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胡飛雲 柳茜
生活中酒痴常見,可愛瓶勝過瓶中酒鮮有聞。湘潭市嶽塘區下攝司街道慄塘社區已故老人周貴宣曾經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酒瓶迷」,他生平滴酒不沾,但一手打造的「家庭酒瓶博物館」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近日我們參觀了周貴宣的「家庭酒瓶博物館」並拜訪了周貴宣的愛人周海珍。現年88歲的周海珍見證了周貴宣生前打造「家庭酒瓶博物館」的點點滴滴。
「家庭酒瓶博物館」一角。
周貴宣的「家庭酒瓶博物館」就是他生前和周海珍的住所。這個110多平米的房子,分為三室一廳,除廚房、衛生間,每一面牆上都安裝了木櫃,柜上裝有玻璃推拉門,裡面分層擺放著上千個色彩斑斕、不同材質、形態各異的酒瓶。一眼掃過去有婀娜多姿的美人、精巧的小提琴、憨態可掬的熊貓、形態逼真的魚兒以及笨重的大鼎,簡直就是精美的工藝品。
這些酒瓶主要以扁體形、名人相、人體形、樂器形、古玩形、植物形、動物形、球形分類,多為陶瓷、紫砂、青銅、竹等材質,其中不乏以中國四大名著、四大美人等為主題的成套系列。
周海珍的住所幾乎沒有進行裝修,除電視和床再無大件電器、家具。她說,這是為了給周貴宣的「寶貝們」騰出更多的空間。因年代久遠,這裡的牆壁有些泛黃、紅色漆面的地板多現「禿斑」,但在老式燈泡昏黃的光線中,這些酒瓶散發的古色古香,把這個樸素的住所裝扮的別有一番韻味。
就在這別樣氛圍中,周海珍向我們講述了周貴宣與酒瓶的特殊緣分。
1994年夏天,湘潭市博物館為周貴宣一家頒發了「望博齋」家庭式博物館牌匾。
1953年,周海珍同周貴宣喜結連理。婚後,夫妻二人生活甜蜜。1977年,周貴宣不幸患上了心血管病和前列腺炎,不得已從原單位辦理病退在家療養。生病後的丈夫少言寡語、心情低落,周海珍十分擔心,但又不知如何幫他化解心中鬱悶。
1978年的一天,一位好友送給周海珍兩個好看的酒瓶當花瓶用,從不喝酒的周貴宣一看到兩個酒瓶就十分喜歡,並因此迷上了收集酒瓶。周海珍及家人發現周貴宣有了這個愛好後,身體和心情逐漸好轉,人也越來越精神,就對他的新愛好表示大力支持。扣除基本生活費用後,周海珍還把自己每個月的工資交給丈夫任其購買酒瓶。
剛開始,周貴宣主要通過走訪查找、向朋友打聽、託朋友購買等方式從各地收集酒瓶,後來因痴迷酒瓶出了名,就有不少人帶著酒瓶專門到他家中售賣。
在周海珍的印象裡,周貴宣痴迷於酒瓶的事例不勝枚舉。周貴宣曾向一個河南人收購了幾個青銅器材的酒瓶,兩人還因此結為好友,之後這個河南人只要來湖南都會帶一些稀缺的酒瓶供他挑選。因病不適宜坐車,周貴宣曾走走停停,在朋友的陪伴下,花費4個小時從下攝司街道到板塘鋪購買酒瓶,還曾為了得到一家皮膚科診所裡用來裝藥的高顏值酒瓶「驚動」了公安局的調解員,最後在調解員的幫助下,他用其它器具交換終於獲得了心儀酒瓶。周貴宣還給四川一家酒廠寫過信,信中表明了自己收藏酒瓶的渴望,竟得到了酒廠老闆的支持,給他寄來許多空酒瓶。
現年88歲的周海珍見證了周貴宣生前打造「家庭酒瓶博物館」的點點滴滴。
1994年夏天,湘潭市博物館為周貴宣一家頒發了「望博齋」家庭式博物館牌匾,當時除了酒瓶,周貴宣還收集了錢幣、郵票、煙盒子,湘潭市博物館鑑定後,認為周貴宣家中的藏品尤其是酒瓶種類繁多,足以對外開放。但因多種原因,「望博齋」從未對外開放,之後隨著周貴宣病情加重,他收集的錢幣、郵票、煙盒子都進行了處理,唯有最喜歡的酒瓶被全部保留下來。2011年周貴宣去世前的最後一個月,還購買了100多元的酒瓶。
周貴宣生前喜歡寫毛筆字,大部分作品離不開「瓶」,其中「酒不醉人瓶醉人,瓶不醉人人自醉」「大曲小曲頭特曲曲曲如君意,陶瓶瓷瓶玻璃瓶瓶瓶悅君心」等被周海珍保存至今,她說這都是丈夫痴迷酒瓶的真情流露。
[責編:胡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