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有許多俗語,源遠流長,問其緣由,估計很多人並不知曉。但就是這些農村俗語,卻在農事與生活中起著關鍵作用,甚至承擔著歷史文化傳統的責任。比如「狗臥福地貓來窮」這句俗語,在農村就被當作箴言,為許多人深信。
貓來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狸貓換太子,這個發生在宋代皇宮裡的故事,想必大家非常熟悉。貓來了,不僅連太子的位子沒保住,要不是宮內賢臣幫助,若不是有著名的包拯坐堂斷案,估計要貧窮潦倒不說,連性命都要白白搭進去。
狗臥福的例子,估計大家也聽過不少
。說到狗臥福,實際它與農村俗語裡說的「狗來富」具有同樣的道理。曾經有一年夏天,我起早出去散步。記得是個濃霧瀰漫的清晨,道路上沒有幾個人。在散步至中途的時候,遇見一隻小狗,向你搖尾巴。雖然我並沒有逗它,但這隻狗去卻一直追隨,而且追著我上樓梯,爬了一層又一層。這是我唯一的一次見到有狗自己跑家裡,而當年的運氣確實很旺,從不招外財的我當年獲得一筆不菲的投資收益。
在農村俗語裡,」狗臥福地貓來窮」是被眾人認可的。具體的原因是因為環境,狗喜歡蹲在家境殷實的地方,因為有肉吃。而貓大多居住在貧窮的家裡,因為窮人家老鼠多,可以抓捕。唯一不同的是,狗喜歡福地但卻不嫌家貧,貓喜歡窮家但卻朝三暮四,喜歡遷徙,想想是不是很矛盾。
也有人將狗的忠誠作為富貴的品質,以狗的汪汪叫聲,將狗看作是興旺的預兆,同時,在五行中,狗又被稱為金狗,因此,狗來富成為常見的說法。至於名副其實的招財貓,卻被人看作是擺手要財,喵喵聲被理解為滅滅,看成不吉祥的徵兆。仔細想想,真是無釐頭。
總之,農村俗語常被老人提及,但年輕人似乎並不注重。在如今寵物盛行的時代,狗與貓的地位都很尊貴,都被當成兒女一樣看待,什麼貧窮和富貴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朋友們,您覺得「狗臥福地貓來窮」的說法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