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走失的養女,劉福祥老淚縱橫
燕趙都市報記者 蔡雲雷 文/圖
近日百度貼吧熱傳一個老人尋找女兒的網帖,網帖稱一名76歲的老人在保定市客運中心西南角樹林裡,住著窩棚,尋女已有五年之久。
1月27日,記者前去探訪。老人自稱張福順,原籍保定,曾尋找養女十餘年。回到保定後,就住在小樹林裡,繼續尋找養女。記者在派出所並未查詢到老人的相關戶籍及身份信息。救助站相關負責人則稱曾多次看望老人並勸老人住養老院,但被老人婉拒。
7旬老人獨居小樹林5年
1月27日上午10點,客運中心外車來車往,人流如織。天寒地凍,準備回家過年的人們都縮緊了衣袖,加快了腳步。車站西南百米開外的小樹林裡,人跡罕至,一條小土路直通樹林深處,在這裡,記者找到了老人的窩棚。
76歲的張福順正坐在窩棚外的小凳子上,一旁磚頭搭建的爐灶上,一口中號的黑鍋,冒著熱氣。得知記者來意後,張福順連忙把一把破椅子拉到灶火旁,招呼記者坐下.鍋還沒有開,張福順探著身子揭開鍋蓋,記者這才看到,鍋裡的水中放著一個搪瓷盆,盆裡裝著小半塊饅頭和一點剩菜。
「這是昨晚上吃剩下的。」張福順蓋上鍋蓋,扶著凳子坐下後說,路東地下商場有個飯館老闆對他很好,他每次去都會給盛滿滿一盆菜,夠他吃一兩天。「這是人家給的殺豬菜,還沒吃完。」
張福順說,通常他都是去客運中心或者對面商場去找點剩飯剩菜,另外,很多好心人也隔三差五帶著東西來看他。
白天,張福順就在爐灶邊烤火,到晚上睡覺時,再把燒剩下的柴火放到鐵盆,端進窩棚裡,藉此取暖。
張福順告訴記者,他住在這個小樹林裡的窩棚裡,這樣的生活他已經過了5年。
自稱尋找養女十餘年
作為一個76歲的老人,張福順告訴記者,他唯一的牽掛就是已經失散12年的養女。
張福順告訴記者,他原來住在保定大西門附近。1943年前後,因為戰爭動亂,他跟著母親改嫁到承德,之後他又回到保定,靠在保定火車站蹬三輪拉貨為生。張福順說,他並沒有娶妻,因此無兒無女,大約在1990年,他在保定火車站發現一個扔在路邊的女嬰,便抱回家收養。「她裹著個小棉被,身上還穿著個紅色的小鬥篷,一直在哭。」把棄嬰抱回家後,張福順給她取名張淑雲。直到養女長到了14歲左右,張福順稱,有天他回家時,發現養女不見了,從此開始走上尋女路。關於養女走失的原因,張福順稱可能是被拐賣。
張福順說,他尋找養女十多年,只記得左耳垂處有一顆黑痣,離家前穿藍色土布斜襟上衣,花褲子。
張福順說,他住在小樹林的5年裡,附近的交警、派出所的民警、路口報亭的老闆、飯館的老闆還有很多不知道名字的好人經常來看他,給他送吃送穿。駐在附近的武警還幫他搭窩棚。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也來看過他,想讓他住到附近的養老院,但他沒有去。「住在這兒我找閨女方便。」張福順說。
老人身份信息暫無法核實
2月1日,記者再次來到客運中心,走訪了部分商販。裕華路東二環交叉口西南角的報亭商販告訴記者,老人住在樹林的確有四五年時間,但老人是否是保定人以及是否尋找女兒,她並不清楚。該商販稱,老人曾自稱是保定高開區人。這和之前老人的說法並不一致。
隨後,記者前往保定市客運中心和駐車站警務室核實,均被告知曾見過老人,但對於其尋親及個人信息則並不了解。而客運中心內的擺攤商販也均稱,經常見到該老人,但並不了解其情況。隨後,記者前往楊莊派出所。值班人員在戶籍系統內查詢老人姓名和年齡,並未找到與之相符的戶籍和身份信息。
保定市民政局救助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之前救助過這位老人,想讓他住到養老院,但老人不願去。1月29日和2月1日,他們又分別派人來到老人處,送來過冬衣物,同時勸老人住到救助站,但老人仍不願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