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舉步維艱、瀕臨倒閉的亞視,在今年6月被內地神秘商人司榮彬旗下的青島中金集團接盤。但司榮彬在繳付了5000萬港元收購訂金後便開始私售亞視版權,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無奈於12月7日辭職。網易財經調查發現,司榮彬及青島中金的歷史並不光鮮。除司榮彬本人曾因經濟問題被刑拘外,青島中金於內地宣傳開發的房產項目,均系虛造。司榮彬收購亞視的真實目的,漸漸遭到質疑。
而在葉家寶辭職後不久,以印染為主業的港股上市公司協盛協豐(00707.HK)出現,公布向司榮彬授出3億港元貸款,並明確將參與亞視的節目製作和運營。實際上,協盛協豐高層在今年8月已悄然「換血」,香港鴻鵠資本董事局主席鄧俊傑入主成為最大股東。協豐協盛的出現暫時牽制住了青島中金。但和司榮彬一樣,同為資本玩家的鄧俊傑,是否能助亞視起死回生並重現輝煌,仍是一個未知數。
葉家寶終於選擇了辭職。
作為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下稱「亞視」)的執行董事,2015年對於葉家寶來說格外艱難。繼6月內地神秘商人司榮彬的青島中金集團(下稱「青島中金」)接盤,宣稱計劃投資100億人民幣打造新亞視以來,亞視員工的欠薪問題實則仍未解決。
據香港媒體報導,司榮彬至今僅繳付了5000萬港元的收購訂金。今年12月3日,葉家寶因拖欠員工薪酬案件被香港區域法院判罰15萬港元。在12月7日寫下的辭職網誌中,「別無選擇」的他,表示不能再「以身試法」。
然而,葉家寶並非別無選擇。
早在今年10月9日,協盛協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協盛協豐」,00707.HK)便在司榮彬入主亞視、收購大股東黃炳均41.66%股權後突然宣布,以年薪100萬港元委任葉家寶為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作為一家總部位於福建石獅的印染企業,協盛協豐對「外行人」葉家寶的委任似乎顯得匪夷所思。
其實,棋局早已擺開。
就在葉家寶獲委任的同時,協盛協豐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施少雄意外辭職。接替他的,是國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國華」,00370.HK)原執行董事鄧漢戈。
而鄧漢戈背後,則是協盛協豐和國華主要股東、香港鴻鵠資本集團(下稱「鴻鵠資本」)董事局主席鄧俊傑。
據協盛協豐數據,今年8月11日,在施少雄減持3億股的同時,鄧俊傑增持3億股,成為公司最大股東。10月23日,鄧俊傑增持至8億股,佔總股本的56.24%。
12月14日,易主之後的協盛協豐發布公告,向司榮彬授出為期3年的3億港元貸款,並與亞視籤訂協議:在10年特許期內,攤分亞視「一切溢利」的50%。
至此,雖然亞視前途未卜,「但司榮彬絕不會是最後贏家」一位接近亞視高層的知情人士評價道。而不管是在司榮彬還是鄧俊傑眼中,風雲變幻近60年的亞視,不過只是手裡的一顆棋子。
起:抗衡中鐵置業 一戰成名
首先落子的,是司榮彬。
自今年6月傳出接盤亞視的消息後,青島中金為何成為亞視的選擇,一直是外界的一大疑問。
接近亞視高層的知情人士向網易財經透露,5年前青島中金與央企中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鐵置業」)在青島地產項目——青島國際貿易中心(下稱「青島中心」)上的抗衡,是司榮彬向亞視證明自身實力的重要砝碼。
憶及當時雙方的爭鬥,曾全程參與該事件的中鐵置業相關負責人萬方(化名)向網易財經評價道,青島中金「雖敗猶勝」。
網易財經走訪確認,司榮彬起家於濱州地產。濱州中海購物廣場由司榮彬旗下的中金豪運置業公司開發,後因物業糾紛被濱州市房管局吊銷經營資格。此後司榮彬轉戰青島,成立中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實業」)。
2005年,由中金實業和重慶渝能產業集團(由央企大唐集團管理)各持股50%的青島中金渝能置業有限公司(下稱「中金渝能」),以9.5億元中標青島中心項目。
2008年,青島中心開工。彼時,已減持中金渝能股份至25.5%的中金實業,因資金緊張引入中鐵置業。根據三方協議,中鐵置業受讓重慶渝能的全部股份及中金實業的17.5%股份,總計持有中金渝能92%的股份。中金實業雖只保留8%股份,但可在5年內對其所持股權進行回購。
2011年,青島中心封頂。但讓萬方不解的是,自2010年始從未在青島中心投入自有資金的中金實業,卻不斷向中鐵置業提出項目回購要求。
這一要求被中鐵置業拒絕。公開報導顯示,當時中鐵置業的拒絕理由是,按工程投入評估雙方籤訂的協議,中金實業應支付合計56.89億元的投資本息方能實現回購,但中金實業拒不執行。
2011年初,中金實業發布聲明,指控中鐵置業利用大股東地位,挪用青島中心項目公司資金12億元。並據此起訴中鐵置業,要求回購其所持中金渝能的92%股權。
對於中金實業的上述指控,萬方表示純屬「子虛烏有」。在他看來,中金實業的「攪局」,一是司榮彬覬覦青島中心均價超3萬元/平方米的利益;二是司榮彬試圖通過與央企交鋒一戰成名,為其日後的資本運作鋪路。
2011年9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中金實業的訴訟請求,並要求其承擔案件受理費290.18萬元。中金實業敗訴。
青島中心銷售處業務經理對網易財經表示,中金實業敗訴後,青島中心與其已無任何關係。但在對外宣傳中,司榮彬一直將青島中心作為自己的「業績」。中鐵置業對此亦無辦法。
正如萬方所言,對陣中鐵置業一戰成名後,司榮彬的青島中金開始野蠻生長。
承:借力青島中心 虛造項目
在官網介紹中,青島中金自稱為一家集多行業開發投資與產業經營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團。發起設立100億(人民幣和外匯基金)清潔能源和100億(人民幣和外匯)文化傳媒產業股權、併購基金。
據網易財經不完全統計,包括為收購亞視而成立的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文化傳媒」)在內,青島中金旗下至少有10家公司。
在青島中金的項目展示裡,青島中心赫然在列。此外,青島中金還重點推介了由其開發的中金國際公寓、中金國際大廈、中海購物廣場、航苑花園和金鼎莊園5個地產項目。
但網易財經實地走訪這5個項目後了解到,除中海購物廣場僅是一個商鋪蕭條的小商品市場,且已不再由青島中金管理外,其餘4個項目均為虛造。
其中,位於青島,據稱由中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發並已售罄的航苑花園,實為中航工業療養院。該療養院市場銷售部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從未與青島中金合作過地產項目。而號稱緊鄰青島國際高爾夫球場的金鼎莊園,則根本不存在。
此外,位於濱州,據稱由中金城建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中金國際公寓和中金國際大廈,其實分別為齊魯置業有限公司的房產項目陽光城,以及濱州華晨置業有限公司負責的房產項目龍悅國際。
為核實上述項目問題,網易財經曾前往青島中金的青島總部和北京總部詢問。其中,青島總部拒絕答覆任何問題;而標明位於北京國貿中心的北京總部,經大廈物業證實,從未存在過。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中金的青島總部,其實是與寧波一家物流公司青島分公司合租的半層辦公區,且員工稀少。而青島的民營企業協會、房地產協會等相關機構的人士均對網易財經表示,除卻因青島中心而知曉青島中金外,對於司榮彬本人,從未聽聞過或碰過面。
德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學聯曾是青島中心糾紛案中中鐵置業的代理律師,對於青島中金,他對網易財經表示不便詳談,但建議通過相關案件梳理了解司榮彬其人。
網易財經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涉及司榮彬及其中金系企業的案件記錄多達67項,主要案由為司榮彬拖欠銀行貸款或合作方工程款。此前亦有媒體調查證實,司榮彬曾因虛假出資及挪用公司備款被刑拘。
「司榮彬隱藏得太深!」萬方感慨道,即便曾與青島中金交往甚多,但不管是項目虛造還是涉案記錄,中鐵置業均毫無覺察。一位與司榮彬有過接觸的青島商人則對網易財經說,司榮彬的「玩法」,是將青島中金推出去的同時把自己藏起來。
不過,萬方表示,因為有青島中心糾紛的前車之鑑,內地知名企業均不再敢與司榮彬合作。此後,司榮彬一直尋找「大項目」無果,直到舉步維艱的亞視進入其視野。
轉:私售亞視版權 原形畢露
自2010年內地「紅頂商人」王徵入主後,亞視一路衰頹。今年3月,終於決定抽身的王徵表態:若無「白武士」(善意收購者)出現,亞視將不復存在。4月1日,香港政府宣布不再續發亞視免費電視牌照,亞視面臨隨時倒閉的危機。
誰也沒想到的是,司榮彬作為「白武士」出現了。
今年9月10日,亞視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青島中金旗下的中國文化傳媒已與亞視大股東黃炳均(替王徵代持)達成股權轉讓合約,收購黃炳均52.4%的股權且已交易成功41.66%。中國文化傳媒計劃對亞視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在6年內先期注入51億元人民幣以更新設備和製作節目。
網易財經獨家獲得的一份司榮彬關於亞視《未來商業發展計劃書》顯示,司榮彬雄心勃勃,試圖將亞視整合為擁有免費電視、全球衛星電視、全球OTT多媒體等6大板塊業務的傳媒集團。
「但一直沒動靜。」前述接近亞視高層的知情人士對網易財經說,亞視員工漸漸感覺到司榮彬其實「沒錢」。大家不知道司榮彬究竟想幹什麼。
網易財經調查證實,司榮彬在私售亞視版權。
今年11月9日,中國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創新投資」,01217.HK)發布公告,與中國文化傳媒訂立諒解備忘錄,擬收購中國文化傳媒全資子公司SuprermeTycoon Limited部分股權。SuprermeTycoon Limited則擁有並控制諒解備忘錄所列的亞視7006.75小時電視節目的全部版權及相關權利。
為此,中國創新投資須向司榮彬支付誠意金1500萬港元。而如果2016年1月31日之前該筆交易未能完成,則司榮彬須在3個工作日內將誠意金全數歸還。
同樣是在上述諒解備忘錄籤訂的11月9日,中國趨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趨勢」,08171.HK)發布公告,與亞視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將以3000萬港元收購亞視旗下國際推廣有限公司100%股權。之後,中國趨勢將有權使用亞視LOGO、調整亞視網際網路電視的頻道數目和名稱。為此,中國趨勢須先期支付司榮彬300萬港元。
網易財經了解到,中國創新投資和中國趨勢的實際控制人相同(均為向心和曲哲)。通過這兩家投資公司,司榮彬共募集到1800萬港元資金。
此番舉動讓司榮彬「原形畢露」,現已離開亞視的一名新聞部員工對網易財經說,司榮彬至今只繳付了5000萬港元收購訂金給亞視原大股東黃炳均,而私售亞視版權,尤其是兩筆交易明顯屬於「賤賣」,則使得司榮彬在亞視名聲不保。
或因如此,有香港媒體報導稱,亞視另一股東,曾於2011年申請亞視破產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開始阻止司榮彬的出售計劃。
本以為引入內地資本可以幫忙渡過難關,豈料亞視依舊風雨飄搖。這讓亞視「七朝元老」、執行董事葉家寶愈發痛心。
今年12月7日,葉家寶在其辭職網誌中稱,今年亞視的變故是其一生「最不能磨滅的一刻」,所以雖已辭任執行董事,但仍然會盡一切能力,協助亞視員工爭取最大的、以及應有的權益。
於是,一直隱於幕後的協盛協豐,終於亮相。
合:棋逢協盛協豐 退而求次
葉家寶辭任亞視執行董事後,協盛協豐於今年12月4日發布公告,披露了早於10月便悄然展開的行動。
10月23日,協盛協豐與司榮彬籤訂協議,向其授出為期3年的3億港元貸款,利息按每年12釐之利率累算。在此基礎上,協盛協豐與亞視籤訂協議,在10年特許期內,攤分亞視「一切溢利」的50%。
此外,協盛協豐明確將參與中國文化傳媒及亞視的節目製作,對此計劃先期投入1億港元。
12月5日,協盛協豐又公布與北京華誼兄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及北京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訂立諒解備忘錄,享有投資華誼兄弟文化傳媒產業項目的優先權。
這一次,蔡衍明沒有說話,香港媒體及亞視員工也沒有說話。自此,以印染為主業的協盛協豐不僅力求轉型,目標直指亞視,更為重要的是,「鎖」住了司榮彬。
前文提及,今年10月,協盛協豐便委任葉家寶為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而協盛協豐原高層亦完成變動。協盛協豐在回復網易財經詢問時,只簡單確認公司已「換人」,並未對其他事宜表態。
而相比於司榮彬的撲朔迷離,協盛協豐目前的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鴻鵠資本董事局主席鄧俊傑,則是業內熟知的資本玩家。近期鄧俊傑掀起的「風浪」,是對深圳足球俱樂部和山西廣和山水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水文化」,600234.SH)的強勢入主。
10月27日,深圳足球俱樂部通告人事變動,任命投資深足1.2億元人民幣的鄧俊傑為新董事長。隨後,鄧俊傑表態曾成功運作超過30家企業上市,所以深足上市是其目標。
11月2日,山水文化發布定增預案,鴻鵠資本將以現金方式(4.8億元人民幣)認購其非公開發行股票。鄧俊傑承諾擬通過收購上海逸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遊戲研發及運營,並在三個會計年度內實現盈利。
不管是深足、山水文化還是亞視,鄧俊傑投資的節點均在這些公司出現債務危機和內部動蕩時。不過有投資人士向網易財經分析說,司榮彬和鄧俊傑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和「財技」水平上。
雖然目前無法證實鄧俊傑通過協盛協豐對亞視的進一步投資舉措,但對葉家寶開出100萬港元年薪這一信息,則透露出協盛協豐對於亞視足夠重視。更有協盛協豐相關知情人對網易財經表示,為實現對司榮彬的制衡,協盛協豐原高層才辭職,為鄧俊傑和葉家寶「讓路」。
如此一來,司榮彬或只能退而求次,不再私售亞視版權,並與協盛協豐合作。
而即便葉家寶的「曲線救國」策略不成功,也會被理解。正如曾經在亞視紅極一時的藝人林建明所言,亞視的終結不代表絕望,一直以來,葉家寶太「陰公」(粵語,含有可憐、同情、悽慘、悲哀等意思。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