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的第一抹陽光,灑在村裡新建的泳池上。
慈口觀村每天早晨的第一抹陽光,都會先灑在村西北角半山坡湛藍的泳池上。疏落的樹枝和天空的倒影,讓這裡像極了天空之鏡。
之後的陽光依次灑落在高低起伏的溫泉民宿屋脊上,石牆上,伴著遠處幾戶農家淡淡的炊煙和鳥鳴,慈口觀村慢慢醒來了。
地處文登高村鎮的慈口觀村,背靠鵂鶹山。這個有300多年歷史,三面環山的隱蔽小村在2018年之前,一直都不顯山露水。在抗日戰爭時期,東海獨立團和文登縣大隊都以此為根據地。1940年,膠東東海指揮部派三名修槍技工來到慈口觀村籌建了一個小兵工廠。「除了製造槍枝彈藥,我們的村民有一百多人參軍入伍,有記錄犧牲的烈士有十多人。」10月17日,在慈口觀傳承紅色基因記憶館裡,慈口觀村黨支部書記馬升海說。
用晚清舊民居改造的民宿外景。
這裡有厚重的紅色歷史,為慈口觀村留下了寶貴的紅色精神。這裡的民居大多從晚清延續至今,厚重的灰色石牆,石塊鋪就的村路讓這裡的古民居有著別樣的魅力。
慈口觀傳承紅色基因記憶館。
兵工廠舊址雕塑。
「村裡留下了比較完好的兵工廠遺址。我們村在2018年開始籌建鬱竹苑田園綜合體的溫泉民宿項目時,在復原地下兵工廠基礎上,同時打造了慈口觀傳承紅色基因記憶館,就是要用紅色文化來為鄉村鑄魂、為鄉村振興蓄力,讓紅色基因在村裡一代代傳下去。」馬升海說到。
每個民宿院落裡,都有溫泉池。
在記憶館的周邊,都是灰瓦石牆獨立院落的溫泉民宿。厚重的淺黃色對開木門,兩邊吊掛著紅燈籠,街邊散布著花草、竹子和各色樹木。改建好的民宿,家家戶戶院子裡都有源自附近千年名湯呼雷湯的溫泉池。晚間泡著溫泉數星星,聞草香聽蟲鳴的愜意享受,為這裡吸引來了眾多的遊客,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這些民宿,都是我們用閒置破舊的古民居改造的,首期我們從村裡流轉了84套閒置舊房,已經改造完成20多套,還改造了村裡的舊倉庫作為自助餐廳。每到周末,這裡都是一房難求。」
威海鬱竹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經理王偉傑介紹到。依託得天獨厚的呼雷湯溫泉資源,慈口觀村還規劃打造了運動員康復中心、訓練基地和康復療養區。建設集休閒、康養、體育為一體的「泉」動力體育訓練基地。這裡的休閒康養之路越走越寬。
景色迷人的村裡小路。
「你別看村裡現在拾掇得這麼漂亮,前幾年卻是另一個樣。房子老舊、雜草叢生,村裡外欠債務20多萬元,村幹部10年沒發過工資。留在村裡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村莊空心化、老齡化嚴重。」馬升海說到。
從2018年2月自威海住建局選派到村裡任支書,馬升海立足村莊實際開始規劃改造村莊的發展模式。慈口觀村將資源整體打包,村裡成立合作社對接社會資本,以房屋流轉、土地流轉為途徑,依託企業建設了集住宿、休閒、旅遊、觀光、採摘為一體的鬱竹苑田園綜合體。
「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路子,讓村戶們不僅可以賺取房屋和土地的租金,年底還能從合作社裡取得分紅,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起來。
劉永香在自助餐廳裡工作。
今年62歲的劉永香是溫泉民宿自助餐廳的服務員,回村以前她在文登整骨醫院幹保潔。她家的地已經流轉給了田園綜合體,今年她聽到村裡自助餐廳招人就趕緊報名回村幹活了。一個月3000左右的工資,她老伴叢強滋在田園綜合體打零工,一天是一百塊錢工資。「年齡大了,地也種不動了,能在家門口打個工,收入還不低,我們倆都挺滿意的。」劉永香說到。
村集體也因此得到了八十萬左右的年收入,多年的欠債還上了,村幹部們的工資得到了補發。原本這個在全鎮46個村子中排名倒數前幾位的薄弱村,一下子成了鎮上綜合排名第一的村子。去年村裡搞誠信建設,投入三十萬成立誠信基金。基本守信戶村裡發放液化氣,雞蛋等等。
村裡獲得的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獎牌。
今年9月,村裡拿到了文化和旅遊部頒發的「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獎牌,之前還拿到了「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村」、「山東省文明村」、「美麗鄉村示範村」等榮譽。
「眼下還只是我們鄉村發展的第一步,待田園綜合體的綜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溫泉小鎮落地,這裡會更美、更富、更有魅力……」馬升海說到。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唐峰 通訊員 梁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