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衛坡」還是「魏家坡」,對遠道而來的遊客甚至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來說,都是一個饒有興趣的關注點。9月22日,大河網記者走進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孟津衛坡村,為您揭開真相。
衛坡村古樸的街道
其實,兩個名字,實屬一地。正如那巍峨的門樓上鐫刻的楹聯之上句:「先魏坡,後衛坡,衛坡承魏坡,魏紫源魏坡」 ——先前叫魏家坡,現在叫衛坡,衛坡傳承魏坡的歷史,魏紫牡丹源自魏坡。
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它的名字中就開始了厚重的蘊藏。
衛坡村古民居盛開的牡丹(資料圖)
1000多年前,這裡是宋朝宰相魏仁浦的小花園——「魏氏池館」。洛陽之俗,大抵好花,魏仁浦也好於其中。據大文豪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記述:「始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從而使得「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浦)家。」「起初是樵夫在壽安山中發現這種牡丹花,後砍下來賣給魏家。」「魏家的花,是千葉肉紅花,出於當過宰相的魏仁溥家。」這便是洛陽牡丹中魏紫牡丹的由來了。因為魏紫所呈現給人們的別樣的美感,歲月興衰,花卻因村人的代代護養而年年如約盛放,因此,1000多年後,這個村子的春天裡仍然開放著天下最美的牡丹花。
衛坡村的古民居
魏坡亦衛坡的淵源,也有300餘年的歷史了。
明末清初,濟源衛氏遷入衛坡,初姓衛,從衛氏三世改「魏」,光緒年間部分又改「衛」,出現「魏衛同處」。1999年又統一改「衛」。目前,衛坡村有祠堂兩座,一為魏氏祠堂,一為衛族祠堂,堂名雖有別,供祖卻相同。村中有一「本支百世」牌坊,上書一聯,其下聯「魏衛分宗,河洛溯源共祖宗」,更為一地雙名增添幾分奧妙。
300多年前,這裡就已經建成集祠堂、私塾、繡樓、家牢、民居於一體的封建官宦家族宅院。
近幾年來,地處河南洛陽邙山腹地、背靠八百諸侯會盟地的古老孟津、面朝歷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洛陽、北依北魏孝文帝陵的衛坡古民居,通過保護性修復和開發性規劃,已逐漸形成「讀歷史、賞牡丹、供休閒、助養生」的新型景觀,成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美麗鄉村。
衛坡村的古院落已擺滿了豐收的果實
孟津的南大門,洛陽的後花園,衛坡古村落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在傳承和發展中正呈現著勃勃生機。其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俗文化、獨特的市井文化和多彩的旅遊文化,將會給聞名而來的天下賓朋帶來奇妙的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