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投孵化器:挑好企業做好營銷更要有定力
摘要
在孵化器倒聲一片之際,有一類孵化器卻走出了「獨立行情」,這就是創投機構設立的創業創新孵化器。相比於普通的孵化器,創投孵化器有資金、有場地,更重要的,是有資源,足以秒殺市面上的披著孵化器外衣的「二房東」。
相比於普通的孵化器,創投孵化器有資金、有場地,更重要的,是有資源,足以秒殺市面上的披著孵化器外衣的「二房東」。
在實際運作當中,創投孵化器將給孵化器的運營帶來哪些啟示性的經驗?
在孵化器倒聲一片之際,有一類孵化器卻走出了「獨立行情」,這就是創投機構設立的創業創新孵化器。相比於普通的孵化器,創投孵化器有資金、有場地,更重要的,是有資源,足以秒殺市面上的披著孵化器外衣的「二房東」。
回顧孵化器的發展史,我國科技孵化器模式正在發生新的裂變,過去主要由政府出資創辦和管理,偏重於行政服務,資金融通及產業配套等孵化功能嚴重缺乏。近年來,全國出現創投機構投資管理的孵化器模式。創投機構投資階段前移,亟需篩選投資優質早期科技項目,而通過出資設立和管理孵化器,可以有目的地篩選符合條件的小微創業企業入孵化器加以培育,有助於減少漫天找項目的社會成本,提高投資效率,對被孵化的企業來說,將更多地獲得創投機構的增值服務。在實際運作當中,創投孵化器將給孵化器的運營帶來哪些啟示性的經驗?在近日舉行的第19屆高交會創業投資高峰論壇上,多位運營創投孵化器的創投人士對此展開深入探討。
創投孵化器
應該具備什麼特點?
市面上的孵化器儘管看起來都大同小異,但真正好的孵化器還是可以看出其中的「門道」。松禾資本創始人厲偉就指出了投資人做的孵化器應該具備的五大特點:第一,要懂得挑選成長性的企業,並想方設法幫助他完成從創業者或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角色轉化。「企業家很多事情都可以辦、可以談,可以進行一定的價值突破,但科學家卻未必可以。」
第二,孵化器一定要學會營銷。「不是營銷孵化器,而是營銷孵化器裡面的企業,因為孵化器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發掘好的企業,並伴隨企業成長壯大,這是孵化器最大的收益。」
第三,要經常性地把孵化的企業給政府做匯報。「政府掌握大量資源,但很多孵化企業根本不知道,政府也不了解這些企業到底怎麼樣,但孵化器一般容易接近政府,因此,把身段放低一點主動去拜訪,把孵化器的企業情況向政府相關部門勤匯報,為企業爭取更大的支持,這樣也能加速他們的成長。」此外,還要注意搜集企業的想法。「平時要注意搜集企業的一些困難,形成政策諫言,推薦到政府去,這樣就能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
第四,做孵化器一定要有定力,「如果抱著羅馬一天就能建成的念頭做孵化器會變得很困惑,企業的發展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有平和的心態和定力跟企業相處,企業才會信任我們。」
第五,做孵化器一定要備一點錢。「孵化器前期很可能就是貼錢來做的,我們的孵化器也給部分創業人員減免了一定時期的費用,孵化器要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通過投資來反哺孵化。」厲偉認為,但只要選到好的企業,放寬心態,堅持孵育,最終還是能賺錢的。
以色列的孵化器怎麼做?
被列為創業創新聖地的以色列,擁有近6000家創新科技公司,初創企業總數僅次於美國矽谷,人均創業密集度全球第一,近400家知名跨國企業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英特爾、谷歌、微軟等企業的不少顛覆性技術在這裡萌芽。剛從以色列考察回來的深圳大正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迅在圓桌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郭迅介紹,從創業者來看,以色列的青年基本在踏入社會工作之前都需要服兵役,這煉造了這些青年人的擔當能力,因此用到工作中,他們往往具備較強的管理項目的經驗,此外,他們在軍隊裡接觸了許多高科技的技術,這些技術便成了他們離開軍隊以後的創業項目。
「以色列的創業企業八成左右都是併購退出的,可見他們在創業創新這塊有不錯的土壤。」郭迅介紹,這塊肥沃的土壤來自於以色列建立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裡面有創業企業、孵化器、政府、投資機構、大企業,甚至還有軍隊,他們都能讓創業創新得到相應的支持。」
而在孵化器的運營方面,郭迅介紹,「一般的孵化器會給有想法的企業大概20萬美元左右的啟動資金,孵化器佔企業股權大概20%~30%。而在以色列最好的孵化器,和政府有很好的合作,他們投資的企業,在以色列叫做首席科學家辦公室,政府也會有一定比例的配資,這樣初創企業就能拿到近100萬美元左右的啟動資金了。」雖然政府給予了一定的配資,但郭迅介紹,政府並不佔有該企業的股權,企業以後發展好了,會在公司的收入裡提取4%~5%,這樣政府就能夠把之前投入的本金收回來了。如果企業在發展中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政府投入的錢也算是做公益了,對這個企業豁免。因此,以色列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創業生態系統。
創投要抱著
公益的心態做孵化器
作為典型的「創投+孵化器」模式,中美創投在考察美國矽谷早期投資後,也對標美國頂級的孵化器平臺,用基金帶動孵化器的模式,在國內成立創投孵化器,目前中美創投已經發起了四期基金,投資孵化了30個早期項目。
「目前真正的孵化器有兩類,一類是由優秀創業領袖發起的孵化器;一類是由大企業支持,如谷歌、因特爾,還有創投機構發起的孵化器,這些孵化器的特點是,他們通過投資獲得孵化器長期運營的資金回報。」中美創投創始合伙人胡浪濤介紹,2015年10月,中美創投在深圳拿了1000平方米的場地來做這種孵化器實驗,用了7000萬培育了約30個項目。
但胡浪濤坦言,做孵化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們剛開始做孵化的時候資金也不夠,美國技術管理費用很高,每期發展基金管理費是20%,要聘請優秀的管理人為項目服務是要花費很大的。」但是,胡浪濤堅持下來後,在第一期培育的三個項目中有了很大的回報,「這個事情真的需要很好的耐心。」
胡浪濤認為,中美創投之間最大的差異的就是矽谷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和企業家願意去支持創業,但國內實在太少了。因此,他呼籲政府、企業家能夠加大力度支持做早期孵化器的投資機構,只有這樣才能批量輸送出好的項目給後端的投資人。
深圳市前海同威資本有限公司合伙人劉濤則認為,創投做孵化器需要抱著公益的心態去做,「長期來說,創投做到一定規模了,我們也不著急被孵化企業什麼時候能成長,起碼需要養個7~8年,這也是我們的布局。」隨著基金越做越大,機構成為主要的LP,對待項目的退出和回報也比較理性,對項目的成長時間和虧損也有了更大的包容。
(責任編輯:DF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