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高爾強
1月10日,展覽「典雅與狂歡:來自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珍寶」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在開幕式上,上海博物館特別邀請希臘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Vassilis Xiros(幹寶希)和馬來西亞音樂家Kian(奇恩),為觀眾帶來純正的希臘傳統音樂演奏。他們使用希臘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布祖基琴」,以及「魯特琴之父」烏德琴組成器樂二重奏,演繹《樹林》、《喬治查》、《當你喝茴香酒時》等希臘傳統歌曲,在典雅與歡慶的氛圍中,拉開本次展覽的序幕。
上海博物館從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的諸多藏品中精心選擇了兩件藏品:科拉雕像和舞樂圖瓶畫器蓋,在上海博物館大堂展出,在新春之際迎接中外來客。
科拉雕像(公元前520—前510年)高1.15米,由大理石製成。公元前7世紀中葉,隨著古希臘文明與地中海東岸和埃及文明的聯繫與交流,在希臘出現了用硬質材料雕刻的等身雕像和比真人更大的雕像。庫羅斯和科拉,意為少年和少女的大理石雕像,是希臘古風時期(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初)第一批獨具特色的雕像。在衛城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超過200尊科拉雕像,從而使衛城博物館這個門類的收藏量冠絕全球。科拉雕像寓動於靜,藝術家通過「古風式微笑」以及許多故意而為之的「不對稱」等細節,賦予了雕像生命力、自然態、運動感和獨特性,充分展現了雅典女性的典雅之美。
舞樂圖瓶畫器蓋(公元前350—前325年)展示的場景與狄俄尼索斯崇拜(酒神崇拜)密切相關。雅典人善用黑色顏料在瓶罐的紅色表面上描繪人物形象,這種瓶畫裝飾技法稱為「黑繪法」。大約在公元前530年,雅典人發明了「紅繪法」,以陶土的天然紅色來表現人物,背景處則著黑色。這件紅繪法製作的器物是「萊卡尼斯」的蓋子。「萊卡尼斯」是一種帶有兩個把手的淺底容器,可存放女性的化妝品和珠寶,它往往被作為結婚禮物贈予新人。器蓋上描繪了酒神手持杖頂綴著松果球的酒神杖,與隨從厄洛斯(小愛神)、酒神狂女和薩堤洛斯(半羊人),一起奏樂汲酒,縱情歌舞。在器物完成燒制後,表面還曾著有白色、藍色和金色,更顯華美。
展覽雖僅有兩件展品,但卻是古希臘文化的極具代表性的符號。從題材上看,兩件展品分別與希臘神話中兩位最著名、也最受人喜愛的神——雅典娜及狄俄尼索斯相關;從功能上看,作為獻祭品的科拉雕像和儲存日常用品的舞樂圖瓶畫器蓋分別展現了古希臘的宗教祭祀與日常生活這兩個側面;從材質上看,科拉雕像以來自帕羅斯島的大理石製作,而舞樂圖瓶畫器蓋則以陶土製作,展現了古希臘工藝作品中石質雕像和彩陶這兩個極具典型性的工藝門類;從展品的氣質風格上看,科拉雕像反映的人物形象典雅端莊,舞樂圖瓶畫器蓋則描繪了狂歡景象,這似乎又是古希臘文明和希臘人血液中二元性特徵的詮釋,也應和了本展覽的主題——典雅與狂歡。
著名的世界遺產雅典衛城坐落於阿提卡盆地一座海拔157 米的石灰巖山崗上。如果說古希臘文化的中心在雅典,那麼衛城則是雅典的中心。雅典衛城博物館的前身是1886年建於衛城山丘上的小型博物館,現在的新館在雅典古城區內,距衛城300米,於2008年竣工,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直接建於考古遺址之上,並大規模使用玻璃鋪設地面,使遊客得以清楚看到博物館之下的考古現場,館內保存著女像柱、帕特農神廟雕塑等世界級藝術名作。該館迄今已收穫多項國際大獎,並在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
為了讓觀眾深入了解希臘文化與衛城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為本次展覽編寫了《典雅與狂歡:來自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珍寶》圖錄,其中收錄了豐富的展品圖片和專業學者撰寫的相關文章,目前已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書畫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