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攏臺灣對大陸進行科技封鎖?丨北京觀察

2021-01-09 直播港澳臺

文/唐萍

11月20日,首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籤署為期5年的合作諒解備忘錄(MOU)。

此前,臺灣地區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表示,此次對話開始於今年8月,之後「臺美」在9月克拉奇訪臺期間,正式就啟動此項對話的相關細節交換意見。

造勢3個多月的對話終於落定,雙方討論合作議題也水落石出。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表示,透過這場對話,達成了包括「籤署MOU、經濟合作、科學與技術、5G及電信安全、供應鏈、婦女經濟賦權、基礎建設合作、投資審查、全球健康安全」等九大項目。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業、5G、供應鏈、投資審查,是雙方合作的重點,而這些議題與美國對中國大陸打壓方向有某種重疊。

臺外事部門在聲明中說:「慮及臺灣在高科技硬體製造具競爭優勢,且美國在全球高科技產業具領導地位,其中半導體產業將帶動雙方經濟顯著而長期的利益,雙方確認在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合作為優先項目。」

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說,半導體是產業合作的關鍵,很多半導體的材料設備來自美方,臺灣則強於晶圓製造,透過合作,讓半導體業在臺灣發光。王美花稱,美方一再提及,半導體是未來發展AI、5G非常重要的產業,臺積電要到美國設廠,美方認為是非常好的事情。

今年五月,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興建一座先進的晶圓廠,規劃於2021年動工,可創造1600多個工作崗位。

有評論認為,在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這是川普重組供應鏈的具體行動,而臺積電的選擇,是向美方更靠攏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臺積電2020年第一季56%的營收來自北美,22%的營收來自大陸。蘋果和華為是臺積電兩大重要客戶。據臺積電10月中旬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三季度共營收約3564.3億新臺幣(約121.4億美元),同比增長21.6%,環比增長14.7%,創下了新的季度營收記錄。

在第三季度財報會上,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被問到臺積電第四季度是否會向華為出貨時,魏哲家表示:「不會,因為此前美國禁令已經指出9月15日之後無法再向華為繼續出貨。」

據彭博社報導,臺積電希望美國能提供資金,用以彌補在美國生產半導體與在中國臺灣生產的成本差異。報導援引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大會上的話稱,「補貼將是臺積電決定在美國建立晶圓廠的關鍵因素」。

近日,臺積電與美國政府就設廠談判有了新進展。11月18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市政廳會議,批准了該市和臺積電籤訂開發協議。在本次會議之前,臺積電董事層已經批准了 35 億美元的實收資本,以在美國境內設立100%持股子公司。

「臺灣的半導體企業赴美投資設廠,只是初步的,本質上是要加強『美臺』之間的經濟、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融合。加強臺灣企業和經濟對於美國的依賴。」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

劉匡宇指出,臺灣拿半導體產業去餵美國,服務於美國在經濟和科技方面與大陸的對抗。與美國的其它盟友一起,形成一個排除大陸的封鎖鏈和包圍圈。美國意圖利用臺灣繼續去拖緩大陸的發展速度,圍堵大陸發展的空間。

一拉一推

據臺外事部門介紹,此次「臺美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在5G及電信安全方面:臺灣為5G乾淨通道(5G Clean Path)的夥伴。臺灣的產能可提供美商就「乾淨網絡」方面堅實的支援。在投資審查方面:雙方承諾共同探討如何增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與臺經濟部門在投資審查工作上的交流與合作。

一方面,臺灣高調表示要與美國加強在「清潔網絡」和CFIUS的合作,另一方面,美國正不遺餘力地通過上述二者排除、打壓大陸企業和投資者。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年四處遊說所謂「清潔網絡」計劃,企圖在運營商、應用商店、應用程式、雲存儲和電纜等五個方面清除中國大陸企業。中國外交部多次就此事回應,稱蓬佩奧等美國政客一再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濫用國家力量、打壓遏制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其實質是要維護自身的高科技壟斷地位,是典型的霸道行徑。

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在今年美國政府推動的強行收購TikTok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有歐美媒體直言,「2.0版CFIUS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工具之一」。CFIUS對中國投資者的交易審查越來越嚴格,並要求對某些「關鍵技術」交易的強制申報與美國出口管制許可要求聯繫起來。

「經濟對話」下的「印太」戰略

在此次「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中,雙方確認「印太地區」應是之後討論的區域焦點之一,包括推動與臺灣「新南向政策」及美國區域戰略目標一致的合作倡議。

「經濟對話」背後的「印太戰略」隱隱欲現。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日前分析,美國的外交經貿政策有兩大區塊,一個是「印太戰略」,另一個是近來持續推動的經濟繁榮網絡,希望藉由打造第二軌供應鏈,降低對大陸供應鏈的依賴。「臺美」對話讓臺灣在未來可以此基礎,進一步與日本、印度甚至歐盟對話。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分析,就美國這幾年來的戰略來說,美國是軍事外交與經濟繁榮網絡連結,針對的是「一帶一路」倡議。例如美國發起的「四方同盟」(QUAD),就是美日澳與印度的結盟,推動與印度的「經濟繁榮網絡」,希望降低中國這些年來在南亞譬如斯裡蘭卡或馬爾地夫的影響力。

在今天(23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有關「臺美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的問題時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臺官方往來,已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我們再次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和接觸,停止提升美臺實質關係,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臺灣和美國籤署的備忘錄,法律效力約等於零。但這次『經濟對話』的本質是,在『印太戰略』的語境下,如何加強『美臺』之間的經濟聯繫,利用臺灣的經濟產能去服務於美國圍堵大陸的戰略需求。」劉匡宇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總結。

相關焦點

  • 臺報:臺灣地區與大陸 誰對美國更重要?
    一文,文章指出,在美中新型關係中,臺灣自有其不可取代地位,這是宿命也是契機,至於要在美中之間扮演正面或負面因素,那就會是決定臺灣命運的關鍵抉擇。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制定外交政策首重國家利益,因此分析「美臺」關係與美中關係時,必然先問:臺灣地區對美國利益有多重要?其次再問:臺灣地區與中國大陸誰對美國更重要?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
  • 好想知道這些被臺灣拉攏的大陸網紅到底是誰呀……
    兩岸關係冷凍衝擊臺灣旅遊業,島內民間和基層政府苦思開拓新客源,日前邀請大陸、港澳地區的一些網紅赴臺旅遊,希望網紅們向網絡世界的眾多粉絲推銷臺灣旅遊
  • 蔡英文「小跟班」拉攏日本對抗大陸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25日,一句「呼籲國際社會聯合起來防禦大陸」的說辭,讓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成了島內輿論的靶子,網友紛紛諷其「如同精神病」要送「精神科」。可沒出兩日,她的「小跟班」臺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就開始「踐行」蔡英文指示,率先「拉攏」日本了。
  • 臺媒:當局封鎖 英特爾捷足先登 臺灣產業吹寒風
    臺媒:當局封鎖 英特爾捷足先登 臺灣產業吹寒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8日 17:22 來源:   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發表文章說,國際知名的計算機工業龍頭老大美商英特爾公司,本周一由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長正式在中國北京與大連市長籤約,將投資二十五億美元在大連興建該公司在亞洲的第一座十二?
  • 進一步「支持」臺灣?美國做出重要決定
    導讀:自川普上臺之後,就頻繁對中國進行打壓,瘋狂在國際社會上宣傳「中國威脅論」,試圖拉攏更多的盟友組成所謂的「反華聯盟」。不僅如此,美國還打算利用臺灣問題來牽制中國大陸,試圖向美國出售更多的軍事武器來打壓中國大陸。
  • 大陸傳來「好消息」,拒絕大陸的臺灣卻「壞消息」不斷
    導讀: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多數國家地區都採取了「封鎖」的措施。在「封閉」措施之下,大多國家地區的疫情都得到了有效抑制。而臺灣地區也是其中「防疫」較為出色的地區。對於大陸人員,民進黨當局百般阻擾,用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撓大陸人員入臺。而面對美國等其他國家地區人員來臺時,民進黨當局所採取的措施卻非常寬鬆。如此差別的對待實際上是不利於臺灣防疫。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陸的防疫工作還是比較出色,沒有大規模的確診病例,而美國單日確診病例就高達10多萬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當局還是用政治思維去處理防疫問題的話,可能會給臺灣防疫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 臺灣跟進美國態度抵制大陸華為手機 臺商不滿
    新華社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最近一段時間,在中美貿易摩擦緩和露出曙光之際,兩國科技角力卻進一步加深。臺灣媒體報導稱,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多國借華為、抖音等事件發難,試圖打造「科技鐵幕」圍堵大陸,另一方面,北京對攸關科技發展的重要計劃也展現力挺態度。
  • 大陸若封鎖海運 吳斯懷:臺灣恐斷氣
    中國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今日於「立法院」議場總質詢表示,臺灣是海島,能源全靠進口,但「執政黨」卻把燃氣發電比例提高到50%,萬一大陸封鎖海運,臺灣恐將斷氣。吳斯懷質問,臺灣天然氣有99%依賴進口,請問有哪個地方是自己不生產天然氣,但能源配比卻超過50%?臺「經濟部長」沈榮津回應稱,過去的火力發電中,燃煤佔了40幾%,如今臺灣社會希望能夠減少汙染,所以才減煤加氣。
  • 美國是臺灣哪門子夥伴?臺當局搞「聯美脫中」太幼稚丨北京觀察
    文/唐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0日宣布,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將於11月20日,以實體和視頻同步進行的方式,與臺灣舉行所謂「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據悉,對話會由美國在臺協會及駐美國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實體部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臺灣方面由經濟部門的副負責人陳正祺率團,其他臺灣官員通過視頻參與。
  • 《華盛頓觀察》:美國學者透視臺灣大選--「臺灣人民沒有選擇『臺獨...
    Lampton)對《華盛頓觀察》說道:「我對這次選舉的理解是,臺灣選民從個人魅力來講,更喜歡陳水扁,但是人們支持的是他個人,而不是他的政策。由於總統大選和公投同時進行,臺灣人民透過手裡的兩張選票表達了這樣的意願:他們選擇陳水扁作為自己的政治領袖,但是並不支持他的『臺獨』政策。」
  • 臺灣學者:中國大陸「打」臺灣方式很多 不見得是戰爭
    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嚴震生在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兩岸之間已經完全沒有回頭路,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對臺灣採取強硬的作法。嚴震生觀察,臺灣內部因為自己市場小、薪資水準無法提升,優秀的年輕人或比較有國際觀的人,都出去工作,剩下來留在臺灣的人就更「仇中」。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打」臺灣。
  • 臺灣觀察:大陸手機品牌緣何廣受臺灣民眾歡迎
    臺灣觀察:大陸手機品牌緣何廣受臺灣民眾歡迎 2018年04月03日 08:25:00來源:新華社 他說,小米手機性價比高,科技含量足,自己是忠實「米粉」,這次為了有更好的科技體驗,特地選擇一款價位更高、性能更好的小米手機。陳先生還購置了小米手環、小米音響等產品,他認為配合手機使用「有很好的科技體驗」。  19歲的張姓臺灣青年正在向朋友演示小米手機的使用方法。他已購買兩臺小米手機,價格分別為5999和6999元(新臺幣,下同)。
  • 聯手對抗大陸?臺防務研究機構:情報無條件提供給美國
    文丨萊維 審丨瑾晗 隨著兩岸關係日漸緊張,臺灣和美國在軍事領域的交往也愈加地頻繁,且比之前更為深入。臺灣方面非常樂於為美國提供情報,宣稱美國會依據他們的情報對中國大陸進行核打擊。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且不論臺積電在南京等地設廠,過去幾十年間,聯發科技、威盛電子、瑞昱半導體等臺灣主要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和晶片製造商都在大陸設立了工廠或合資企業,這也進一步帶動了大陸晶片產業的崛起。與之形影相隨的是,臺灣企業的到來,也直接催生了臺灣晶片產業領域人才的西進,例如,中芯國際裡面技術頂梁柱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臺灣。
  • 看來,美國給臺灣的教訓還不夠多
    導讀:據美媒報導,拜登提名戴琦為美國貿易代表,這次提名也引發美國以及臺灣地區的密切關注,如果當選,這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亞裔女性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美國貿易代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消息一傳出,就引起臺媒的熱烈歡呼。
  • 觸及美國利益,臺灣地區被美國列入「觀察名單」
    編輯:陳彧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期,美國財政部將「中國臺灣」列入匯率觀察名單,據悉,這已經是臺灣地區第四次被美國政府列入該名單可以說,美國和臺灣的關係正是由利益為連接紐帶的「典範」。
  • 地理封鎖和「島鏈封鎖」的謬誤
    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封鎖當時的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一些特殊島群的戰略地理位置,提出了「島鏈」的概念。最先使用「島鏈」一詞的是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他在1951年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中國臺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嶼鏈。」
  • 臺專家:臺灣靠天然氣發電風險高,大陸一封鎖就完了
    @銳看臺灣報導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今天召開臺中火力電廠增加燃氣機組民調發布會,與會的前新北市經發局長施威全提到,蔡當局急於落實非核能源政策,持續擴增燃氣發電,恐怕成為大陸圍堵臺灣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