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因為「陷阱公廁」火了,如此輸掉了大家的好感真心感到遺憾

2020-09-21 節稅網小稅

大家好,我是節稅網123的小編-小稅,旅遊是我們老生常談的一個事情了,很多人說旅遊就是從一個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去別人待膩了的地方去打發時間,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美景和人文就是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的,不切實的去遊歷一番,是沒有發言權的。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大家的「錢袋子」鼓了,出遊頻繁了,旅遊中的亂象也隨之多了起來,很多原本淳樸的民風也都變了味。


幾年前的青島天價大蝦事件還餘音繞梁,青島旅遊部門採取了很多方法試圖來挽回形象,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收效甚微,好名聲不容易被大家知道,壞名聲現在可是能夠順著網線傳千裡了。敦煌是很多藝術愛好者們的旅遊聖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說的就是敦煌,兩千多年的古老城市,讓人流連忘返的莫高窟,無不記載著這座城市幾千年前的繁華,但是這些標籤一夜之間就被「陷阱公廁」取代了。

原因是一位旅行博主途徑敦煌一滑沙基地,發現有房車被困在沙地中,本欲去拖車救援,卻被基地的員工制止,原因是該博主義務拖車影響了他們的「生意」,後與車輛被陷車主詢問,原來是因為看到這邊有洗手間,結果車輛被陷進去,隨後就有人過來談拖車費用,並且張口就要價3000元,被陷車主與該旅遊博主表示該衛生間就是一個「陷阱公廁」,周邊的沙地都被挖的很鬆散,車輛一旦進去就很難再開出來,最終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僵持後事情才得以解決。

後該旅行博主將這段「陷阱公廁」坑遊客的視頻發布到網上後,引發了大量關注,很多遊客表示在此地都「中過招」。其實現在各地都有這樣的情況,屢禁不止,其實長此以往下去,影響的不僅僅是那點黑心收入,而是一個城市的口碑被徹底毀掉。其實想賺錢的方法有的是,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旅遊行業做的大的企業也很多,除了誠信經營,最重要的是要儘早的進行節稅籌劃,在合規減輕稅負的同時還能對以往的財稅隱患進行梳理,讓企業良性發展,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陷阱公廁,還要毀掉多少個敦煌
    敦煌火了,因為一個公廁。老藝術家在刷這幾天的熱搜時,莫名為敦煌感到心痛。足足兩千多年的城市,被「陷阱公廁」敗掉了好感,一聲嘆息為敦煌。因「陷阱公廁」事件上熱搜的敦煌/微博曾幾何時,敦煌是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
  • 何止是甘肅敦煌,景區這麼做,遲早會掉入自己設計的「陷阱公廁」
    今天,甘肅敦煌「陷阱公廁」事件持續發酵:在以博大精深的古文明著稱的敦煌,在美麗迷人的敦煌所轄區域,竟然發生了堪比「攔路搶劫」的「陷阱公廁」時間,實在是令人痛心。因為自己到過敦煌,被莫高窟的所震撼,也力薦身邊的朋友,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
  • 陷阱公廁,不知還要毀掉多少個敦煌
    敦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而聞名天下,有著戈壁沙漠的自然奇觀,也有著千年歷史滋養的人文情懷。然而,最近卻因為一個公廁而大火了一把,可這鍋,敦煌並不想背。
  • 敦煌「陷阱公廁」值得各地景區警醒
    近日,遊客發布視頻反映,在甘肅G215國道阿克塞至敦煌段遭遇「專坑遊客公廁」,遊客為上廁所車輛陷入沙坑,周邊店家天價拖車,拖一次車3000元,由旅行主播主動幫忙救援,被涉事店家強硬阻止。涉事店家抓住旅遊散客「出門在外」「維權無門」「投訴無力」的弱勢心理,搞起地頭蛇的買賣割韭菜,邏輯心機就是鐵打的敦煌、流水的遊客,你們一輩子也就來一次敦煌,宰一次賺一次,借著敦煌美名收割一茬茬韭菜。
  • 敦煌「陷阱公廁」事件:這不僅是在砸自家招牌,更是在自掘墳墓!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敦煌市境內有一處專坑遊客的「陷阱公廁」。廁所建在鬆軟沙土上,停靠車輛容易陷入沙土,拖車則需要找指定的救援人員,且收費不菲。但是,如此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卻發生陷阱坑人事件,而且還是人為故意設置的陷阱,讓人大跌眼鏡!雖然監管部門對涉事單位和個人作出了嚴肅處理。
  • 僑報網評:敦煌坑人「陷阱公廁」不應成法治「無人區」
    中國旅遊勝地敦煌曝出「陷阱廁所」事件。14日,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有網民反映,甘肅敦煌一景區現「專坑遊客公廁」,廁所建在沙土上,遊客開車過來後車輛被陷,該公廁工作人員再索要巨額拖車費。且不允許其他遊客幫忙,揚言「你拉一個試試」。
  • 去敦煌旅遊,不應該掉進「公廁陷阱」而應該「掉進」敦煌的美景中
    國慶長假即將來臨,近日網上卻熱傳甘肅敦煌:「陷阱公廁」事件。看這所謂的「工作人員」業務套路如此熟悉,不得不懷疑,這是個沙地公廁純粹就是一「陷阱公廁」,故意設在鬆軟的沙地裡,以此為誘餌誘惑過往的司機。,而且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人的汙點而否認這樣的一塊國之瑰寶。
  • 上公廁收費3000元?看利益的趨勢下,敦煌的「陷阱公廁」
    所以很多景點都會設置一些公共衛生間供大家去使用,而這些公共衛生間大多也都是供遊客免費使用的。但是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事情,上一趟衛生間,居然需要遊客最高支付3000元的費用!這到底是咋回事呢?跟著我往下看吧。
  • 苗鳳軍:敦煌陷阱公廁坑你沒商量,景美人要更美
    疑似遭遇陷阱公廁,遊客到公廁時車輛陷入沙坑,要拖車需向周邊店家交拖車費。(2020年9月14日光明網)敦煌出現陷阱廁所,專坑遊客,這一事件出現,還是相當讓廣大網民意外的,畢竟敦煌景區是全國或者是全世界著名的景點,在那裡旅遊的不僅僅只有中國人,還有更多的外國遊客,如今去那裡的遊客去公廁方便遇到當地百姓或者是相關企業工作人員的敲詐,損害不僅僅是某一個人的利益而是國家利益,國家形象,相關部門必須重視。
  • 苗鳳軍:敦煌陷阱公廁坑你沒商量,景美人要更美
    作者:苗鳳軍近日,有網友稱在甘肅敦煌疑似遭遇陷阱公廁,遊客到公廁時車輛陷入沙坑,要拖車需向周邊店家交拖車費。(2020年9月14日光明網)敦煌出現陷阱廁所,專坑遊客,這一事件出現,還是相當讓廣大網民意外的,畢竟敦煌景區是全國或者是全世界著名的景點,在那裡旅遊的不僅僅只有中國人,還有更多的外國遊客,如今去那裡的遊客去公廁方便遇到當地百姓或者是相關企業工作人員的敲詐,損害不僅僅是某一個人的利益而是國家利益,國家形象,相關部門必須重視。
  • 敦煌「陷阱公廁」事件上熱搜,讓我想起一件同比可堪稱「陷阱沙灘...
    這幾天,幾乎天天能看了甘肅敦煌「陷阱公廁」的新聞,氣憤之餘,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和「陷阱公廁」相比,我的那次經歷可稱為「陷阱沙灘」。可是卻因為不重視一些「小事」,疏於管理,口碑變得越來越差了。 中國有句古話: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 旅遊中的那些「套路」,敦煌公廁陷阱,遇到只能破財消災
    敦煌的公廁陷阱比如說最近在敦煌景區,就出現了「公廁陷阱」,敦煌景區有一個公廁,建在了沙土之上,很多遊客開車來到這裡,結果車輛陷入了沙土之中,而這附近就有一家專門的拖車店,顯然是早有準備,專門套路遊客,價格自然不低。
  • 敦煌「陷阱」公廁遭熱議:「公廁文化」讓全國不少景區煞費苦心
    近日敦煌疑現「專坑遊客公廁」,故意將公廁設在易塌陷的沙區,途經車主陷入沙堆後,「工作人員」再索要巨額拖車費,且不允許其他遊客幫忙,目前已被責令停業整頓。一些景區的「商業化」就連公廁都沒放過,「收費公廁」「專坑公廁」真的是煞費苦心。
  • 「陷阱公廁」專坑遊客,景區宰客亂象何解?
    然而近日,一遊客在敦煌的沙漠旅途中卻發現了一個以公廁為餌的陷阱。專坑遊客的路邊公廁9月13日,一位微博名為「小粉擺攤旅行」的旅遊博主發布的一段甘肅敦煌「專坑遊客的公廁」的系列視頻引發了網友關注。據博主描述,在他自駕經過甘肅阿克塞縣和敦煌交界時,發現一處「公共衛生間」旁有一輛房車陷入了沙中,博主上前幫忙卻遭到了公廁旁一家店鋪的工作人員阻攔。
  • 上個廁所花500,敦煌現陷阱公廁,外出遊玩請當心
    近日,遊客小粉在敦煌某沙漠露營基地的公廁門口看到一遊客的房車陷在了沙地裡,出於好心,他打算上前幫忙拖車,卻遭到了當地拖車老闆的謾罵,嘴裡叫囂著問幫忙遊客:「你有救援證嗎」,拖車老闆還氣勢洶洶動手砸車窗,一度想打人。
  • 每經23點 | 敦煌陷阱公廁已停業整治;張文宏去無錫上班了?當地醫院...
    每經23點 | 敦煌陷阱公廁已停業整治;張文宏去無錫上班了?2020-09-14 23:00:17 每經編輯 趙慶 1丨最新消息:敦煌陷阱公廁已被責令停業整治
  • 敦煌陷阱公廁事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開車出行應該注意什麼?
    這兩天,敦煌陷阱公廁事件鬧的沸沸揚揚,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當地人將公廁建在沙土上,當遊客開車靠近陷入沙中,只能出高價拖車費,名副其實的&34;;第一、物品準備要齊全俗話說窮家富路,如果開車在市裡開短途,一旦車輛出現故障,修理廠比較好找,怎麼都好處理,但是如果遠行新疆西藏或者假期長途回老家的話,車上應該準備一些應急物品,一旦出現緊急情況,能夠快速處理;1、滅火器小編把滅火器排在首位,車載滅火器也是非常重要的,車輛因為電路問題或者交通事故,一旦起火,滅火器在關鍵時刻能救命救車
  • 這新型陷阱,還要毀掉中國多少個旅遊勝地?
    敦煌火了,因為一個公廁。老藝術家在刷這幾天的熱搜時,莫名為敦煌感到心痛。足足兩千多年的城市,被「陷阱公廁」敗掉了好感,一聲嘆息為敦煌。△因「陷阱公廁」事件上熱搜的敦煌/微博曾幾何時,敦煌是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
  • 敦煌現「陷阱廁所」,專坑遊客?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在甘肅敦煌 有網友爆料稱 某景區驚現「專坑遊客公廁」 據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 由於公廁建在沙土上
  • 文旅部提醒減少不必要出行;38款App違規收集信息;敦煌陷阱公廁7人...
    文旅部提醒減少不必要出行;38款App違規收集信息;敦煌陷阱公廁7人被公訴 2020-12-2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