值得期待?

  綿陽躍進路工業遺址保護、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這些依託老工業區的文化項目,能否形成具有歷史意義和地域特色的工業文化傳承體系?而誰又將成為「川版798」?

  綿陽/ 500米「紅色」躍進路仿若德國小城

  遮天蔽日的梧桐、紅磚房上砌出的「毛主席萬歲」、居民們用習慣性的軍事代號稱呼街上的幾家企業,305是長虹,203是九洲,204是華豐,407是涪江有線電廠……在綿陽中心城區,「紅色」躍進路只是寬10米、長500多米的小街,但卻代表了一段特殊的歷史。據長虹的老職工趙敏芳阿姨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綿陽還是一個小縣城,躍進路的4個工廠就有職工萬餘人,躍進路的GDP佔全市半壁河山,佔全省電子行業總產值的1/ 3。「躍進路是綿陽人的工業路、致富路,也是一份那個年代的榮光。」

  讓外來者感受最直觀、最有趣的,是這裡的建築格調和場景:滿足不同人群居住的「將軍樓」、「單身樓」、「百號樓」,外牆用紅磚拼出了「毛主席萬歲」、「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醒目的紅色標語。樓房立面緊鄰人行道,這樣的格局在中國城市裡並不多見,置身於此,仿若是在德國的某個城市。

  「大家都知道北京798,卻不知道綿陽有個796!」綿陽市有關負責人說,如今,三線建設綿陽躍進路上4個工廠都已經搬遷,而與北京798廠同時期建設的國營第796廠(華豐)是最後一個搬遷的。未來,綿陽將學習北京798文化產業模式,對躍進路的三線建設工業遺址實行保護。目前,原蘇聯參與援建的國營第796廠主辦公樓將得到保護。同時,長虹虹苑劇場及部分紅磚樓、廠房也將得以保存。躍進路被列入綿陽歷史文化街區,令當地人回味無窮。

  綿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躍進路工業遺址保護並不限於一條街,而是囊括了整個躍進老工業區。按照國家發改委宏觀院投資所和綿陽市發改委共同編制完成的《綿陽市躍進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實施方案(2013-2022年)》,改造實施期限為2013-2015年,遠期到2022年,市長親自牽頭負責此項工作推進。

  目前,綿陽借鑑「北京798」實現老廠區新生的藝術、商業相結合的新模式,在躍進路打造了全新的「1958 創意文化街」,在建築中保留了躍進路的經典紅牆,將建築立面、商業街區空間、主題雕塑結合,形成綿陽首個文化之街、歷史之街和商業之街,令躍進路深厚的工業文化煥然新生。

  樂山/

  廢棄煤礦變身國內首座真實體驗煤礦

  乘坐世界上唯一還在正常運行的客運窄軌蒸汽小火車,到國內首個觀光煤礦體驗井下的「礦工生活」……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以「工業革命活化石」小火車聞名的樂山嘉陽景區,7天共接待中外遊客1.2萬餘人,實現旅遊收入97萬餘元。其中,有2000餘人進入黃村井參觀體驗。

  嘉陽煤礦於1938年成立,是四川歷史上最早的中英合資煤礦,而黃村井是嘉陽煤礦的第一口礦井。抗戰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包括黃村井在內的嘉陽煤礦在能源保障上貢獻卓越。1986年,黃村井因煤礦枯竭停止開採,井口於1988年被封閉。但廢棄的黃村井並未封存在人們的記憶深處,嘉陽集團為了開發工業旅遊項目,將其打造成中國首座真實體驗煤礦,於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和建設中的國際旅遊目的地,黃村井的華麗轉身只是樂山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不久前,首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在峨眉山市成功舉行。10年前,四川省首屆旅遊發展大會曾在峨眉山盛大開幕。相隔10年,峨眉山市給了與會嘉賓脫胎換骨的變化。「高煙囪沒了,變成了城市景觀。工廠少了,景區景點多了。」峨眉山市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劉作宇說,峨眉山市堅持發展「高、新、輕、淨」產業,對原有傳統產業實行退二進三、退城入園。

  攀枝花/

  三線建設博物館留住一代人的記憶

  如果說深圳是中國沿海最著名的移民城市,那麼提到四川最著名的移民城市,一定非攀枝花莫屬。因三線建設而誕生於1965年的新興城市攀枝花,被譽為「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三線建設的龍頭和成功典範、三線建設的縮影和代名詞」。

  「攀枝花正在進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將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解決攀枝花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經過10年努力,基本完成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工作。」攀枝花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攀枝花被稱之為「中國三線建設僅存的碩果」,是三線建設的活標本。

  為保護和傳承三線文化遺產,弘揚三線建設精神,客觀、真實地記錄與紀念那一段特殊的歷史,攀枝花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三線建設博物館」,預計將在2015年3月攀枝花建市50周年之際開放。攀枝花市有關負責人說,三線建設博物館(攀枝花博物館)位於花城新區幹壩塘,佔地面積59畝,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預計工程總投資2億元。博物館由「三線人物蠟像館」、「西部開發館」、「攀枝花紀念館」、「場景還原館」、「口述歷史館」五大展廳組成,採用現代化聲、光、電技術進行立體展示,參觀者可以按時間、人物、事件進行點播,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三線建設期間,我當了一名林業工人,源源不斷地提供木材,那個艱苦的年代留下了許多紀念物品。」家住攀枝花西區河門口原拉姑林業局退休職工費級揚老人說,他把自己珍藏近50年的醫用藥箱、背壺、水鞋等15件三線建設時期文物捐獻了出來,希望這些文物能夠起到發揚、傳承三線建設精神的作用。在他和許多老三線人的努力下,目前,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已徵集到相關文物史料近5000件套。

  如今,攀枝花已從鋼鐵之城逐步轉型,依靠三線建設的工業遺產和陽光資源,變成了旅遊熱門地,「攀枝花陽光之旅」唱響全國。

  B

  觀點各地該如何打造「川版798」?

  如果四川各地採用了同質化的發展模式,到最後都要「死」。必須規劃領先,切忌跟風。搞文化創意,模式並不只有北京的798,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

  川大教授楊振之:

  去同質化,存地方特色

  四川各地吹響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號角,在一場狂飆突進當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此,四川大學中國休閒與旅遊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振之認為,如果四川各地採用了同質化的發展模式,到最後都要「死」。必須規劃領先,切忌跟風。「搞文化創意,模式並不只有北京的798,各地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

  楊振之說,老工業區轉身,發展方向瞄準文創產業。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大趨勢。從西方國家發展歷史看,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或者資源型城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面臨城市轉型升級、重新定位的問題。「文創產業是個很重要的方向。此次川內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中,川內多地建設博物館,如內江建中國糖業博物館、自貢建工業博物館、瀘州建工業文化博覽園等等,都是發展文創產業的一種很好的嘗試。」楊振之評價說,將工業時代的產物,在新時代中華麗轉身成創意產品,四川此次新政倡導的方向值得肯定。

  楊振之認為,發展文創產業,關鍵在於創意人才的吸引和挖掘。此次四川大規模的老工業區改造,更需要大量人才。「各地可以通過土地增值效應實現招商引資,同時吸引創意人才和運營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進來。」

  C

  他山之石

  成都紅星路35號為年輕人孵化創意

  2007年,由成都市委市政府、錦江區委區政府大力推動,民營企業成都文創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出資,對位於成都核心地段紅星路一段的成都君印廠閒置廠房進行租賃、改造及運營,將其成功打造成為「西部首座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園區」,命名為「紅星路35號文化創意產業園」,於2008年12月28日正式開園運營。紅星路35號定位為針對年輕人以孵化文化創意企業和個人為目的的創意孵化體系。目前已經成為成都乃至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地標。

  北京798藝術區廢舊廠區變時尚社區

  北京「798藝術區」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到目前為止,在原有718聯合廠區,大約有10萬平方米的廠房已出租給中外各類藝術文化機構,約佔整個廠房的50%以上。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2003年,北京首度入選《新聞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於「798藝術區」把一個廢舊廠區變成了時尚社區。

  上海田子坊保存著石庫門裡弄生活

  田子坊文化產業集聚區起始於1998年,位於黃浦區西部。它是一片保留完整的歷史街區,是文化創意者的樂園,其核心區「三巷一街」佔地2公頃,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園區集中了上海從鄉村到租界和現代城市發展的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歷史建築,記錄了上海開埠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是海派文化兼容並蓄特質的空間意向表達。園區至今仍保存著率真的裡弄生活,是上海歷史風貌和石庫門裡弄生活的「活化石」。園區基本形成了以旗袍、圍巾、高級成衣等為代表的特色產品,這裡還雲集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味美食。

  臺灣華山1914酒廠變成文創產業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前身為「臺北酒廠」,為臺灣臺北市市定古蹟。在1999年後,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化活動場地。此外,園區內也有多間餐廳、店鋪、藝廊等商業設施。華山文化園區至今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

  德國魯爾轉型最成功的老工業區

  國際上,老工業城市轉型最成功的當屬德國魯爾區。作為德國重要的煤炭和鋼鐵工業基地,到了上世紀80年代,魯爾區已成了北威州經濟巨大的包袱。上世紀90年代,魯爾區開始需求經濟結構的轉型,政府投資當地大批工礦改造成歷史文物,老的廠區,設備設施變成雕塑作品。廠區內大量生態綠化提升改造。形成工業歷史博物館,帶動當地旅遊服務業的發展。知道一點三線建設

  三線地區是甘肅烏鞘嶺以東、京廣鐵路以西、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的廣大山區腹地。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內蒙古在內的中國中西部。1964年到1980年,在中國中西部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史稱三線建設。雖然給後來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造成了嚴重浪費和不便,不過,上千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散布於中西部地區,成為推動中國西部工業化的「加速器」。

相關焦點

  • 126文化創意園——綿陽文創地標
    【126文化創意園 ——綿陽文創地標】 126歷史沿革綿陽126文化創意園所在地原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2013年,借鑑北京「798」、成都東區音樂公園等工業遺蹟打造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中國電科九所與萬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打造「壹貳陸文化創意產業園」。
  • 國內著名文化創意園區:北京「798」 上海田子坊
    「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成為成都名片  報業集團打造文化創意園有成功案例  讓我們看一組數據,2004年至201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2%,2010年增加值達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2.75%。
  • 實拍:「798文化創意園」的北京下班後(圖)
    實拍:「798文化創意園」的北京下班後(圖)我去過北京798很多次,有大量的文化創意產品和商品,這是一組下班後798張照片,把他們放在這裡晾乾。798藝術區(ArtDist)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大山子片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英文DAD-DashanziArtDistrict),原為國有798工廠等電子產業的老廠區。如今798受到國內外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成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 行業關注|798藝術區,從工業遺產到文化創意園區的轉型升級
    文化創意園區型工業遺產開發模式文化創意園區型模式,大多依託城市或城市近郊工業廠房遺址的資源、區位優勢開發文創園區。比較適合工廠和文化類遺產的開發利用,主要為創意產業園、博物館、文化中心、展覽中心等產品。
  • 實拍:北京下班後的「798文化創意園」(圖)
    實拍:北京下班後的「798文化創意園」(圖)北京798我去過不少次,裡面有大量的文化創意產品和商品,這是一組下班後的798照片,放在這裡曬曬。798藝術區(ArtDist)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英文簡稱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 椒江: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台州自己的798
    對於北京798,一個時尚而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大家並不陌生,它儼然也成了北京的新符號。今年,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落戶椒江,將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798,這也是椒江區第一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北京798藝術區,充滿藝術文化的創意廣場
    來到首都北京少不了參觀各大型景點,流山玩水感受北京的人文氣色,感受老北京的大街小巷和胡同的底蘊,而想找靈感看藝術的遊客當然要去打卡景點——798藝術區。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別稱:大山子藝術區,當然還有英文名稱:798 ArtDist。這裡原為國營798電子工業老廠區所在地,如今已變成了廣泛關注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現在每年會吸引無數的國內外媒體和旅客前來參觀。
  • 綿陽涪城區:擦亮「鄉村+城市+古鎮」旅遊新名片
    文化創意   打造城市旅遊新坐標   綿陽涪城在發展旅遊事業中,始終注重旅遊與文化的完美結合,堅持深入挖掘城市旅遊資源,進一步提升城市旅遊品牌形象。  打造城市歷史文化坐標。涪城區借鑑「北京798」實現老廠區新生的藝術、商業相結合的新模式,對躍進路的三線建設工業遺址實行保護。目前,原蘇聯參與援建的國營第796廠主辦公樓將得到保護。同時,長虹虹苑劇場及部分紅磚樓、廠房也將得以保存。在躍進路打造了全新的「1958創意文化街」,成功引進臺灣觀光夜市,將建築立面、商業街區空間、主題雕塑像,形成綿陽首個文化之街、歷史之街和商業之街,令躍進路深厚的工業文化煥然新生。
  • 北京798創意園的故事~
    我記著798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當時進到園區我們是挨家鋪面、展覽館進的,捨不得錯過一點一滴。還記得我們在一個畫展中心看了很久,水墨畫特別漂亮,上面都有署名作者,當然可以購買入手收藏的,不過價值不菲,至少是對於那個時候的我們價值超出,但是確實值得收藏的,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 一座破舊的糧倉,改造成文化創意園,堪比北京798藝術區
    雖然是破產倒閉或者是搬遷而留下的老廠區、,還有年久失修的老糧倉,它們的佔地面積都不小,如果就是這樣置之不理,實在是可惜,所以會有很多的人想要把這些地方變廢為寶,北京的798藝術區就是典型的例子。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的798藝術區,最初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因為搬遷、改建等一系列的原因這裡成為廢棄的廠區,後來經過各方齊心協力打造出由當代藝術、建築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藝術街區,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原本廢棄的廠區成為了藝術區,這不正是變廢為寶嗎?
  • 阜陽一廢舊老廠變身高端文化創意產業園 9月或運營
    近日,一組558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效果圖在阜城朋友圈流傳,引來網友一片讚嘆,「畫風太美」「這是在哪兒?」短短半天,該微信閱讀量便破萬次。其實這是一個利用廢舊廠房改建的項目,位於阜城潁上南路,建成後將成為我市首個由廢舊老廠改建而成的高端文化創意產業園。目前改建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今年9月投入運營。
  • 北京798等13家園區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資格
    北京798等13家園區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資格 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 2020-12-09 16:07
  • 舊廠房變文化產業園 豐寧街道打造「昆明798」
    隨評  建文化園區的謹慎思考  五華區豐寧街道結合轄區的特點,著眼於改建老廠房、老倉庫等工業建築,積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區的發展思路  與自然形成、自主產生的北京「798社區」不同,豐寧街道轄區內的文化產業區從發軔之初就烙下了政府扶持倡導的深刻印記,這似乎使它們擁有了比北京「798社區」更高的起步平臺。然而,正是由於這種起步階段背景的不同,卻使我們在期盼著產生自己的「798社區」的同時,不得不進行更加謹慎的思考。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798:一座文化地標的興起與變遷
    據798物業方七星集團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年11月,798有文化藝術類機構285家,創意設計類113家(不含751)、旅遊服務類117家,文化創意類佔比七成以上,一年舉辦超過一千場藝術展覽。藝術創作的「烏託邦」時間推回到16年前。2002年10月12日,近千名觀眾走進798,觀看北京東京藝術工程的開幕展「北京浮世繪」。
  • 798打造文化新品牌:「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在京發布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12月10日下午,首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簡稱:北京藝術峰會)新聞發布會在798合空間舉辦 。
  • 創建文化產業園 年底台州人就能擁有自己的「798」
    7月15日,台州市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招商工作將正式啟動。  這座醞釀6年,從今年3月開始改建,位於椒江楓山西麓、楓山新村南邊,被譽為「台州人的798」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將在今年年底完工並對外開放。  「798」是北京一個著名文化藝術特色區,以後在北京798藝術區能感受到的藝術氛圍,台州人在家門口也能體會到。
  • 從工業廠房到藝術園區,轉型成功的不止798一個……
    成為工業文明永不消逝的證明以另一種方式煥發出新的生機一、北京798藝術區提起全國著名的工業轉文化的園區,最不能錯過的莫過於北京798,它可以說是我國工業園區成功轉型的首個案例。作為工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798很好的詮釋了「工業的沒落,文藝的復興」這句話。北京798的所在地是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是中國電子工業的發源地。如今的798 早已擺脫了老舊的工業氣息,成為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 北京798的前世今生:從「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到新時代文創金招牌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感受前沿藝術文化:北京798藝術區,多種文化同臺展現
    夏天,是適合三五好友出遊的季節,北京的夏天常常是天高,雲淡,風輕,我甚是喜歡,喜歡北京的春夏秋冬,秋天尤甚。今天我們說說夏天的遊記,秋天后面慢慢分享。798藝術區裡有很多文藝小店,店裡的小物品都是非常精緻有特色有創意的,店面的布置也十分的有藝術氣息。到一個旅遊打卡點,我喜歡先從整體上去感受它,先遊覽整體街區,感受它從大環境上營造的氛圍,再深入到每家小店裡去感受特色店家營造的小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