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水遂昌南尖巖,仿佛籠罩在仙氣中。攝影/陳旻
-風物君語-
江浙滬的屋脊,包郵區的巔峰
網紅的杭州,浙江的焦點;透明的麗水,是浙江的盲點。
關注浙江時,人們總是將最大的注意力放在富饒的杭嘉湖平原。其實,那只是浙江的冰山一角。更廣闊的山水,是浙江的西南角,這裡群山起伏、層巒疊嶂,仿佛一個凸起的綠色孤島,她就是今天的主角——
麗水
▲ 麗水,坐落在浙江「尾部」。製圖/F50BB
麗水下屬的慶元偏居一隅、三面被福建所環抱。如把浙江比作一隻大鳥,她恰好位於「尾部」,當地人甚至自稱是「浙江省尾」!
▲ 俯瞰麗水主城區,處州府古城門與新城交相輝映。攝影/盧文
「省尾」麗水雖然遠離浙江中心,卻有一項傲人的數據:1.7275萬平方公裡的總面積,超過了首都北京和省會杭州。
▲ 麗水,面積全省第一、人口倒數第二。製圖/孫大仙工作室
然而,作為浙江11個地級市之一,跟其他兄弟相比,麗水的知名度、存在感和經濟總量一樣,總是排名靠後。
▲ 外地人麗水印象詞雲。參考數據/馬蜂窩攻略,製圖/quan
也許,你已經很熟悉浙江,但對於「浙江第一大城市」麗水的認知,或許才剛剛開始。
很多人到了麗水,會不自覺地口誤成「麗江」,第一次去那裡開演唱會的歌手,一開口就說:麗江的朋友你們好嗎?將二者混淆,有情可原——從字面意思看,它們都是「美麗的河」。
▲ 俯瞰松陰溪與大溪交匯處的堰頭古村。攝影/葉高興
麗江的「麗」讀四聲,麗水的「麗」讀二聲;正常普通話中麗水標準發音是「líshuǐ」,但在夾雜著方言的普通話中又常常會讀成「lìshuǐ」。
「líshuǐ」也好,「lìshuǐ」也罷,其實都不妨礙:養在深閨的麗水,是一座高顏值、無圍牆的大公園。
包郵區的「綠覆美」
麗水森林覆蓋率高達81.7%,地級市中居全國第二,人送綽號 「浙江綠谷」。於是,她便成了浙江的「高覆帥」「綠覆美」。
▲ 俯瞰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附近的瀑布。攝影/周勇
麗水的綠,綠得純粹、綠得通透,鬱鬱蔥蔥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綠得讓人看不到季節的更替。「綠谷」之中,森林公園有20多個,密林深處、碧草叢中,分布著植物、菌類4262種、野生動物2618種。
▲ 慶元百山祖冷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攝影/鄭建斌
醉人綠谷、勃勃生機,是由浙江乃至整個江浙地區最雄偉的山地所塑造。
全浙江的「高地」
浙江的最高峰黃茅尖位於麗水市洞宮山脈之巔。從這裡不僅可以俯視整個浙江,更是整個長三角地區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以黃茅尖為中心,周邊還密密麻麻坐落著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573座,成為眾多河流發源的「水塔」。
▲ 八百裡甌江,流經麗水、溫州,是浙江第二大河。製圖/伍攀
西部有「三江源」,而麗水號稱「六江源」,此地群山孕育無數清泉飛瀑,成為甌江、錢塘江、閩江、飛雲江、靈江、福安江的源頭。其中,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甌江貫穿全境。
說起美景與生態,麗水人總是底氣十足,但是一到省裡開經濟會議,麗水人基本上坐在後排,說起話來也不敢大聲。因為,這片佔全省1/6的陸地,只有浙江經濟總量的1/40。
(請橫屏觀看)
▲ 麗水蓮都區壽元湖。攝影/吳春平
經濟的後進,也影響了其知名度和文化自信。麗水人外出被人問起故鄉,首先說「浙江的」,再被追問「浙江哪裡」,便說「溫州附近」。
作為地名的麗水,誕生於1400多年前的隋代。唐《元和郡縣誌》記述:麗水本名惡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裡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皇朝因之,以為縣名。
▲ 松陽縣松陰溪古水利工程——青龍堰。攝影/葉高興
也就是說,「美麗的水」曾經是「兇惡的河」——惡溪。這種狀態,到了唐朝依然延續著。麗水的母親河甌江(上、中遊稱龍泉溪、大溪)水系複雜,多為山溪性河流,洪水多發,而被稱為「惡溪」。如唐代書法家、曾在縉雲任縣令的李陽冰所言:"卻思惡溪去,寧懼惡溪惡。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後來,經過歷代官民一起治水,條條惡溪逐漸變得溫順,人們期待的「麗水」「好溪」終於變成了現實。「麗水」得名,說法之一就來自這裡。作為甌江支流的「好溪」,又名練溪,因其水清如鏡,遠觀如白練。正所謂:
「九曲練溪,十裡畫廊。」
(請橫屏觀看)
▲ 仙都山與鼎湖峰。攝影/馮木波
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這片隱秘的桃花源,正在成為上海、杭州人最愛自駕的地方。新興的民宿業等第三產業,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這個浙江山城。
比北京還大的麗水下轄一區、一市、七縣:蓮都、龍泉、遂昌、松陽、慶元、雲和、景寧、縉雲、青田,這些仿佛武俠世界的名字,拼成了一塊猶如仙境的——麗水。
▲ 處州一府十縣(宣平縣後撤銷)。製圖/劉震宇
因為地形破碎,各縣市自古以來被封閉在河谷盆地中,分別形成了獨特的小區域文化。在浙、閩、贛、皖交界地帶,整個麗水像一個隆起的綠島,而島嶼內部又有眾多更小的小島。
這幾乎決定了,麗水是一個散裝的「群島」。
最有名的當屬龍泉,這裡的「一瓷一劍」享譽世界;瓷,是傳承千餘年的龍泉窯青瓷;劍,是始於春秋時期的寶劍鑄造工藝。
▲ 圖1為龍泉青瓷玉壺春瓶造型走廊,攝影/葉松敏;圖2為元代龍泉窯青瓷瓶,攝影/動脈影
青田也不遑多讓,這裡所出的「青田石」位列中國四大名石,麗水的海外華僑大半出自這裡。出了本地,「青田」在國內外的名聲都要蓋過麗水市。
▲ 青田石印章與栩栩如生的青田石雕。上圖攝影/大鵬DP,圖/圖蟲·創意;下圖攝影/曉舟攝影,圖/圖蟲·創意
縉雲仙都是很多旅行者的打卡地——潺潺好溪穿過石橋、水面倒影石筍般的鼎湖峰,這一經典風景不知出現在多少影視劇中。
▲ 縉雲縣仙都鼎湖峰。攝影/吳勝波
龍泉坐擁「浙江之巔」,劍、瓷經濟熠熠生輝,不太把麗水市區放在眼裡,另一個有這種心態的是松陽。松陽所在的松古盆地或松古平原,比麗水所在的蓮都盆地更大、更肥沃,正所謂:
「松陽熟,處州足。」
(請橫屏觀看)
▲ 俯瞰富饒的松古平原。攝影/吳關軍
漢代就設縣的松陽,是麗水地區最早的政治經濟中心,直到隋朝才遷往今蓮都區。這些年,松陽人將田園山水和古村落資源發展成為有聲有色的民宿經濟,其模式被業內人士稱為「新莫幹山」。
▲ 麗水民宿一角。攝影/周勇
此外,每個縣都有亮眼的名片:慶元是中國古廊橋最多的縣、景寧是全國惟一的畲族自治縣、雲和擁有華東規模最大的古梯田。
▲ 雲和梯田四季之變。攝影/劉麗莉
在經濟上,幾乎每個縣市都創造了一個中國之最:
龍泉是「青瓷之都」;青田為「石雕之鄉」;遂昌是最大的竹炭製品生產基地;慶元是最大的香菇生產和批發集散地;松陽是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雲和是最大的木製玩具生產出口基地;景寧有1/3人口外出闖蕩,創辦小超市、小水電、小賓館7500多家——首都北京的小賣部和小超市,多半是景寧人在經營。
▲ 景寧畲族同胞。攝影/陳景甫
儘管如此,但所有麗水人都知道,一區一市七縣同屬古處州府,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大家庭,誰也離不開誰。
江南,是古典中國的縮影。然而,曾經的江南中心蘇杭,早已不復田園風貌。當太湖平原的田園牧歌漸行漸遠時,數百公裡之外,江南以南的麗水,還能看到山林—農田—村落組成的桃源秘境。
▲ 俯瞰冬日的慶元縣月山村。攝影/馮木波
古典中國看浙江,古典浙江看麗水。2012年至今,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收錄6819個,麗水累計有257個入選,數量位居華東地區第一、全國第三。除了這些登堂入室的村落,麗水的山水河谷中還分布著200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
山下陽村背靠青山、方塘如鏡,小巷密如蛛網,格局對應星象;橫樟村,三面環山、兩條小山溪交匯於祠堂,暗寓「天地人和」;
▲ 航拍松陽古村落橫崗村。攝影/葉高興
界首村、大港頭村,中間寬大,兩頭狹小,格局如同一艘泊在溪邊的航船;楊家堂、大柯村,黃牆灰瓦的民居被梯田包圍,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排布,好似「鄉村版布達拉宮」;
▲ 遂昌縣獨山村,猶如世外桃源。攝影/盧文
更為富庶的盆地之中,則保留著罕見的大型院落:「木雕殿堂」松陽黃家大院佔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縉雲的百廿間、道門遊擊府、九進廳、盧氏尚書府面積均在2000—4000平方米,無一不是原汁原味。
▲ 松陽縣黃家大院花廳與外景。上圖攝影/馮木波,下圖攝影/葉高興
880多年前,宋人沈晦曾為麗水賦詩:
西歸道路塞,南去交流疏。
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
高聳的大山、連綿的丘陵,把古老的村落、古鎮掩藏其中,為古典浙江保留了樣板,也把這裡變成了一座活態的方言博物館。實際上,我們找不到一種標準的「麗水話」。麗水9個縣市區,總體都屬於吳語方言處州片,內部卻又能分出數十種,正所謂「三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
▲ 吳語,主要分布在蘇南和浙江全境。製圖/F50BB
更神奇的是,還有數萬麗水人說著客家話。
明末清初,浙西、浙南山區由於人口銳減,遠在福建的汀州府各縣客家人開始移民北上浙江。至今,遂昌、雲和、松陽、龍泉等地還有眾多移民操汀州口音、保留汀州風俗,方言稱「汀州腔」、人自稱「汀州人」。
▲ 松陽縣上茶排村客家民居與客家風俗。圖1:上排茶村樂善堂;圖2、圖3:大年三十,松陽縣客家同胞準備祭品。攝影/葉高興
武夷山那一端的「汀州府」早已解體,千裡之外浙江麗水還執著地叫著「汀州」這個親切的名字。
慶幸的是,這些古村落由於得到及時保護,至今仍是煙火繚繞。來到這裡,等待你的一定是又野又香的紅燒溪魚、黃米果、敲肉羹、山粉圓、冬菜火鍋……
▲ 從上到下:千峽魚頭、山粉餃、紅燒溪魚、幹炸松蟲。圖1攝影/賈亦真;圖2、3、4攝影/商行
無論從地形,還是飲食,麗水都堪稱「浙江的重慶」。總體來說,麗水菜重油、重辣、重口味,還跟大西南山區一樣盛行吃火鍋,如慶元冬菜火鍋、安仁魚頭火鍋、茶豐泥鰍火鍋,都是當地土生土長。
同樣是燒菜,各地又有不同:遂昌人喜歡加辣椒;龍泉、慶元人愛放酒糟,哪怕是做青菜也要。
▲ 景寧畲鄉工頭大肉。攝影/賈亦真
相比而言,僑鄉青田的飲食是山野與西餐的混血兒,青田人的披薩烤得跟國外相差無幾,這裡的西班牙火腿和紅酒幾乎與歐洲同步上市。無論早中晚,國際範兒的青田人都是「寧可食無肉,不可無咖啡」。
▲ 很有國際範兒的青田縣。攝影/渡鴉Arthur ,圖/ 圖蟲·創意
作為一個小城,很多人以為這裡人喜歡慢生活,其實恰恰相反。麗水人吃飯快,不像杭州人在外婆家、綠茶那樣排隊。一聽吃飯排隊,麗水人多半扭頭就走。
▲ 麗水市處州古城內的應星樓。攝影/盧文
麗水人的性格就像當地氣候一樣稜角分明、急轉直下。道別時候他們喜歡催促說「快慢緊」,外地人聽了一頭霧水:又快又慢又緊,這到底是幾個意思?
傳統印象裡,內陸山區人多保守、南方人多柔弱,但麗水人並非如此,這裡的男女看起來生清秀溫柔,但骨子裡都是剛烈的性情。
都說抗倭「戚家軍」義烏人驍勇善戰,卻鮮有人注意戚繼光所說:「畢竟處州為第一,義烏次之…」意思是,麗水人最能打,義烏人排第二。
▲ 遂昌縣王村口鎮宏濟橋,粟裕曾在此演講。攝影/盧文
英雄的終極榮耀屬於抗戰時期。杭州淪陷後,山多、地廣、林密的麗水,成為浙江的大後方,麗水、松陽、雲和都曾為臨時省會。浙江的兵工廠、火柴廠也放在了這裡,生產的兵器支援了全國各個戰場。
三維地形圖上的麗水,就像一艘巨大的綠色航母。正是她的存在,為繁榮富強的浙江築起了生態屏障;為危難時刻的浙江乃至中國,貢獻了一葉頑強而穩固的避難所。
▲ 一葉輕舟,如在畫中。攝影/劉麗莉
- END -
文 | 鬼箭羽
圖片編輯丨吳學文
地圖編輯丨伍攀、F50BB
封圖攝影丨吳勝波
*特別鳴謝:麗水日報社胡建金先生
本文系頭條號【地道風物】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參考資料:
胡建金著《麗水有意思》
魯曉敏著《江南秘境》
徐國躍主編《穿越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