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漳州這麼多年,
每天日復一日上班、下班,
卻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了解漳州這座城市。
你知道漳州最古老的寺廟是哪一座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漳州不為人知之最吧!!
大芹山——海拔1544米。
蓮花池山遺址——距今40萬年。
截至目前為止,蓮花池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已發掘至更新世文化層,揭露出不同時期的舊石器時代遺物,即上、中、下三個礫石帶所包含的舊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類型豐富。特別是下層文化出土的石器,存在於距今40萬年的網紋紅土層中,改寫了福建史前文化的歷史。
漳州開元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是皇帝下詔建設的,歷史上規模為全省最大,位於芝山南麓。寺內收藏有銅鑄的唐明代塑像,有宋仁宗皇帝親筆書寫的篆字「明堂」等。後開元寺毀於戰火。2015年春,芝山大院整修過程中,在現址周邊發現開元寺遺存文物,有經幢、功德碑及抱鼓石、柱礎、圓柱等十餘散件,彌足珍貴。
(網絡圖片)
石碼大觀園戲院,在今龍海縣石碼鎮車仔路頭,民國3年商人吳信所建,以售票演戲為業,有1000個座位。後被水上警察搗毀,經營時間僅2年。
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的文圃山龍池巖。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太子李忱,隨高僧斷濟禪師雲遊全國,曾到龍池巖。
龍池巖山幽林密,石稜泉冽,太子李忱解衣暢浴,暑氣全消,故賦詩一首「惟愛禪林秋月空,誰能歸去宿龍宮;夜深聞法餐甘露,喜進蓮花世界中」。
因「真龍」入池,故曰「龍池巖」。
新行街。
歷史上的新行街東接浦頭街,鹽魚市,直抵浦頭港。浦頭港曾經是九龍江西溪故道的心臟,由於臨近港口,商業高度發達,新行街地價飛升,房屋的門面大多用來充當店面。
平和縣——面積2324平方千米。
龍文區——面積126平方公裡。
漳龍高速。
漳龍高速起於漳州市長洲立交橋,經龍海、龍文、薌城、南靖4個縣(市、區),止於龍巖龍門,東接廈漳高速公路,西連龍長高速公路,全長117.20公裡,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為80公裡,部分路段設計為100公裡。
舊中山橋。
漳州中山橋始建於宋紹興年間 (1131年-1162年 ) ,宋嘉定元年 (1208) 漳州郡守薛揚祖首創以石建橋,命名為 「 通津橋 」,俗稱南橋。 1925 年,漳州的商賈士紳捐資著手將這座古石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竣工時,恰逢北伐時期,何應欽率部進漳,將它更名為 「 中山橋 」 ,並親自撰寫 「 重建中山橋記 」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舊中山橋都是閩粵的交通要道。由於正對著漳州老城區的中軸線,使得橋頭至府衙間的香港路愈加繁華,成為漳州當時最主要的商業街。
中山公園。
南靖靖城鎮古湖村石質山上,有一塊5.6米長的墓碑,這是漳州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長的墓碑。
這座墓是「高公」和「蔡氏」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姓高,名字帶一個「吾」字;有個兒子,叫高克正。龍海市政協文史委專家經過研究,判斷墓的主人為明代海澄人高靜吾。
平和小溪女子學堂。
1888年美國傳教士慄山大牧師娘艾麗斯在平和小溪創辦漳州地區最早的小溪女子學堂,開創漳州地區女子教育的先河。創辦時學生在租來的房子裡上課,不久小溪教會在國外傳道婦女委員會的資助下,於小溪橋頭街禮拜堂東側建了學堂新址,學員便從此在這裡住宿學習。
華安東溪窯遺址。
東溪窯是大型民窯,以燒造青花為主,兼燒青瓷、白瓷、青白瓷、米黃瓷、醬釉瓷等,另有少量三彩、五彩瓷。是明清時期漳州地區最大的窯口。
融信皇冠假日酒店——2014年8月開業。
光緒十三年(1887年),英國基督教倫敦公會派巴阿美醫生來漳,翌年在接官亭禮拜堂(今新華東路)開設診所,為漳州第一間西醫診所。
光緒十八年(1892年),漳浦縣養正女校附設蒙養院開學,招收4歲至6歲女童及孤兒院適齡女童入學,為全國近代幼兒教育之先聲。
(網絡圖片)
民國9年2月17日,漳碼公路全長20公裡通車營運,時為省內最早的公路。
民國2年,2月2日,李漢,陳懺真、施大炳、陳家瑞等人創辦《漳州日報》,為漳州刊載每日新聞。
民國5年。
民國五年,新加坡龍溪籍華僑林秉祥,集資在石碼鎮創辦華泰鋸木電燈公司,於當月發電,為漳州地區辦電之始。
五館一歌。
「博物館、藝術館、規劃館、圖書館、科技館」五大場館全部位於規劃中的南江濱路以南,被譽為是漳州市百年工程史上最大市政項目。
位於市區九龍大道西側、薌城區建元路北側的新城苑·南區通過限高審批即將動工。新城苑·南區項目由新城房地產集團開發,項目擬建150米高的地標建築,為目前漳州市區已批最高建築。
除了這些,
漳州還有很多家喻戶曉的全國之最,
它們是漳州人的驕傲。
▼▼▼
國內首座大型離岸式生態人工島。
松洲書院,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的松洲村,創立於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是「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子所創立,系全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八閩第一書院」。
江東橋引原名虎渡橋,位於福建省九龍江北溪下遊,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江東農場西側。被《世界之最》書籍列為世界最大的石樑橋。
走進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可以看到一座時隔至今近百年的中西合璧式四合二層「南洋」風格樓房建築,大門頂上一塊「天一總局」牌匾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郵局,也是僑鄉歷史的見證。(漳州圈整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