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最早的」世界遺產,唯一水上的長城,九門口水上長城

2021-01-08 楊洋的遊戲論

東北地區最早的世界遺產,唯一水上的長城,九門口水上長城,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萬裡長城在大家的眼裡,也許是指北京的萬裡長城,今天我們談一談特別的長城吧,這個萬裡長城不是建在山上,而是建在水上,你的話不奇怪,那麼,讓我們一起調查一下那個新奇的地方吧。

萬裡長城在遼寧省和河北省交界的葫蘆島市綏中縣,在這裡強調綏中縣,這是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鄉,9入口水上長城距山海關15公裡,全長1704米,到綏中縣也只有70公裡,交通很方便,九個門的水上長城,古名「一塊石頭」是明代長城最重要的關口之一,橫跨九江河口,建有九個排水城門,這就是九門名字的由來,這裡山巒相連,水流著,萬裡長城隨著山勢起伏,自然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不僅是全國重要文化財產保護部門,國家4A級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門前建於明洪武14年1381年,是由明之大將徐達建造的,萬年修復後,關城位於低谷之間,水流從西向東,進入渤海,有人根據九門關的險要,寫了一個大字「京東首關」,九門長城被幾百年的風蝕和戰火摧毀了,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愛中華,修長城」的號召下,全省人民集資修復了長城,4年後,9個入口的萬裡長城重新屹立在九江河口之上,這裡有為了感謝當時的資金籌措單位和個人而建立的紀念碑。

九門水上長城是中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水上長城」,一般來說,長城是依山而建,遇山而過,遭水而折,九門長城正相反,遭水渡,遇山折,跨越兩座山之間,有9個漏水城門,城門上架起了跨越九門河口的長達100多米的水上城橋,橋的兩端有像橋頭堡一樣的城牆,敵軍攻入城下後,城下的射擊孔和城上突出的部分形成上下左右交叉的火力,消滅來犯的敵人,這是萬裡長城罕見的構造,在缺水的季節關店以禦敵,在洪水時期開門放水,翻滾的河流像九條狂龍一樣傾瀉下來,形成了「城被修在水上,水流入城中」的奇觀。

九個入口的萬裡長城非常高,建造得很堅固,周圍的防禦設施完備,敵人的大樓密集,兩公裡以內,敵人的大樓有12座,有四個哨所,站臺,烽火臺,各有一座城,構成了完美、嚴格的軍事防禦工程,我知道九個入口的地理位置很險峻,城牆下面的山裡有明代建造的長城隧道,根據門前險峻的地理位置,將長城內側秘密設計並挖掘出直通關外山中暗道,隧道全長1027米,有兩個出口,一個入口,洞穴中有29個大小的巖洞,有廚房、廁所、水牢、武器室、駐屯室、關公祠等,在暗道裡可以聚集2000名士兵,具備排水和通風設備,洞中的井水清澈見底,水質甘甜,無法飲用,暗道有「地下城」之美譽。

九個入口兩側的山是陡峭的,中間的大峽谷像細長的葫蘆,既便於保護又不好進攻,這是入關必經之地,以前是兵家的爭論點,門沒有一個門,門沒有人的靈魂,剛要進九門,十人之九就斷魂了,戰爭逸聞把九個入口的萬裡長城富有傳奇色彩,聞名世界。

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長距離襲擊山海關,先攻克九門城關,吳三桂是拉多爾天子在關外久不能攻擊的,抓住明守軍,探知了萬裡長城暗道的位置,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一片石頭大戰」,民國初年,直、奉兩軍閥也在這裡進行了你死我活的抵消。

解放戰爭時,人民解放軍為了通過內外走廊,一直攻下了京津,現在,仰望這水上建的巍峨的長城,看看風霜過後的古老關口,回首那動人的歷史,怎能不喚起人們的悠悠思古之情呢,沒到九歲以前,白來長城了,有機會的話,也請來長城,可能會感受到這裡發生的沉浮故事。

相關焦點

  • 尋訪遼寧文化地標|九門口長城:萬裡長城中唯一一段水上長城
    「城在水上座、水在城下流」,這是對位於遼寧與河北交界處的綏中縣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概括和絕美讚譽。作為我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東北三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地——綏中九門口水上長城也因此獲得「世界奇觀」之美譽,每年都吸引著眾多中外遊客紛至沓來,它也成為「長城迷」們為之心馳神往的最佳理想去處。
  • 東戴河旅遊攻略之九門口水上長城
    九門口水上長城旅遊說明書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遊覽。【景區名稱】通用名稱:九門口水上長城英文名稱:Nine entrance to the water on the the Great Wall其它名稱:一片石、京東首關
  • 遼寧遊記|暢遊綏中「九門口水上長城」
    九門口水上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南臨渤海、北枕燕山,西與「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相連,素有「關外第一縣」之美譽,是「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家鄉。九門口,古稱「一片石」,號稱「京東首關」。是明代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它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岱宗景泰和神宗萬曆年間均重修過。
  • 葫蘆島九門口水上長城旅遊攻略
    九門口水上長城坐落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距秦皇島市山海關區10公裡,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 形成了「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的獨特景色。
  • 九門口水上長城,屯兵在隧道,跨過一條河
    九門口水上長城這一天到了九門口長城景區遊覽,九門口長城屬於遼寧省內,就地圖上來看是在邊界,這是地理位置。九門口長城、角山長城、山海關長城 地理位置圖九門口長城 地理位置圖>視頻編號6這個視頻到了遼寧的九門口長城。
  • 它是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
    萬裡長城的東起點是遼寧丹東鴨綠江下遊的寬甸滿族自治縣的虎山長城,西部終點是甘肅的嘉峪關。 九門口水上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9月,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九門口距山海關15公裡,所以遊覽完山海關再來看看九門口水上長城非常方便。
  • 萬裡長城萬裡長,綏中九門口長城有多長?
    九門口長城始建於北齊,擴建於明初,全長1704米。是中國萬裡長城中唯一一段水上長城。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九門口水上長城景點簡介
    九門口水上長城位於綏中縣郊,地處遼寧與河北兩省交界處,它始建於北齊,擴建於明初(1381年)。它與南部山海關方向的長城相接,並一直向北延伸到九江河,然後築起一段一百多米的巨大跨河城橋,因城橋下有九個瀉水城門而得名。
  • 遼寧葫蘆島,全國唯一一座水上長城被刻字,刻的是千古罵名
    然而這些人還算得上正常人,最讓人無語的是在全國唯一一座水上長城上,看到的那些字,真的令人憤怒。水上長城九門口九門口長城位於遼寧葫蘆島綏中縣新臺子村,距離葫蘆島有2個小時的車程。這座長城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水上長城。於2002年11月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成功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細說九門口水上長城,歷史悠久的往事
    早就聽說故鄉有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水上長城,我卻從來沒有去過,多少有些慚愧,所以暗下決心,再回故鄉時一定去看看。沒想到機會很快就來了,清明節回鄉掃墓,辦完計劃的事情之後,離返程還有一天時間,外甥說要陪我去九門口看看水上長城,這正合我意。於是,我與大妹妹及外甥三人一起驅車出發,開始了一次探奇之旅。
  • 遊綏中九門口長城
    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闊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由此繼續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 這座獨一無二的水上長城,不在北京,而在遼寧的一個小縣城
    綏中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繼續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
  • 以「水中有城、城下有水」聞名於世的水上長城,百年前古人的智慧
    九門口長城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處,全長有1704米,長城一直向北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築起一座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形成九道洩水城門,故稱「九門口水上長城」,因此人們用一句話描述它形象「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這就是中國古代獨有的水上長城風格。
  • 以「水中有城、城下有水」聞名於世的水上長城,百年前古人的智慧
    九門口長城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處,全長有1704米,長城一直向北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築起一座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形成九道洩水城門,故稱「九門口水上長城」,因此人們用一句話描述它形象「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這就是中國古代獨有的水上長城風格。
  • 遼寧被忽略的一處景點,有「水上長城」美譽,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遼寧被忽略的一處景點,有「水上長城」美譽,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建設一些比較重要的城市交通是對發展一個區域的旅遊經濟起到了很強的基礎性作用,而且與很多方面表現中看來,每一處城市的旅遊產業發展速度也較快,同時也能因此而獲得更多遊客的認可,因為隨著其它產業的突出進步,只是比較無奈的事,不是所有的景點都被遊客了解,也有一些景點是被人逐漸忽視的了。
  • 遼西綏中:這座關外第一縣,有著東北地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水上長城」,是中國古長城中的一絕。位於李家鄉境內的京東首關「九門口」,建於明洪武十四年,是明代長城中的重要關隘之一。九門口長城,因其城橋下有九個瀉水城門而得名,水勢自西向東直入渤海,氣勢磅礴、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 遼寧第一水上長城,全長1704米,雄偉壯觀卻少有人知
    它就是九門口長城。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處,全長有1704米,我國很具有典型代表的一處長城景觀。長城一直向北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築起一座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形成九道洩水城門,故稱「九門口水上長城」,因此人們用一句話描述它形象「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一說起長城大家就會想起八達嶺長城,與之相比較,九門口長城確實有很地方不如人家,不過各有各的好,從欣賞價值這一點來看,八達嶺長城不管是在人文景觀還是旅遊基礎設施上,都佔了很大優勢,而作為一個景點的九門口長城,本身就具有重大意義,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社會作用
  • 萬裡長城中唯一水上長城,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中流
    來綏中一帶的自駕遊客很多,葫蘆島綏中的九門口景區,曾經在九門口長城這裡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卡,也是中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其跨河牆長達100多米。九江河水從城下的九道水門直流而過,「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景色壯觀。
  • 水下長城什麼樣?阮經天劉燁水上挑戰,親密接觸
    守護中華民族2000多年的長城,從軍事意義、經濟意義到文化意義,它凝聚著中華民族歷代勞動人民勤勞,聰明,智慧和血汗結晶,是祖先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屹立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是人類文明的驕傲。喜峰口和潘家口長城雖然淹沒於水下,但是它代表的歷史意義並沒有被淹沒,反而更加深刻,長城精神愈發得到了浸潤,成就一段水下長城的神秘與獨特色彩。
  • 遼西綏中:這座關外第一縣,有著東北地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水上長城」,是中國古長城中的一絕。位於李家鄉境內的京東首關「九門口」,建於明洪武十四年,是明代長城中的重要關隘之一。九門口長城,因其城橋下有九個瀉水城門而得名,水勢自西向東直入渤海,氣勢磅礴、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