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廟位於坐落在湄洲島北端的牛頭尾山麓。 湄洲島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積14多平方公裡。這裡四季如春,綠樹成蔭,天藍水淨,空氣清新。島上景色秀麗,有號稱「天下第一灘」的黃金沙灘九頭尾,有「天然盆景」之絕的日紋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鵝尾山,還有如訴如歌的千古絕唱湄嶼潮音。
1992年10月,湄洲島被闢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與媽祖的名字連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媽祖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媽祖姓林,名默,人們暱稱默娘。她在人間只活了二十八個春秋,可她的名字,卻被人們傳誦了一千多年。相傳她自出生至滿月,不啼不哭,默默無聞。她從小習水性,識潮音,還會看星象;長大後「窺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難。她曾經高舉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給迷失的商船導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難扶困,當作終極的目標。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灣口救助遇難的船隻時不幸捐軀,年僅28歲。她死後,仍魂系海天,每每風高浪急,檣桅摧折之際,她便會化成紅衣女子,佇立雲頭,指引商旅舟楫,逢兇化吉。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緬懷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處立廟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個皇帝先後對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天上聖母」、「海上女神」。
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媽祖廟(宮)2500多座。根據1987年臺灣報刊統計的數字,臺灣省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香港、澳門地區有57座;國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全世界媽祖信眾約有2億人,單臺灣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媽祖。
湄洲媽祖廟建於宋初,開始僅「落落數椽」,名叫「神女祠」,經過多次修建、擴建才形成規模的。其中鄭和、施琅等歷史名人就力主擴建過,形成建築規模,日臻雄偉,最後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組建築群,16座殿堂樓閣,99間齋舍客房;畫梁雕棟,金碧輝煌,恰似「海上龍宮」。後來廟宇幾經損壞,日漸破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68年),媽祖廟受到了嚴重的毀壞,幾乎「夷為平地」。
八十年代來,媽祖廟才陸陸續續開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來,臺灣媽祖信徒到湄洲島祖廟進香日漸增多,目睹媽祖廟的現狀,海峽兩岸媽祖信徒同心協力,自願捐物捐資,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興建。如今,湄洲媽祖廟不但重顯光彩,而且建築規模遠遠超過了歷史任何時候,更加富麗堂皇。目前祖廟建築群是以前殿為中軸線進行總體規劃布局,依山勢而建,形成了縱深三百米,高差四十餘米的主廟道,從莊嚴的山門,高大的儀門到正殿,由323級臺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氣勢不凡。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佇立山頂,極目遠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個廟群盡收眼底,構成了一幅瑰麗壯美的山水畫。
在媽祖廟附近,有「升天古蹟」、「觀瀾」石、「媽祖鏡」、「潮音洞」等景觀,廟裡還有重修碑記、御賜金璽、御賜匾額等文物。
「升天古蹟」摩崖題刻在媽祖廟寢殿後的一塊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石壁上隱約可見千年前僅「落落數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佇立此處,舉頭西望,對岸賢良港隱約可見。相傳,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