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聯邦的首都,全城沒有圍牆,有大洋洲花園的美稱

2020-12-16 一個話題

澳大利亞聯邦的首都,全城沒有圍牆,有大洋洲花園的美稱

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東南沿海,第一大城市是雪梨,第二大城市是墨爾本。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後,這兩個城市都希望讓自己變成首都,兩個州的議員們為此唇槍舌劍,誰也不放棄自己的要求。就這樣相持了八九年,聯邦政府於1911年元旦做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在這兩個大城市之間選擇一個地方重建新都。於是,默默無聞的坎培拉便跳進了人們的視野。套用中國人的一句話,這就叫「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今天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以坎培拉當時的規模,實在沒有做一國之都的資格,但這裡地勢平坦而空曠,猶如一張白紙,只等丹青妙手來描畫。這個妙手不請自來,他就是美國著名的風景設計師利·格裡芬。在137份來自全世界的應徵設計藍圖中,他的作品拔得頭籌。在他的設計圖上,各類幾何圖形把整個市區精妙地分割開來,看過的人無不讚嘆。1913年3月13日,澳大利亞政府開始按照格裡芬的圖紙來建設新都,但進行得並不順利,先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局勢的影響,隨後是經濟危機帶來的大蕭條,使得坎培拉的建設時斷時續,直到1927年才初具規模。

從1958年起,城市建設的速度才開始加快,格裡芬圖紙上的線條才一一落到實處。這時候回過頭來看格裡芬的設計,再與那些雜亂無章的城市相比,人們更加佩服他周詳的計劃和獨到的美感。坎培拉這個地方原先是沒有湖的,對於一座城市來說,這是個致命傷。格裡芬不會忽略這一點,他計劃把莫朗格洛河截斷,形成一個8000米長的人工湖。當這灣清澈的碧水蕩漾在市中心時,人們不禁用「一城山色半城湖」來形容它的景色,又用格裡芬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湖,來表示對這位大功臣的敬意。

坎培拉市區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側為都市山,南側為首都山,居民住宅、百貨公司、劇場都集中在北側,政府機構和各國的大使館、領事館都設置在南側,格裡芬湖正好處在中間,形成了天然的界限,使得兩大城區隔湖相望,又彼此不會打擾。格裡芬湖邊設有自行車道,騎著自行車圍著格裡芬湖轉一圈,很多年來都是這裡最流行的運動。格裡芬湖中央有一眼噴泉,名為「庫克船長紀念噴泉」,噴水時水柱直上青天,高達137米,居世界第一位。兩大城區裡的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這一美景。

1770年4月,詹姆斯·庫克船長乘「努力」號帆船率隊在澳大利亞登陸,他帶領的1030人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批拓荒者。這個噴泉就是為了紀念庫克船長上岸200周年而建的。格裡芬湖中還有一個阿斯彭島,島上建有一個鐘塔。它是英國為紀念坎培拉奠基50周年而贈送的。塔中一共掛著53口鐘,大的重達6噸,小的只有7千克。每逢周日和周三,阿斯彭島上就會響起清脆悅耳的鐘聲。坎培拉的建築大多以精巧見長,但並不是說這個城市裡就沒有摩天大樓,只不過這些高樓都集中在格裡芬湖畔,因此顯得很齊整。

而居民住宅絕大多數都是單門獨戶的二層小樓,每幢住宅都有自己的特色,絕少雷同,難怪有人稱這裡是一個大型的露天住宅博物館。也許是受到這種氛圍的感染,各個國家駐坎培拉的大使館也建得異彩紛呈。義大利使館專門從國內運來名貴大理石作建材,中國大使館為宮殿式建築,顯得美輪美奐,美國大使館則盡顯現代化風貌。格裡芬湖畔宏偉的建築首推國會大廈。為了與舊國會大廈相區別,人們又叫它新國會大廈。這座大廈建在首都山頂上,這座山是坎培拉城的制高點,而那根由不鏽鋼製成的81米高的巨型旗杆又豎立在國會大廈的屋頂上。

站在開闊平坦的國會廣場上仰頭望去,那旗杆被陽光照射得銀光鋥亮,好像插進了雲彩裡。國會大廈中的大廳正面牆上掛著一幅色彩斑斕的巨型掛毯,據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掛毯之一。坎培拉還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城市。早在遷都之初,議會就通過了法令,除了聯邦總理府那道乳白色的圍牆外,任何機關、個人以及外國使領館,都不得建圍牆。既然不準建圍牆,人們就用樹木、花草取而代之,參天的合歡樹、桉樹等高大樹種,常常被政府機關用作屏障;蘭桂等奇花異木總是圍繞著豪富人家的庭院,平民百姓家的房前屋後則種滿了梨樹、薔薇,有花有果。

各國使館則從本國運來花木結籬為障,來到使館區,人們就好像走進了萬國植物園。坎培拉又是世界上園林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均綠地面積僅次於華沙。在只有6萬人口的城市中心區,就有10多個公園。這些公園中除了樹木花草外,還自由地棲息著不少珍禽異獸。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完全可以選擇一隻馴良的大袋鼠,跟它合個影,給自己留下一個難忘的紀念。坎培拉是一座規劃出來的城市,它的綠化也有規劃的意味。凡是有了新房子的住戶,都可以到政府領來一份綠色禮品:40叢灌木和10株不同種類的樹木。

於是,在每幢住房的前後,都會出現幾棵互不相同的樹木,外加一片美麗平整的草坪,上面點綴著一些奇花異卉。每逢假日,家家戶戶就會全體動員,修剪草坪,整理花木、上自總理夫人,下至升鬥小民,莫不樂此不疲。坎培拉能夠贏得「花園都市」、「天然首都」的讚譽,看來也是「全民參與」的結果。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坎培拉,澳大利亞聯邦首都,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
    大家好,我是李宏偉,今天給大家介紹《坎培拉》坎培拉坎培拉是澳大利亞聯邦首都,位於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脈東南部山麓的一片大牧場上,海拔760米,瀕臨馬蘭比季河。市區依山傍水,四周為布滿茂密森林的丘陵所環繞,風光秀麗,是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坎培拉是個年輕的城市。1842年時,第一批英國移民開始來這裡定居,放牧羊群,稱這裡為坎伯拉,1836年時更名坎培拉。澳大利亞聯邦建立後,首都建立在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 澳洲旅遊攻略:大洋洲的花園城市——坎培拉
    去一個國家旅行,首先去的一定是它的首都。坎培拉,澳大利亞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同於雪梨的時尚與墨爾本的浪漫,這個年輕的首都一直堅持著自己別具一格的美麗。總面積2395平方公裡,50%以上的面積為國家公園或保留地,城市的設計受到花園城市風潮影響,拋掉以公園作為點綴的舊有觀念,將許多重要區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譽。你來到坎培拉,愛的不就是他的天然去雕飾麼?
  • 澳大利亞首都在哪?坎培拉——最「與世隔絕」的首都
    因為城市的規劃歷史較晚,大多建築都談不上古典,但也並沒有亞洲城市高樓林立的那種現代化,卻是一種簡潔而舒適的宏大統一。就拿新國會而言,功能設計簡潔明了,寬敞美觀實用,房頂綠地鋪設,有種很實際的樸素的現代感。作為澳大利亞的首都城市,這座城市卻格外的低調。
  • 來到一個具有花園城市美稱的地方,澳大利亞的首都,坎培拉
    提起坎培拉,它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位於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北端,有「天然首都」「花園城市」的美譽。作為澳大利亞政治中心,坎培拉是政府駐地以及國會大廈、外交官邸的所在地。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四季都有陽光普照的日子,最適合旅行的季節為春季和秋季。
  • 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被譽為南半球的紐約,還常有人誤以為是首都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而說起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相信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那就是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沿岸的雪梨。雪梨是澳大利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綜合實力同樣不可小覷,在全球範圍內,雪梨都算是名列前茅的世界級「一線城市」。因此,高樓大廈林立的雪梨還有著「南半球紐約」的美譽,也算是對這座城市的某種重要的肯定了。不過,正因為雪梨在澳大利亞乃至南半球的重要地位,以至於還常有人誤認為雪梨是澳大利亞的首都。
  • 大洋洲人口最多五個國家,除澳大利亞外其餘四國人口都不到1000萬
    大洋洲人口最多的五個國家大洋洲總共有14個獨立的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斐濟、索羅門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諾魯、瓦魯阿圖、吐瓦魯、薩摩亞、吉里巴斯和湯加共和國。
  • 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推翻首都特區同性婚姻法案
    澳大利亞聯邦法院推翻首都特區同性婚姻法案     西澳工黨議員道森   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外媒12日報導,澳大利亞聯邦法院12日推翻了澳洲首都特區允許同性婚姻的法案。  據悉,澳洲首都特區議會11月22日通過婚姻平等法,使首都特區成為澳大利亞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  但是,澳洲聯邦政府對首都特區的法案提出挑戰,稱首都特區通過的這項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
  • 第三屆大洋洲研究高層論壇暨《大洋洲藍皮書:大洋洲發展報告2019...
    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榮譽教授馬克林(Colin Mackerras)重點關注近年來中澳關係的發展態勢,並指出澳大利亞政府一系列不明智的行動和政策導致中澳關係惡化。他認為,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表現明顯優於美國。「疫情加速了美國的衰退,澳大利亞應當主動改善中澳關係,與中國相向而行。」他說。
  • 坎培拉:花園之城 [組圖]
    比起雪梨的現代與躍動,墨爾本的紳士風度,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也是一個別具一格的城市。有人說,坎培拉是座城市,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鄉村,也有人說,坎培拉是一個田園都市;還有人說它是大洋洲的花園。    初到坎培拉的人,會用「一城山色半城湖」來形容它的景色。阿爾卑斯山脈的餘脈從西北兩面環繞著它。東、南兩面面對一大片布滿茂密森林的大牧場,莫倫格魯河穿城而過,在城中形成長約8公裡的格裡芬湖,湖水清澈遼闊,清風徐來,碧波蕩漾。
  • 大洋洲的六大地理區域:澳大利亞、巴新、紐西蘭和三大群島
    大洋洲橫跨赤道,南北距離8000多公裡,東西距離1萬多公裡。大體上可以分為六大地理單元: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大洋洲各地理區域及其周邊其中澳大利亞面積最大,它單獨佔據了一塊巨大的陸地,是大洋洲面積和人口第一大國,澳大利亞面積為769萬平方公裡,佔據了大洋洲陸地面積的85%,其人口約2540萬,大部分人口為歐洲白人後裔。
  • 澳大利亞首都為何不是雪梨和墨爾本而是不知名的坎培拉
    除了雪梨和墨爾本,人們對澳大利亞的其他城市幾乎沒有什麼印象。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澳大利亞近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這兩個城市。不過有趣的是,兩個城市雖然都很牛,但澳大利亞的首都卻不是他們,澳大利亞的首都是一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內陸小城坎培拉。那麼為什麼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坎培拉,而不是雪梨和墨爾本?這就要從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說起。
  • 大洋洲篇:帶你看澳大利亞(11)
    1.國旗:2.簡介: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坎培拉,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
  • 大洋洲地圖
    大洋洲的東北部,有夏威夷群島,還有美國管轄的豪蘭島、貝克島,還有吉里巴斯的幾個島大洋洲的西南部主要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關島(美國)、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諾魯、吉里巴斯、小笠原諸島、南鳥島。
  • 既不是雪梨,也不是墨爾本,澳大利亞首都是這座年輕的城市
    坎培拉國會在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時,墨爾本已是全國的金融與文化中心,而雪梨工商業的發展和人口均高於墨爾本,雙方都想爭取聯邦首都的地位。為了平衡兩個城市的力量,平息雙方的爭論,經過7、8年的討論,最後澳大利亞在1908年決定在相當於雙城之間的坎培拉建立新首都。
  • 大洋洲地圖最新版
    大洋洲東北部地圖大洋洲的東北部,有夏威夷群島,還有美國管轄的豪蘭島、貝克島,還有吉里巴斯的幾個島。大洋洲西南部地圖大洋洲的西南部主要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大洋洲西北部地圖大洋洲的西北部主要是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國)、關島(美國)、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諾魯
  • 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 (一)
    坎培拉位於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的北端;它的位置在雪梨的西南方向,墨爾本的東北方向;離雪梨280公裡;離墨爾本660公裡。   1901年1月1日,澳洲各個州結成聯邦形成了澳大利亞聯邦, 那時還沒有首都領地 ACT喔 (見下圖)!1908年,通過公投決定將選擇一個中立於雪梨和墨爾本的位置建立聯邦首都。
  • 科普 | 澳洲的首都,為什麼是坎培拉?
    聯邦成立的時候,澳大利亞尚未能確定首都的地點,在1901年至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臨時首都。議會在墨爾本舉行會議,很多的政府機構均設在墨爾本,在長達26年的時間裡,墨爾本實際上擔當著澳大利亞首都的角色。早在討論成立一個統一的聯邦的時候,墨爾本和雪梨都各自積極爭取成為首都。
  • 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被譽為南半球的紐約,還常有人誤以為是首都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 不過,正因為雪梨在澳大利亞乃至南半球的重要地位,以至於還常有人誤認為雪梨是澳大利亞的首都。
  • 澳大利亞八大名校介紹: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簡稱ANU)坐落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是澳大利亞唯一由聯邦國會專門單獨立法而創立的大學,連續多年在澳大利亞大學排行榜上名列第1,在各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多次名列全世界前20。學校佔地226公頃。
  • 大英國協就聽得多,那你聽過「大英國協王國」嗎?跟大英國協有何不同?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或了解「大英國協」,大英國協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個國際組織,其成員是國家,至今為止一共有52個成員國,名單如下:歐洲2個國家:英國、馬爾他。大洋洲11個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吉里巴斯、諾魯、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萬那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