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8月2日電(記者盧羨婷、陳一帆)夏日午後,烈日炎炎,位於廣西桂林陽朔縣十裡畫廊景區的一處攀巖基地卻熱鬧非凡,小小的「攀巖俠」們站在攀巖牆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今年9歲半的陳飛羽就是其中一員。她換上攀巖鞋、繫上安全帶和保護繩,在教練的指導下為攀巖做準備。第一次接觸攀巖時,她只有6歲半。從小生長在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中,她的骨子裡卻有股傲氣,不輕易言敗的精神鞭策著她在巖壁上不斷向上攀登。3年過去,她有了更大的夢想:「我的目標是登上珠穆朗瑪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陽朔攀巖勝地。無論是自然巖壁,還是坐落在群山中的攀巖牆,總能激發人們攀巖的動力。暑期到來,陳飛羽與20多個跟她一樣從學校裡選拔出來的體育苗子,來到這個攀巖基地,接受攀巖培訓選拔。
陳飛羽的第一次挑戰,她爬到臨近終點時掉了下來。「我當時還想繼續爬,可是手很麻,最後只能先下來。等會再繼續爬,哪怕爬100次,也要捏響巖壁頂端的『尖叫雞』。」這個瘦小的身影,有著堅定的力量。一轉身,她又重新回到隊伍,等待下一次挑戰。
陳飛羽來自陽朔縣陽朔鎮第二小學,課餘時間在陽朔縣業餘體校訓練田徑。得知體校今年正式成立攀巖隊,並在暑假招收第一批隊員,她就踴躍報名了。其他參加選拔的孩子也一樣,希望藉此機會,展現自己的攀巖潛力。
這群孩子最小的7歲,最大的14歲,有的第一次接觸攀巖就順利登頂。「攀巖這個項目有點難,但我還是想來試試。」同樣來自陽朔鎮第二小學的管嘉璐第一次攀巖就成功登頂,這讓她倍感興奮。擅長跳遠的她,在巖壁上展現出不凡的彈跳力,動作優美流暢,如同舞者。
看著小夥伴們成功登頂,陳飛羽很是羨慕,也充滿了鬥志。一次次上巖壁,一次次滑落。小姑娘開始有些沮喪,偷偷流下眼淚。在她身旁,7歲的妹妹陳飛帆也一次次向巖壁發起挑戰,卻又一次次被保護繩送回地面。
姐妹倆的媽媽為了給孩子們樹立好榜樣,也換上攀巖裝備,向巖壁頂端爬去。「攀巖能夠磨鍊人的意志,培養不服輸的精神,我鼓勵孩子們嘗試不同的運動,只要她們願意,我都會支持她們。」
臨近傍晚,攀巖基地的熱浪漸漸散去。幾個執著的孩子仍捨不得離去,一次次發起挑戰……
「能主動留到最後的孩子,都是對攀巖有熱情的孩子。這些孩子運動天賦都不錯,只要加以訓練,兩三個月就能在巖壁上有更出色的表現。」承辦這次選拔測試的巖邦戶外運動俱樂部負責人劉永邦說。從事攀巖運動15年的劉永邦,一直致力於推動攀巖運動在國內的發展,近年來每年寒暑假俱樂部都會推出青少年攀巖夏令營活動,迎接全國各地喜愛攀巖的孩子。
在攀巖成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後,這項在我國看似小眾的運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各類官方攀巖賽事、民間攀巖活動日漸升溫,贏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度。
陽朔近年來接待的國內外攀巖愛好者數量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40餘萬人次。目前,全縣已有上千條攀巖線路,各類攀巖俱樂部20多個,攀巖從業人員約600人。
陽朔縣業餘體校校長陸軍表示,陽朔有發展攀巖的天然優勢,攀巖運動的民間普及和推廣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還需在攀巖進校園方面努力,挖掘和培養一批攀巖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