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青海省由於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多樣性,有許多具有高原特色的農產品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但長期以來,僵化的經營思維為還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使青海的特色產品具有優良的品質但還是以低廉的價格出售。
為了打破這種情況,讓青海特色產品能為更多人接受,擴大銷路的同時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讓貧困戶既能增產又能增收,為此青海省實施了一系列有效舉措。首先打造了全國消費扶貧青海眾創基地和「青品匯」線上線下平臺,匯聚了青海全省39個貧困縣和200多家企業總共502款價值總額達112億元的高原特色扶貧產品。專門打造了青稞、犛牛、藜麥、枸杞等九大充滿了地域氣息的高原特色扶貧產品,致力讓青海特色產品走出國門。
這種匯聚青海企業「青」字號品牌一站式的展銷平臺,藉助網際網路的優勢將會幫助青海省農產品企業做大做強,針對冷鏈配送不足的問題也將從加快物流建設方面解決。
6月9日,青海夏華畜牧產業集團張文華董事長表示他們公司近年來一直在技術上給海北州海晏縣的貧困犛牛養殖戶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其中由扶貧戶養殖的牛羊就佔總量的三分之一。僅2019年該公司的產值就達4個億,犛牛和羊的屠宰量每年就分別達到了2萬多隻和15萬隻。
在基地現場,記者還看到了來自其他公司的產品。如青海新丁香糧油有限公司帶來的青稞面煮麵、青稞巧克力豆、青稞藜麥穀物棒等青稞產品。還有青海漢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黑青稞產品。該公司工作人員張永民向記者介紹,由於黑青稞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他們公司的產品也受到了海外市場的青睞。
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還說要讓青海高原特色扶貧產品藉助全國消費青海眾創基地和「青品匯」這樣的平臺推動特色產品的互補,助力「青」字號品牌的高質量發展,讓青海特色產品走出高原,走向全國。另外,青海農產品流通促進會會長也向記者表示,在今後一段時間將會加強眾創基地人員素質的培養,如本土網紅,短視頻運營開發人才等,為青海特色的產品走向全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