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十分不滿 理由非常荒謬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德媒十分不滿 理由非常荒謬

出於新冠疫情防控需要,歐盟機構採購了用於監測人體體溫的紅外線熱成像攝像機,也稱紅外線熱像儀。德媒於當地時間26日透露,其中兩家機構——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正在使用中國企業海康威視生產的產品。

海康威視的歐洲總部設在荷蘭,下設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波蘭五個子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歐洲視頻監控行業的市場領導者。疫情期間,該公司推出的紅外線熱像儀在歐洲大受歡迎。

但德媒卻對於歐盟機構選擇海康威視十分不滿,甚至有部分德國政客直接要求歐盟「與海康威視斷絕任何業務往來」。他們給出的理由卻十分荒謬:因為海康威視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那我們歐盟就不能用。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及其歐洲子公司都沒有被歐盟列入「黑名單」,並不存在任何違法行為。歐委會一名發言人在回應德媒置評請求時稱,這些攝像儀是「遵循現有的框架合同購買的」。

歐洲議會辦公樓入口的海康威視熱像儀,報導截圖

據德媒10月26日報導,歐洲議會辦公樓入口處安裝了海康威視的熱像儀;該報記者近日也在歐盟委員會的兩個辦公主樓處,看到了疑似海康威視的熱像儀設備。

該報導介紹稱,在疫情期間,歐洲議會和歐委會官員購買了海康威視的紅外線熱像儀,以便快速檢測出入人員的體溫。設備檢測到體溫超過37.7攝氏度的人都不能進入。部長、歐盟議員、高級外交官亦或是普通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在進入大樓後接受體溫掃描。

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除此之外,歐盟行政機構計劃在其他歐盟辦公地點引進更多的熱像儀設備。但一位歐委會發言人稱,其他大樓會選用其他品牌設備。

根據海康威視官網介紹,非接觸性紅外線熱像儀可以作為檢測人體皮膚溫度的有效篩查設備,因此可以用於辦公樓、工廠、車站、機場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快速初步的溫度篩查,以減少人工檢測時間和檢測人員的安全風險,精確度可達±0.3℃。

另據美國《財富》雜誌2020年6月數據,海康威視是歐洲乃至全球紅外線熱像儀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海康威視紅外線熱像儀,官網介紹

然而這麼一項雙向選擇、互利共贏的正常業務合作,卻惹得德國媒體和部分德國政客十分不滿。他們以海康威視被美國政府列入所謂「黑名單」為由,污衊該公司「侵犯人權」、有「損害國家安全的風險」。

歐洲議會德國綠黨籍議員、對華關係小組副主席布迪克費爾(Reinhard Bütikofer)接受德媒採訪時表示,他對歐盟機構使用海康威視設備感到「非常不安」。他隨後污衊中國的涉疆政策,聲稱歐盟「在採購過程中沒有對海康威視進行詳盡調查」。

布迪克費爾還叫囂,要求歐盟官員應「立即提高透明度,並承擔適當的後果,與海康威視斷絕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業務往來」。瑞典籍歐洲議會議員威爾默斯(Charlie Weimers)也宣稱,歐盟「不應與一家被指控涉及侵犯人權行為的中國公司進行任何交易」。

此外,德媒在報導中還質疑歐盟機構在採購海康威視設備時「程序不透明」,因為歐盟公開記錄中並沒有相關採購記錄。但歐盟內部規定,如果合同與「特殊安全措施」有關,則可以保密不對外公開。

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及其歐洲子公司都沒有被歐盟列入「黑名單」,並不存在任何違法行為。歐委會一名發言人在回應德媒置評請求時稱,這些攝像儀是「遵循現有的框架合同購買的」。

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出於國家安全考量」,禁止聯邦機構購買包括海康威視在內的幾家中國公司生產的設備;今年10月8日,美商務部又再次將海康威視、大華等8家中企列入貿易管制「黑名單」,禁止美國企業與名單機構合作;今年6月,川普政府決定將包括海康威視等20家中國頂尖企業列為軍方「擁有或控制」,此舉被外媒解讀為美國對其實施新的金融制裁鋪路。

對於美政府對於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的制裁威脅,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於去年5月便指出,中方已經多次就美方濫用國家力量、蓄意抹黑和打壓其他國家特定企業的行為表明了中方堅決反對的立場,而且中方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

相關焦點

  • 川普「再獲」諾獎提名,美媒: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川普「再獲」諾獎提名,美媒: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眾所周知,美國一直都是一個霸權主義國家,川普更是激進派的代表,而且自從川普上任以來,對一些美國所謂「背道而馳」的國家,動輒就是制裁。自從2018年美國宣布加強對中方進出口經貿的限制開始,中美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尤其是近期疫情階段,中美雙方關係更是一度降至歷史冰點,尤其是美國對中方的種種措施,足以「彰顯」美國的霸道作風。不僅如此,美國更是多次在中東地區挑起混亂,甚至引起戰爭,不少國家都覺得美國簡直就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國家。
  • 中國使館駁斥立陶宛渲染「中國威脅」報告:非常荒謬和可笑
    中國駐歐盟使團10日在官網首頁刊發聲明,駁斥德媒有關大量中國間諜在布魯塞爾活動的不實報導。德國《世界報》9日聲稱該報獲悉,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要求歐洲各國外交官提高警惕,因為多達450名中俄間諜遍布「歐洲心臟」。上周,歐洲小國立陶宛在年度報告中渲染「中國間諜威脅」餘波未平。借著德媒的最新炒作,有法媒再添一把火稱,間諜滲透活動再成歐盟心頭大患。
  • 給了默克爾一個突然襲擊,鄰國拒絕德國大使入境,理由卻十分奇怪
    圖為德國總理默爾克  近日,據媒體報導,德國大使被波蘭拒絕入境,給出的理由卻十分奇怪,德國總理默爾克發出了警告:後果自負,對此有分析認為,鄰國拒絕德國大使入境,給了默爾克一個突然襲擊,對德國來說,簡直是一個歷史恥辱
  • 男德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
    男德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時間:2019-12-11 16:3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德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 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例如:不應該參加有女性的飯局、不應該看女性等。
  • 德媒又來對臺灣指手畫腳?我駐德使館:「臺獨」分裂註定不會得逞
    對此島民們表示強烈不滿,並且質問:難道臺灣人的命不是命嗎?而捷克的個別官員也符合美方的行徑,宣稱將會在八月底抵臺訪問。對此捷克官員這種「強刷存在感」的行為,不僅中方堅決反對和譴責,捷克國內對某些官員的行為也發聲譴責,直言捷克某些官員是在假公濟私,以中國話題謀取利益、刷存在感。
  • 傳德巴伐利亞欲跟風鬧獨立 默克爾斥「荒謬」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17日報導,有傳言稱一旦蘇格蘭本周公投決定脫離英國,德國南部富庶的巴伐利亞也有可能試圖與德國「分手」,德國政府15日否認這項說法,指這種說法「荒謬」。據報導,當地政黨巴伐利亞黨(Bavaria Party)宣揚獨立已有數十年,並表示若蘇格蘭經由投票離開英國,將使該黨主張更具影響力。
  • 澳媒妄稱「柬埔寨新機場是中國軍事基地」,美媒:荒謬
    為此《戰區》的文章分析稱,通過查證該媒體獲得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事實證據並不支持澳媒的說法。該分析稱,雖然這一機場建成後,來自中國的飛機可能會使用該機場,但目前沒有明顯看到任何「中國空軍」的跡象。澳大利亞新聞集團這一報導聲稱: 「對於大型商用客機來說,(該機場)許多停機坪、轉彎道太小了。相反,它們正適合戰鬥機。
  • 德媒記者吐槽臺灣檢疫漏洞百出:機場隨便走,專車只是計程車
    一名外籍旅客在臺北桃園機場排隊查驗健康聲明書 圖自「中時電子報」一位名叫李澄欣的德媒記者24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記者手記:臺北隔離14天,機場漏洞處處?》。他表示,自己於3月7日從香港起飛搭機赴臺,桃園機場檢疫漏洞很多。
  • 有哪些聽起來很荒謬,但是在未來,非常有可能實現的事情?
    文/濤聲依舊有哪些聽起來很荒謬,但是在未來,非常有可能實現的事情?科學不斷地進步,也在不斷地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在不斷的讓人們接受著新的觀念和觀點,以前被認為是事實的東西,如今已經被科學推翻,以前認為十分荒謬的事情,如今已經成為了定論,如今的科學發展依然在進行著,未來會有哪些被認為十分荒謬,卻非常有可能實現的事情發生呢?
  • 德媒記者吐槽臺灣檢疫漏洞百出:機場隨便走,防疫專車只是計程車
    一名外籍旅客在臺北桃園機場排隊查驗健康聲明書 圖自「中時電子報」 一位名叫李澄欣的德媒記者24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記者手記:臺北隔離14天,機場漏洞處處 臺北桃園機場工作人員進行消毒作業 圖自「中時電子報」 如此種種,讓這名記者十分驚訝,認為桃園機場在防疫方面存在許多紕漏。
  • 德媒:不滿瑞典生活艱苦 難民抗議要求回德國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德媒稱,眼看田野中草木稀疏,天氣也越來越冷,一批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拒絕在瑞典西部走下汽車。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瑞典移民局27日證實,約20名被暫時安置到瑞典與挪威邊境地區一處偏僻村莊的難民自25日起一直呆在汽車上不下來。
  • 十一數據公布,德媒、日媒為自身感到擔憂,驚訝中國的消能力
    線下火熱,線上也十分火爆,這與其他國家當前面臨的危機形成鮮明的對比。面對這樣的盛況,多個國家的媒體都開始相繼發聲報導,美國以及英國等媒體用「震撼」這樣的形容詞來表達自己的讚嘆,相比於他們對中國經濟迅速回升的驚訝,德媒和日媒的發聲卻顯得更意味深長,甚至可以說這兩國媒體相繼發聲的背後,都同時釋放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所謂俄中散布虛假新聞的指責十分荒謬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所謂俄中散布虛假新聞的指責十分荒謬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央視新聞6月18日消息,據俄新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18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 臺灣"國史館"禁大陸人士調閱惹議 洪秀柱:非常荒謬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今天(30日)表示,此舉非常荒謬,「本來史料就是公器,開放才是正途」,民進黨要求國民黨公開黨史,卻歧視部分地區,不準人家看自己歷史,心態可議。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許信良與多位政治受難者家屬,都曾嚴詞批評「檔案局」對政治檔案的規範仍停留在威權時期,甚至連受難者家屬欲查閱相關資料,都曾受拒,荒謬至極。  蔡當局上臺前後,不只一次宣示要在兼顧個人隱私情況下全面開放相關資料,並借著「修法」、制定相關「法律」,讓真相對外公開,如此才能促進和解,「為黑歷史劃下句點」。
  • 德媒:中東進「阿拉伯之冬」 民主覺醒未見成果
    德媒:中東進「阿拉伯之冬」 民主覺醒未見成果 原標題 [德媒:中東進入「阿拉伯之冬」]
  • 臺灣機場剛否認德媒吐槽的「防疫漏洞」,漏洞就來了……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3月24日,有德媒記者發文質疑臺北桃園機場防疫「漏洞百出」,須隔離人員竟可在機場各處隨意走動。臺灣不少網友質疑記者是在故意抹黑,機場方面也發說明稿,表示記者對防疫政策不了解,文中存在誤會。不過,文章剛剛發出沒過幾天,桃園機場的「防疫漏洞」果真出現了。
  • 「無限放大」會導致輿論變得十分荒謬
    中國的網絡輿論總體上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對於弘揚中國的文化和道德是有好處的,它在客觀上也滿足了很多人的寫作欲望,那些文字水平偏低,不能在紙質媒體上發表文章的人,動動手指,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罵誰就罵誰,成了她們發洩情感的窗口,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發現網絡輿論出現了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對某個事件或某人的某句話,無限放大,結果
  • 日媒評論:歐巴馬不願入住迎賓館N個理由
    中國日報網4月17日電(信蓮) 據日媒分析,離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還剩6天時間,正在華盛頓訪問的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齋木昭隆傳給首相官邸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歐巴馬拒絕入住東京迎賓館。首先,日媒就日本政府為何要安排歐巴馬入住迎賓館作了以下解讀:歐巴馬本來是在去年秋天安排亞洲之行,主要出訪菲律賓和馬來西亞。
  • 德媒爆泰王爽住度假飯店「遠端治國」,下達近百道聖旨理政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各地延燒,各國元首為此傷透腦筋,然而68歲泰王瓦吉拉隆功卻不顧人民,早在3月中旬就帶著20位後宮佳麗逃跑,不僅引起泰國國民憤怒,德國官員也相當不滿。不過近日德媒報導指出,瓦吉拉隆功在德國逗留期間,已寄出近百封信件,內容包括祝賀希臘總統當選、處決罪犯等政令。綜合德國媒體報導,瓦吉拉隆功在過去18個月,寄出了將近100封的信件,而寄件地點大部分是在他所入住巴伐利亞邦的索南比希爾大酒店,內容包括祝賀希臘總統當選、禁止胞姐烏汶叻公主參選總理、遴選財政部長、任命新將軍已及處決一名罪犯等。
  • 德媒:中資令大坂貧民老街區改頭換面 一改往日「髒亂差」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德媒稱,日本大坂的貧民區,過去充滿犯罪與情色交易、甚至毒品與黑道猖獗,如今在中資慢慢收購下,有可能會出現改頭換面的機會。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22日報導,走出新今宮車站,北面有著大型漂亮的新型百貨商場跟一排整齊的新建公寓,這裡位於日本大坂市中心西城區,不過往車站南面一看,收入眼底的是一排老舊,平均不滿三層樓的老式住宅,夜裡燈光昏暗,與北邊繁華的住宅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