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水果店不能賣菜?百果園都開始了!

2020-12-19 騰訊網

專業承接超市、賣場、平面布局、規劃、設計、策劃,新店、老店,動線、品類,調整、優化,新開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策劃,歡迎有意向的朋友聯繫交流。

疫情下,「賣菜」領域好不熱鬧。各種線上賣生鮮的都紛紛傳出「爆單」消息。比如,京東生鮮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470%;沃爾瑪春節全國整體O2O「到家」業績暴增,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超4倍;美團買菜在北京的日訂單量達到節前單量的2-3倍;多點Dmall到店到家全渠道單量同比增長89%!

近日,水果零食業巨頭百果園宣布正式「賣菜」了。可能也想趁這個時機,加速布局大生鮮領域。

(圖為2月28日的微博官宣)

大生鮮布局已久,終於迎來「天時」

事實上,百果園對大生鮮的布局已有一段時日。

早在去年4月,伴隨著「百果園大生鮮戰略」新聞發布會的出現,百果園正式進軍生鮮領域,產品品類開始由水果到生鮮擴充,並發布了百果園集團獨立生鮮平臺---百果心享。

在當時,百果園創始人、董事長餘惠勇提及百果園涉足大生鮮業務,一方面源於消費者對好食材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源於好食材缺乏好渠道,以至於無法順利抵達消費者餐桌,實現其價值。「我們希望改變這個局面,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大生鮮。」

(官方抖音宣傳賣菜了)

百果園賣菜的底氣來自哪裡?

其一、正是基於其一直以來在水果的穩步布局,目前在供應鏈和渠道網上已經建立了強壁壘。所以百果園賣菜品類擴張具有天然優勢。

其二、模式上選擇線上為主。我們觀察到,百果園並未貿然行進,將蔬菜直接搬進門店。在品牌角度上來看,百果園和水果品類的定位已經深入人心,賣菜和水果在消費習性上還是有差別。所以百果園先選擇在線上進行發力(也可以說是試水階段,打磨供應鏈和運營能力)。

但線上的流量也要基於百果園的私域流量為出發。據了解,百果園2019年線上的銷售額已佔整體銷售額25%。疫情期間,僅一周時間,百果園的生鮮訂單已經實現從每天1000單超過了20000單的突破,訂單全部為當日線上預訂,次日線下自提或配送到家。目前,我們看到買菜在百果園小程序上已經給了一級入口。

其三、針對現有消費群,在選品上保持高端路線。目前百果園的私域流量中,消費者有更多品類的復購需求。而且相對來講,會員的質量都屬於中產及以上消費群體,群體質量非常優質。所以即使是賣菜,百果園仍是保持高標準。比如有非常多的A級產品。可以這麼去理解,基本上也是「菜中貴族」。當然,這條路也直接避開了很多競爭對手。

但賣菜和賣水果這件事是通的嗎?

前段時間有個熱門的討論:賣菜的店通常有賣水果,水果店通常不賣菜,為什麼?

在眾人看來,水果店不售賣蔬菜一方面是因為蔬菜是基於果腹需求而生,是剛需。而水果則是為提升生活品質而生,是消費升級的體現。人們可以在滿足果腹需求的同時,去購買水果提升生活品質,卻不會在感受消費升級之時,另外去考慮果腹也就是對蔬菜的需求。

另一方面,蔬菜與水果的產品特性、價格、消費頻率等均有不同,蔬菜店可通過售賣水果豐富自己的產品品類以提升客單價,從而改善自己的營收,但水果店卻不存在這樣的需求,貿然售賣蔬菜也需要承擔保鮮期短、受眾定位存在差異等風險。

為什麼會在這個時機官宣正式賣菜。小編覺得有兩點:1,天時,疫情的影響,減少了人們的出門,加快了人們線上買生鮮產品的節奏。2,人和,百果園從去年4月發布開始進軍大生鮮領域,雖然這樣說了,但是在他們的實體水果店中還是一直都沒有賣菜,只有小範圍的在線上賣,更多的是在臺後默默優化準備,韜光養晦,終於賣菜納入「正統」!

市面上除了以社區實體店為核心的錢大媽,包括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多點DMALL、甚至包括美團買菜都已經在加足碼力線上賣菜,連中石化也賣菜了!

生鮮領域因為有「高頻、剛需」的特點,搞的巨頭們都眼饞,但接受度低、損耗高、渠道缺乏、配送難、冷鏈缺失等一直是生鮮電商面臨的主要問題。長期生鮮領域競爭終將殘酷!各位看官別隨意入局!

相關焦點

  • 有4500多家水果店的「百果園」也要賣菜了?| 壹周新零售
    文 丨氪小星來源丨零售氪星球(ID:LS-KXQ)01事 件▌有4500多家水果店的「百果園」也要賣菜了?在線下布局4500多家水果店的百果園也加速了「大生鮮」業務,迅速拓展廣深以外的城市。百果園2001年成立,如今4500多家店,25個倉儲配送中心,5300多萬會員,2019年全渠道銷售額120億。氪小星說就「零售氪星球」所知,百果園想賣菜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一兩年前就聽說有個上海零食行業高管加入,要做預訂製賣菜。多年來,百果園中高端水果供應鏈已經很紮實。但對中國消費者,水果沒有蔬菜那麼剛需,很容易被綜合超市搶單。
  • 搶灘「水果零售第一股」鮮豐和百果園的生意經
    一個選址失敗的水果店,很難有翻身的機會。對於一家水果店來說,勤快經營意味著什麼——程剛認為是「捨得」,捨得處理掉不新鮮的水果,不管是打折、做成果切處理,哪怕是扔掉,一定不能繼續在店裡賣,這關係到整個店的狀態。「做的都是周圍街坊的生意,一旦大家覺得這家店的水果不新鮮,就會慢慢流失掉,是不可修復性的損失。」程剛說。
  • 百果園:如何做一家有溫度的水果店?
    來源:經理人雜誌文/ 焦嶽 百果園集團副總裁百果園這家企業在創業初期,連續虧損了7年。甚至國內的經濟學教授都質疑這種商業模式——基於實體店的水果連鎖業態,憑什麼我們就能把它做起來呢?根本原因在於「利他」的價值觀。
  • 百果園焦嶽:如何做一家有溫度的水果店?
    授課老師|焦嶽 百果園集團副總裁「利他」到到底要利誰?百果園這家企業在創業初期,連續虧損了7年。甚至國內的經濟學教授都質疑這種商業模式——基於實體店的水果連鎖業態,憑什麼我們就能把它做起來呢?一家水果店,並不算非常大的生意,我們的很多加盟商是祖孫三代去經營門店的,如何讓他們有一個安身立命的事業、讓他們對百果園滿意,這是我們很在乎的事情。關於合作夥伴,大家都知道,水果行業的產業鏈是比較長的,最上遊是農業,從種植開始,最下遊是門店,也就是我們的加盟商。
  • 連百果園都想不到的服務,被這些水果店解鎖了!
    這個年代是拼質量+服務的年代像百果園,擁有一個完善且龐大的會員和粉絲群體的數據;任何一場營銷活動能夠號召影響上萬的人群消費或追隨。獨屬於外帶的儀式感 在打包瓶上留下你的筆跡,自己喝或是送人都很有心思。拼服務 把細節做到極致現在的水果店,包剝包切已成了標配,上到切瓜,下到剝柚子剝石榴,還送貨上門。從「購買東西」到「購買體驗」——水果行業開始顯現這樣一種新趨勢。
  • 百果園店長辱罵消費者,這樣的水果店憑什麼IPO?
    在2008年時,才開出第100家門店的百果園,在近10年的時間裡,擴張速度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百果園如此不計後果的擴張是為了什麼呢?IPO的終極誘惑對於百果園老闆餘惠勇來說,創業之路走得並不那麼容易。百果園從2002年開出第一家門店到2008年,七年的財報均顯示虧損。
  • 如何改變水果店現狀?果小鋪水果店15天收21萬,百果園也嘆為觀止
    百果園的興起,更是加快水果市場的連鎖的步伐。換言之,那些非連鎖化的小型單體水果店又該何去何從呢?這篇文章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小型單體水果店的真實案例,看看這家名為果小鋪的水果店是如何在15天時間裡收了21萬,鎖定充卡客戶712名,提前鎖定了213萬的業績。
  • 賣衣服的森馬要開始賣菜啦?一年內將開至少10家「菜場」
    你知道嗎,那個前不久才登上紐約時裝周的「弄潮兒」森馬,要開始賣菜了!近日有媒體報導表示,森馬旗下的森活之家將於今年7月在溫州正式開業。並且,森活之家預計將在1年內再開出10家店。其實不光是森馬,近幾年諸多品牌都盯上了「賣菜」這門生意。比如,水果零售業巨頭百果園。前不久,百果園宣布百果園公司將開始賣菜,正式入局生鮮行業,並推出了獨立的生鮮平臺「百果心享」。想在生鮮市場分一杯羹的品牌,以後恐怕還會更多。
  • 百果園急於上市的背後苦衷
    終於,這場圍繞「誰是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的瑜亮之爭終於畫上句號。百果園和鮮豐水果起點相似,但發展路徑不同。百果園更像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擁抱資本與風險;而鮮豐水果則更傳統保守。這導致目前二者差距出現了,百果園在規模上已經超過鮮豐水果兩倍還多,並已經開始向生鮮全品類擴張。
  • 百果園、鮮豐水果即將上市,水果專賣店迎來高光時刻?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水果零售市場總額達8000億,但其中50%以上的市場仍舊掌握在連鎖商超、傳統菜市場,以及個體水果店的手中,水果品牌連鎖店的佔比不到5%。何況,盒馬、7FRESH等新零售物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也都在共同分食著水果市場。
  •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鷸蚌相爭誰得利?菜市場的飯碗誰來端
    更為關鍵的是社區團購平臺背後的組織,竟都是網際網路巨頭。網際網路巨頭們眼光比較獨到,他們都看上了平臺賣菜這塊大蛋糕,誰都想來分一塊吃,在你爭我搶之間,就出現平臺補貼價格戰。於是菜販們就成了炮灰,手裡菜賣不上價錢,甚至砸在手裡。
  • 200米不到三家水果店 一隻蘋果撬動兩萬億市場
    一條200米左右的街道上有3家水果店  水果店開始爭奪家門口的市場  在綠洲花園的一側,一段不到200米的街道上開著鮮豐和百果園的3家品牌水果店。其中百果園的門店處於鮮豐門店的「包圍之中」。「上周我在品牌連鎖店買水果,一斤蘋果只要3.8元,而且享受買一送一的優惠,而在這家店旁邊,一家水果店裡的蘋果一斤要賣5元。對於我來說品牌連鎖店的吸引力更大一些。」他說。  家住萬象城附近的孫妮耀是品牌連鎖店的常客,她介紹現在不少品牌連鎖店都紛紛推出折扣不一的活動,這些活動一部分通過外賣平臺實現,另一部分通過線下掃碼實現。
  • 1000多米開了8家水果店 昨天大打價格戰,香蕉賣到八毛八
    一些經常光顧的顧客說,這些水果促銷價很優惠,就拿榴槤來說,平時就算促銷打折也要十幾塊錢一斤,不打折起碼要二三十塊一斤。三塘小區居民沈大姐說,香積寺路上水果店很多,經常搞促銷,打價格戰,這次是因為對面新開了一家水果店,所以這家店又開始降價促銷。  突然,店門口的音箱又響起快節奏的音樂,一位削鳳梨的店員跟著節奏扭動起來。
  • 入局社區團購:百果園的「豪賭」
    危在旦夕的百果園,決定把過去的鬆散型加盟模式全部停掉並回收門店管理權,加盟商改為自己的員工——每年每兩家老店鋪會產生一名新店長,負責新店的開拓管理。同時,百果園開始打造自己的供應鏈。百果園開始寄希望於規模取勝。2018年,急於擴大規模的百果園,再度宣布全面開放加盟模式。儘管此次加盟開放嚴格要求店長自營,並要求只得使用公司產品,但店長盈利與加盟抽成又成一大難題。百果園店長某單營收情況一時間,百果園進退兩難,萬店計劃也並不如預期般進展快速。百果園不得不尋找改變,開始賣菜。
  • 已獨守水果店28天!來杭打工的21歲姑娘說,原本初六會有同事接班,沒...
    德勝巷百果園水果店,一對老夫妻在挑水果,店裡只有一個員工,戴著口罩在收銀。她叫小藍,1998年出生,今年21歲,16歲初中畢業就從老家廣西出來打工,去年10月來這家店工作。小藍一個人把水果店打理得清清爽爽我問她,是否後悔沒回老家,她說,幸好沒有回家,不然現在還待在老家不能出來了。對小藍來說,這個年,也顯得特別漫長。
  • 後疫情時代,為什麼選擇加盟百果園?
    而作為以銷售地批發市場作為主要進貨渠道的傳統水果店,相對於擁有擁有完整上下遊鏈條的大型水果專營連鎖店來說,不管在果品價格還是果品質量上都沒有優勢。2008年,百果園開始探索電商模式,如籌建B2C水果電商平臺――網上百果園,但擁有大量線下門店的百果園在數據化上,更需要系統化、精細化管理。2014年,百果園內部已經明確線下開店為線上服務,開店選址要結合未來線上業務發展而做決策。
  • 從年三十開始 一個人堅守水果店30天的小藍姑娘終於能休息了
    老闆表揚她了,還要發過節費和紅包前天晚上,小藍給我發消息,說我採訪她的稿子在今日頭條上火了,老闆親自表揚了她,還把截圖發給我看。「春節疫情期間,公司每天有50元的生活補貼費。「相比工廠,水果店已經很輕鬆了,每天整理貨架,包裝水果,線上接單就可以了,工作時間也不長,朝九晚五。」我問她一個月大概能掙多少錢,她說大概四千元左右,公司提供住宿。從年三十剛開始的四五天,外賣也沒有,超市關門又早,她和小夥伴一日三餐都吃泡麵。後面幾天,兩個人去超市買了點菜,晚上回去輪流做飯。
  • 經營水果店的經驗分享,都說水果店經營難,怎麼把水果店經營好?
    要把一家水果店好好經營,實際在做水果店經營的時候,想把水果店經營好,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都說開水果店,水很深,不要盲目的去做,經營起來,忙得要死,而且還心累。在水果店圈子裡面,有很多水果店的老闆說不要經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前面開水果店的基礎沒有做好,可以說是50%的人選址沒有做好。做水果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去拿一批水果,讓後賣給顧客,說起來簡單。但是仔細再想想,自己去批發市場拿貨的時候,能拿到什麼價格,什麼品質的貨呢,賣給顧客的時候,顧客能接受什麼價格,什麼品質的貨呢。
  • 「水果大王」百果園急上市:資金難找 萬店難開 生鮮難拓
    7月30日,就上市及經營現狀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多次向百果園公關致函,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資金匱乏回顧百果園每個發展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做後援。2002年,百果園在深圳開出第一家門店,到了2008年,百果園的門店數僅僅只有一百家。
  • 連鎖水果店的營銷秘密是它?買水果直接微信群裡和老闆談
    一提起連鎖水果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百果園、鮮豐水果、果琳等精品水果店。由於受眾廣泛、利潤率較高,一條街上水果店扎堆開業的情況屢見不鮮。從過去門口擺著大喇叭比拼活動優惠,到現在推出會員優惠價,以及把顧客拉入微信群中推送團購信息,連鎖水果行業正掀起一場營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