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說芷江縣設置於漢高祖五年,當時是無陽縣,是芷江建縣的開始,但縣城不應當在此。漢高祖五年,楚漢之爭剛剛結束,劉邦的注意力還在北方,還在想著怎麼處理幾大功臣,不可能顧及到蠻荒的南方邊角之地的舞水流域,無陽縣的設置應該是後來逐步擴張的結果,估計是漢武帝時期徵服西南夷的產物,甚至更晚,不然唐蒙南徵南越時不會還在牂牁江流域尋找直下嶺南的水路。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懷化市西部37公裡。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芷江古屬五溪蠻地,因著名詩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蘭」而得名。
一路沿著舞水騎行,下午五點半到達羅舊鎮,當年王守仁被貶貴州龍場驛,路過當時也是驛站的羅舊,寫下《羅舊驛》一詩:「客行日日萬峰頭,山水南來亦勝遊。布穀鳥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蠻煙喜過青楊瘴,鄉思愁經芳杜洲。身在夜郎家萬裡,五雲天北是神州。」
我在貴地停下是為了吃西瓜,意外地發現那種小凳子,大別山深處明堂山的山裡人家也用這種小凳子,冬天的時候可以燒炭取暖。我突發奇想,如果大冬天下著雪,坐在暖烘烘的凳子上,吃著西瓜,一定很有味道。
芷江就在前頭,明天到新晃
芷江的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坊,位於芷江縣城東3.5公裡的七裡橋村,原是中華民國陸軍司令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侵華日軍向國民政府在此進行受降聯繫。為紀念芷江洽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946年國民政府決定在芷江建設「受降紀念坊」,1947年2月22日落成。文革期間被毀,1985年芷江縣人民政府報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建,2010年2月按原貌改建。
按照那塊板子上的內容,當時何應欽在芷江指揮部署了全國16個受降區和101處繳械點,不知道是否包括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受降區。以我們受過的教育,當時朱德總司令下令在各個敵後戰場接受當地日軍的投降,而很多據點的日軍因為沒有收到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的命令,還進行了抵抗。
大部分的日軍得知日本投降的事實,再無信心作戰,歸心似箭,只想放下武器,早日回到日本,基本上只是稍作抵抗就放下武器。而像《鐵道遊擊隊》中描述的,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日軍是攜帶武器集合到了國民政府頒布的受降區和繳械點。
我下午六點半趕到門口,早已關門,幾個賣飲料的推著車子上來兜售商品,我已經吞下了大半個西瓜,肚子脹鼓鼓的,只需要在門口拍張照片算是來過了。
從外面看這個舊址的規模不大,大致保留了當年的原貌,民國陸軍的總司令部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大,包括何應欽將軍的辦公室,不能建得大的原因之一是這兒離著前線不算遠了,日軍飛機從湘西的機場起飛是可以襲擊此地的。幸好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指揮部和抗戰後期的主要機場就在邊上,可以保護何將軍和他的指揮部。
飛虎隊指揮部舊址也是一個景點,就在受降舊址的西隔壁,但這是一個收費景點,建得富麗堂皇。飛虎隊為中國和亞洲的抗戰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因而建一處輝煌的紀念點也是應該的,但為何這就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定要收費呢?
今天入住芷江的八間房客棧,好像一共就八間客房,我的房間在一樓,窗子外面就是舞水河。吃好晚飯,已是華燈處處,信步來到不遠處的龍津風雨橋,千百盞的燈把風雨橋渲染得流光溢彩,抬頭望向夜空,只有朦朧的月光,連一顆星星也看不到,明天會下雨嗎?至少這五天來,一路的晴天。
橋下的臺階上,有人坐著乘涼,我也走下去試試水溫,還挺涼快的,看那個水位標誌,離著安全水位線還遠,最近的大雨沒有影響到舞水流域。回到上面,風雨橋的廊下坐了好多人,橋前的廣場上一群婦女在忘情地跳著廣場舞,橋的邊上人流熙熙攘攘,我都懷疑是否大部分的芷江人晚飯後都集中到了這兒,他們都是侗族同胞嗎?
回八間房客棧的路上,又看到七間房、九間房客棧,和形形色色的小客棧,密密麻麻地擁擠在舞水河邊,我在攜程上訂房時沒看到這麼多的可選項,不知道那麼多客棧裡的客人多不多。
Day5,2016年7月12日,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安江鎮->中方縣->懷化市->芷江八間房客棧,128km
漸漸恢復體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