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多次「出鏡」CCTV-4《海上絲綢之路》

2020-12-12 湛江新聞網

央視播出《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片。歐陽澤 攝

    繼《海絲傳奇》之後,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又從3月9日起一直到3月13日,連續5天播出最新製作的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連日來記者看到,作為「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之一,湛江多次「出鏡」,幾乎每一集都有「現身」。

    央視連播5集《海上絲綢之路》

    據悉,作為中央電視臺新製作的「一帶一路」重大題材作品,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跨越了中國、新加坡、埃及等20多個國家進行實地拍攝,展現「海上絲綢之路」曾經的輝煌與文明,突出當今的風貌和成就。其以沿線各國民間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為出發點,以歷史為背景,以現實中鮮活的典型案例與人物故事為主體內容,打通歷史與現實,交匯本土與國際,從航運、貿易、金融、科技、文化、移民、夢想等多層面、多角度展現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沿線各國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用富有衝擊力和感染力的視覺語言,打造一部具有國際水準的精品力作。

    前期播出的《海絲傳奇》是以一個城市或一個地方為主體、每集僅15分鐘的短片,與其不同的是,《海上絲綢之路》採用了「串講」的形式,古今中外,縱橫捭闔,每集長達45分鐘,共分為5集,從航線、船舶、貨物、港口、文明五個方面,大氣磅礴地講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生動故事。 其中,作為「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之一,湛江多次「出鏡」。比如,在《海上絲綢之路》第一集開頭,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動畫示意圖,其中徐聞被列為始發港醒目標出;專題片中還圖文並茂地引用了編纂於近兩千年前的班固《漢書·地理志》,央視主持人在節目中緩緩念道:「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節目中亦展示了在徐聞當地出土的漢代「萬歲」瓦當等文物,通過史料和專家之口確認徐聞是歷史典籍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海上絲路」古港。此外,還有宏偉大氣的湛江港和湛江市區現代風光。

    3月9日—13日每天9:00,《海上絲綢之路》連續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並在每天23:15重播,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今年要促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湛江越來越主動融入世界。今年的《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明確提出——2016年我市要堅持內外聯動,促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包括向南對接東協加快開放發展,堅定對接東協,全面提升與東協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發展水平。深化港口合作,推動落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合作《湛江宣言》,參與共建港口和空港聯盟,共建海上物流大通道、「海上絲綢之路」空中走廊和數字「海上絲綢之路」。舉辦「走進東協」系列講座,落實湛江與東協14項合作事項,支持奮勇高新區建設「中泰」、「中印尼」東協產業園,實施中泰合資製藥等項目;邀請泰國、印尼參加2016中國海博會、水博會,設立中國海博會泰國主賓國展示館,啟動湛江與泰國互派50名交換生項目。

    我市今年還要深化與東協的國際產能合作,帶動優勢產能「走出去」,支持蔗糖、飼料、農海產品加工和建築、電氣等企業走向東協開展境外投資,帶動成套設備出口。申報設立進口水果指定口岸,支持建設湛江—東協熱帶農產品批發展示中心。加密、開通前往東協國家的空中航班、貨櫃班輪。建設「湛江—東協旅遊走廊」。整合利用駐外經貿代表處和國際友城等外事資源,擴大國際交流合作。

相關焦點

  • 廣東湛江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
    湛江市致力於通過融入北部灣城市群,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城市,促進與東協等的港口物流、能源產業等合作。  主辦方介紹,海博會會址永久落戶湛江,兩年一屆。作為海洋資源大市、廣東最大的海洋經濟示範市,湛江是古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廣東對接東協的橋頭堡,擁有鋼鐵、石化、造紙、旅遊、物流等五大產業集群,打造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地。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湛江在廣東沿海的一座城市,「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湛江在廣東沿海的一座城市,「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地理坐標在這裡。湛江人文歷史非常的深厚,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座城市!
  •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揭曉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揭曉 2017-01-09 14:」終評9日在廣州舉行,廣州十三行、黃埔古港、汕頭漳林古港、湛江徐聞古港等獲評「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稱號。
  • 湛江-「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
    湛江旅遊局 供圖雷州半島因海而興,湛江以港而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已經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和基因。兩千年前,湛江人的先輩從徐聞古港出發,開啟了舉世聞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31年前,湛江成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30多年來,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湛江邁進發展新時代。今天,湛江已經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
  • 海上絲綢之路,尋覓硇洲歷史古韻,你不知道的湛江風情
    湛江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是海上絲綢之路之路的一個節點。雖然這個城市並不發達,既沒有一線城市的繁榮喧鬧,也沒有古城古鎮的古香韻味,但這卻有著由湛江歷史形成的獨特建築風格以及優良的海景風光。作為一個亞熱帶沿海城市,海邊自然是這個城市的標誌之一。
  • 廣州泉州為"海上絲綢之路""打起架"
    正在廣州、湛江徐聞等地想以「海上絲綢之路」為名,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而積極準備之際,記者日前從泉州有關部門了解到,福建省政府已經下文決定將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文物遺址捆綁起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廣州和福建泉州都是海上絲綢之路著名的港口城市。在海上絲綢之路2000多年的歷史中,相對其它沿海港口,廣州被認為是唯一長期不衰的港口。
  • 【風從海上來】闊步前進的海灣之城——湛江
    踏著歲月的煙雲,在漢代的雄風流韻裡,徐聞古港開啟了舉世聞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足印穿梭數千年,經歷了蹉跎與輝煌的湛江,譜寫了壯麗的詩篇。今日湛江,被定位為國家「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全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北部灣中心城市、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改革開放40年後,湛江儼然成為了一座美麗的生態型海灣城市。
  • 探訪古「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
    中新社湛江2月9日電題:探訪古「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  中新社記者 殷田靜子  「欲拔貧,詣徐聞」,意為:若想拔掉窮根,請到徐聞來。  有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稱的徐聞港,坐落在中國大陸南端的徐聞縣。這是中國與東協各國,甚至非歐各國海上貿易往來距離最短的大陸港口。
  • 走到一起來 夢想更精彩—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11月9日,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在廣州暨南大學啟動開營,與會嘉賓與青年學子合影留念。心手相牽不分開,共創美好新未來……」 11月9日,在活動主題曲聲中,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在廣州暨南大學啟動開營,兩岸師生共300餘人參加。本次嶺南行活動為期6天,以「海上絲綢文化探尋」為主線,先後赴陽江、茂名、湛江等地,通過修學聯誼、參訪交流、親身體驗等方式,讓臺灣青年親身體會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發展,了解「一帶一路」提出並實施的歷史背景,見證祖國雄奇壯麗的美好河山。
  • "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公布!有你的家鄉嗎
    ,主辦方在近百名媒體記者和嘉賓見證下,公布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錦綸會館、粵海關博物館等)、廣州黃埔古港等10個參評單位榮獲「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稱號。評委會表示,今後將進一步研究海絲文化地理坐標的保護和開發事宜,為廣東擦亮海上絲綢之路『先行者』的品牌。參評單位代表廣東最高水準「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評選活動由南方日報社、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協和珠江文化研究會主辦。
  • 海上絲綢之路簡介
    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海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形成主因是中國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地方諸侯也需海外資源交易以維持統治,東南沿海可以藉助夏冬季風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國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項交流。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
  •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合浦港
    正是這個古城頭,經考古專家、學者數次考證,這是一座「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原始碼頭。《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漢武帝派遣黃門使者從合浦和徐聞等港口出發,出使東南亞和南亞諸國,攜帶黃金和各種絲綢紡織品遠航,漢朝外交使團的船隊與沿途國家進行友好公平的貿易往來的情況,充分表明合浦是中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 廈門市成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智庫
    廈門市成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智庫 2017年05月17日 11:25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宗滿意 字號 內容摘要:廈門日報訊(記者宗滿意)昨日召開的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建設高級研討會上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②  西漢時,漢武帝以雷州半島徐聞和廣西合浦作為始發港之一,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見《漢書 地理志》〕之後,雷州半島的海洋文化便有了更深廣的內涵。  我國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最早的對外貿易海上通道,既具有價值取向上的政治軍事性〔「漢徐聞港作為南方沿海的軍事重鎮,對維護國家統一,保證海路暢通,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走進湛江
    (廣東省臺辦供圖)中國臺灣網12月14日訊 12月6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走進湛江,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來自廣東高校的臺籍青年教師和大陸青年在內的100名兩岸青年相聚在湛江,實地體驗和感受了雷州半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海洋文化,並在雷州市清端園舉行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之旅閉營儀式,順利圓滿的落下帷幕。
  • 走到一起來 夢想更精彩—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走到一起來 夢想更精彩—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綜述 2019年11月25日 13:10:00來源:《兩岸關係》雜誌
  • 山東半島與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
    編者按:北方沿海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自先秦時期就有成熟的海上航線,徐福東渡即循此而行,後來中外民眾頻繁來往於此,形成了著名的北方海上絲綢之路,密切了中國同朝鮮、日本等地的聯繫。  隋唐時期,是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時期,山東半島是日本、朝鮮各界人士頻繁往來之地。日本遣唐使共來唐朝14次,其中8次有在山東半島活動的記載,前6次遣唐使更是從山東沿海登州往返,隨遣唐使船入唐的日本留學生和學問僧沿北方海上絲路先經山東半島再向西行去長安,學成後再從山東沿海返回日本。
  • 境外媒體紛紛報導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活動
    香港《大公報》記者關注泉州在對接「一帶一路」戰略上的新舉措,刊發了《3D燈光秀亮相泉州》、《海絲國際藝術節泉州啟幕》、《閩僑倡泉州建海絲先行區》、《阿拉伯珍寶亮相泉州》4篇報導,並輔以13張圖片。  鳳凰視頻在海峽午報、中國新聞欄目,分別轉載了東南衛視《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泉州開幕》的視頻新聞,獲點擊播放7400多次,於11月26日、27日分別轉發央視國際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之精彩節目展現海絲文化》、《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福建泉州開幕》,獲點擊播放近3萬次。「海絲國際藝術節開幕式上,除韓日的交流節目外,泉州的節目之一,用歌舞展示了泉州宋元時期的祈風文化。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善於發揮媽祖文化的引領作用,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媽祖與「海絲」淵源深 唐代安史之亂後,我國陸上絲綢之路中斷,與外國的商貿受阻,南方海路開始承擔起中外交流主幹道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