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是內地學生在香港租屋高峰期,「價廉物美」的單位特別難求,學生搶租單位情況到處可見,萬料不到連「兇宅」也成搶租目標。
近年來赴港的內地學生人數激增,香港院校宿舍規模跟不上擴招速度,大量學生需自行租房,導致香港租務市場緊張。而香港的「兇宅」通常被切割成幾個不同的房間出租,「兇宅」租金比同區的房子低得多,因此能夠吸引到租客。
另一方面,隨著香港房價越升越高,以往不被看好的「兇宅」也出現了價量齊升的現象。
兩起內地生爭搶兇宅個案
去年,沙田第一城就發生兩宗內地學生承租兇宅的個案。第一城第48座的410英尺兇宅租盤,當時獲分別來自香港城市大學(以下簡稱城大)及浸會大學(以下簡稱浸大)的內地大學生爭奪,最終由城大生承租,另外,曾發生三屍命案的第17座單位,也在去年被內地大學生承租。
去年7月,香港沙田第一城48座低層G室兇宅單位,在放盤不足1周,就獲三名城市大學內地男生,以及三名浸會大學內地女生,合共兩批人搶租,業主最終以9500元(港幣 下同)租給城大男生,租金較2010年前激升58%,與正常單位租金市價無異。以2年前114萬元買入價計,租金回報高達10釐(10%)。
另一兇宅單位位於沙田第一城17座23樓B室,面積562呎,3房1廳。該單位在2008年曾發生轟動的自殺案,當時租用單位的一對中年姐弟聯同母親,自困睡房集體燒炭自殺身亡,陳屍單位一星期才被發現,因而被區內地產代理稱為「最兇單位」。去年多名內地學生無懼兇宅,以每月8500元承租上址。
獲香港城大學生搶租成功的住宅單位裝修簡陋,但仍以正常單位的市價租出
現場所見單位裝修簡陋,客廳牆身有幾個上手租客遺下的鑽孔,兩個睡房僅以衣櫃分隔,景觀亦只是開揚樓景,據知單位上手女業主因支氣管炎病逝於單位內,令單位淪為「兇宅」。能令「兇宅」單位亦變搶手,主因是近日區內租盤奇缺。
內地學生數激增 租務市場緊張
去年,赴港內地大學生數目首次破萬。逐年增加的內地生無疑為香港教育發展添上亮麗一筆,但內地生飆升引發了各種問題。
2012—2013學年,近半學生需自行解決住房問題,還未計算大量不具備申請宿位條件的內地生。結果,數以千計內地生被迫湧入供應已經緊張的本地租務市場。有不勝租金飆升的內地生希望政府出手控制來港內地生數量,熟悉內地生事務的專家呼籲政府完善教育產業,做好留港生的住宿配套。
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主席、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耿春亞認為,內地生來港租務問題複雜,而問題實質與房產政策關係更緊密。他估算,每年內地有一萬餘人來港升學,「據我了解,他們一般三至五人合租,那每年大概需要佔用市場上3000多個單位。」
租金上漲 遲早吃不消
今年畢業的浸會大學研究女生A同學表示,房租逐年增加,她和合租的同學都難以接受,坦言「年年都加,已經習慣了。」她正物色新住處。A同學所租住的何文田俊民苑單位,屬三房一廳格局。過去幾年,每次加幅由800到1000元,她說房東今年突然「獅子大開口」,將原本11000的房租提高至15000,叫她和合租的同學百上加斤。她說,政府是否應控制來港內地生數量,或者考慮出手調整租務市場,要不然,來港內地生遲早吃不消,「難道業主們真的以為每個來港讀書的都是富二代嗎?」
宿舍不足,許多內地生外出租房,有傳媒以「內地生來港高價搶租,推高房價」炒作一番,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秘書陳錦雲直言,「學生也是受害者」,他指出,內地生認同香港教育制度及看好社會環境來港升學,但院校宿舍規模跟不上擴招速度,學生外出租樓,實在情非得已。
香港第一兇宅「南固臺」
獨特的香港「兇宅」市場
「兇宅」的價格通常要低於同區樓房價格20%~40%,甚至更高。即便如此,一般情況下,篤信風水的香港人還是儘可能不沾手「兇宅」,甚至連銀行也不會為這些樓盤提供按揭貸款。
購買香港兇宅的要麼是對風水不敏感的外國人,要麼是那些有心買房收租的「有錢佬」,他們往往把「兇宅」買下來之後切割成幾個不同的房間出租。由於這些「兇宅」租金比同區的房子低得多,因此能夠吸引到租客,但是由於投資「兇宅」的成本也低,因此算下來的投資回報率不亞於正常的房子。
自成一體的「兇宅」以往只是某些炒家關注,香港有些炒家專門買那些低價的「兇宅」,甚至被媒體稱為「兇宅大王」。
隨著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最近「兇宅」市場則出現了價量齊升的現象,而且與正常樓房的價格越拉越近。
據香港媒體披露,在港島區有個實用面積不到60平方米的單位,曾經在1998年發生業主自殺事件而淪為「兇宅」。隨後一買家在2009年以425萬港元的價格買入,但在數日前卻以770萬港元的高價賣出,成交價僅較市值低3.75%,淨賺約345萬港元。
「兇宅」緣何受寵?
在香港「兇宅」市場熱鬧背後,是整個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持續上揚以及嚴重短缺的住宅供應。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社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石鏡泉先生近日發布的一個統計,香港全社會正常每年平均需要建設四五萬套公私樓住宅,但香港特區政府在過去7年間並沒有積極開發土地,甚至有個別年份樓宇落成數只有7800套,與需求相去甚遠。
如果要彌補過去七年的「欠數」,香港至少需要20萬套房子,而不久前特區政府只宣布每年建約2萬套單位,因此政府建樓計劃一經宣布,房地產市場馬上升溫。
有在港讀研後留港工作的內地學生表示,通常需要把收入的近一半拿來交房租,扣除生活費,實際上真正能留著未來用於首付的儲蓄屈指可數。
香港樓價在過去3年急升超過60%,租金在過去5年勁升超過50%,但市民個人收入的中位數在過去10年只升了9%,令大量中產階級及青年人置業無望。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香港「兇宅」市場的走旺,只不過是整個地產泡沫雄起過程中的一個「小浪花」。而且近期之內,香港的地產市場很可能還難以平抑。
綜合中新網、《第一財經日報》、大公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