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道生活館開業剪彩儀式
5月18日,位於成都鐵像寺水街的「華道生活館」盛大啟幕,引領素食文化風潮,為蜀風水韻的水街再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據悉,華道生活館中的——華道•鈺善閣是引進於中國臺灣的頂級素食養生「懷石」料理,從2004年在臺灣開創至今憑著推廣素食料理的熱情和堅持,已經把素食提升到一個乾淨純粹、充滿美學文化和意境的新層次,這是首次被引進到成都,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幸福的靈性料理。
華道生活館由朱清、張小曼、黎亞萍三位女士共同發起,經過長達四年的時間打造而成,倡導親密、健康﹑自然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通過文創、健康、培訓等服務板塊創造知識、審美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提供全新概念的城市禪意休閒空間。
現場,來自臺灣的水墨彩畫家丘璦珍現場揮毫畫「石獅」,唯美旗袍秀、禪舞、古琴彈奏……無一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美學的相結合。
素食中的「愛馬仕」:帶有儀式感的用餐智慧
當前,「素食」不再是宗教和教務的專屬標籤。這幾年,素食者逐漸增多,素食人群年輕化是這波生活潮流最顯著的時代印記。
記者發現,在用餐前都會先乘上由玫瑰檸檬搭配而成的餐前洗手盅能量水供用餐者洗手。(檸檬片有淡淡的香氣,不僅可以增進食慾,而且有美白及殺菌的效果,玫瑰花瓣代表幸福與浪漫,是華道•鈺善閣用來祝福每一位用餐者用餐愉快。
「我們希望每一位來用餐的人,是帶著愛和期許,能夠慢下來,像中國古人吃飯一般,帶有儀式感。」華道生活館創始人之一朱清表示:「我們重視料理呈現的意境,希望用喜悅的心靈,做出創意的幸福餐點,讓客人品嘗這份製作料理的用心。」
由上等新鮮食材點綴金箔與松露所製作而成的「琉璃仙境」、以普羅旺斯風味調味的「一品猴菇」……一道道天然、健康、精緻、美味的素食養生料理打動著每一位用餐者。
「籍由每一道菜,感受著自然的生生不息與禪意智慧。」臺灣•鈺善閣的創始人陳建志分享道,秉承「懷石料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初衷,讓每一道菜品都是採用天然食材,賦予素食食材最極致的發揮。
鈺善閣被業內稱為素食中的「愛馬仕」,正是將頂級餐飲所講求的料理、設備、格局與服務等各方面,隨著法式宮廷裝潢與優雅氛圍,讓貴賓在不知不覺中享受著美、感受著品牌文化,進而體驗全新的生活理念。
朱清坦言,大多數人對於素食的概念,都停留在宗教、齋飯、仿葷素食之類,其實「新派素食」已經從仿葷漸漸回歸健康的素食理念,那就是蔬食健康,回歸食物原有的本身的味道,加工環節減少對事物原有的營養儘可能的減少破壞,保證原材料的新鮮和安全。
融入地域文化:升級「川派」素食
「世界的味道在中國,中國的味道在四川。」在成都推行素食文化也要「入鄉隨俗」。
「素食大多清雅,成都人平日飲食比較『重口味』,因此,我們將川味中經典的魚香味、麻辣味進行了很好的融入了部分菜品,既保證每道菜的品質,也保證不會串味。」來自臺灣的主廚陳詩平舉例。
為何選擇吃素食,因每個素食者個體不同,而有不同的「素食聖經」。
「吃素有利於身體健康。」這是記者聽到最多的回答。
西方相關研究認為,平均生產1公斤肉,會排放36.4公斤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甲烷。通過吃素可以節能減碳,改善環境。在臺灣,近兩三年,受減碳觀念的影響,中國臺灣素食人口逐步上升,從200萬人上升到近300萬人。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強調健康與有機的新素食觀念使得素食文化有了新的元素。」華道生活館創始人之一黎亞萍介紹道,伴隨著烹調方式和菜品有更多的創新和變化,現在的素食已經超出傳統「吃菜」的意象,不少素食餐廳都被列入高級餐廳。
據了解,目前成都的素食餐廳不到100家。但講究清淨、禪意的用餐環境,與純淨的自然景觀合二為一的很是少見。「素食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還提升到心靈層次。」
極致生活方式:把「華道生活」帶回家
蜀風古韻與現代節奏、國際元素與民族特色在鐵像寺水街中交匯融合。
華道生活館倡導親密、健康﹑自然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美學,通過文創、健康、培訓等服務板塊創造知識、審美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提供全新概念的城市禪意休閒空間。
走進華道生活館,每一細部皆充滿正能量,一步一景,立志將這份不忘初衷的精神延續下去。
「舞夢敦煌」、「一方寬座」、「夢想無限」來自中國臺灣的本藏法師所帶來的「沙彌系列銅雕藝術」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僅如此,同樣是「生活美學藝術家」的本藏法師,在華道生活館開業之際,將藝術、美食、心靈、文化進行了規劃,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下午,中國茶文化研究員趙英立帶來了《茶與中國傳統文化漫談》講座,分享「喝茶的智慧」。
「我們是想要用匠人精神把這裡做成真正的百年老店。樸素、專一 、純粹、極致。」華道生活館創始人之一張小曼介紹,從選址到今天的落成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時間,就是想要把養生、美學、藝術、和美食結合一起,讓每一位前來體驗的人都能把「華道生活」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