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心理療愈&成長平臺
ps:關於,抑鬱症,我們看了太多胡說八道,寫這篇文章為了提醒,更是為了預警
——抑鬱症並不是一種臆想,它會對一個人產生糟糕的影響,可能會完全改變ta的人生軌跡。
這些名人的悲劇,曾為大眾敲響了關於抑鬱症的警鐘。
近幾年來,我們開始在新聞中更頻繁地看到關於抑鬱和自殺的消息,抑鬱症患者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今年年初,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抑鬱症終生患病率為6.8%,而其中有47%的患者,會因自殺或自傷的行為造成無法挽回的身體傷害。
據估計,全國有9500萬人曾受到過抑鬱症的困擾。
抑鬱像一條隱蔽在日常生活角落裡的小蛇,它可能就在你感到疲憊、孤獨、或者放下防備的時候,偷偷爬出來纏繞住你的脆弱,迅速蠶食你的心靈。
關於抑鬱,有些你或許知道但並不了解的,我想要講給你聽——
我給大家準備了一段有些抽象的視頻;
它創作的初衷只有一個:為了讓不了解抑鬱症的人,去體味抑鬱症的感受。
抑鬱症,怎麼回事?
要被診斷為抑鬱症,必須出現以下症狀中的至少五條並且持續兩星期以上,五條症狀中必須包括低落的情緒或對平時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
抑鬱症的症狀有以下幾條:
每天全天心情低落傷感
失去興趣且不再享受日常活動
睡眠習慣的改變。有些人會失眠,難以入睡,容易醒;有些人會大大增加睡眠時間甚至整天不起床
活動量的改變。有些人會變得整天無精打採;有些人會變得狂躁不安
食量的改變。有些人胃口變小體重減輕;有些人胃口變大體重增長
失去能量,經常感到勞累
很負面的看待自己,覺得什麼都是自己的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並且有負罪感
無法集中精神,思維變慢,無法做決定
反覆出現自殺和死亡的念頭
我知道屏幕前的你們現在肯定在想,「我全中啊」,或者「這不就是臭矯情麼」。
首先要被確診精神疾病的重要條件,是你的普通日常生活已經受到嚴重影響,就比如每天心情都低落,什麼都不想做,不想起床上班覺得特別累,只想睡覺,覺得拯救不了世界全是自己的錯,可是一想到銀行裡的餘額,如果不工作就會沒飯吃,所以還是掙扎著起來上班了。
這種情況下小水母要生存下去的信念戰勝了低落的情緒,所以不算真正的抑鬱。
真正抑鬱的人其實是失去了所有活下去的動力和感到開心的能力。
看過哈利波特的可以想像一下攝魂怪靠近你時候的感覺,抑鬱會導致大腦化學甚至物理結構的改變,也決不是簡單的「不開心,無病呻吟」;
抑鬱症 ≠ 「傷心」或「矯情」,重度抑鬱也不是「想開點」就能解決的,如果抑鬱了,請不要自責;
研究表明,通過早期對抑鬱症狀的篩查,能夠有效地降低抑鬱症的發病可能;而對抑鬱的預防,遠遠要比對抑鬱的治療更為簡單有效。
抑鬱症測評(專業版)
▽
/關於測評/
所需時間:15分鐘
測評報告在個人中心【我的測評】永久保存
抑鬱會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嗎?
在reddit上的一個網友寫道,當他翻閱過去的日記,看著還沒有患上抑鬱時自己的所思所想,他感到那時的自己仿佛是「徹徹底底的另一個人」。
有研究支持了這個說法,認為抑鬱發作會改變一個人的人格,並且這部分改變成為了抑鬱再發作的誘因,這種改變被稱為「人格傷疤」;
而傷疤理論的提出的初衷是注意到,比起從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人,曾經得過的人更容易再次復發;
就像受過傷留著傷疤的地方,下次也會更容易受傷一樣。
比如,抑鬱症的首次發作會緣於一些比較嚴重的負面事件(比如失戀、失去親人),而在這次發作緩解後,患者會因為更溫和的事件(比如失去寵物)、甚至在沒有社會及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復發抑鬱。
那,這種傷疤究竟是什麼呢?
研究發現,抑鬱發作後,當事人「傷害迴避」的程度會增加:
你覺得自己一定會把事情搞砸。
你擔心自己身上會發生各種可怕的意外,你覺得自己會被深深傷害。
即使現在的生活好像一切都好,但是在內心深處,你覺得最糟糕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你希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他人對你表現出喜愛會讓你很滿足,但一旦當他們有一點冷落你的跡象(大多數時候不是故意的),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討厭了。
過度道歉。
傷害迴避程度較高的人會更神經質、對讓人不舒服的刺激反應更激烈,並且即使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環境中,他們依然會感到害怕,這種下意識的「感到世界很危險」並不受自己控制。
同時,他們應對外界刺激時也會表現的更消極,更容易感到疲勞,也相對更不願意嘗試新的事物。
研究者認為,之所以傷害迴避的程度會上升,是人們患病後的適應性調整。
當我們在抑鬱的時候,生理和心理狀態不佳,會自發採取更謹慎的態度來應對外部環境,這些原本是為了更好地自保,但事實上,這種變化反而使得人們更容易抑鬱。
以社交為例,抑鬱症患者會過分擔憂社交時被拒絕帶來的痛苦,一方面,痛苦給他帶來的感受會更強烈;另一方面,對痛苦的擔心會讓心情更糟。
於是,TA自發地將自己和他人隔離開,而這種自我隔離帶來的孤獨感反而加重了抑鬱。
另外,請不要宣傳「抑鬱症可以自己走出來,我當年就是這麼走出來的」或者「抑鬱症患者僅需要你堅持不懈的勸解,我就是這麼帶我朋友走出來的」之類的觀點。
抑鬱症患者有可能會有的一種症狀:強烈罪惡感;
簡單點說如果我一天到晚勸患者開心,給患者講道理,甚至威脅、逼迫他做一些我覺得能帶來快樂的事,這個時候一旦我表現出一丁點的失望,或者「我都這麼努力勸你了,你怎麼就不能努努力」的情緒,患者就會感受到強烈的罪惡感,而強烈的罪惡感有可能會讓患者再度質疑自己生存的價值,從而給患者增加壓力,將患者推向死亡。
所以貿然的勸解真的會害死人,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困在別人自以為是的關心裡。
走在陽光下的你,可能永遠不懂抑鬱的黑;
但通過這篇文章,希望你至少能了解一件事:抑鬱症並不是一種臆想,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
但抑鬱並不是不可控的,我們的人生可以再好起來。
在今天,還有很多抑鬱的人,不被了解、不被理解,因為恐慌、自責、不敢求助,正在經歷痛苦:
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
怎麼判斷我是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症?
當抑鬱找上門,我可以怎麼自救、或幫助身邊的人……
其實在情況變得更糟糕之前,我們都該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及時預防和改善。
其實在情況變得更糟糕之前,我們都該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及時預防和改善。
心理團隊特別研發了「抑鬱測評專業版」,該測試依據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量表之一——《抑鬱自評量表》編制,它已幫助35000人,從生理、精神兩方面評估自己的抑鬱狀況,並提供5頁專業報告給出專業建議。
對於每個在抑鬱長夜裡,恐慌不知所措、不被理解的的人,我想說:嘿,別害怕,我看見你了,世界和我愛著你~
向你推薦
●
○
抑鬱測評(專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