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石獅日報報導 秋冬時節,白鶴南飛,在中國最南到江西鄱陽湖越冬,從未在福建被記錄到。11月17日,記者在福建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白鶴不入閩」的歷史成為過去。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滅絕的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主任委員、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中國是鶴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在世界15種鶴類當中,我國就有9種,如丹頂鶴、灰鶴等。研究發現,白鶴的遷徙種群在世界範圍內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東部、中部和西部種群,越冬要分別經過中國、印度和伊朗。目前,中部和西部兩個遷徙種群已經消失,唯一剩下的就是飛越中國境內的東部種群。
「白鶴到時節,霜信滿南州。」每年夏天,白鶴在西伯利亞繁殖,秋季到吉林、內蒙、河北等地中轉,隨後98%的白鶴會到江西鄱陽湖越冬,春暖後再北上,此前在福建從未被記錄到。在泉州市林業部門公布的本市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當中,此前僅有黑鸛、黃腹角雉兩種,白鶴的加入,使之增至三種。
於2019年建成的石獅溼地公園,緊鄰泉州灣南岸,項目佔地面積275公頃,是萬千鳥類棲息繁衍的「伊甸園」。近年來,石獅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溼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候鳥到這裡越冬,有記錄到鳥類超80種。(石獅日報記者 茅羅平 林恩炳 顏華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