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燒錢超預期諾基亞貸40億 與華為愛立信競爭處下風

2020-12-10 新京報

3月9日,諾基亞披露獲得5億歐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貸款以研發5G。此前在宣布第四季度利潤有所增長的同時,諾基亞警告外界,對於市場需求將保持穩定,並且未來一年中涉及5G交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面對和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及瑞典的愛立信公司競爭,諾基亞也希望獲得5G技術市場的控制權,但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的狀況卻時起時落。在中國市場,2020年需求變化並不明顯,而北美市場T-Mobile和Sprint的合併推遲導致了不確定性,而印度一家法院判決行動網路運營商必須支付追溯性的許可證和頻譜費後,導致市場需求減弱。

諾基亞換帥,前CEO押注美國市場失敗?

截至上個月,華為宣布其已獲得91份5G商用合同,而愛立信和諾基亞分別為81筆和68筆。諾基亞在和華為與愛立信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此前3月3日,諾基亞任命PekkaLundmark為新任總裁兼執行長,而在諾基亞工作25年的RajeevSuri在擔任這一職務多年後宣布辭職。RajeevSuri任職期間最大的押注就是,2016年,以170億美元(約合1180億人民幣)收購了同行阿爾卡特朗訊,後者2006年由總部位於法國的阿爾卡特和總部位於美國的朗訊合併而成。籌碼就是移動寬帶與Wi-Fi技術的融合,但這尚無定論。

面對華為競爭時,美國司法部部長、前Verizon高管WilliamBarr在2月曾對外暗示,美國將持有諾基亞或愛立信的控股權。但是,這一提議很快被美國白宮所駁回,而思科公司執行長ChuckRobbins也公開表示,不會收購諾基亞和愛立信,並稱基礎設施建設不符合其財務狀況或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朗訊科技有限公司是1996年從美國At&t分拆後成立的電信設備公司。對此,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新京報記者,美國缺少一家通信設備商幫助其推動整個市場的發展,尤其是毫米波在美國的落地並沒有像預期的那麼好,商用價值也並沒有體現的那麼快。

有觀點認為,諾基亞對阿爾卡特朗訊的天價收購影響了其在5G方面的投入和注意力。2019年諾基亞銷售額下滑1%,為14.9億歐元(約合16.9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諾基亞即將接任執行長的PekkaLundmark,1990年至2000年曾在諾基亞擔任多個管理職位,但他目前是富騰(Fortum)的總裁兼執行長,後者是一家總部同樣位於芬蘭艾斯堡的國有能源公司。諾基亞官網對他的介紹則是,「為富騰的股東帶來了可觀的回報,成功地革新了公司戰略,並將其定位為轉型中的全球能源領域強者」。

雖然時間可能讓諾基亞的投資受益,但是作為新老闆,PekkaLundmark首先要做的就是評估,找出問題。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不排除PekkaLundmark作為關鍵先生,進入諾基亞後對資產重新進行梳理,而這通常也是出售資產前的一步。

5G網絡需求沒有想像那麼大

儘管行業專家們看好5G市場需求增加,但對於通信設備商的財務狀況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事情。

從目前看,5G網絡的需求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龐大。愛立信執行長BorjeEkholm就曾做出這樣的判斷,其需要面對短期利潤的損失,以換取更多的戰略合同。愛立信的設備價格低於諾基亞,這也是導致諾基亞直接下調利潤預期和取消股息的部分原因。兩家歐洲設備商咬合很緊。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在2019年銷售額預期同比增長18%的背景下,提出其實際上略低於年初的預期,並指出2020年的增速將不及2019年上半年,「外部的環境更趨複雜,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時該公司啟動精簡人才計劃,10%的主管將被淘汰。

對於接下來的市場拓展,多位受訪分析師表示不看好格局的變化。第三方機構IDC通信行業分析師崔凱告訴新京報記者,中國、北美和歐洲的格局相對固定,三大設備商有機會充分競爭的,只有中東和亞太市場剩下的國家。

3月6日,中國移動發布了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公告,此次招標中標者控制在2到4個,並且劃分了相應的份額,最大可達50%到60%,而第二則為20%至30%,也就是說,其餘蛋糕只有10%至30%。除了三大設備商之外,中興通訊也被認為有拿到相應的份額,這使得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競爭更為激烈。

愛立信已經率先表態。為了抵消北美市場因兩大電信運營商合併受阻導致的疲軟,其將提高股息,並且相信亞洲和中東的電信運營商將繼續在5G上進行投資。

但是,對三大通信設備商而言,共克時艱將是接下來的共同關鍵詞。徐直軍表示,2020年將是華為艱難的一年,其繼續處於「實體清單」下;愛立信則需要解決2014年開始以來的痛苦轉型,並且需要消除早年司法官司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諾基亞則在動蕩之下,宣布更換執行長,而晚些時候董事會主席也將變更。

崔凱告訴新京報記者,對通信設備商而言,參與5G網絡建設需要的更為強大的綜合能力,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其不僅可以支持無線,也要支持固網,整個公司的產品組合要非常的全面,而且隨著電信運營商對能耗的關注,相應的技術也需要提升。新冠病毒疫情對於一季度的影響目前尚未影響到IDC對全年市場的預期。

另一個原因是下遊電信運營投資謹慎。目前已經明確的eMBB(增強移動寬帶)使用現有的架構完全可以支持,但是對於5G網絡普遍關注的mMTC(大連接物聯網)和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需求的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則仍需要討論確定。即使不更換設備,也需要升級軟體,變化導致謹慎,而經產業鏈向上傳導後,通信設備商的銷售也將減緩。

新京報記者 梁辰 編輯 徐超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5G三巨頭爭霸,華為受到限制之後,愛立信、諾基亞「躺贏」?
    在現如今全球的5G市場當中,存在著三大公認的行業「巨頭」,它們分別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可以說這三家企業將全球的5G市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瓜分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以及5G訂單。那麼,這三家企業誰的5G實力最強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相關訂單數量、5G必要專利數量、5G市場份額這三大方面一起來進行分析。
  • 華為敗走新加坡 愛立信、諾基亞成贏家
    6月25日,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公司已經與瑞典愛立信達成合作協議,愛立信將在未來支持和幫助公司建造5G網絡當中的無線電等核心部分5G網絡。宣告愛立信正式成為了新加坡電信的主要供應商。6月25日,新加坡Starhub和M1聯合成立的電信運營公司對外宣布:公司已經選定芬蘭的諾基亞作為未來幫助公司建設5G網絡的首選技術合作夥伴,包括建造無線訊號接入網絡、毫米波處理等核心5G網絡建設,都將有限考慮諾基亞。
  • 和華為競爭的是一家名叫「諾基亞西門子特朗訊貝爾北電」的公司
    看到一個段子,和華為競爭的是一家名叫「諾基亞西門子摩託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北電」的公司,至於這家公司的名字為啥這麼長,看完你就知道了。華為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00年的時候,網際網路泡沫破滅,華為雖然是行業龍頭企業,但日子也不好過。
  • 新加坡在華為的5G網絡上選擇愛立信和諾基亞,偏愛歐洲技術
    新加坡電信和其他新加坡電信公司選擇了愛立信和諾基亞作為其5G網絡的主要供應商 新加坡-新加坡的三大電信公司已經選擇了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作為其
  • 消息稱諾基亞與愛立信拿到臺灣大部分5G合同
    DoNews 6月30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芬蘭電信設備製造商諾基亞(Nokia Oyj)與來自瑞典的競爭對手愛立信(Ericsson)一同獲得臺灣大部分的5G合同。據路透社消息,諾基亞周一表示,它已經從臺灣電信運營商臺灣大哥大(Taiwan Mobile)獲得價值約4億歐元(約4.4948億美元)的5G合同。
  • 諾基亞156億歐元收購阿朗_經濟新聞·投資_新京報電子報
    諾基亞手機業務已經失敗,於2013年9月以37.9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的價格將諾基亞旗下大部分手機業務賣給微軟。諾基亞在甩掉手機業務後向通信網絡設備商轉型。  之前2013年7月,諾基亞斥資17億歐元全盤收購了西門子持有的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50%的股份,更名為諾基亞解決方案與網絡公司(NSN)。
  • 印度電信市場亂局:諾基亞華為向左 愛立信向右
    C114訊 北京時間7月18日早間消息(蔣均牧)在印度,諾基亞和華為正試圖採取積極的措施,將其業務從傳統的電信服務提供商領域擴展至企業,以尋找新的增長機會。華為還加大了對印度手機市場的關注度,以擴大其收入。
  • 全球移動基站市場競爭加劇:華為今年超愛立信成全球第一,日韓廠商...
    根據TrendForce在報告中的預測,2020年愛立信在全球移動基站中的份額將由30%下滑至26.5%,而華為的份額將由27.5%上升至28.5%,隨著華為等供應商今年的基站建設重心轉移到國內,日韓供應商也將迎來提升在歐洲和美國市場份額的絕佳機會。
  • 諾基亞或併購阿朗 趕逼愛立信-諾基亞,阿朗,阿爾卡特,朗訊,無線...
    有關諾基亞可能跟阿朗合併的猜測早在幾年前就已浮出水面,雙方均面臨市場領導者愛立信以及亞洲低價網絡設備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競爭。微軟9月3日宣布,將以54.4億歐元(約合73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旗下手機部門。諾基亞隨後表示,該公司將在這項交易完成前對剩餘業務的發展戰略進行評估。諾基亞剩餘業務包括HERE地圖軟體部門、網絡設備業務和一系列專利組合。
  • 4億歐元!諾基亞獲5G獨家大單
    而諾基亞將提供包括AirScale無線接入網解決方案(Nokia AirScale Radio Access)等5G無線產品,協助臺灣大哥大為用戶提供超低延遲、大規模連接與高容量的5G體驗。不知不覺,2020年也已過半,作為在中國通信市場服務了近40年的通信「老兵」,這半年則對於諾基亞則顯得沒那麼「友好」。
  • 排除華為設備?新加坡三大運營商宣布選擇愛立信和諾基亞
    集微網消息,據經濟日報報導,新加坡三大電信商宣布,已選擇瑞典的愛立信與芬蘭的諾基亞,作為5G網絡的主要通信設備供應商,大致上將中國大陸的華為排除在外。圖源:美聯社日經新聞25日報導指出,新加坡最大電信公司新加坡電信將採用愛立信的設備,由StarHub與M1這兩家電信公司組成的「星和-M1」聯盟,則選擇了諾基亞。據了解,新加坡將於2021年1月開始逐步推出5G服務,目標是在2025年底前讓5G網絡覆蓋全新加坡。
  • 面對美方的重壓,華為不負眾望,擊敗愛立信拿下5G全球第一
    2018年以來,美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越來越多。起初只是中斷了美國企業與華為之間的合作,隨後又將「源自美國技術標準」下調。2020年下半年,直接利用第三層禁令,將華為全球晶片供應鏈切斷。9月15日禁令生效後,華為便沒有了晶片來源,手機業務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雖說近期不斷有晶片企業獲得美國商務部下發的供貨許可證,但這些許可依然受到限制。同時,美國方面依舊沒有放棄阻撓華為5G通訊海外業務的發展。
  • 瑞典禁用華為5G設備,愛立信總裁卻看不下去了:支持自由競爭
    此外,瑞典的這種行為更是違反市場自由競爭原則的表現,其以子虛烏有的安全隱患為由對華為實施禁令,卻又拿不出相關的證據,於情於理都是不對的。這不,就連瑞典國內的5G巨頭,同時也是華為在5G領域內最大的競爭對手——愛立信也看不下去了,該公司的總裁甚至親自為華為發聲打抱不平。
  • 1.7億歐元!電信巨頭拿下希臘5G訂單,諾基亞成為最大輸家
    1.7億歐元!電信巨頭拿下希臘5G訂單,諾基亞成為最大輸家眾所周知,美國一直在向包括希臘在內的歐洲國家施壓,禁止購買華為的5G技術和設備。作為電信巨頭,華為遭遇了相當大的困難,即「實體名單」。美國認為,華為在5G領域已經超過美國,在未來面對各種技術時將面臨相當大的威脅。美國不僅不允許華為使用美國組件,川普還一直在阻礙華為5G在海外市場的發展。自從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以來,儘管華為的電信業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還是實現了很大的增長,截至目前,華為5G商業合同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65份。
  • 諾基亞仍可為義大利電信供應5G設備 華為份額減少
    12月24日,據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義大利電信公司(Telecom Italia)已決定仍將芬蘭諾基亞公司作為其5G網絡建設供應商,並減少華為的設備採購份額。
  • 愛立信對瑞典對華為的禁令表示質疑
    文件圖片:在斯德哥爾摩的愛立信總部可以看到愛立信徽標斯德哥爾摩(路透社)-愛立信執行長表示,瑞典禁止中國華為進入其5G電信網絡的決定限制了自由競爭和貿易,《金融時報》周三報導。瑞典電信監管機構PTS本月早些時候停止了5G頻譜拍賣,此前法院暫停了部分判決,該判決因國家安全風險而將華為從5G網絡中排除。瑞典電信設備製造商的執行長Borje Ekholm說,擁有開放的市場和自由競爭很重要。他對英國《金融時報》說:「我屬於那種認為競爭使我們長期可以成為更好的公司的類別。
  • 諾基亞和阿朗聯姻 從兩強爭霸到三足鼎立
    2011年之後,愛立信、華為、阿朗、諾西、中興五大設備廠商排名一直在微調,不是這個上去就是那個下去。然而,隨著全球電信市場進入緩慢增長期,一些處於弱勢的設備廠商開始思變。阿朗2013年確定轉型方略:專注於IP、雲和超寬帶接入。諾基亞則將手機業務變賣,償還負債,聚焦網絡、HERE地圖和技術三大版塊。據了解,過去五年,諾基亞與阿爾卡特朗訊的談判從未間斷過。
  • 挪威電信:繼續用華為5G,新增愛立信為供應商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當地時間13日,挪威電信(Telenor)宣布,將新增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作為其在挪威的5G網絡關鍵技術提供商。 與此同時,挪威電信總裁兼執行長布萊克(Sigve Brekke)表示,在未來4至5年內網絡改造的過程中,將繼續使用現有供應商華為的設備來維護4G網絡,並升級部分地區的5G網絡。
  • 歐盟批准諾基亞166億美元收購阿朗
    網易科技訊 7月24日消息,歐盟委員會認為諾基亞與阿爾卡特朗訊經營業務並不相近,諾基亞的收購不會影響市場的有效競爭。故向此次166億美元收購案亮起了綠燈。委員會表示,諾基亞的通訊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而阿爾卡特朗訊主要在北美地區經營。同時委員會還強調愛立信、三星、華為、ZTE等競爭對手的位置沒有改變,整個通訊市場仍然是很有競爭性的。本次收購獲得批准後,標誌著諾基亞戰略重點從消費市場向商業和工業市場轉變的新裡程碑。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潮流中走錯方向的故事眾所周知,其手機業務部門被微軟以76億美元收購。
  • 5G通信市場排名,華為以32.8%的份額力壓愛立信!
    我們來看看Q3季度,由於華為受到限制,華為的份額跌至32.8%,但依然排名第一,愛立信則回升到30.7%。中興的市場份額也下降到14.2%,不過依然排名全球第三。另外諾基亞也有小幅提升,來到了13.0%,三星則繼續下滑至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