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為何能夠風靡中國?華麗的歌舞背後隱藏最樸素的感情!

2020-12-25 史塔克電影

近幾年,喜歡看電影的影迷都會發現,中國的電影劇場經常會引入一些印度的電影,而且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這些印度的影視經典,評分也很高,幾乎是屢試不爽,博得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從2017年中旬的《摔跤吧,老爸》開始,印度電影就已經在中國留下了一個經典的印象。

2017年12月份的《神秘巨星》,開啟了主打親情和夢想的描述;

2018年2月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感人肺腑的背後,暗藏著宗教和信仰下人們的堅持和善良;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印度電影最多的一年。也是在中國形成固定高評分的一年!

《巴霍巴利王》、《老爸102歲》、《起跑線》、《護墊俠》、《廁所神》,都以最基本的生活親情或者愛情為主,映射出很多的人生哲理和耐人尋味的故事!樸素的生活原型,叩響我們的心靈!

印度電影喜歡用熱烈舞蹈來表現豐富的感情

作者是一位印度電影的影迷,每一場電影都要去看,幾乎無一拉下。很多的朋友也問過我,為什麼印度的每一部片子都要用唱歌和跳舞來抒發個人的情感?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在我們中國,不牽扯到很多的宗教問題。而在印度,由於各個地區宗教文化,信仰的不同,蘊含的歌舞淵源也是大有深意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猴神大叔》中,大叔非常喜歡跳舞,在城市的街頭,因為舞蹈而遇到了走失了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在送小女孩回國的路上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而這位猴神大叔最為直接的表達情感方式便是唱歌和跳舞,高興地時候是歡歌悅舞,沮喪的時候則是憂傷的曲目,給我們營造出不一般的場景。讓我們跟著大叔的行跡,在一次次的阻礙和挫折中為他揪心,為女孩的命運擔憂!

印度的舞蹈文化,更多的表現了生活中的熱情

在談及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風情的肚皮舞,這個被譽為世界上最愛舞蹈的國家,也是我們喜歡的肚皮舞的發源地。印度人往往對身體的控制自如,對舞蹈與心靈的完美結合都是遠超任何一個國家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表達內心的最直接的方式,高貴而優雅。

同時,印度人還認為,舞蹈是一個和神溝通的良好契機,大神溼婆通過舞蹈來展現自己的法力。所以,往往對他們來說,這是他們的主流文化,說到這裡,其實,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也有所體現。

印度電影以歌舞開始,人類喜歡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

印度的電影歷史是很悠遠的,作為西方電影的源頭之一,歌舞劇對他們來說,都是在銀幕上展現的自然過渡和手段,在印度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成功之後,為後期電影的發展樹立了榜樣,電影中如果有足夠多的舞蹈,票房一定火爆。處於經濟效益,印度電影也力求在更多的時間中獲得不俗的成績!

低於120分鐘的影片在印度幾乎沒有精髓

喜歡研究電影的夥伴都知道,印度電影對時間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我們國家,一場電影的時間是可以控制的,大多都是從100分鐘到150分鐘之間。但是對於印度電影來說,即使是一部簡單的喜劇作品,如果不超過120分鐘,那就很大一部分程度是不及格的,他們會認為這是在「敷衍了事」,沒有完整的傳達出電影的內涵和精髓!

我們最為喜歡和熟悉的《摔跤吧,老爸》和《神秘巨星》這兩部阿米爾汗的作品,時長都在150分鐘,也就是兩個半小時,這個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是很少見的。

風格獨特的題材,形成小眾化的審美類型

中國的電影市場如同雨後春筍,遍地開花,而電影作為我們生活中一種最為簡單方便的娛樂消遣方式,我們對電影的審美和挑剔程度越來越高,而口味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的大眾化,比如前幾年,很多男生只喜歡看歐美的超級英雄;有的女孩子只喜歡看文藝校園作品;有的孩子則會選擇《喜洋洋》和《熊出沒》系列的中國動畫;而在這兩年,人們已經不能夠單純的滿足在美國大片的動作和刺激之中,更多的是轉向一種更為小眾化的需求,比如風格獨特的印度作品,一度成為了中國電影票房的一匹「黑馬」,引領著大家生活品味和習慣的多元化發展!

成熟的工業系統,養成固定的受眾群體

在電影行業,很多人知道好萊塢,但是不知道寶萊塢,其實,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中的一個部分,印度電影有它自成體系的工業形態,目前變得更加的成熟化和精緻化。也在中國圈走了一大批精準的受眾群體。這類人群比較穩定,並且高度垂直。無論是印度電影的哪一個方面,都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直面生活,敢於抨擊社會中的不公

由於受很多政策的限制,中國在做許多內容創新的方面略顯嚴謹,否則則難逃廣電總局的審核。對於印度電影,很多敢於批判現實,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抨擊教育制度的,《我的個神啊》是抨擊封建迷信;《神秘巨星》是抨擊女性的不公;《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抨擊宗教信仰下人們的痛苦;《起跑線》抨擊的是教育與貧富程度之間的關聯和作用;所以,從這一個層面來說,敢於直面制度和社會問題的,也只有印度了,很多時候都直接揭露了社會的傷疤和人們的無助。

影片中的歌舞,往往承載著更多的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總體上,印度的電影屬於老少皆宜,不管是哪一個題材的電影,都是圍繞著喜劇色彩來進行鋪排和宣傳的,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顏色鮮豔的大街上,穿著各色衣裳的姑娘跳著舞,而後出來一個躲在角落中的小夥,姑娘回眸一笑,兩人便在歌舞聲中邂逅和產生了情愫。結婚生子,多麼乾淨和唯美的情感,從這一層面來說,印度的歌舞承載的不僅僅是人們的日常娛樂,更多的是飽含感情的投入和對未來的憧憬!

本文系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者彙編!

相關焦點

  • 印度電影為何能夠風靡中國?華麗的歌舞背後隱藏最樸素的感情!
    2017年12月份的《神秘巨星》,開啟了主打親情和夢想的描述;2018年2月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感人肺腑的背後,暗藏著宗教和信仰下人們的堅持和善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印度電影最多的一年。也是在中國形成固定高評分的一年!
  • 印度電影為什麼那麼多歌舞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車》,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直到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風靡,很多人驚詫於印度本土電影的突飛猛進,產生「神兵天降」的錯覺。作為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寶萊塢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民族化的表徵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對於電影歌舞,一般的描述是這樣的:電影作品中的角色經過一定的情感積累後通過載歌載舞的形式向觀眾或其他角色抒發自己的情感歌與舞在電影歌舞中的位置應該是相當的,並且它們都應對電影的敘事和藝術表現負責。現今,印度故事片的年產量仍舊保持在700部左右,而其中大約500部屬於純歌舞電影(多於3個舞蹈場面,且每場歌舞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而剩下的200多部中也有一大部分或多或少地包含著歌舞場面的痕跡。歌舞成為印度電影與世界其它電影的最顯著區別,同時也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印度民族電影的最耀眼的表徵。
  • 印度電影在中國吃癟,受熱捧的印度電影為何不歡迎
    被中國觀眾喜愛的印度佳作《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這類現實題材的影片都是寶萊塢出品。因為以印地語為主所以流行於北印度地區,也被稱為「北印度電影」。而以其他語言為主的託萊塢、考萊塢、莫萊塢、桑達塢出產的電影則都屬於「南印度電影」。南印度電影往往場面宏大、色彩華麗、動作浮誇、歌舞豐富、腦洞大開……一部電影常常包含愛情、動作、戰爭等多種元素。
  • 超越印度歌舞電影,不一樣的陣容,美國歌舞電影全靠音樂撐起嗎?
    都知道印度喜劇每年都能名列電影榜單的前茅,而且,印度的喜劇始終少不了歌舞,因此,印度的歌舞電影也被捧上了天。最近,美國也想超越印度歌舞電影,在影片中,也有很強大的陣容,很多人說美國歌舞電影全靠音樂撐起,你認可嗎?
  • 胡適之:中國歌舞電影時代必將到來
    中國僅有的幾部優秀歌舞片,曾在中國電影史上掀起了短暫的創作高峰,卻沒能形成氣候,整個中國歌舞片的創作如曇花一現,歸於沉寂。  正如託馬斯•沙茨所言,歌舞片不期然地成為「我們文化中最廣為喜愛,然而又最不被了解和重視的通俗形式」。  「中國歌舞片近幾年相對極少,原因也出現在電影業界,有些創作者對中國歌舞片類型化的認識不明確,並且不認為歌舞片在中國電影市場中具有發展空間。」
  • 燃爆的《馬戲之王》撲了,歌舞電影為何難破局?
    為什麼在北美賣座的歌舞片到了內地水土不服?中國本土的歌舞片又為何發展受阻?關於歌舞片的種種問題,我們也試圖尋找答案。 【歌舞片在內地難破票房魔咒? 【歐美歌舞片的蝶變之路】歌舞片是電影業最著名的類型之一,而說起這個「舶來品」不得不先說說歐美歌舞片的歷史。以好萊塢歌舞片為主,歐美歌舞電影從20世紀20年代末到60年代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
  • 一言不合就歌舞是成見 印度電影超出你想像
    《巴霍巴◇王》曼關注印度最貴電影未映先火  《巴霍巴利王》共分為上下部,7月22日在國內率先上映的是上部,該片也是印度影史上投資最高的電影,製作成本高達7.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6975億元)。該片導演S.S。拉賈穆裡此前曾經執導過《功夫小蠅》《勇士》等印度叫好又賣座的影片。
  • 為什麼印度電影裡總有歌舞
    最近幾年有很多很優秀的印度電影在我國上映,像摔跤了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影片。這些片的口碑和收益也都很不錯,但有人就很奇怪,為什麼印度電影裡總會穿插一些歌舞,這些歌舞的意義在哪?今天就讓小編從兩點上簡單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 世界電影產量第一的印度,可不只有寶萊塢
    歌舞形同印度電影的必要元素,而且其來有自。印度在1931年產出第一部有聲電影─光的世界(Alam Ara),就包括7首歌曲和多輪歌舞場面,當時首映之轟動,還要警察出面維持秩序。 還有一種說法是,印度人認為舞蹈是溼婆神(Shiva)所創造的,可以用舞蹈和神溝通,因此舞蹈能夠成為印度主流文化的元素。
  • 沒有歌舞的印度電影更精彩!後兩部看的人背後發涼!
    歌舞是印度電影的最大特色,是印度電影的標籤,是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而近些年,印度電影人從全面娛樂化的歌舞電影中,走出一批致力於印度人文背景的現實題材,佳作頻出,下面我們就來聊上三部。一、《午餐盒》印度有個特色,妻子做好午餐,裝進午餐盒,由一個神奇的快遞公司,送到丈夫上班的單位,每個工作日都是如此,女主為了挽回丈夫的心,費勁心思,做精緻午餐,然而被印度神奇公司給錯派送給了男主,男主是個知書達理的鰥夫,白吃了午餐,就寫了封信說明情況,並表示感謝,女主見男主這麼紳士,第二天接著將錯就錯,一來二去,女主的飯菜越來越精緻,男主的回信寫得越來越溫馨,當他們約好一起奔向幸福未來時候
  • 燃爆的《馬戲之王》撲了,歌舞電影為何難破局?
    為什麼在北美賣座的歌舞片到了內地水土不服?中國本土的歌舞片又為何發展受阻?關於歌舞片的種種問題,我們也試圖尋找答案。 【歌舞片在內地難破票房魔咒? 【歐美歌舞片的蝶變之路】歌舞片是電影業最著名的類型之一,而說起這個「舶來品」不得不先說說歐美歌舞片的歷史。以好萊塢歌舞片為主,歐美歌舞電影從20世紀20年代末到60年代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
  • 印度現代經典電影歌舞團-印度魅影
    印度是世界上生產電影最多的國家,年產近900部影片,是美國好萊塢的4倍。而在每部電影中一個主題,三個舞蹈,六段插曲的程式化特點,又說明了印度歌舞在電影中的歌舞場面就是電影成敗的關鍵。印度現代經典電影歌舞團是當前印度最著名和最熱門的歌舞團。
  • 印度兄弟拍的愛情歌舞片,把我看傻了!
    來看一組數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6年發布的報告裡稱: 2013年美國的電影產量是738部, 中國的電影產量是638部, 而印度當年的電影產量是
  • 印度兄弟拍的愛情歌舞片,把我看傻了!
    來看一組數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6年發布的報告裡稱: 2013年美國的電影產量是738部, 中國的電影產量是638部, 而印度當年的電影產量是
  • 1年產出1900部電影,票房抗衡好萊塢!印度電影為何突然「開掛」
    來源:金十數據製藥、IT和電影,被稱為印度的三大王牌產業,其中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摔跤吧!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還是《神秘巨星》,都在中國收穫了良好的口碑,票房甚至碾壓眾多好萊塢大片。
  • 印度電影靠什麼在中國圈粉?《巴霍巴利王2:終結》不走尋常路
    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線》等作品的引進,印度電影已經在中國觀眾中擁有了大批粉絲。這些影片敢於直面印度社會的現實問題,每一部都堪稱「良心之作」。不過,它們並不是印度電影的全部,《巴霍巴利王2:終結》就給這一波印度電影風潮帶來了全新的色彩,這部極富浪漫主義、英雄主義的印度神話史詩,讓我們不得不嘆服於印度這一古老國度的絢爛歷史與文化之美。
  • ​印度兄弟拍的愛情歌舞片,把我看傻了
    然而,愛情歌舞片卻是印度人最喜聞樂見的電影類型。 為什麼印度電影一定要跳舞呢?歌舞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歌舞表演也是印度的舞臺傳統。本臺親自帶你體驗印度愛情歌舞片的荒誕。然而,碧吉莉早已心有所屬,她的心上人是哈利身邊最受信賴的男僕馬圖。二人真摯的愛情能否戰勝毫無感情基礎的聯姻呢?
  • 1年產出1900部電影,票房抗衡好萊塢!印度電影為何突然「開掛」
    來源:金十數據製藥、IT和電影,被稱為印度的三大王牌產業,其中印度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摔跤吧!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還是《神秘巨星》,都在中國收穫了良好的口碑,票房甚至碾壓眾多好萊塢大片。
  • 直面現實之外,印度電影更有燦爛史詩
    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線》等作品的引進,印度電影已經在中國觀眾中擁有了大批粉絲。這些影片敢於直面印度社會的現實問題,每一部都堪稱「良心之作」。不過,它們並不是印度電影的全部,《巴霍巴利王2:終結》就給這一波印度電影風潮帶來了全新的色彩,這部極富浪漫主義、英雄主義的印度神話史詩,讓我們不得不嘆服於印度這一古老國度的絢爛歷史與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