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季涼配 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
在炎熱的夏季裡,戶外跑步最大的苦腦就要說腳下溼漉漉的感覺了,基本上室外溫度超過30度之後,穿著常見的跑步鞋隨意運動半小時就會感覺悶熱難受,可以說這個季節跑步悶腳是選擇夏日鞋款的大忌,這時選擇一雙輕爽透氣的跑鞋就顯得至關重要,今天我們網易運動帶給大家的這雙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屬於這個季節的佳配。
創新的climachill冰爽技術
既然這款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的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冰爽科技,那它是如何來避免夏季跑步悶腳這個問題的?首先是鞋面部分,它採用了彈性網面來使氣體流通和熱量蒸發達到最大化,而在看不見的內襯部分,則有 climachill 材質負責控溫,並與鞋底的通風設計達到冰爽體驗。熟悉adidas產品的跑友們都知道ADIDAS最出名的夏季清爽科技一直都是ClimaCool,這種技術除了維持原先溼度控制管理外,還採用了特殊材料組件來降低足部的溫度與溼度至舒適狀態。夏季輕爽科技Climachill比Climacool有什麼不同呢?climachill 本身是 adidas 在 2014 年推出的科技面料,也是品牌最新的酷冷技術。比起市面上不少夏季裝備只是通過增加穿孔來強調透氣,climachill 的出現顯得誠意十足。它由零度鈦金屬紗線與降溫纖維組合而成,從整個設計的一開始材質本身就在關注控溫,冰爽科技的來源就在於這裡。
輕量透氣的定製中底
自從Boost科技在跑鞋市場上大放異彩以來,adidas同時還將boost的科技應用在更多的產品系列中,這雙climachill Gazelle Boost中底足量的Boost模塊都讓人感到非常熟悉,與之前的ultra boost明顯不同的是,Boost 緩震中底只出現在前掌部分,讓鞋子穿起來會更「彈」、更有反饋力。加上 Boost 材質本身也不懼高溫,所以完全不必擔心在夏天裡穿久了會發生變形。當然在後掌的材料也與常見的EVA明顯的不同,搭載全新彈性Foam泡棉,也並不比boost材料差,當然整個鞋底最特殊的設計還包括鞋底的單獨鏤空的通風設計,除了穿起來會更柔軟外,跑動時的步態也會更輕盈靈動一些。
Bootie結構的獨特鞋型
這款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不光在鞋面與中底做了技術上的革新,更是對整個鞋型設計做了巨大的改變,第一眼望去,我們很容易被 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流暢的鞋身線條吸引,事實上是得益於它的 Bootie一體化結構設計。這一次,adidas 選擇將鞋舌和鞋面做成完整的整體,並且強化腳踝曲線的貼合設計,使得它不僅穿起來更具舒適包裹性,而且在夏天鞋子的穿脫都易得異常輕鬆,這點上adidas考慮的很人性化。
實測中的驚喜
很多跑者都喜歡在夏季裡赤腳穿鞋,但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跑鞋也很容易因為起汗而弄得雙腳黏糊糊,這雙climachill Gazelle Boost鞋面和內襯的設計很明顯會是一個不錯的赤腳之選。因為去掉了鞋舌設計,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隻襪子,穿起來的感覺更是如此,上腳簡單運動兩下就感覺磨合的差不多,陽光明媚的室外環境,一旦熱起來還是非常迅猛的。午間的氣溫很快就竄升到了25度以上,這時候就是滿城的人亂穿衣的景象了。經常跑步的人,平日就比人家少穿了點,提前穿上了跑步T恤,跑步短褲。正好,這雙給力的跑鞋也是適時出現。 酷爽透氣是我在幾次測試跑中體現的比較充分,前後40分鐘的LSD距離訓練之後,雙腳沒有感覺到任何悶熱,配速稍微快一些的時候,甚至會感覺到腳部有一陣陣清涼感。整個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鞋底的單獨鏤空的通風設計,每一次抬腿落地之間,足底都仿佛有循環的氣流通過,很奇妙。
與之前測試過的其它Boost鞋類明顯的不同,這款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要更為柔如一些,前掌大片的Boost材料彈性夠勁,體積也足夠大,在測試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來自中底的回彈,每一次落地的能量都快速轉化為下一次抬腳的動力,由於前後掌材料的不一致,使得每一次後跟落地時總感覺會偏軟了一點,全程測試完全是在濱河大道上,在公路跑它的表現極佳,無需磨合便很舒適,抓地性不錯。雖然沒有競賽鞋小巧玲瓏,但實際上重量很輕,不會產生累贅感。中底腳踩下去後離地的速度較快,反應性較佳,在跑步中能夠有效的將地面衝擊吸收,避震性屬於軟彈兼備。
將這雙adidas climachill Gazelle Boost的設計元素一一列出,不難發現adidas在夏季控溫方面的核心科技climachill的獨特之處,從強大的透氣性能到 Boost 中底的加持,都使得這雙climachill Gazelle Boost成了夏季跑鞋的首選之一。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