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 從華沙閱讀波蘭

2020-10-19 中國旅遊文學

8月6日中午,我們一行七人登上荷蘭皇家航空的航班,開啟了波、捷、奧、斯、匈五國為目的地的「東歐之行」。明眼人一看便知,五國之中的奧地利一向「劃歸」西歐,這次行程安排無非是因為交通上的經濟合理罷了。其實,「東歐」這個概念,在我們的語境裡,更多的是個政治學概念而非地理判斷。從地理上說,稱這五個國家為中歐無疑更加確切。

到達華沙下榻的酒店,當地時間已經是午夜時分了。波蘭,是我一直很想了解和親近的國度。一夜醒來,我略作梳洗,急於要走出酒店呼吸華沙的空氣,融入波蘭的肌體。酒店位於機場附近,招牌上「Airport Hotel Okecie」字樣讓我知道,附近的機場就是奧肯切國際機場。酒店的主體建築是兩棟緊挨著的現代風格的板樓,高10層左右,門前有一條寬闊的交通幹道,對面是幾棟造型更為簡潔的公寓樓。我順著公路向左走很快來到了一座公鐵立交橋。跨過立交橋,呈現在眼前的是個密度不算高的街區,除了一棟跨度較大、像是為鐵路服務的車間抑或倉庫外,幾棟帶局部幕牆的寫字樓顯然是這裡的「主角」。寫字樓不高,寧靜、內斂,色彩搭配很協調。這種在歐洲隨處可見的街景,給我一個強烈的似曾相識的感覺。我的腦海裡經過短暫搜索找到了這樣幾個字:「渡盡劫波,重回歐洲」!

我們在華沙市中心的遊覽,從畢蘇斯基廣場開始。

畢蘇斯基廣場處於老城新城的連接部位,開闊、整潔。地面除了色彩素雅的花崗巖就是修剪整齊的草坪,樹木很少但點綴得恰到好處。周圍的建築樓層不高,線條簡潔、色彩明快,有一些高端寫字樓和國際知名連鎖酒店等設施,似乎有一種時代的節奏貫穿其中。廣場周邊即使有一些歐風歐韻的建築也比較簡潔,傾向於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廣場的西端有一處特殊的建築因為與周邊環境不協調而引人注目。這便是波蘭的國家無名烈士墓。無名烈士墓始建於1925年,起初是為了紀念一戰期間為國捐軀的戰士而建的紀念碑式的陵寢。當時選擇波軍總參謀部駐地薩斯基宮的柱廊作為墓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薩斯基宮毀於戰火,戰後重建無名烈士墓巧妙地利用薩斯基宮的殘垣斷壁。所以,現在的無名烈士墓看上去仍然是一段殘存的柱廊,既將戰爭的殘酷見證於外,又將神聖肅穆內涵其中。「柱廊」裡,燃燒著永不熄滅的聖火,聖火下端平躺著的黑色大理石上鐫刻著金色大字「為國捐軀的波蘭戰士長眠於此」。無名烈士墓的後面則是一片花園和森林,似乎要告訴人們只有經過犧牲之門,才能到達鮮花與和平的境界。

畢蘇斯基廣場的東端有一尊高大的青銅雕像。雕像裡的人物身材高大,目光堅毅,手握長劍,低頭沉思,身旁還有白鹰鵰塑作伴。這位人物就是波蘭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畢蘇斯基(1867—1935)。畢蘇斯基,早年參加反俄活動,兩次被沙皇當局逮捕,一次被流放西伯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敵佔區和國外,他多次組織反抗力量為波蘭獨立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波蘭復興後,他成為國家元首。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波蘭人將華沙最大的廣場命名為畢蘇斯基廣場。但二戰以後,廣場的名稱反覆變更:德國佔領後更名為希特勒廣場,戰後初期曾命名為史達林廣場,不久又稱勝利廣場。波蘭復興之路的坎坷也由此可見一斑!

畢蘇斯基廣場廣場東側,與廣場一路之隔的瓦津基公園是很多遊人必到的地方。瓦津基公園號稱華沙最美的公園,因安置著一尊蕭邦的雕像習慣被人們稱為蕭邦公園。蕭邦的雕像從任何角度看都非常獨特美觀。蕭邦坐在柳樹底下身體微微傾斜,頭髮與鬥篷輕盈地在風中飄動,柳枝垂落在身後,蕭邦兩眼緊閉,眉頭微皺,流露出一絲憂傷,緊閉的雙唇和面部剛勁的肌肉顯示其內心的倔強。

接下來的遊覽集中在一條線上。這條線上幾乎薈萃了波蘭歷史的精華。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克拉科夫郊區街。波蘭國家科學院就在這條街上,它的臨街建築很不起眼,白牆綠頂四層樓高,巴洛克風格。樓前的廣場以及上面的雕像卻令人肅然起敬。雕像的人物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這位生活在15世紀的偉人,白天的身份是神父,晚上則致力於觀察星象,研究天文學,提出了宇宙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以精確的計算否定了此前的「地心說」,為奠定了天文學的科學基礎,也為人類正確認識世界打開了第一扇大門。

哥白尼雕像斜對面的聖十字教堂則因為安放著蕭邦的心臟而聞名。後來的遊覽中我發現,在華沙紀念蕭邦的場所特別多。原來,在波蘭人的心目中,蕭邦除了是位英年早逝的音樂天才外,更是一位熾熱、赤城的愛國者。1810年2月22日,弗雷德裡克·蕭邦出生在華沙以西50公裡的一個農村,自幼就顯示出超人的音樂天賦。1830年,蕭邦20歲,他懷揣家鄉的泥土離開雙親和祖國。他到達維也納後的第6天,十一月起義爆發,接著沙皇血腥鎮壓,蕭邦回國的大門被關閉。1849年10月17日,一代音樂天才夭折,年僅39歲。蕭邦的作品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同時又深刻地反映波蘭國家和民族的災難與抗爭,誠如德國音樂家舒曼所說是「隱藏在花叢中的炮火」。他因熱愛波蘭而背井離鄉,為了給波蘭革命籌款而一個又一個城市巡迴演出,最終因割捨不下對波蘭的情懷而一病不起。蕭邦逝世後,他身葬巴黎,心臟則由他的姐姐帶回華沙,多年後安放在華沙聖十字教堂的牆龕中,實現了他「心永遠與祖國在一起」意願。

沿著克拉科夫郊區大街再往北走,是華沙大學、總統府、密茨凱維茨雕像等。華沙大學建於1816年,是波蘭規模最大的國立大學,2016年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進入前300名。「門小乾坤大」,這所大學沿街的大門毫無氣勢可言。

波蘭總統府也是一個不大的院落,我大約數了一下,面朝庭院的主樓高三層,面寬13間,兩側輔樓是二層樓房,低調、樸實的風格與許多歐洲小國如出一轍。但就是這處不起眼的建築,在波蘭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二戰後這裡被稱為「國家宮」,1955年華沙條約在這裡籤署;1970年與聯邦德國在這裡籤署「關係正常化基礎條約」,波德關係開始緩和;1989年開始的民主化進程,這裡是華勒沙領導的團結工會與政府談判舉行「圓桌會議」的地方。1994年起,這裡成為總統府。院子中央的青銅騎士像為紀念末代波蘭國王的侄子、著名將領約·波尼亞託夫斯基大公而設。這位將領曾經是18世紀末波蘭被俄、奧、德瓜分後救亡力量的重要領導者。

克拉科夫郊區街上的名人雕像可謂「群賢畢至」。但最顯眼的要數總統府大門右側花園內的詩人亞當·密茨凱維茨的雕像。詩人的全身立像用青銅鑄就,安裝在大理石基座上。只見詩人目光注視著遠方,右手按胸前,似在用飽滿的激情朗誦詩文,呼喚人們的愛國激情。他生活在波蘭亡國的年代,一生冒死為波蘭和歐洲人民的自由搖旗吶喊。密茨凱維茨被稱為波蘭的魯迅,在波蘭很多地方都有紀念他的雕像和碑銘。魯迅說他的詩「清澈弘厲,萬感悉知」「雖至今日,而影響于波蘭人之心者,力猶無限」,稱他是「波蘭在異族壓迫之下的時代詩人,所鼓吹的是復仇,所希求的是解放」。也許是背景相似、志趣相投,我想,中國的魯迅和波蘭的魯迅精神世界是想通的。

行至此處,朝北眺望,一幅重樓疊嶂、色彩斑斕的街景圖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這片建築就是著名的華沙王宮城堡、城堡廣場、聖約翰大教堂等組成的「王家建築群」。沿著大街向古城走去,由遠及近,我好幾次舉起單眼相機拍攝這幅畫面,得到的結果都無法傳達它的氣勢和神韻。朱紅色的王宮是一座五邊形的建築群,王宮正門上的齊格蒙特鐘樓與廣場上的齊格蒙特紀念柱相映成趣。聖約翰大教堂「鶴立」在一路之隔的左邊建築群中,作為神權的載體,與廣場、王宮遙相呼應。雖然我沒有來得及進入這些建築物的內部遊覽參觀,但其巍峨的氣勢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

更讓人震驚和難以置信的是華沙這座城市的「身世」。眼前的一切,在二戰後期曾經是一片廢墟。1944年,華沙起義失敗後,希特勒下令炸毀華沙城,全城85%的建築被毀,那些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幾乎蕩然無存。戰爭結束後,波蘭傾全國之力,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讓華沙古城以其古色古香、美輪美奐的姿色重新聳立在維斯瓦河畔。華沙古城之所以能夠順利重建,還與華沙大學建築系師生所做的一項工作有關。當年,這些師生們把華沙老城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築都作了測繪記錄。戰爭爆發後,他們把這些圖紙資料全部藏到山洞裡。重建的華沙城,於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文化遺產一般是拒絕接受複製品,但華沙人民自發地起來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樣,也對歐洲古城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出於這樣的考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為其破例。

城堡廣場向左有一段王宮城牆的斷壁殘垣,往西走到盡頭連接著知名的弗萊塔街。這條街不長,商業繁華,遊人如織,中間有一幢不起眼的三層樓房,門前掛著「居裡夫人博物館」,它原本是居裡夫人的誕生地。居裡夫人除了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傳奇深深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外,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1898年7月她發現新元素,為懷念自己的祖國,將這一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開頭字母與波蘭一樣。這幢房子像磁鐵一般深深地吸引著我,但由於是跟團旅遊,行程不允許,我只能深深地瞥上幾眼遺憾地離開。

波蘭是個特別有故事的國家,而華沙又是個特別善於記憶的城市。波蘭的歷史幾乎都寫在華沙的街區和建築上。對于波蘭的歷史,用「災難深重」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一個國家一而再、再而三被周邊的強鄰瓜分,乃至亡國,在世界歷史上,波蘭算是最為突出的例子。

波蘭位於歐洲大陸中央,是連接東歐、西歐、北歐、南歐的交通樞紐,也是兵家必爭之地。18世紀下半葉,波蘭國勢衰落,淪為強鄰的瓜分對象。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慘遭亡國1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人利用交戰雙方兩敗俱傷的時機,加上俄國十月革命後廢除同普、奧籤訂的瓜分波蘭的條約,以及美國和協約國支持波蘭獨立的有利條件,終於迎來了復興的曙光。1918年11月,波蘭重新在出現在歐洲的版圖上。但是,好景不長,二戰開始後不久,希特勒提出「波蘭走廊」,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迅速侵佔波蘭大部分領土。1940年9月17日,史達林為了建立東方防線,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進入波蘭東部,德、蘇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一線為界分割了波蘭,波蘭再一次被納粹德國和蘇聯瓜分。直到二戰結束,按照波茨坦公告等戰後的公約,波蘭才算在蘇聯勢力範圍內獨立。但波蘭人很快體會到,這樣的「獨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於是,就有了1956年著名的波茲南事件,波蘭成為第一個在社會主義陣營裡對蘇聯提出異議的國家。後來,又有了1980年團結工會成立,但1981年團結工會即被宣布為非法。從1986年開始,由於蘇聯的戈巴契夫的內外政策開始採用向右轉的「新思維」,並給東歐國家鬆綁。1989年隨著整個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波蘭爭取真正獨立的努力才修成正果。

在我的心中,波蘭一直是個歷盡苦難卻不放棄仰望星空的國家。儘管歷盡磨難甚至慘遭毀滅性的殺戮,卻對人類作出過許多創造性的貢獻,光憑哥白尼、居裡夫人、蕭邦、約翰·保羅二世這幾個名字,世界就應該對她肅然起敬。

波蘭是個不屈不撓的民族,也是個有夢想、有情懷的民族。據說波蘭人把最近發生的那場轉變看成為真正的解放,十分珍惜今天的自由與和平。是啊,回看人類歷史,應該說,二戰、一戰之前左右世界秩序還是叢林法則。二戰以後,世界已經擁有了七十多年的和平,商業文明、人文主義正越來越主導著人類的發展。雖然,波蘭人還來不及收到傷害過他們的同類的道歉,但是,我願意相信,真正讓他們實現美好夢想的時代已經來臨。

關聯閱讀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華沙三日遊攻略:初探波蘭,玩遍華沙
    歐式紅磚房像電影畫面一樣掠過車窗,不見車水馬龍的喧囂,空氣裡仿佛瀰漫著蕭邦的樂章,有種時光未央,歲月靜好的恍惚,這便是我的波蘭印象。到波蘭旅行的人,很多人是因為蕭邦,因為音樂,我的華沙之旅,只為尋一種別樣的感覺。
  • 波蘭中國總商會在華沙成立
    人民網華沙3月14日電(記者 于洋)波蘭中國總商會成立大會14日在華沙舉辦,波蘭政要、商協會組織和中波企業代表約200人出席了大會。中國駐波蘭大使劉光源、波蘭國家商會會長安傑伊·阿倫達爾斯基以及馬佐夫舍省代表等嘉賓出席成立大會並致辭。
  • 看圖旅行-波蘭首都華沙
    柱頂塑像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齊格蒙特三世。他父親為瑞典國王約翰三世,母親是波蘭人。約翰三世死後,齊格蒙特三世繼位成為波蘭國王,並且瑞典議會支持他繼承了瑞典國王的王位。1599年7月24日,齊格蒙特三世的瑞典王位被廢黜。1596年,他把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1632年4月19日在華沙皇室城堡中逝世。老城集市廣場。
  • 旅遊:波蘭首都華沙
    導語:華沙,標誌性的東歐城市和波蘭首都。想像一下這個大都市會喚起我們想像的某些圖像,這些圖像與各種色調的灰色,巨型,不露面建築以及二戰或冷戰氛圍有關。以下是華沙當地人所說的華沙最值得做的事情。華沙歷史悠久,有霓虹燈標誌; 它們本身就是20世紀的迷你之旅。沒有比「 Neon Muzeum 」 更好的探索這種文化豐富的地方了,「 Neon Muzeum 」的原始標誌不僅用於胡椒波蘭首都的街道,還有許多其他城市。這個博物館的藏品是世界上同類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它喚起了許多當地人的根深蒂固的情感,他們經常記得這些標誌在原始地點閃耀的時候。
  • 成都樂團波蘭交響音樂會在華沙舉行
    11月22日晚,由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成都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和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研究院承辦的成都樂團波蘭交響音樂會在華沙成功演出,圖為演職人員們紛紛上臺謝幕 人民網華沙11月23日電 (記者 暨佩娟)11月22日晚,由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成都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和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研究院承辦的成都樂團波蘭交響音樂會在華沙成功演出。至此,成都樂團「2017天府文化周」活動落下了帷幕。
  • 波蘭華沙大學
    波蘭●華沙 院校簡介 華沙大學是波蘭最大的大學,也是波蘭最好的兩所大學之一。從2018年3月開始,該大學屬於4 EU +聯盟,在歐盟委員會宣布的競爭中擁有歐洲大學的地位。
  • 二戰;德軍攻勢下的波蘭剪影,淪為廢墟的華沙
    德軍閃擊波蘭正式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面對強大的納粹軍團,波蘭幾乎節節敗退。圖為1939年,從一架德軍中型轟炸機機艙看到的尚未遭襲的波蘭城市。面對德軍強大的制空能力,波蘭政府毫無辦法。圖為納粹德軍入侵波蘭時的先頭部隊。
  • 波蘭華沙:流光溢彩燈光秀
    12月23日,在波蘭華沙的維拉諾夫宮,人們走過彩燈裝飾的通道。波蘭華沙的維拉諾夫宮舉辦燈光秀,數十萬隻彩燈裝點花園,吸引遊客前來觀看。新華社發(亞普·阿林攝)這是12月23日在波蘭華沙的維拉諾夫宮拍攝的彩燈裝飾的噴泉。
  • 【波蘭】華沙美人魚 夏宮 蕭邦
    19世紀初起波蘭受外國統治達二百多年,遭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三次瓜分而亡國。1918年波蘭獨立後,華沙復為波蘭首都。不幸的是,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成為希特勒的首攻目標:納粹德國的第一顆炸彈就投在華沙。希特勒揚言要"把華沙從地球上永遠抹去"。在法西斯分子們的瘋狂掠奪和破壞下,華沙市內85%的建築遭到毀滅,美麗的維斯瓦河上的五座橋梁均被嚴重破壞,在劫難後的瓦礫堆裡,還埋有十萬多顆沒有爆炸的炸彈。
  • 波蘭華沙動物園重新開放
    受疫情影響關閉的波蘭華沙動物園於5月20日重新開放,動物園要求遊客必須遵守遮擋口鼻、保持2米以上社交距離等疫情期間的防控政策,園內涼亭和兒童娛樂設施繼續關閉。↑這是5月23日在波蘭華沙動物園拍攝的紫羚。
  • 背景資料:波蘭首都華沙
    波蘭首都華沙(Warsaw)位于波蘭中部平原,維斯瓦河由南向北縱貫市區。它地勢低洼,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降水量為500毫米,是波蘭的魚米之鄉。人口161.5萬(2001年),面積485.3平方公裡。     華沙古城初建於十三世紀,當時是維斯瓦河上的一個中世紀市鎮。
  • 波蘭首都華沙遊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幾乎燃燒至華沙的每一寸土地,當年能工巧匠們精心雕砌的作品在一瞬間蕩然無存,無數的歐式建築崩塌,華沙被夷為平地。1945年戰爭結束,華沙重建,為了緬懷歷史,波蘭政府在試圖建設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同時也恢復了華沙古城的舊貌,因而形成了現在老城與新城的布局。酒店坐落在老城的一隅。
  • 黃暢學波蘭日記⒃波蘭華沙舊皇宮隨想[組圖]
    華沙九月是金秋,十月也算金秋尾吧。但向陽及背陽的地方溫差大。曬太陽很溫暖,背陽的地方很冷。身在波蘭舊皇宮廣場,此時是華沙難得陽光美好的一天。聽老前輩說,華沙完全陽光燦爛的晴天,一年不超過60 天。這對從陽光島——海南島來的我,難挨長久沒有陽光的日子。    坐在高聳圓柱體的塑像之下、臺基之上,對面左側不遠是舊皇宮。我的一邊臉為陽光所照,另一邊臉背陽。
  • 華沙:波蘭總統安傑伊攜夫人出席主顯節遊行
    當地時間2019年1月6日,波蘭華沙,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和波蘭第一夫人阿加塔在華沙街頭舉行的主顯節遊行中發表講話。(圖源:希帕中國)當地時間2019年1月6日,波蘭華沙,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和波蘭第一夫人阿加塔在華沙街頭舉行的主顯節遊行中發表講話。
  • 華沙起義的幕後,波蘭有自己的小算盤,而英美也為利益出賣波蘭
    說起1944年8月1日的華沙起義,估計很多人都要感慨波蘭國內軍的不自量力。波蘭國內軍自信滿滿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奪回華沙,然後發兵解放整個波蘭——至少也要口頭宣布解放波蘭。結果波蘭國內軍卻被德軍打了一個暈頭轉向,落得一個滿盤皆輸,成為了世人的笑柄。
  • 經濟實惠的家庭旅行:波蘭華沙
    文化科學宮為了進入波蘭蓬勃發展的首都城市,您可以從該國最高建築30層的觀景露臺欣賞壯觀的城市景觀。儘管它可能是波蘭最知名的建築,但文化科學宮仍然存在爭議。詼諧的導遊將帶您了解波蘭被佔領的六年期間發生的事件的時間表。兩小時的遊覽通過指出重要的地標,雕像和紀念碑來解釋德國 - 蘇聯入侵1939年,並使用黑白照片等主要來源為您提供當時的比較。在1943年猶太人民黨的起義和1944年的華沙起義期間,它還帶你了解公民和軍事抵抗的腳步。
  • 看圖旅行-波蘭首都華沙
    柱頂塑像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齊格蒙特三世。他父親為瑞典國王約翰三世,母親是波蘭人。約翰三世死後,齊格蒙特三世繼位成為波蘭國王,並且瑞典議會支持他繼承了瑞典國王的王位。1599年7月24日,齊格蒙特三世的瑞典王位被廢黜。1596年,他把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1632年4月19日在華沙皇室城堡中逝世。老城集市廣場。
  • 我就在華沙,等你來波蘭找我~
    各大城市因此紛紛跟風……小編想說,別對不起了我就在華沙,等你來波蘭找我~如果你喜歡美術館、歷史古蹟和歐洲文化你一定會喜歡華沙這個地方。維蘭諾夫宮位於華沙南郊它是一組造型別致、雕塑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築群也是波蘭最秀麗的宮殿之一維蘭諾夫宮曾被波蘭國王作為夏宮使用在瓜分波蘭和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倖免於難
  • 來自波蘭華沙和貝斯基德山之旅
    波蘭首都的主要景點是華沙老城。這座城市有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別是華沙或老城鎮和華沙或新城。兩者都是城市最古老的部分,然而,華沙是城市中最古老的地區,比華沙要古老幾個世紀。波蘭華沙的老城可以追溯到許多著名的波蘭國王。
  • 【波蘭印象之二】華沙城裡訪名人
    聖十字教堂坐落在首都華沙克拉科夫大街,建於1679至1696年。二戰中波蘭軍民於1944年舉行反納粹德國起義,曾以這裡為據點,血戰14日至教堂被毀。1946後重建。這是坐落在華沙克拉科夫郊區街上的華沙大學,波蘭大學中的No.1。在華沙遊覽,不能忘記這所學校的師生們的一段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