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冰客
本報訊記者昨日獲悉,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
據悉,此次當選為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的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資料顯示,1989年5月18日和1990年6月15日,鄖陽區(原鄖縣)青曲鎮彌陀寺村學堂梁子分別發現和出土了兩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約100萬年的完整古人類頭骨化石,曾一度轟動了古人類學界,被著名的古人類學家、中科院院士賈蘭坡先生稱為「國寶」,並依據古人類命名的規則,命名為「鄖縣人」。「鄖縣人」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學說,填補了人類歷史發展鏈條中100萬年的缺環,也是目前在國家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十堰市博物館、鄖陽博物館四級博物館同時展出的文物之一。「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考古界泰鬥李伯謙認為,新當選的「鎮館之寶」類型豐富、器物精美、意義重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既體現了館藏特色,也是長江文明的重點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