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五」|如何提升都市圈首位度與加大對外開放

2020-12-13 澎湃新聞
【寫在前面】

編制好「十四五」規劃,需要把上海未來發展投放到全球、全國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重新審視和謀劃,找準上海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坐標和方位,從更寬的視野、更新的理念分析上海未來五年發展的機遇挑戰以及影響應對。對此,課題組圍繞「十四五」國內外環境專題,系統梳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重要論述和研究報告,組織召開了多場專家研討會,對當前國內外環境的新特徵、新趨勢進行了研判,並對上海的影響做了初步評估。

本文系「十四五」上海發展的國內環境評估與應對的第二部分。

一、未來五年,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和基礎條件將發生深刻變化,邁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全方位更高水平開放需要上海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1、「一帶一路」建設預計「十四五」將迎來集中發力期,引領中國加快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十四五」時期,面對世界經濟格局複雜變化,特別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抬頭的趨勢,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維護者,必然將在擴大開放領域、拓展開放格局上拿出實際行動。回顧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開放以大力吸引外資、擴大貿易出口,通過承接歐美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為主;進入「十四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自貿區和自貿區新片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預計中國對外開放的布局重點預計將會有所調整。

其中,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指導,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以亞投行、絲路基金、各類專項投資基金等為平臺載體,密切同中亞、中歐、中非等地區合作,同聯合國、東協、非盟、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發展和合作規劃對接,為沿線各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預計將成為重要的發力方向,通過聚焦「一帶一路」,擔當起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多邊主義的踐行者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推動者。按照國家發改委發布數據,預計「十四五」期間「一帶一路」投資或超20萬億元人民幣,在互聯互通基礎上,進一步帶動中國現代服務業、製造業、農業的全方位對外開放。

上海作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需要在「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內,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創新的姿態服務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通過與自貿區新片區、進口博覽會等重大任務和戰略平臺的充分聯動,聚焦經貿投資、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基礎設施等領域,切切實實形成能集聚、能服務、能帶動、能支撐、能保障的全面開放新高地。

2、「十四五」時期,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需要上海通過「城市外交」等方式發揮更大作用、貢獻更多力量

當今世界,以城市為代表的非國家行為主體正在逐漸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新生力量,特別是隨著世界城市化率超過50%,與全球聯繫緊密、擁有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的超大型城市,圍繞展示發展理念、引領生活方式、傳遞時代精神等方面,「城市外交」等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完善貢獻更強正能量、提供更大動力。同時,城市連接全球、參與全球治理的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不再局限於原來那種友好城市等概念,更多的開始成為連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參與全球治理和制定國際規則「話語權」已經成為展示一個城市全球控制能力的重要內容。因此,「十四五」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和代表國家參與競爭合作的大背景下來看,上海必須要更好地代表中國與世界各國、各大城市建立聯繫,成為中國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在「城市外交」、「國際交流」、「政策參與」等方面承擔了很多工作,但必須要看到,進入「十四五」全新的發展階段,上海的全球治理能力、話語權和影響力還相對有限,落戶的國際組織、舉辦的國際會議等還有不小的差距。比如,科爾尼《全球城市報告》中排名前4的全球城市,其「商業活動」和「政策參與」均名列全球前十,但上海卻在這兩個維度上呈現出較強的反差,雖然「商業活動」位列第7,但「政策參與」卻排名倒數,使領館數量、國際組織機構、與國外有聯繫的本地組織機構、舉辦的國際政治性會議數量等均落後於其他領先城市,成為制約上海國際影響力和全球控制能力的重要短板。「十四五」時期,上海要更好地「代表中國」,充分展示開放、創新、包容的鮮明城市品格,需要主動和國家戰略相對接,圍繞全球經濟、環境、城市、環保等不同的議題領域,積極開展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國際交流合作,搭建更多有影響力、吸引力的國際化載體平臺,給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上海方案」。

3、自貿試驗區成為引領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核心載體,上海臨港新片區肩負重要使命

進入「十四五」,隨著中國自貿區經過五批「1+3+7+1+6」的戰略部署,已形成了覆蓋18個省份,GDP總量佔全國的78.7%,人口佔全國71.77%,海陸沿邊統籌、東西南北中兼顧、由點及面的雁陣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自貿試驗區布局的逐步完善,彰顯了中國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多層次進行差別化制度創新探索的努力和決心,也是更好服務於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的具體體現。從國際看,全球經貿規則發展正轉向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數字貿易、競爭政策等領域;從國內看,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正處於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躍升的關鍵階段,這意味著自貿試驗區未來將承擔起更多的職責和使命,特別是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好服務對外開放總體布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對上海而言,經過「十二五」、「十三五」自貿區建設實踐探索,自貿區新片區建設將在前期探索基礎上,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尋找差距,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打造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為中國參與國際規則重構、探索最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提供「上海樣本」。

總體來看,「十四五」期間,上海對外開放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大。一方面,上海擴大開放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更加複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可能從貿易領域向投資、金融和產業等領域傳導,對上海產業轉型和金融中心建設帶來不利影響。新一代投資貿易規則孕育重構,對上海引領中國高水平開放和推進壓力測試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三大任務、一大平臺」為上海推進高水平開放帶來重大機遇,也為上海在更高層面、更廣領域加大開放力度,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未來五年,中國區域發展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城市和城市群競爭日趨激烈,上海引領提升都市圈首位度面臨迫切要求

1、中國區域發展格局將在均衡推進基礎上轉向「兩線四點」的率先發力,而且聚焦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趨勢會愈加明顯

十八大以後,中國經濟逐步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相繼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設立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部署。這些部署構成了中國開放型經濟的新格局。與此同時,中國的區域發展正從東中西部地區全域推進,轉變為現階段的「兩條線四個點」重點突破,即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兩線」,京津冀、粵港澳、海南和長三角「四點」。區域格局的變化既是人類活動規律的體現,也是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求。聯合國世界城市化人口地圖顯示,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巨型區域」,核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既可以合理高效地進行產業布局和要素配置,又可以有效疏解特大城市的人口、交通、環境等問題,從而引領未來競爭的首發區域。

課題組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核心城市和城市群規模經濟效應將逐步顯現,各區域板塊將進一步聚焦核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設,基礎設施密度和網絡化程度全面提升,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區域內水平分工帶來整體國際競爭力的快速提升,將成為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2、城市之間競爭更加激烈,上海城市首位度受到較大衝擊

當前國內大城市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2018年GDP超過一萬億的城市有16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則有15個,

GDP破萬億、人口超千萬的城市有10個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鄭州)。2018年深圳市GDP突破2.4萬億,杭州憑藉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城市產業與生活信息化、數據化、移動化等多方面處於領先位置。

上海作為全國經濟首位城市,地位不斷受到衝擊。一方面,上海面臨區域內城市的競爭。GDP超過一萬億的城市中6個(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處於長三角地區,2個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2個處於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相較其他兩個城市群,上海經濟地位受到更多區域內城市的衝擊,這對上海樹立長三角中心城市地位,強化要素配置能力提出了挑戰。

另一方面,上海面臨其他區域龍頭城市的競爭。2019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為5.9%,而北京和深圳的GDP增速為6.3%和7.4%,均高於上海。歷數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圈,其核心城市經濟體量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原因在於龍頭城市的經濟體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都市圈的經濟實力和要素配置效率,因此長三角地區未來和國內外各大都市圈競爭,必然要求上海在經濟實力上能和國內外頂級都市一較高下。

3、上海應致力於提升都市圈首位度,以此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國際經驗表明,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經濟首位城市的首位度普遍持續下降,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國際大都市均是如此,但這些城市都在國家城市化的深度發展中逐步形成以它們為核心的都市圈,並帶領這些一體化發展的巨型區域參與全球競爭。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10.9萬億元,佔全國12%,GDP超萬億的城市2個;京津冀地區GDP總量8.5萬億元,佔全國9%,GDP超萬億的城市2個;而長三角城市群GDP總量則高達21萬億元,佔全國23%,GDP超萬億的城市6個,經濟體量和大型城市數量均遠超其他兩個城市群。未來較長時期內,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巨型區域將首推發展程度最高的長三角城市群。因此,上海應當致力於提升都市圈首位度,將此作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質量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引領長三角城市群代表中國參與國際要素和資源的競爭。

(本課題報告完成於2019年10月,未包含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因素評估,特此聲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都市圈、夜經濟、高端晶片 多地「十四五」建議出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 題:都市圈、夜經濟、高端晶片 多地「十四五」建議出爐  記者 張尼  「十四五」時期,各地要辦哪些大事?
  • 廣西「十四五」規劃建議: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
    「十四五」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將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共建北部灣城市群,建優建強北部灣經濟區,揚起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龍頭。
  • 浙江省溫州市謀劃提升城市首位度:適時研究啟動行政區劃調整
    浙江省溫州市謀劃提升城市首位度:適時研究啟動行政區劃調整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2020-08-17 20:27 來源
  • 「十四五」增長新風口:哪些都市圈最受關注?
    專家建議,「十四五」期間中國應當著力促進都市圈發展,重點推進30-50個都市圈建設。城市群中的不同都市圈需要通過加強規劃和合作,促進分工,實現不同都市圈的腹地相互覆蓋。都市圈內外部和城市群內外部都能充分循環起來,國內大循環就形成了,參與國際大循環也就有了重要依託
  • 洛十鐵路或列入「十四五」規劃?途徑欒川、宜陽,助力洛陽都市圈
    洛十鐵路或列入「十四五」規劃?途徑欒川、宜陽,助力洛陽都市圈「要想富,先修路」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洛陽城市發展也不例外。適逢「十四五」謀篇布局之年,洛陽也在考慮如何藉助「十四五」的東風,將洛陽交通布局提上一個新的臺階。
  • 四川廣安做好五篇「文章」 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賀樊麗 王林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1月12日召開的四川省廣安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廣安將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加快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廣安怎麼才能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預計2020年GDP達到3.9萬億元
    12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正式發布。《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規劃建議指出,在「十四五」發展基礎上,再奮鬥10年,上海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級,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杆。
  • 民建上海市委:擦亮世博品牌 進一步提升上海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化...
    上海世博會不僅書寫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交流互鑑的篇章,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在舉辦世博會十周年之際,在上海即將基本建成四個中心的關鍵時刻,如何保持改革開放初期的激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首位度究竟是什麼?消滅貧困之後首位度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首位度究竟是什麼?剛開始的時候,仙君也迷茫,甚至對大家普遍認可的理解有異議。目前比較流行的定義是:中心城市GDP所佔區域內(省份或者都市圈)的比例。▲2017年各重要中心城市首位度,圖片來自網絡,侵刪。▲2017年各省會城市首位度以及首位度變化情況,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四川廣安將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王林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記者從1月12日召開的廣安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獲悉,在廣安「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廣安將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川渝兩省市聯合實施方案,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加快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 廣安將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1月12日,廣安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透露,在廣安「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廣安將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川渝兩省市聯合實施方案,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加快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 專家學者建言「8+2」格局下新南京都市圈如何實現新發展
    「8+2」格局下的新南京都市圈,將如何共繪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為長三角一體化和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本報記者對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採訪。為此,南京都市圈要爭當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表率都市圈,爭做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示範都市圈,打造我國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前列都市圈。
  • 中國城市發展日報|河北打造石家莊都市圈;誰是中國摩天大樓第一城
    【最熱點】提升省會首位度:河北將加大省會建設支持力度,打造現代化都市圈
  • 2020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召開 溧陽市金壇區加入南京都市圈
    齊家濱在發言中表示,常州與南京都市圈各市同在長江經濟帶,加強與各兄弟城市協同發展、互促並進,不僅能為常州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對助力南京提升首位度、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常州主動對接南京,全力支持溧陽、金壇融入南京都市圈,按照系統規劃、重點突破、平臺先行、做強自身的要求,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常州將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與兄弟城市一起齊心協力、共同發展,為南京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一是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 四川廣安: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 建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1月12日,四川省廣安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廣安「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廣安將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和川渝兩省市聯合實施方案,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加快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 山東青島開門問策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開門問策「十四五」,集思廣益繪藍圖。28日,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市發展改革委聯合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島「十四五」規劃座談會,通過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聽取人大代表對「十四五」期間青島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產業發展和數字經濟」與「城市和都市圈」是本次座談會的主題。
  • 「十四五」時期,各地要辦哪些大事?
    「十四五」時期,各地要辦哪些大事?近期,伴隨著部分省份「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公布,答案逐漸明晰。打造區域經濟、拉動內需、引才聚才……各地已經開始積極謀劃。航拍河北雄安新區S333省道容東至S042省道改線段打造都市圈、交通圈……多省份布局發展區域經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河北、天津、安徽、浙江、重慶、湖南、湖北、遼寧、吉林、海南、寧夏等省份,審議通過了本省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簡析:中心城市首位度體現?地鐵2號線東延,寧鎮城際真要來了!
    」如何全面對接融入南京紫東地區?1.正在熱火朝天施工的寧句城際軌道。寧句城際軌道起於南京東部綜合換乘樞紐馬群站,全長43.6公裡,共設車站13座,其中,句容段長約17公裡,設站5座。主動對接紫東,承擔溢出效應,紫東如何溢出?打鐵需要自身硬。句容是想順勢融入南京紫東大發展。但是關鍵是主角紫東自身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發展預期。
  • 為什麼看好寧波都市圈?是最大潛力股!
    寧波都市圈是建設寧波及浙東地區立足長三角,打造「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的重要戰略舉措,是加大推進寧波市轄區城市地位和加快推進餘姚、慈谿、奉化、象山、寧海同寧波市轄區一體化的步伐。堅持以寧波主城區為核心,進行一系列優化合作。
  • 陳挺晨主持召開多場座談會,徵求對黨代會報告和「十四五」規劃建議...
    「寫」好黨代會報告和「十四五」規劃陳挺晨邀請老幹部和街道、鎮、椒漁負責人「頭腦風暴」日前,區委書記陳挺晨先後主持召開街道(鎮)、椒漁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和縣處級退休老幹部座談會,徵求區九屆五次黨代會區委工作報告、紀委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