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運營商計費系統 明知計費缺陷而不整改?

2021-01-09 TechWeb

《電腦報》獨家為你解密,你的電話話費是如何產生的?

(短短一個小時內,「愛過無痕之吻」的手機產生了357.99元話費。)

(8萬億天價話費清單)

  全球最亂的計費系統在中國

5月13日,「愛過無痕之吻」在天涯社區公布了事件最終結果:在多次不愉快的交涉之後,聯通承認因計費軟體延時而亂扣費,並退還了300多元。

此前,「愛過無痕之吻」經歷了無數消費者類似的遭遇,5月8日下午,他的手機突然停機,並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倒欠運營商357元話費,聯通客服查詢表示這是上網產生的數據費用。但問題是,消費者並沒有上網或安裝其他軟體。

2010年2月2日,北京聯通186用戶趙先生突然欠費682元停機,後經調查,是聯通計費系統出現錯誤。在此之前,趙先生曾經在2009年7月份向北京市西城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北京聯通資費欺詐,並最終促使北京聯通在正式商用之前將1/9開頭號碼的通話時長計入套餐內。

2009年10月,一則「我欠下移動公司8兆3千7百零7億」的貼文在各大網絡論壇瘋傳。四川什邡網友在中國移動營業廳列印話費清單時發現,清單上顯示其當月使用話費高達8.37萬億元。移動客服人員解釋稱,自助列印話單機提供的話費信息沒有經過系統最終核算,有可能出現誤差。

從調查以及收到的投訴來看,對運營商的投訴60%和運營商計費問題有關。「亂收費問題,歷來是中國運營商最大問題,但遺憾的是,即便到今天,運營商還是未能完全杜絕,一次次出現天價亂收費問題。」一位電信業內人士對告訴《電腦報》「開黃槍」欄目表示,天價話單的頻頻出現,大多源於運營商混亂的計費系統。

「這都是運營商計費系統有著很大缺陷問題所導致的,可以說,全球最亂的計費系統在中國。」海南消費者黃生精告訴《電腦報》。2009年11月,黃某將海南移動告上了法院,要求其雙倍退還多收的8分鐘話費共4.64元。2010年4月下旬,海口市龍華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海南移動除了雙倍返還原告黃某代收信息費4元外,還要賠償其損失21元。

  神秘而複雜的計費系統

5月的廣州夏日炎炎。由北向南,剛下廣州大橋的右手邊,一棟毫不起眼、沒有懸掛任何標識的十層樓建築在陽光下多了幾許神秘。

廣州全省21個城市7000多萬移動用戶不知道的是,他們每月的通信費用,每撥打一個電話,每上一次網絡,每觀看一次手機視頻,其費用都是在這棟神秘大樓裡計算而來。

「計費系統在電信行業中處於最重要的核心地位,運營商無論開展什麼業務,都離不開計費系統的支持。比如,7000萬用戶的每一份話費清單,都要在這裡經過『用戶通話-話單採集-計費批價-用戶清單-用戶帳單-收費查單』一整套過程。」 廣東移動業務支撐中心負責人曾透露,廣東移動每月計費話膽量為900多億條,每月業務受理數量為9000多萬。

《電腦報》「開黃槍」欄目記者調查得知,運營商的計費系統名字各不相同,中移動、電信主要依靠BOSS系統,聯通主要依靠BSS系統,不過這兩種功能皆相同,即業務支持運營系統。這套系統裡包括了運營商大部分的業務軟體,比如計費、營帳、資源管理、客戶管理、渠道管理、跨省業務等等,基本上所有省市的計費系統業務都是大同小異。此外,每家運營商的計費系統還承接了大量「外來業務」,比如銀行、代辦點等等。

5月中旬,輾轉通過幾層關係的介紹,《電腦報》記者找到了季昊。季昊是國內某家大型BOSS廠商的技術人員,曾經參與到中國移動多個省份的BOSS系統的升級項目。

「BOSS系統太大臺複雜了,要講講幾天都講不完。」在季昊的眼裡,做BOSS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尤其是早幾年,2004年、2005年的時候,我們做一個省的BOSS項目升級,經常是幾十個技術人員一起出差,場面浩大。」

據他介紹,那個時候運營商的各省分公司都是分開招標做各個省的BOSS系統,一個運營商一套系統,甚至一個運營商的各個省市還有不同的系統,比如他所在的公司為三大運營商都服務過,只是承建的項目不同而已。「早幾年運營商做BOSS項目並不成熟,這也直接導致了早幾年前消費者抱怨一些中移動或者聯通的業務不合理,尤其是在跨省和跨運營商業務上的很多用戶體驗不太好,加上這幾年計費系統越來越複雜,難免會有一些問題。

「運營商計費系統越來越複雜了。」中國通信行業知深專家項立剛也告訴《電腦報》,現在的計費系統要包括本地計費、漫遊計費、長途計費、國際漫遊計費,非常複雜。「比如北京用戶去成都出差,就要進入成都的計費系統,而後臺是將這位用戶在成都的記錄發給北京,這期間是會產生延遲的。尤其近幾年數據業務加上來以後,更容易產生一些爭議。」

神秘而複雜的計費系統,在2009年3G牌照下發以後顯得更為複雜。黃槍調查得知,最近一年來,各大運營商都在做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上3G-BOSS系統,還有的就是將重組後的運營商原有的BOSS系統進行對接。比如中移動就提出「不換號、不換卡、不確認登記就可使用」TD業務的策略,「這其中就包括語音業務計費結算功能的融合,數據業務計費結算與內容計費結算系統的融合,跨區業務與全網數據業務受理接口功能的融合等,還包括了中移動TD試商用期間的省份的TD-BOSS回遷和現有2G-BOSS系統的改造。一句話,太複雜了,普通消費者很難知情。」

[Page: ]

漏洞百出的運營商計費系統

儘管計費系統如此複雜,但是季昊告訴《電腦報》記者,這還都是在技術層面,他認為因計費系統而造成的投訴可能只是個案。「運營商對計費系統的調整非常謹慎,一般都有兩套系統,正式的和備用的,任何對計費系統的升級和改動都會先在備份系統上測試運營,通過以後才會轉到正式系統上,而且對系統的修改有很嚴格的流程,一旦出現問題技術人員都會跟著一起受罰。」

季昊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北京某運營商要開展一項新的長途優惠業務,運營商會先拿自己內部員工的號碼來進行測試,在優惠和非優惠時段分別撥打測試,然後導出話費清單核對,多次確認無誤以後才會上線推廣。

一位運營商內部市場人員卻提出了不太一樣的看法。「技術部門只負責系統的運營和維護,比如用戶通話時長、號碼、局向等,但是運營商的計費記帳部門才涉及計費內容,計費內容往往是在技術部數據的基礎上來做的。這種情況一般可能出現在年末或者季末任務沒成的情況下,一旦被用戶發現了就是雙倍償還,但是運營商有海量的用戶,你只做一點動作,能夠知道的用戶只是幾萬分之一而已。」

一位為電信、移動和聯通服務6年的通信工程師李冉也證實稱,大家可以把計費系統的交換機想像成一臺大型的計算機,實際上,如同計算機會死機一樣,交換機也會死機,也有出故障的時候。「運營商雖然也力求計費正確,但是設備出問題是難免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運營商業務紛繁、套餐種類繁多,重複計費,計錯費,話費丟失等等也因此增加了很多。」

李冉表示,自己在XXX廠商工作的時候,專門開發一種改時間的軟體,這種軟體專門用來對付電信計費丟失問題,就是這個月話費丟失了,怎麼辦?把上個月話單拿過來,用這個小軟體改改通話時間,就改成這個當月話費。「一般用戶不會查,運營商混混就過去了。」

李冉回憶稱,幾年前,一個用戶為41元錢和電信打官司。電信拿著廠家出具的證明,信誓旦旦地說運營商的設備計費100%正確,肯定沒問題。「我一看就知道是某家沿海設備商的產品,100%的正確是沒有的,計次表還有溢出的時候呢,什麼毛病我沒見過。」

李冉的回憶,指出了運營商計費系統普通消費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計費系統的開發和維護,基本在第三方。這意味著,第三方負責軟體和計費參數的修改,運營商負責配置和數據維護。

「BOSS大戰此起彼服,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幾乎每個省的BOSS選商故事,都可以寫成一套精彩的連續劇。」 中移動總部業務支撐規劃處副經理寧宇如此描述。目前,從事計費行業的企業有德康、思特奇、浪潮、亞信、神碼、華為等近百家企業。寧宇表示,目前,三大運營商各個省市採用的第三方計費系統廠家並不相同而且隨時都可能更換。比如河北移動就採用過太極、陸和、華為等BOSS生產廠家。

「簡單而言,用戶的資費的基礎數據是從交換上來的,再通過計費處理軟體來變成我們可以看的白的話單。但不管是交換還是計費,電信公司都是從第三方購買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要求。」一家生產BOSS的廠商內部人員表示,從他的經驗來看,幾年前的計費軟體有很多可以修改的參數,運營商如果想動手腳,只需要修改計費參數即可,不需要改變內部程序。

有據可查的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曾播出因湖南醴陵電信局長期使用未經檢驗的電話交換機,存在嚴重計費不準,向用戶多收費的事件,被業內稱為「醴陵事件」。

2003年,因「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計費系統超長計費鐵證如山」,甘肅省質監局查處了當地移動、聯通分公司,不服氣的移動和聯通聯合起來將甘肅省質監局告到了法院。

「很來運營商也學乖了,不會主動提出讓我們動手腳多收費。」該人士稱,因為如果要作弊,話費清單也需要作弊,在交換上記下的數據很複雜,在計費系統裡的話單也很複雜,和用戶看到的不一樣,要加很費時間,需要對系統相當熟悉,這就是為什麼用戶有話費爭議時一般在下月處理,而不是當月處理的原因。

「計費參數的修改,是順應計費規則經常改變而設的。」李冉表示,比如,作為第三方,運營商新增了某款25元的套餐,那麼第三方就會負責修改和設置該套餐的計費參數,「這款套餐為何這樣計費?為何設置這樣的套餐?有沒有經過相關部門審批和公正,消費者對此是否認可?這些問題沒有答案,還是運營商說了算。」

  明知計費缺陷而不整改?

在項立剛看來,截至目前為止,消費者在運營商計費系統中最大的一次勝利,是幾年前曾經出現的移動計費是按分鐘還是秒為單位的爭論,最後運營商做了以6秒為單位計費的調整。「中移動早期系統設置是按照分鐘來計費的,如果要改為秒計費,那麼所有後臺計費系統都要重新改動,這個成本對他們而言太大了。」

但在將海南移動告上法院的黃生精看來,運營商是明知計費缺陷而不整改。其中諸多消費者忽視的一個缺陷,是話單分割計費,就是將一個較長的通話分成兩段或多段計費,如40分鐘分割成30分鐘和10鍾分,這樣似乎沒有問題,但如果是40分鐘分割成30分1秒和9分59秒呢?實際會收費31+10=41分鐘,即多收費1分鐘的話費。

「前年12月,我曾接聽一個35分44秒的電話,移動卻把它分成25分13秒和10分31秒兩段收費,由於當時漫遊,移動因此多收了1分鐘即4毛錢。」黃生精表示,後在投訴後才得知:行動電話在省外接打時如超過30分鐘,系統會自動在25分至30分之間任意分割開來計費。

2010年2月,黃生精從廣西回到海南後查詢清單,發現超過5分鐘的話單都被分割進行計費。在廣西期間超過5分鐘的電話我一共打了7次,其中就有5次多收1分鐘,另有一次竟多收3分鐘!一紙訴狀將海南移動告上法院後,移動解釋稱,由於交換機系統出現誤差。「問題是,誤差應有正有負,既可能多收也可能少收,而分割計費之後只會多收費而不會少收費,難道機器誤差也只認準移動多收費?即使是,7次通話計錯6次也能符合萬分之一的誤差率?」

「我查帳單要到下個月才能查到,而且還不能查市話費!我如何去記住上個月有沒有打那些市話?」一位從新加坡歸國的讀者曾向黃槍投訴稱,新加坡電信的帳單,精確到小數後面4位,以中國三大運營商的實力而言,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願意做。

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運營商內部人士曾告訴《電腦報》,從技術角度而言,因為信令的原因,誤差(延時)3秒以內是很正常的,但沒有市話通話清單是不正常的。實際上,從技術角度而言,長途通話和市內通話都是用的交換機,沒有什麼區別。

一位曾在某交換機生產廠家企業工作過的人士透露,對市話話單、超短話單等其他問題,運營商有個主要的指標是接通率。因此業內一度盛傳聽回鈴音6次計費的傳聞。「我所在企業生產的交換機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接通率提高功能,數據上可以在2M裡分出兩個時隙作自環,虛擬兩個號碼,交換機自動呼叫自動應答,一個晚上下來接通率就上去了。」該人士笑稱,某市電信局宣稱市話接通率達到96%以上,甚至寫成宣傳材料當作榜樣學習,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笑而不答其實他們不過是使用了上面那個廠家的交換機而已。

在項立剛看來,目前國內運營商對計費系統的設計還主要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儘管運營商在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是做了很多努力,服務質量也在提升、資費也在降低,但是給人的感覺還是很負面,就是因為這些細節問題沒有處理好。」

另一些電信專家則在擔憂目前的3G計費模式。儘管目前移動、聯通和電信開始對能夠支持3G業務的BSS/BOSS廠商下一代系統規範進行測試,但 面向電信和電力行業的軟體和服務提供商Amdocs中國營運長EranOfir則認為,目前運營商3G資費的計費模式仍然是採用2G的包月計費方式,但這只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收費模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3G的BSS計費。他認為,建立一個真正支持3G業務的計費系統,沒有一到兩年的時間是無法完成的。「計費系統的調整和改變不是一個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工作。讓我擔憂的是,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3G資費亂收費的案例,這會嚴重影響到運營商的3G推廣。」

「現實就是計費出錯,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的。是主管還是客觀,那就不是我們普通消費者所能了解的了。」一位用戶在調查中則稱,無論如何,話費出錯,更大的責任在運營商,而不應有用戶來承擔。

  技術解讀

  你的話費是如何產生的?

「軟體是依託流程,流程是靠工單實現的。每個企業內部都有工單處理時限要求,這一般作為內部約束,普通消費者不太知情。」南方某省一位移動業務支撐中心員工對記者表示,一般而言,計費產生流程如下:文件採集、格式化、規整、剃重、批價、入庫、出帳、下帳、扣費。

該員工解釋稱,這個系統中,採集是指的從業務網元獲取各種業務的服務使用記錄,包括發話時間、結束時間、主叫、被叫、發話地點等。預處理是指的把各個交換機的話單格式轉換成一個統一的話單格式,並且把話單合併。

剃重,是屬於預處理系統的,意思是把重複的話單剃掉。比如有些時候運營商會重複收費,同一時間內同一個人不可能做兩件同樣的事情,也就是一個用戶同一時間內不可能給兩個用戶打電話,所以只會產生一筆費用。這一項目的實現條件雖然很簡單,但是對於運營商海量的用戶和海量的話單,一個省每個月要處理千萬級別的數據,並不容易。

批價系統是計費系統裡最複雜的部分,一個計費系統好不好,批價系統是其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比如早期就會包括「一批」和「二批」這兩個詞,舉例說,如果你用了一個套餐,包200分鐘的市話主叫,超出之後每分鐘2毛錢,這時候你打個4分鐘的市話,一批出來是8毛錢;二批發現如果在200分鐘內的話,則批成0。隨著計費系統的發展,一批、二批的界限越來越模式,目前的很多計費系統只需要一次性的批價來得出最終結果。

詳單入庫和剃重是一個道理,接下來是合併帳單入庫。這其中,帳單是計費財務系統的核心對象,整個計費帳務處理都是圍繞帳單對象進行的,帳單的原始數據來源於何處、帳單如何生成、帳單如何消失、如何保存循環往復的過程。

  小提示:

1、不要趕著湊正好1分鐘

很多人打電話的時候常常趕在1分鐘前結束通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一位中國移動的工作人員說,其實在用戶通話到0:55的時候就已經算一分鐘了,所以0:55-1:00的通話時間其實是算你2分鐘的錢。

2、手機費的寄生蟲

如果你是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鍵入數字「0000」,發送簡訊至10086,移動將自動回復一條簡訊列表,顯示你的手機上究竟訂製了哪些簡訊服務,究竟是哪些簡訊服務商明著、暗著每月扣除您的手機費;鍵入數字「00000」,發送簡訊至186201,即可退訂所有簡訊服務。

[Page: ]

讀者來信

  案例一:電信網上系統錯誤扣除違約金導致用戶信譽危機

上圖:儘管在規定時間內繳費成功,但中國電信還是將用戶手機停機,並且扣除違約金0.06元

月26日我通過電信網站系統繳納了3月份的話費共計118.41元,當時是通過網銀系統轉帳完成的。但是在5月6日時候電信將我的手機停機,說我沒有繳納3月份手機費。後來我登陸網上系統查詢,發現電信系統直到5月7日才扣除我4月26日繳納的話費(電信的規定是隔月6日扣費),然而根據電信的規定,延遲繳納上月電話費要扣除違約金,由於系統的延遲,我3月份的話費總額就變成了118.47元(其中0.06元是違約金),所以才導致我5月6日停機。

這期間我多次打電話給電信客服反應情況,希望他們能夠給出讓我停機的原因,電信客服的解釋是,第一我3月份的話費應該是118.47元,而我只繳納了118.41元,所以導致停機;第二,我的帳戶網上充值有100元的上限,也就是說當月我的話費超過100元以上的部分要留到下個月再繳納或者去營業廳繳納。但是這一點我根本不知情。

現在最讓我頭疼的是我的消費記錄上有0.06元的違約金,按照電信的規定,我通過網上銀行充值繳費的時間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因為電信的網上計費系統延遲錄入造成的,和我沒有任何關係,我希望電信能夠去掉我的違約金記錄

我停機以後立即向電信反應我在網上繳納的情況,但是客服竟然說查不到我的繳費記錄。然而就在第二天,客服又主動聯繫我說查到了我的繳費記錄,但還是無法消除我的違約金記錄。在我再三的爭取下,電信說讓我提供充值繳費的發票才能從後臺幫我消除記錄。可是另我頭疼的是,我是通過網上系統繳納的,當時沒有及時去營業廳列印,我的手機號碼是重慶涪陵的,現在我人在重慶沙坪垻工作,我還必須為了這個事情專門回去一趟營業廳。而且也不確定能否補列印發票。

其實看看整個事情,如果不是因為電信的計費錄入系統延遲,根本不會產生這個違約金,這件事情整個錯不在我。可是卻讓用戶為它的責任買單。我的公司在做農產品的項目,即將進入融資階段,違約金對我個人的信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可是,我該怎麼辦呢?

  案例二:聯通計費系統延遲導致用戶損失300多元費用

我是用的是132號段的聯通預付費2G手機號,手機為諾基亞E71行貨。5月8日上午,我的手機有幾十元的話費,但是下午卻突然停機。並且倒欠費300多元。這期間我根本沒有用手機,卻出現了幾百元的欠費記錄!我感到非常震驚,打電話到10010查詢,客服說是我上網產生的數據費用。我百思不得其解,首先,我根本沒有上網,並且E71行貨手機也沒有所謂的內置扣費軟體陷阱,而且我也沒有安裝UCWEB或者地圖軟體,而在我手機的「連結功能-連接管理」選項裡,沒有任何連接。第二,預付費用戶手機在餘額使用完畢以後就應該停機,為何在我手機沒有餘額的情況下還沒有停機,出現倒扣300多元的情況。第三,我查詢了當天的詳單,從15:00-15:57期間不斷的訪問網站又不斷的斷線,並且訪問來自於多個IP位址。

對此,聯通客服的回應是,因為聯通的計費軟體延遲導致預付費手機倒扣300多元的情況。

令我感到氣憤的是,因為聯通計費軟體產生的延遲誤差去要我來承擔,這個是我接受不了的。在我向聯通客服投訴希望能夠免除我扣費的情況,他們卻說這都是用戶的責任,不關他們的事,還說要儘快補交話費,否則聯通要採取云云措施等等。我現在每天和聯通的營業廳聯繫,我不能夠不清不楚繳納這300多元的欠費金額,但是我這個號碼是實名,並且公司還有很多業務往來需要這個電話號碼,不能輕易換號。聯通總是要我等48小時才能處理,事情就此僵持不下了。

  電腦報「黃槍說事」

  喊口號不如公開和透明

5月17日,也就是本期《電腦報》上市之時,恰逢一年一度電信節到來。今年電信日的主題是「信息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誠然,電信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城市。

悲哀的是,回首之間,運營商老問題依舊新問題卻層出不窮,用戶對運營商的憤怒和懷疑卻逐年上升。這種憤怒和懷疑,在我看來,不一定和運營商的暴利有關,而在於對運營商的不了解,來自於弱勢消費者和強勢運營商信息的不對稱。

在進行本期調查前,我向20位編輯部同事、100位消費者問了同一個問題,運營商收取的資費是通過什麼計算並產生出來的?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零。

技術複雜不是藉口,成本也不是藉口(成本?從運營商的壟斷和暴利來看,需要考慮成本嗎?),真實的情況是,運營商骨子裡表現出來的傲慢,和對消費者利益的忽視。表面上看,中國三大運營商有些不痛不癢的競爭,但實際上還是那種新型的大鍋飯,中國電信業還是處於高度的壟斷經營狀況。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從何尋求公開和透明?

相關焦點

  • 80%運營商未將實時數據納入後付費計費系統
    飛象網訊(編譯 文慧)據國外媒體報導,超過四分之三的移動運營商目前並未將實時數據納入他們的計費系統,儘管88%的運營商認為此舉對未來的移動數據計費至關重要。這一結果來源於Telecoms.com與Openet聯手對200多家移動運營商開展的行業調查。
  • OCS:實時在線計費之道
    這種方式實際上是由於智能網方式本身的不足,運營商採用了一個折中的方式來解決熱點需求和現實問題之間的矛盾。它是通過業務支撐系統採集話單後,實時批價、計帳和開停機控制來提供業務。其優點是可以建立統一的客戶模型,對客戶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可以支持非常靈活的業務模式,在統一的離線計費模式下,融合計費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但是由於不具備實時控制機制,存在用戶透支的可能性,容易產生欠費問題,導致收入流失。
  • 攻堅克難 山東移動計費系統實現全棧國產化
    資料庫的全國產化替換,成為首個在核心計費系統中採用全國產化解決方案的運營商,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成功完成了計費系統國產化的割接上線。計費系統全國產化替換,降低「卡脖子」風險,驗證了國產伺服器、國產資料庫、國產分布式存儲架構的可行性。   2。 踐行降本增效,軟硬體擴容和維保成本大幅下降。
  • 山東移動計費系統首試國內自研分布式資料庫 業務處理提速30%
    原標題:山東移動計費系統首試國內自研分布式資料庫 業務處理提速30%
  • 茶樓計費如何管理?
    茶樓在經營中要使用到計費,那麼對於商家而言,挑選選適合茶樓的計費系統是相當重要的,今天小編找到了一款非常適合茶樓計費的系統,供大家參考首先來科普下茶樓系統區分:目前市面上茶樓計費軟體分單機系統與SaaS
  • 海林中央空調計費系統應用於全國地產百強——榮和集團重點工程
    榮和集團作為廣西本土房地產的第一標杆品牌連續六年載譽中國房地產百強房企歷經26年輝煌發展榮和集團以城市運營商的角度布局廣西超海林節能依靠自身強大的暖通自控系統,融合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推出先進的中央空調計費系統,實時統計建築內的供冷、供熱的費用情況,掌握建築內的能耗使用情況,以及監測和集中控制設備的運行狀態,方便管理人員運維、收費與管理。
  • 人民日報生活漫步:流量計費不能「霧裡看花」
    運營商常以軟體自動更新、上網密碼被盜用等理由加以解釋。用戶想要真正弄清自己的流量究竟用在了哪裡,實在很困難      前不久,筆者給母親換了一部智慧型手機,教她學會了使用微信。看著一張張圖片、一段段語音輸入手機,母親很高興。可沒幾天,母親就發現手機打不了電話了。一查話費才知道,剛剛存入的50元錢已經用完,欠費停機了。
  • ...上海三大運營商自1月計費周期起全部推出手機上網流量季度計費...
    目前手機3G網絡速率低、資費高、信號不穩定等問題使消費者對手機3G網絡滿意度仍然偏低。那麼上海的三大運營商這次推出的流量季包是個什麼樣的產品?網速和價格又如何呢? 中國聯通新增以季度為計費周期的套餐,資費為每季度30元,包含300M流量。上海移動有效期為90天的季度套餐分為30元、60元和90元三檔,分別包含210M、450M及840M流量。
  • 三大運營商已取消流量漫遊費 但計費方式未調整
    中國聯通已於7月1日統一全國和本地手機流量計費方式,完成了近15萬個資費產品調整和160多個系統支撐改造工作,共惠及約1.8億用戶。與2015年同期相比,中國聯通手機流量平均單價和固網寬帶平均單價降幅均超過90%,惠及手機和寬帶用戶超過3.5億戶。
  • 三大運營商已落實「取消流量漫遊費」 但計費方式暫未調整
    三大運營商已落實「取消流量漫遊費」 但計費方式暫未調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7月03日 10:36 A-A+   中國聯通  已於7月1日統一全國和本地手機流量計費方式,完成了近15萬個資費產品調整和160多個系統支撐改造工作,共惠及約1.8億用戶。與2015年同期相比,中國聯通手機流量平均單價和固網寬帶平均單價降幅均超過90%,惠及手機和寬帶用戶超過3.5億戶。
  • 山東移動計費系統首試國內自研分布式資料庫 業務處理提速30%
    中新網11月30電 螞蟻集團自研資料庫OceanBase正被更多非金融客戶用在核心系統上。據悉,山東移動計費業務系統已經正式「跑上」OceanBase,這是螞蟻集團自研資料庫在非金融領域的又一合作夥伴。
  • 明起寧鎮揚固話長途費取消 統一按市話計費區號不變
    記者從揚州運營商處獲悉,固定電話長途費取消後,三地固話統一按照市話標準計費,但區號不變。寧鎮揚固話長途費取消三地固話按市話標準計費昨日,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召開新聞通氣會,會上宣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取消寧鎮揚三地間的固定電話長途費。這是在2017年9月1日全省取消手機國內長途漫遊費的基礎上,三地實現了通信資費一體化。
  • 物聯網卡是怎麼計費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隨著萬物聯網,物聯網卡也被應用到各大領域,物聯網卡是三大運營商為企業設備推出的數據卡,據小編了解,三大運營即移動、聯通、電信所推出的物聯卡在資費,計費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那麼,企業該如何選擇物聯卡呢,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卡是如何計費的呢?
  • 前運營商員工告訴你那些秘密計費規則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話費作為固定開支,能越少當然越好。但如果我問你的通信費是怎麼算的,基本上都不知道,只知道每個月要交那麼多,怎麼節省更加無從說起。三大運營商今天,我就帶大家科普下運營商的有趣又奇葩的計費規則,如果能對你的省錢計劃帶來點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
  • 茶樓計費如何管理?
    茶樓在經營中要使用到計費,那麼對於商家而言,挑選選適合茶樓的計費系統是相當重要的,今天小編找到了一款非常適合茶樓計費的系統,供大家參考首先來科普下茶樓系統區分:目前市面上茶樓計費軟體分單機系統與SaaS
  • 茶樓如何解決包間計費,收銀漏洞問題?
    商家在管理茶樓中,經常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人力成本高,包間計費漏洞,收銀漏洞等,為此我們來看看茗匠茶樓管理系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2管理中遇到收銀漏洞茶樓經營中,老闆會經常不在店裡,那麼也會時常發生服務員夜間趁沒有管理人員,私下開單,收包間費,針對這一情況,茗匠推出智能設備,通過控制麻將機通電,前臺系統開單後,麻將機才能通電,開始計費,結帳後自動斷電,停止計費。實現精準計費的同時,也避免了包間計費中經常會出現的收銀漏洞。
  • 高速將通過ETC門架實行分段計費
    ETC門架系統。廣東高速公路貨車收費標準按照「確保在相同流量條件下,不增加貨車通行費總體負擔,確保每一類收費車型在標準裝載狀態下的應交通行費額均不大於原計重收費的應交通行費額」原則,採用費率平移的方法確定,確保路網通行費收入總額與計重收費應收總額總體平衡,並略有下降。
  • 車離開車位APP仍在計費!城投停車場公司:多種因素影響計時系統
    車輛明明駛離了車位,但停車APP裡卻一直在計時計費,這是咋回事?近日,市民呂先生在路邊停車時,遭遇了錯誤計費的現象。長江日報記者檢索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發現,類似投訴有約30條。4月9日早上8點44分,呂先生來到路邊取車,此時在」武漢停車」APP中顯示的停車費為4元,按照早上7點開始計費及二類區域每小時2元的標準,如此收費沒有問題,呂先生選擇自動扣費後駕車離去。不過,上午9點半,呂先生再次打開」武漢停車」APP時卻發現,系統仍在計時,且計費增加到6元。
  • 浙江移動計費系統漫步雲端 浪潮伺服器助力
    日前,浙江移動完成了對其核心系統BOSS計費系統的應用雲化改造,將BOSS計費系統改造成集中化、綜合化、信息資源共享的業務系統。浪潮作為領先的雲計算服務商,為浙江移動部署了近三百臺旗艦雙路、四路伺服器,用來搭建雲平臺,改變系統原有的多平臺、多數據源的分散設計,統一業務平臺,實現IT資源靈活調配。
  • uv列印單價怎麼計費
    uv列印單價常見的有兩種計費方式。一種是按照平方米來計算,每平方米幾十到上百不等;另外一種是按數量計費,每塊幾塊到十幾塊不等。uv列印單價一、按平方米計費的uv列印單價1、這種適合大尺寸的板材,像亞克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