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包圍雷鋒故居 雷鋒紀念館尷尬面對豪華鄰居

2020-12-15 搜狐網

  文/新報記者 陳文靜

  三年前,地處雷鋒鎮的長沙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雷鋒故居周圍的土地突然大興土木,隨後建起一座座別墅,目前,別墅群已經形成了規模。新建的別墅群與雷鋒故居成包圍之勢,略顯簡陋的雷鋒故居被夾在別墅群裡,當地一位居民形容這種架式說:「有點像一個窮人遇上了一大群闊鄰居。」

  雷鋒故居被一大群已建、在建的別墅包圍著,當地村民、居民和外地前來參觀的遊客對此狀況產生分歧,一說兩相比較反差太大,很不好看;一說這未嘗不可看作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也說得過去。就此話題,記者前往雷鋒故居的現場和相關單位進行採訪,了解了有關情況和背景。

  故居管理員:簡略故居被別墅包圍

  「沒有建別墅前,雷鋒故居一直在一大片青山秀水的環繞之下,每天都要接待大量遊客,遊客們總是止不住讚嘆這個地方好看。」待記者說明來意後,雷鋒故居的管理員王秀蓮這樣向記者介紹。「但是現在你看,樸素得十分簡略的雷鋒故居和豪華的別墅相鄰而處,形成強烈的反差,已經破壞了雷鋒故居的整體協調性」。

  要到雷鋒故居,須先到達望城雷鋒紀念館。現在到雷鋒紀念館,其右側出現一條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只有這條小道才能通向與紀念館僅一牆之隔的雷鋒故居。小路旁邊,幾十棟豪華的別墅相互輝映,煞是壯觀。在離別墅百米開外的地方,被灰白色圍牆圍住的雷鋒故居,在別墅的映襯下似乎顯得有些沉悶。

  王秀蓮說,這裡的別墅已經建有20多棟,還有一部分正在建設。以前雷鋒故居環境優美,一派田園風光。這裡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其弘揚雷鋒精神的特殊意義,每天都要接待大量遊客,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上千名遊客前來參觀,故居是雷鋒紀念館參觀系列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也是當地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三年前,雷鋒故居周圍的土地突然大興土木,隨後建起一座座別墅,到現在為止,別墅群已經形成了規模,把雷鋒故居包圍起來。「不知道為什麼,每天一看見這些別墅,我心裡都有一股說不出的味道」。王秀蓮說,這樣的建築形勢,雷鋒故居就會成為一個次要的建築,雷鋒故居作為這一帶重要景點的意義也會有很大的削弱。說到這裡,王秀蓮眼裡流露出幾絲無奈。

  參觀者:總體感覺不協調

  在採訪中,記者剛好碰到了一群來自長沙市開福區霞凝小學的學生。見到雷鋒故居周圍的大變樣,他們大吃一驚。一名高年級女生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就來過這個地方,當時周圍很漂亮,不知道現在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

  而快60歲的遊客李大爺則感嘆說,他是與雷鋒同時代的人,對雷鋒的人生道路和全中國人民學習和弘揚的雷鋒精神有深切的體會,雷鋒艱苦樸素的精神一直以來,都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在雷鋒故居周圍修建豪華別墅,可能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要求,也不一定對雷鋒故居有破壞,但是豪華別墅在市民眼中、在眾多參觀紀念館和雷鋒故居的遊客眼中還是很有奢侈之嫌,因此總體感覺不妥。

  雷鋒紀念館:尷尬面對豪華闊綽的「鄰居」

  「那些豪華的別墅只能說是我們的鄰居。」說起這個豪華闊綽的「鄰居」,雷鋒紀念館一名工作人員表情複雜,「在別墅修建之初,我們就感覺有些不協調,但是如果別墅的修建沒有和相關條例衝突,我們也無話可說。

  據了解,望城雷鋒故居於1993年按原貌修復,2000年8月被長沙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1月,省、市撥款對故居進行了全面修繕工作,修建了圍牆、停車場,並於12月11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同時,長政字[2002]34號文件公布了雷鋒故居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規定其保護範圍為:以故居牆基為準東80米,南、北、西各50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湖南省文物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在文物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任何工程建設。

  情況後來發生一些變化。故居旁這批別墅群開工不久的2003年5月15日,雷鋒紀念館向湘漢工貿公司發出的《關於加強雷鋒故居保護的函》,「函」中提到,去年3、4月,市文化局巡視員曾兩次到雷鋒故居附近巡訪,認為湘漢工貿公司的工程建設影響到了雷鋒故居的保護:一是通往故居的路面破壞嚴重,二是50米建築控制地帶外所建別墅的層高超過了文物保護部門明確的兩層半高度,三是部分建設尚可能在故居保護範圍之內。因此,雷鋒紀念館希望湘漢工貿公司能按照上級文物管理部門的要求拿出整改意見並整改。

  雷鋒紀念館向湘漢工貿公司致函後不久,該公司就回函表示,工程建設過程中,確實有對通往雷鋒故居的道路和故居周邊的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但是一旦工程完工,他們一定會儘快將道路恢復。

  開發公司:也可看作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雷鋒故居能不能與別墅相處,相安無事?故居與別墅建在一起到底是好是壞,記者就此採訪了別墅群的開發商——長沙市湘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即原湘漢工貿公司)。

  記者以一個買樓人的身份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解。該公司置業顧問李燕接待了記者。據她介紹,公司在此處有1200畝的開發地,目前有26棟別墅已經建成,每棟別墅售價均在100萬元之上。由於別墅毗鄰雷鋒紀念館,周圍的環境很自然化,整個小區建成之後將把雷鋒故居包裹其中,成為小區裡一道獨有的人文風景,這也是建築特色之一。李坦言,別墅群無論怎麼建,按照既有的規劃設計,雷鋒故居仍是雷鋒紀念館的一部分。「以後雷鋒故居和雷鋒紀念館都向小區的業主開放,並提供相應的優惠」。

  記者問起緊靠雷鋒故居旁邊的幾棟別墅是否還有售時,李小姐說,那幾棟別墅早已賣出去了;但如果記者喜歡雷鋒故居周圍的環境,還可以到故居附近選擇別的地方,可以購買期房。

  長沙市文化局一位幾次到在建別墅處去巡視的工作人員表示,對於文物保護部門人同志來說,修建別墅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所需,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產,與豪華的別墅相比形成反差也是一種必然現象;如果別墅的修建違反了文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就一定要堅決予以制止。

  (作者:陳文靜 )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雷鋒故居,永遠的仰望
    這個人,就是影響了新中國幾代人心靈的雷鋒。湖南長沙,誕生和養育了雷鋒。雷鋒和以他命名的精神,用最質樸、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方式,滋養和回報著故鄉的人們,成為精神的燈塔。雷鋒故居位於長沙望城縣雷鋒村簡家塘。故居原為地主譚四滾子莊屋,因雷鋒祖輩佃種譚家的田而住在譚家的莊屋內。莊屋原有房屋兩進12間,三面環山,西面為塘。
  • 雷鋒紀念館擴建後新亮相 展出顯現人性化(組圖)
    順著李曉虹的講解,我們來到了一張照片前,這是首次在新館展出的雷鋒殉難時現場照片。只見一輛運輸車旁,站著幾個戰士。  讓人想起那難忘的瞬間……  親屬為故居捐贈實物  作為雷鋒紀念館的一部分,雷鋒故居就在紀念館的後面。1994年望城縣委按原貌修復了雷鋒故居。
  • 雷鋒犧牲56年來,其故居和兩座紀念館成精神聖地
    雷鋒故居位於長沙市望城區雷鋒鎮雷鋒村簡家塘,故居原為地主譚四滾子莊屋,因雷鋒祖輩佃種譚家的田而住在譚家的莊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分給了雷鋒這個孤兒兩間半屋。1940年12月18日至1956年11月,雷鋒在此生活了16年。雷鋒故居、雷鋒塑像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雷鋒故裡身殘志堅的「活雷鋒」
    臨近3月,「雷鋒精神」再次被無數人在無數場合提及。湖南長沙的望城區是雷鋒的故鄉,在與雷鋒故居毗鄰的雷鋒紀念館,雷鋒的故事在這裡用激昂的聲調反覆訴說。講述故事的雷鋒館人中,有一位身殘志堅的「活雷鋒」。  這位「活雷鋒」名叫譚荒芳,見到她時,她正為雷鋒紀念館義務題寫花籃綬帶。工整的字體,流暢的筆鋒,讓人很難相信握筆者竟然十指全無。
  • 學習雷鋒好榜樣:走進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
    冒著初雪陰冷的寒風,中國東方聯合新聞社記者、編輯走進雷鋒紀念館,緬懷雷鋒事跡,傳承雷鋒精神。「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連同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代人。我們走進雷鋒紀念館,親臨雷鋒曾經生活戰鬥過的地方,追尋他成長的腳步。
  • 北安市雷鋒精神紀念館舉行新址落成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北安流動...
    北安市雷鋒精神紀念館舉行新址落成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北安流動展館揭牌儀式 時間:2020-12-23 08:34:33  來源:北安市政府 12月22日,北安市雷鋒精神紀念館舉行新址落成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北安市流動展館揭牌儀式,北安市委常委
  • 參觀雷鋒紀念館有感:神聖道德殿堂
    懷著景仰之心,我又一次前往望城雷鋒紀念館,去追尋雷鋒當年的足跡,感受雷鋒精神發源地的魅力。  雷鋒紀念館位於長沙汽車西站西側約四公裡處的雷鋒鎮。走近紀念館,就看到一塊巨大的長方形石碑,上面刻著「雷鋒紀念館」五個金色大字。這是1991年3月1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來此參觀,親筆題寫的館名。  進入紀念館,便是雷鋒塑像廣場。
  • 一封家書詮釋雷鋒精神之源 湖南雷鋒紀念館已接待遊客4300多萬人次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華 通訊員 劉紅梅基地概況湖南雷鋒紀念館自1968年對外開放以來,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300多萬人次,近年來參觀遊客年均超200萬人。該館位於長沙市望城區雷鋒街道正興路42號,館區總佔地面積104000平方米,主要參觀內容包括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雷鋒故居、長沙國防人防教育館、長沙好人館等。2018年3月1日,新的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對外開放,基本陳列《學習雷鋒好榜樣》分為「平凡的人生」「偉大的精神」「永遠的榜樣」等三個部分。
  • 雷鋒紀念館,平凡中見證偉大
    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館位於撫順市望花區雷鋒路東段61號,佔地面積99,90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1940年12月18日,雷鋒在湖南望城縣出生。1960年參軍後不久,雷鋒隨軍來到撫順,在撫順度過了最光輝的歲月。
  • 於龍原創歌曲《像雷鋒一樣》被雷鋒紀念館收藏
    「像雷鋒一樣,廣闊的胸懷、信念的力量……」日前,由大慶師範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教師於龍原創的歌曲《像雷鋒一樣》,被撫順雷鋒紀念館收藏。據了解,《像雷鋒一樣》由於龍作詞作曲,柴欣編曲,趙健一演唱。大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王永樺稱「於龍創作的《像雷鋒一樣》,歌詞和旋律高度配合,很適合傳唱」。談到歌曲《像雷鋒一樣》的創作初衷,於龍告訴記者,他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深受雷鋒精神感動,也深切體會到像雷鋒一樣助人的快樂,遂將心中感悟寫成了歌,「希望這支歌能唱遍大江南北,用音樂傳播雷鋒精神。」
  • 撫順旅遊必去景點:雷鋒紀念館
    雷鋒紀念館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雷鋒路東段61號,原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地附近,總佔地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撫順雷鋒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1965年8月開館。其後分別在1969年、1992年、2002年和2014年四次進行改擴建,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 遼寧省暨撫順市各界向雷鋒墓敬獻花籃儀式在撫順雷鋒紀念館舉行
    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求發為雷鋒學院揭牌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福海主持儀式2月27日,遼寧省暨撫順市各界向雷鋒墓敬獻花籃儀式、雷鋒學院揭牌儀式和學習強國「@雷鋒」上線儀式在撫順雷鋒紀念館舉行
  • 國慶節假期撫順市雷鋒紀念館迎眾多遊客
    ,這裡有外地來撫的遊客也有很多撫順本地市民,大家選擇以學習雷鋒精神的方式度過國慶假期,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充分準備,全方位做好遊客接待工作。,來此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許多人選擇帶著孩子一起來參觀,讓孩子通過參觀雷鋒紀念館深入學習雷鋒精神。
  • 紀念湖南雷鋒紀念館建館50周年 全國第二屆「雷鋒杯」公益書畫作品...
    11月20日上午,中國夢·雷鋒情——全國第二屆「雷鋒杯」公益書畫作品展在湖南雷鋒紀念館開幕。本次活動由湖南省美術家協會、長沙市文聯、望城區委宣傳部指導,湖南雷鋒紀念館、長沙市書法家協會和望城區文聯共同舉辦,旨在用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紀念湖南雷鋒紀念館建館50周年,進一步宣傳雷鋒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造雷鋒家鄉文化品牌。海軍原副政委、中國學雷鋒「兩會」主任冷寬宣布書畫作品展開幕。
  • 撫順雷鋒紀念館成功申報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
    10月12日,記者從撫順市雷鋒紀念館獲悉,該館成功申報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其中,撫順市雷鋒紀念館「肩負起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的光榮使命——雷鋒紀念館紅色旅遊發展典型案例」上榜。  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是4A級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1965年8月開館,後經過多次改擴建後,新館於2015年3月2日正式開放。園區內主要有雷鋒事跡陳列館、雷鋒墓、雷鋒紀念碑和青少年教育活動設施等。
  • 湖南望城-雷鋒事跡陳列館-實拍
        現紀念館總面積108000㎡,其中,具有現代氣息、陳列簡樸的「雷鋒生平紀念館」建築面積達1072㎡,日記文化是該館的特色和靈魂,日記展示成為陳列廳的最大亮點;目前參觀的主要內容有: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雷鋒故居、領袖名人題詞碑廊、雷鋒塑像廣場、觀看雷鋒影視、長沙國防教育館等
  • 新版撫順雷鋒紀念館官網3月5日正式上線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鄭陽)3月5日,在全國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官方網站順利完成升級改版、正式上線。新版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官網依託建館55年來積累的豐富資源,從「工作平臺、服務平臺、資料平臺、宣傳平臺」四個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全面、豐富的雷鋒事跡、雷鋒精神資料庫和專業、權威的雷鋒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平臺。新版官網設置10大版塊98個子欄目,新增圖片479張,較原版網站的47個欄目增加了1倍多。
  • 詩兄說:發現銀川之紅色的記憶,參觀雷鋒紀念館,豐碑不朽塞上天
    豐碑不朽映賀蘭,精神長耀塞上天------桂臨塞上銀川也有雷鋒紀念館學習參觀的第二站就是去位於賀蘭縣的雷鋒紀念館。據了解,雷鋒紀念館在全國有八個,銀川賀蘭縣的這個是其中之一。這還是爭取來的,感謝張館長付出的努力!很多人說雷鋒精神已經不再有,張館長用行動否定了這樣的說法。在銀川,確實需要這樣的精神食糧的滋養。
  • 雷鋒日,這位人大代表建議:將雷鋒故居列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新湖南客戶端3月5日訊(記者 陸薇)雷鋒故居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雷鋒街道正興路42號,始建於民國初年,原為當地地主建造的莊屋的一部分,雷鋒一家三代都寄居於此。3月5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第一天,也是學雷鋒紀念日,全國人大代表黃河向大會遞交提案,呼籲將雷鋒故居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雷鋒同志入伍地和雷鋒精神發祥地,全國最大的雷鋒公園什麼樣?
    遼陽市弓長嶺區以溫泉度假勝地聞名於國內外,然而弓長嶺區還有一個關鍵詞——雷鋒同志入伍地和雷鋒精神發祥地。1959年12月9日,弓長嶺《礦報》發表雷鋒《我決心應召》的申請書,該文表達了他積極要求參軍的堅定決心。1960年1月雷鋒由弓長嶺參軍入伍。雷鋒曾經說過,遼陽是他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