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大佛開眼》:看奈良時代的「唐化」潮流 十元唐妝很美!

2020-12-11 沃遊網

雖然以前在學校裡學過歷史知道日本曾派遣唐使來學習我大唐的文化、科技、制度等,但看到日本歷史劇算是比較真實滴反映這段歷史服飾那些,還是第一次,沒錯,就是今天小銀子要講的大河歷史劇《大佛開眼》。

「大阪電視臺」在繼《聖德太子》《大化改新》後,製作了第三部古代史電視劇《大佛開眼》。

這部劇講述了日本奈良時代歷史上的女天皇孝謙天皇和日本著名遣唐使吉備真備從大唐返回日本後從政的故事。

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劇裡面人物的造型都充滿了濃濃的唐風,不過只是奈良時代立足在日本傳統文化上模仿學習而來的唐風,是滿滿的唐風和日本風的結合,並不是純正本源的大唐唐風,要看純正的唐風小夥伴,其實眼下沒有標杆可以拿來給大家參考。
 

我們都知道中國盛唐文化對於日本影響深遠,尤其是日本奈良時代,奈良一朝,幾次改易男服為唐制,逐步確立了右衽襴袍作為「朝服」的地位,而宮廷女子的服飾更是與唐朝女裝如出一轍。

《新唐書·車服志》所記,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帶,十三銙。四品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袍深綠,銀帶九銙。七品袍淺綠,銀帶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淺青,瑜石帶八銙。

這是石原裡美飾演的孝謙女皇,當皇太子時期穿著的唐風服飾。還有雙環望仙髻更一一都儘量真實再現了奈良時代的唐朝風物。
 

劇中孝謙天皇從一個頑劣的小皇太女變成統治日本的女天皇,這是一個不一樣美感的十元。

還有類似《搗練圖》的髮髻:(局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使之被吸收和制度化的,應該就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

日本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的盛唐時期,這一時期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也是最強盛的時期,當時日本派出大量的學者、僧侶到長安學習和交流,這批人也被稱之為遣唐使。

這些遣唐使把中國唐朝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其中就包括了唐朝的「衣服令」。
 

唐代壁畫供養人形象。頭飾花釵和金背梳,額上畫花鈿,兩頰畫點的。

劇中十元扮演的孝謙天皇是聖武天皇的長女,由於兄弟都沒有活下來,在公元738年被立為太子,公元749年即位。在位的初期面臨各種政治鬥爭,最終在群臣的壓力下讓位於遠房親戚的淳仁天皇。

然而在764年,已經退位的孝謙上皇卻發動政變,廢黜了淳仁天皇(史稱淡路廢帝),之後再度登基(史稱稱德天皇)。

而《大佛開眼》只講述了孝謙天皇時代(第一次稱帝)的事情。

衣冠服飾大部分算是比較講究了:無論男女,活脫脫的唐人裝束。這也是大化改新之後的成果,不斷的遣唐使,讓日本朝野上下,瀰漫著「唐化」的潮流。

所有人的帶銙在腰部後背,帶頭朝下喻示官員對朝廷的忠順。
 

梁冠,在朝文官所戴,來源於進賢冠。梁冠其形方,前低後高,後傾,有圍片,前開後合。

片頭部分吉備真備敲擊的方響古罄,傳說楊貴妃極為擅長,唐牛殳《方響歌》曰:長短參差十六片,敲擊宮商無不遍。此樂不教外人聞,尋常只向堂前宴。
 

其次是環境的喧染很到位,不管是建築風格,場景布置,道具細節,各個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
 

《大佛開眼》這部劇能講的除了這些,裡面真備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吉岡的演技很不錯。

遣唐使題材的影視劇比較少見,「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劇中悲憫眾生言行合一的歸國遣唐使獨一人之力阻止勞民傷財的大佛修建,卻被視為心最向佛而最適合擔任大佛監修的人。

對歷史不熟悉?沒關係,這部劇劇情其實並沒有怎麼太符合歷史。

其實天平年間,敬仰則天皇帝的天皇和皇后聽說女皇在洛陽建造盧舍那大佛非常羨慕,發願也建造一個。

大佛是那個時代的人們面對無法解決的現實困境的精神寄託。儘管本質是逃避而無益於問題解決,卻作為精神慰藉能支撐起貧苦民眾對明天的希望。

東大寺完全是參照唐朝最高級的寺院規制興建的,也是保存奈良時期古建築最多的寺院。

752年,日本舉行了東大寺廬舍那大佛開眼供養會。天皇家族以及來自各地的貴族、官僚、僧侶參加了這場盛會,其中有一個重要內容是開眼儀式,即所謂「大佛開眼」。

日本人接受外來文明或者感受先進文化的起點就是開眼,日本人的文化啟蒙是從開眼開始的。

裡面還有東渡的鑑真和尚:

頻繁派出遣唐使的聖武、孝謙天皇兩朝,奈良文化直接與盛唐氣象對接,以東大寺大佛開眼為標誌,迎來了爛熟的巔峰。

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是事實,但是在唐宋之交,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開始慢慢中斷,公元894年全面廢止遣唐使,開始大搞日本國風文化。

這個時期和服也漸漸開始擺脫外來文化的影響,發展出他們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其服裝的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的方向發展。

看這部劇並不是懷念我們的過去的文化有多麼優越於別國,而是可以看出劇組的用心。

這劇中的服化道大體符合時代的整體風貌;基於此,個人可以接受古裝劇中對傳統服飾的某些「修改」和二設,雖然還達不到百分百考究只能用講究的地步,但暗啞拙樸的豔麗,不見一絲浮誇,其實這部劇的美術價值遠遠高於戲劇價值。

就連我們中國古裝劇真的很難做到完全真歷史,其實不必苛刻,因為它們都是根據大眾當代審美和人物設定性格來設計的服飾。

不過最值得我們警惕的一件事就是:若是連我們相關紀錄片裡的服飾也不符合歷史,那問題真就大發了……

相關焦點

  • 到奈良東大寺就只看大佛嗎?|日本景點解說
    小e媽解說日本景點|日本全國通譯案內士深挖景點背後故事提起奈良公園,浮現腦海的大多是悠閒漫步的奈良小鹿。其實,奈良公園附近有四處世界遺產,東大寺就是其中之一。世界最大木建築和日本最大銅佛這兩大亮點吸引遊人爭相前往東大寺。東大寺歷史聖武天皇時代,天災人禍頻發,時局動蕩,人心惶惶。
  • 石原裡美:從日劇到現實裡的「完美少女」
    2005年在大河劇《義經》中,石原裡美出演了靜御前。歷史上的靜御前,身為為貴族武士們獻舞的白拍子,美貌且深具反抗精神,至死都深愛著丈夫源義經。2009年,出演日本NHK電視臺的13集特別歷史劇《坂上之雲》,該劇描述松山藩出身的秋山好古和秋山真之兄弟,以及自幼一起長大的文學家正岡子規的故事,時代背景為明治時期的日本。其在劇中飾演真之的妻子。
  • 到奈良東大寺就只看大佛嗎?|日本景點解說
    小e媽解說日本景點|日本全國通譯案內士深挖景點背後故事提起奈良公園,浮現腦海的大多是悠閒漫步的奈良小鹿。其實,奈良公園附近有四處世界遺產,東大寺就是其中之一。世界最大木建築和日本最大銅佛這兩大亮點吸引遊人爭相前往東大寺。
  • 石原裡美:從日劇到現實裡的「完美少女」
    2005年在大河劇《義經》中,石原裡美出演了靜御前。歷史上的靜御前,身為為貴族武士們獻舞的白拍子,美貌且深具反抗精神,至死都深愛著丈夫源義經。2009年,出演日本NHK電視臺的13集特別歷史劇《坂上之雲》,該劇描述松山藩出身的秋山好古和秋山真之兄弟,以及自幼一起長大的文學家正岡子規的故事,時代背景為明治時期的日本。其在劇中飾演真之的妻子。
  • 世界遺產 奈良東大寺大佛 藏品佔有特殊地位
    佛教在線報導 供奉世界最大的盧舍那大佛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日本奈良東大寺,是西元七二八年遵照重聖武天皇聖旨,仿中國寺院建築建造而興建的。這裡的建築、雕塑、藏品在日本美術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這座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寺院正門前豎立著十八根長約三十公尺、直徑約一公尺的大木柱,氣勢雄偉,是日本最大的寺門。
  • 去日本看櫻花(奈良篇)
    奈良的平城京是仿照隋唐長安城建造而成。東大寺      1300年前的奈良時代,既是一個繁榮的時代,又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政變、地震、乾旱、饑荒和瘟疫困擾著大和國。這時的大唐可謂鼎盛時期,武則天在洛陽紫微城建造大佛銅像通天浮屠,在龍門奉先寺雕刻完成大佛石像盧舍那大佛。      公元740年2月,聖武天皇看到民眾非常渴望佛祖保佑、敬仰盧舍那佛像,發願建造盧舍那大佛像。
  • 世界遺產 奈良東大寺大佛 藏品佔有特殊地位
    佛教在線報導 供奉世界最大的盧舍那大佛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日本奈良東大寺,是西元七二八年遵照重聖武天皇聖旨,仿中國寺院建築建造而興建的。這裡的建築、雕塑、藏品在日本美術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這座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寺院正門前豎立著十八根長約三十公尺、直徑約一公尺的大木柱,氣勢雄偉,是日本最大的寺門。
  • 日本關西之旅:從歷史與景點的結合,淺析奈良與東大寺大佛的關係
    公元752年,建造完成的大佛在文武百官及來自唐、高麗、越南、緬甸等各國代表觀禮及舞樂奉納之下,由天竺高僧菩提僊那主持開眼供養法會唐破風下的那扇窗戶每年除夕和元旦都會打開,讓人從殿外就可以看到大佛的臉。 大佛殿中的今生 終於我們來到大佛腳下。大佛的名字是「盧舍那佛」,盧舍那是梵語「光明遍照」之意,在密宗則取其意譯稱「大日如來」。如今的大佛是江戶時代二度重建的第三代,雖然比起奈良時代的初代大佛大約小了 四分之一,但是依舊宏偉壯觀。
  • 日本奈良東大寺:大佛戰亂被毀,宋朝工匠幫助重建
    將興福寺為首的僧眾軍團一舉擊潰後,平重衡朝僧房方向點火,因狂風助陣,大火很快引燃了興福寺、東大寺大小佛殿,一時間,奈良的夜空映得火紅,僧眾被燒死者眾多,慘叫聲不絕於耳,儼然無間地獄。大火之中,以建於奈良時代的東大寺大佛殿為首的建築群化為灰燼,佛像燒毀者不計其數。數百年的舊都奈良,毀於一旦。       消息傳回京都,朝野震動。
  • 奈良東大寺盧舍那大佛銅像
    728年,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在平城京奈良以東創立東大寺,並作為全國各國分寺的總寺院。同時,武則天在洛陽開鑿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和建造大佛銅像的消息也由遣唐使和求法僧傳至日本,天皇、皇后都大為驚嘆和羨慕,遂發願「朕亦奉造」。743年,聖武天皇下詔修造大佛銅像,實際上747年大佛才開始鑄造。大佛鑄成以後,752年,舉行了盛大的大佛開眼法會,朝廷百官、萬餘僧侶參加。
  • 奈良東大寺盧舍那大佛銅像
    728年,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在平城京奈良以東創立東大寺,並作為全國各國分寺的總寺院。同時,武則天在洛陽開鑿龍門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和建造大佛銅像的消息也由遣唐使和求法僧傳至日本,天皇、皇后都大為驚嘆和羨慕,遂發願「朕亦奉造」。743年,聖武天皇下詔修造大佛銅像,實際上747年大佛才開始鑄造。大佛鑄成以後,752年,舉行了盛大的大佛開眼法會,朝廷百官、萬餘僧侶參加。
  • 日本奈良城 尋跡唐朝風尚
    在日本理解中國唐朝,除開正倉院的藏品淵源,其實整個奈良城都可視作日本唐化運動的中心。即使就整個日本歷史而言,奈良時期也可算是第一次且是至關重要的一次中日文化交流浪潮。期間,日本天皇派出了十餘批遣唐使,不僅運進了很多唐朝器物,同時在制度、文化、建築和工藝等各方面也深受影響。
  • 日本奈良東大寺:大佛戰亂被毀,宋朝工匠幫助重建
    將興福寺為首的僧眾軍團一舉擊潰後,平重衡朝僧房方向點火,因狂風助陣,大火很快引燃了興福寺、東大寺大小佛殿,一時間,奈良的夜空映得火紅,僧眾被燒死者眾多,慘叫聲不絕於耳,儼然無間地獄。大火之中,以建於奈良時代的東大寺大佛殿為首的建築群化為灰燼,佛像燒毀者不計其數。數百年的舊都奈良,毀於一旦。       消息傳回京都,朝野震動。
  • 【遊記】奈良的春日大社&法隆寺&唐招提寺
    僅有的三個木牌,分別寫著三位戰國時代風雲兒的名字:藤堂高虎,宇喜多秀家,直江兼續。2/3是喜歡的人,竊喜。常看大河劇的人一定會興奮不已又有多少名人拜訪過,但來到唐招提寺,人們只會想到鑑真。一進門的金堂就是日本國寶,金堂內供奉著的千手觀音、盧舍那佛和藥師佛三尊奈良時代的巨大木雕像,也都是日本國寶。
  • 【黑菜訪古】奈良東大寺
    並且在不久之後決定建造一尊不下於唐國的能夠留給日本後世的鎮國佛像。這樣一來,東大寺的重頭戲就開始登場啦。天下第一大佛:奈良大佛。啊咳。。。。。這個天下是日本天下哦。。。不服也沒用,這個建於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709年的木頭房子可是貨真價實的天下第一。而且這個大佛殿還是縮小版了呢。最早的大佛殿也就是奈良天平時代的正面寬有11間,鎌倉時代重建的時候大致保持了原樣。到了江戶時代第三次重建也就是現在的模樣,雖然側面和高度的尺寸基本一致,但是正面寬度減到了7間。只相當於之前的2/3了。即便如此,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築。
  • 探訪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探訪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到奈良旅遊,不能不去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在我們的眼裡雖然是一個旅遊熱點,但是卻孤零零的與藥師寺為伍,悄悄地坐落在奈良的西郊,與集中在奈良城東的一系列的旅遊熱點一點也不沾邊。  和我們在京都東本願寺看到的一樣,唐招提寺也是以自己的本色展示在人們的面前,給人一種樸素和莊嚴的感覺。正當我們要跨進寺院的大門時,從裡面走出一個參觀團,並在寺院的門口停下,閃光燈在他們的前頭不停地閃爍。
  • 潮流疊替,奈良美智熱背後的原因與市場運作
    趕上了潮流文化時代的熱潮 奈良美智究竟已經達到怎樣的市場高度 奈良美智就是其中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符合時代對潮流文化藝術的需求。作品類型豐富多樣,此番上拍拍品就已包括布面繪畫、紙上作品、版畫、小型雕塑、裝置作品、手繪陶盤、衍生設計品等;成交價格也從100美元至超過500萬美元不等,跨度分布極廣,適合不同類型、不同喜好、不同需求的買家群體。 而奈良美智的厲害之處還不僅限於如此。
  • 日本奈良城 尋跡唐朝風尚
    在日本理解中國唐朝,除開正倉院的藏品淵源,其實整個奈良城都可視作日本唐化運動的中心。即使就整個日本歷史而言,奈良時期也可算是第一次且是至關重要的一次中日文化交流浪潮。期間,日本天皇派出了十餘批遣唐使,不僅運進了很多唐朝器物,同時在制度、文化、建築和工藝等各方面也深受影響。
  • 視線轉到日本,來奈良看鹿,以及很早時候唐朝的唐招提寺
    網絡時代就是這樣,出門都非常的方便。所以還是好好出去旅遊比較好,給大家推薦國外幾個好玩的地方,出去玩一玩,提高自己的眼界,不過我覺得還是調整好自己心情很重要,只有快樂才會讓你過得更好!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一、日本奈良關於日本呢,這個地方算是日本的三大繁華都市圈的重要的成員。對於歷史上來說,這個城市很重要了森林山地能佔整個城市的一半以上,土地的面積也挺多的,只是居住的面積少了很多。到了奈良,就可以直奔東大寺,不管什麼時間呢這個地方人也很多。
  • 獨具特色的奈良文化,推進日本文化發展
    奈良時代,日本朝廷大力推進文化發展,明確宣布:「文人武士,國家所重,醫卜方術,古今斯崇。」經過這樣的提倡與發展,歷經幾百年發展的日本古代文化,終於在奈良時代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燦爛綻放。這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唐風的盛行,無論是儒學、佛教、政治,還是學術研究、藝術等各方面,都是照搬唐朝的樣式,或者僅僅稍加修改增刪,總之,幾乎沒有一樣能與「唐風」脫了干係。當時人們以唐文化為世界最高水平,因此想盡一切辦法模仿學習,以期達到它那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