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極光解釋了星球表面的氣候變化

2020-12-15 品味科技新發現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MAVEN探測器於2016年首次在火星上發現了一種極光,根據最新的探測結果,這種極光實際上是火星上最常見的極光。極光被稱為質子極光,可以幫助科學家跟蹤火星大氣中的水分流失。

在地球上,極光通常被認為是極地附近夜空中五顏六色的光,它們也被稱為北極光和南極光。然而,火星上的質子極光發生在白天,並發出紫外線,所以人類肉眼是看不見的

MAVEN的任務是調查這顆紅色星球是如何失去大量的大氣和水的,將它的氣候從一個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地方轉變成一個寒冷、乾燥、不適宜居住的地方。由於質子極光是由來自火星水間接產生的,而火星水正處於向太空流失的過程中。

「在這項利用MAVEN/IUVS多年火星數據的新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大氣逃逸增加的時期與質子極光出現和強度的增加相對應。也許有一天,當行星際旅行變得司空見慣時,在南半球的夏天到達火星的旅行者將會坐在前排,觀看火星質子極光。這些旅行者將親眼目睹火星最後階段的水流失到太空。

不同的現象會產生不同種類的極光。然而,所有在地球和火星極光是由太陽活動,無論是爆炸的高速粒子稱為太陽風暴,火山噴發的氣體和磁場稱為日冕物質拋射,或陣風在太陽風,一連串的導電氣體吹不斷進入太空在每小時一百萬英裡。例如,當強烈的太陽活動擾亂地球的磁氣圈時,地球上的南北光就會發生,導致高速電子撞擊地球夜晚上層大氣中的氣體粒子並使它們發光。類似的過程產生了火星上的離散極光和彌散極光——這兩種類型的極光以前曾在火星的夜晚觀測到過。

這個動畫展示了火星上的質子極光。首先,太陽風質子以高速接近火星,並在火星周圍遇到一團氫氣。質子從火星氫原子那裡奪走一個電子,從而變成中性原子。由於中性粒子不受磁場的影響,原子會通過環繞火星的磁障波衝擊。最後,氫原子進入火星大氣層,與氣體分子碰撞,使原子發出紫外線。

當太陽風質子(被高溫剝奪了孤電子的氫原子)與火星白天的上層大氣相互作用時,就形成了質子極光。當它們接近火星時,來自太陽風的質子通過從位於火星氫冕外層邊緣的氫原子那裡竊取電子而轉變成中性原子。當這些高速進入的原子撞擊大氣時,它們的一些能量以紫外線的形式發射出來。

質子火星極光的圖像。MAVEN的成像紫外光譜儀觀察火星的大氣層,使圖像的中性氫原子和質子的極光同時(左)。觀察在正常情況下顯示磁碟上的氫和延長地球的大氣層從陰面上的優勢(中間)。質子極光是可見的重大光明肢體和磁碟(右);中性氫減去的貢獻。

當MAVEN團隊第一次觀察到質子極光時,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相對不尋常的現象。「一開始,我們認為這些事件相當罕見,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時間和地點,」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大氣與空間物理實驗室(LASP)的研究科學家、該研究的第二作者邁克·查芬(Mike Chaffin)說。「但經過更仔細的觀察,我們發現質子極光在南方夏季白天觀測中出現的頻率遠遠高於我們最初的預期。研究小組發現,質子極光只佔白天觀測的14%,而當只考慮夏季白天觀測時,這一比例上升到80%以上。相比之下,IUVS在火星軌道上探測到的瀰漫性極光只佔有利幾何形狀的一小部分,而在數據集中,離散的極光探測就更少見了。

與南方夏季的相關性提供了一個線索,解釋為什麼質子極光如此普遍,以及它們如何被用來跟蹤水分流失。在火星南部的夏季,這顆行星在其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距離也很近,可能會發生巨大的沙塵暴。夏季變暖和塵埃活動似乎會迫使大氣中的水蒸氣升高,從而導致質子極光。太陽紫外線把水分解成氫和氧。輕氫受火星引力的束縛較弱,增強了火星周圍的氫冕,增加了氫對太空的損失。日冕中更多的氫使得與太陽風質子的相互作用更加普遍,使得質子極光更加頻繁和明亮。

休斯說:「創造火星質子極光所需的所有條件(例如太陽風質子、擴展的氫大氣和缺乏全球偶極磁場)在火星上比創造其他類型極光所需的條件更普遍。」」同時,MAVEN的觀察之間的連接增加大氣逃逸和增加質子極光頻率和強度意味著質子極光可以被用作代表氫電暈火星周圍發生了什麼,因此,代表的時候增加大氣逃逸和水損失。」

相關焦點

  • 紅色星球火星的氣候狀況是怎樣的?
    但其實,如果你也想知道遙遠的火星的每日天氣狀況,科技同樣可以滿足你的心願。2019年底,根據「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提供的數據,火星每日天氣報告正式上線。不僅如此,利用幾十年來人類陸續向火星派往的探測器源源不斷回傳的數據和圖片,如今我們已可以為火星典型天氣和氣候初步勾勒出一幅圖像。與地球相比,這顆紅色星球的氣候狀況有哪些獨特或相似之處?
  • 為什麼火星極光的形成過程會導致行星上的水分流失?
    不同於其它自然現象,極光被我們賦予了濃重的浪漫色彩,再加上並不是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可以一睹它的倩影。所以,如果可以親歷一場極光的視覺盛宴,便足以讓很多人覺得此生無憾。圖示極光拍攝地點位於加拿大的洛林湖附近,綠色極光在太陽的餘暉中將湖面照亮。雖然,在數十年的地外行星探索之旅中,人類並沒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生命存在痕跡。
  • 火星夏季美麗極光在大氣中跳舞,科學家:很普遍,但肉眼無法看見
    當然關於火星上出現的這種極光也引起了研究學者的好奇,甚至是很多人在初次發現它們的存在之後都非常得驚嘆,而研究學者為了能夠揭開質子極光的神秘面紗,也是進一步分析了所積累的相關數據。在研究中發現,這些極光的存在可能並不像之前科學家所認為的那麼稀有難以發現,或許在火星表面上它們的存在其實是非常常見的。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在冷,薄氣氛意味著液態水可能不能在火星表面存在的任何時間長度,稱為重複斜坡線的特徵可能會在表面上噴出鹹水,但這一證據存在爭議; 一些科學家認為,從這個區域的軌道上發現的氫可能反而表明鹽水。這意味著雖然這個沙漠行星只有地球直徑的一半,但它擁有相同數量的幹地。紅色星球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和最深,最長的山谷的所在地。
  • NASA拍攝到火星在春季發生的雪崩,這顆紅色星球上還有哪些發現?
    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以後發現這裡是個乾旱荒蕪而且塵土飛揚的世界,火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裡同樣也有四季之分,美國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器(MRO)拍攝到火星表面在春季時發生的雪崩場景,人類首次在火星上觀察到雪崩這類地質活動,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上的雪崩是深褐色的
  • 火星上空出現特殊極光!肉眼無法直接觀看,需要藉助一種特殊設備
    一項新研究發現,火星上會出現一種特殊類型極光,質子極光,跟地球上空極光一樣,由太陽風與大氣相互作用時而形成。但火星極光只有通過紫外線相機才能看到,並且火星極光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火星氣候如何變化,以及水如何流失到紅色星球上太空。
  • 火星被「綠光」包圍,不是極光那是什麼呢?科學家:是好消息
    如今科學家們都在尋找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新星球,因為地球已經被人類破壞的千瘡百孔,而且人類也不能夠保證地球能夠相安無事,畢竟宇宙環境十分惡劣,地球並不會長久存在,同時它自身也有壽命,所以,綜合各種因素,人類遲早有一天也要離開地球,前往其它星球生活。
  • 火星上發現罕見的極光!太陽遠比你想像的神秘,光明與生命有關嗎
    極光在地球上出現在夜空中,通常是在極點附近的彩色光的幽靈顯示。我們的巖石鄰居火星也有極光,NASA的Maven飛船剛剛發現了一種新的火星極光,它出現在紅色星球的大部分白天,極光很難看到。地球上的極光Maven(火星大氣和易變演化任務)小組正在用成像紫外光譜儀(IUVS)研究火星大氣,並觀察到,有時,
  • 地球的極光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極光在木星上,而且還是5種
    極光是太陽的太陽風在抵達地球之後,與地球的大氣層發生反應所呈現出的一種非常美麗的絢麗光效盛宴,其實極光不止地球上有,在其他星球也有極光存在。地球極光極光是一種非常唯美的景觀,在離我們不遠的火星上也有極光的存在。火星上也有大氣層,雖然非常的稀薄,但是在火星也能夠看到極光。
  • 科學家發現火星大氣層發出綠光對極光硏究具重要意義
    有「紅色星球」之稱的火星近日被發現「變綠」。在地球看到極光,不少人都會贊漢大自然的奇妙。不過宇宙的奧秘可能超乎人類想像。《自然天文學》近日刊登一份論文,指出外表「紅紅的」、有「紅色星球」之稱的火星,它的大氣表層中會發出淡淡的翡翠綠光芒。原因是火星大氣層中的氧原子被陽光照射後「激發」恢復原來穩定狀態時就會釋放特定波長的光線,因而產生綠光。今次發現是由歐洲太空總署與俄羅斯一個聯合飛行器「建功」,亦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發現這個現象。
  • 太陽系中的絢麗極光,極光不只是地球上才有的自然現象!
    極光的色彩變化還取決於太陽風入射粒子的能量、隨高度變化的大氣成分,以及大氣密度等。比如距離地表越近,大氣密度越大,分子之間的撞擊較為頻繁,某些波長的光就不容易產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極光就像霓虹燈。霓虹燈燈管內的氖受激發光形成五彩光芒,而極光則是因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與大氣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碰撞發光,使高高的天幕上出現絢麗變幻的色彩,成為地球兩極的「霓虹燈」。
  • 火星極光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長得這麼美妙?
    地球最區別於其他星球的地方就在於地球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因為目前為止,人類沒有在任何一顆地球之外的行星上找到生命的痕跡。雖然說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非常的美妙,但是宇宙之中其他的行星是有著一些在地球上無法看到的美麗景觀。
  • 火星出現質子極光,需要特殊設備才能觀看,你知道它長什麼樣嗎?
    據說,公元前211年,曾出現過一次天文異象,名為熒惑守心(熒惑即是指火星)。《史記》中記載了這一次天文異象,當時天空一片通紅,猶如血色般。由於熒惑守心在古書中是指帝皇駕崩的預兆,當時的統治者秦始皇不願相信,還大開殺戒,可最終死於第五次巡遊的路途上。
  • 如何讓火星上充滿水,從而成為宜居星球?
    地球終究不宜居,人類必須要尋找星際殖民最佳星球。火星自然條件是太陽系與地球環境最為接近的,使得改造火星成為太陽系所有星球中相對難度最小的一個,而且隨著太陽系宜居帶的外移,火星本來就越來越進入最好的宜居帶。
  • 極光的出現,是「歐若拉女神」的化身,還是另有原因?
    編年史家針對這一現象給出了三點可能的解釋,一種解釋為海洋被大火包圍,導致太陽光暈到達了夜半球的世界各地,另一種解釋為冰川可以儲存能量,導致最終發出螢光色。其他星球上的極光:然而,在太陽系中,極光並不是地球的特有現象。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中,極光也有所出現,並且因為較長的黑暗與磁場作用,導致越靠近極點極光越明顯。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金星 金星是太陽系的一顆特殊天體,與地球質量非常的相似,但是最大的區別就是,該天體是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這是太陽系之中的一個獨特天體,當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科學界暫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同時金星的探測難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大,這可能也是人類不願意上金星的原因之一,它具有有濃密的大氣和雲層,只能夠藉助射電望遠鏡才能穿過這層大氣
  • 在紅色的火星上探測到綠色螢光
    很明顯,這不同於經典的極光(比如北極光和南極光)。這些輻射是大氣分子和帶電粒子之間碰撞的結果,這些粒子正在遠離太陽。在地球上,這種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球強大磁場的影響,磁場將這些粒子拉到兩極。藝術家對火星TGO的印象:光譜儀能夠識別光的來源在火星上,極光的聚焦方式並不完全相同,因為火星世界沒有一個全球磁場,但這樣的輻射仍然存在,而且已經被觀測到。太空人在地球邊緣看到的綠光(現在在火星的TGO看到的)有一個獨特的起源--陽光的作用。氧原子被提升到更高的能量水平,當它們回到靜止狀態時,就會發出綠色的輻射。地球的大氣中有豐富的氧氣。
  • 我國為什麼要探索火星和木星
    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前三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一半。火星曾經可能也和地球一樣是存在生命的星球。火星的南北極是以乾冰(固態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組成的極冠,科學家還發現火星土壤中含有水,其表面有河流衝擊的痕跡。
  • 火星上的網狀溝壑,能否證明曾經有過河流?科學家的解釋令人失望
    在幾十年的火星探索中,我們已經了解到火星的極地冰帽裡有大量的水存在,但在如此極端的環境條件下,即使有水存在,也很難支持生命的存在。對於探索火星的科學家們來說,他們也許最希望數十億年前的火星曾經是一顆溫暖而潮溼的星球(就像地球一樣),火星上的網狀溝壑也許能支持這一點,因為這可能表明,火星上曾經存在過河流。河流,是能夠證明火星曾經溫暖而潮溼的一大證據。
  • NASA計劃在毅力號接近火星時分享來自紅色星球的聲音
    據外媒報導,2月18日,也就是一個多月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 「毅力號」火星車將登陸紅色星球,帶來更多探索的新工具和技術。 在該火星車攜帶的物品中,有一個位於其SuperCam儀器上的麥克風--NASA計劃用它來記錄火星上的自然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