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專家吳東野:兩岸應戰術性保釣合作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日前在「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中表示,臺灣已有約有七成的受訪者都樂見兩岸合作護漁,在目前兩岸聯手保釣的戰略時機或不成熟時,兩岸可以思考戰術上的合作來共同維護權益。
-
臺灣學者談保釣:日本對琉球主權有合法性問題
【環球網綜合報導】3月13日,兩岸統合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兩岸保釣論述與作為的省思」論壇,評析兩岸保釣論述的盲點、弱點和困境,探討兩岸保釣的前景與可能的合作方式。
-
專家:臺灣當局應警惕日本分化兩岸的陰謀
專家:臺灣當局應警惕日本分化兩岸的陰謀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法學博士紀焱17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結合該協議的談判歷程和籤署的時間節點來看,臺日「漁業協議」讓臺灣方面收穫了漁權的「面子」,但在強化對釣魚島的所謂「實際控制」方面卻為日本方面贏得了「裡子」,面對日本方面上述分化兩岸、強化控制的策略,臺灣當局應保持應有的警惕。
-
林修祺:啟動軍事互信,兩岸共同保釣
北京專家指出,這不只是一次的高調,而是中方反制措施的開始。中國農業部還指出,本月16日休漁期結束,中國沿海各漁政船已做好一切出海護漁維權和執法管理的準備,屆時將在東海及釣魚島等海域進行常態化護漁巡航,保護中國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屆時臺灣也將有大批漁船在海巡艦艇護航下,進入釣魚島海域作業。這種兩岸千船並發、分進合擊的壯觀場景,有如打一場海上的人民戰爭,想不出日方有什麼阻截或破解的方法。
-
海峽兩岸丨日本染指釣魚島,臺灣專家稱:這是兩岸合作的好機會
日本此次的議案引起兩岸民眾的憤慨,特別是臺灣民眾,這就好比自己養的兒子被別人改了姓名抱走了。中國自古以來對種姓的歸屬尤為在意,易名改姓是大忌,釣魚島被改名,改變的不只是名字,而是姓。大陸和臺灣有共同的「敵人」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紀俊臣表示,臺灣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不能沉默,應態度堅決,和大陸方面保持一致,這也是兩岸關係破冰合作的機會。日本要強佔釣魚島,大陸不會答應,臺灣也不能同意。海峽兩岸應該一致對外,相互支持,相互呼應。
-
海峽兩岸丨日本染指釣魚島,臺灣專家稱:這是兩岸合作的好機會
日本此次的議案引起兩岸民眾的憤慨,特別是臺灣民眾,這就好比自己養的兒子被別人改了姓名抱走了。中國自古以來對種姓的歸屬尤為在意,易名改姓是大忌,釣魚島被改名,改變的不只是名字,而是姓。大陸和臺灣有共同的「敵人」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紀俊臣表示,臺灣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不能沉默,應態度堅決,和大陸方面保持一致,這也是兩岸關係破冰合作的機會。日本要強佔釣魚島,大陸不會答應,臺灣也不能同意。海峽兩岸應該一致對外,相互支持,相互呼應。
-
兩岸民間人士擬義拍籌資成立基金支持民間保釣
兩岸民間人士擬義拍籌資成立基金支持民間保釣 2012年08月15日 20:0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保釣」者吳國楨:年輕時讀馬列、讀魯迅作品的臺灣人
《與共和國同行——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70年紀念專刊》1970年,23歲的吳國禎從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畢業,到金門島服兵役,這是他第一次離開臺灣。他當時想,如果沒有戰爭,這樣美好的景致本應由人們在旅遊時自由享受。第二年初秋,吳國禎赴美留學。他抓住了一次將追求和平的願望付諸實踐的歷史機遇。「保釣」二戰結束後,美國代表聯合國託管琉球群島。
-
臺灣保釣五十年:未來得靠大陸了
臺灣釣魚臺光復會所舉辦的「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紀念研討會」21日在師範大學舉行。針對未來的保釣運動,臺灣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李雅明指出,2012年以後,大陸態度已經轉趨強硬,中國人在釣魚臺(即釣魚島)問題上已經不必像70年代那麼委屈「兩岸中國政府對於釣魚臺的主張,未來應該會比今天更為有利」。
-
兩岸應合作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
(記者 楊犇堯 陳耀桂)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昆成近日提出,兩岸應合作,共同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臺灣稱「臺灣堆」),防止此一傳統漁埸魚類資源衰退、以及受到外國侵擾。 傅昆成在於汕頭舉行的「海峽兩岸海洋經濟合作交流會」上說,大陸所稱「臺灣淺灘」即「臺灣堆」,是臺灣海峽重要的漁業孵化區,兩岸應該合作將「臺灣淺灘」列作海洋特別保護區,因為這裡的平均水深只有12米,日照充足,同時受到大洋洋流「黑潮」作用,是臺灣海峽和南海北部的漁業孵化帶。
-
大陸記者目擊臺灣923保釣大遊行:統派唱主角
發起者是人人保釣大聯盟召集人林孝信,這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海外保釣的風雲人物,9月20在媒體刊登大幅廣告,邀請親愛的臺灣人民上街遊行,展現全民抗議的怒潮。邀請信中說,一旦釣魚島被日本軍國主義霸佔成功:一、我們將失去富饒的漁場,數以兆計的海底礦產將被竊佔,臺灣門戶將大開,毫無安全可言,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已經別無選擇。必須站出來大聲向日本表達我們的抗議。
-
臺灣保釣五十年:未來得靠大陸了
臺灣釣魚臺光復會所舉辦的「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紀念研討會」21日在師範大學舉行。針對未來的保釣運動,臺灣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李雅明指出,2012年以後,大陸態度已經轉趨強硬,中國人在釣魚臺(即釣魚島)問題上已經不必像70年代那麼委屈「兩岸中國政府對於釣魚臺的主張,未來應該會比今天更為有利」。
-
老保釣人談臺灣驅逐大陸漁船:這些官員真是瘋了
臺灣老保釣人、「中華保釣協會顧問」毛鑄倫 原標題:臺灣老保釣人毛鑄倫談「臺灣將驅逐大陸漁船:馬英九要做歷史罪人嗎? 臺海網4月14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吳生林)「臺灣在驅逐中國大陸的漁船?!看到這消息,我氣得把報紙甩掉。臺當局想幹什麼?是不是瘋了?!」 66歲的臺灣老保釣人、「中華保釣協會顧問」毛鑄倫,12日在臺北家中接受導報駐臺記者專訪。
-
臺灣新聞臉:臺灣保釣之痛
6月22日,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石垣市議會當天以多數贊成正式通過該議案,預計將在10月1日正式實施。趙立堅 資料圖針對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22日通過議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時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
-
臺灣保釣人士:共同保我中國領土
[新聞頁-臺海網] 據你好臺灣網報導,臺灣保釣人士17日下午到日本所謂「駐臺機構」外,抗議日方欲將釣魚島改名為「登野城尖閣」。 他們舉著「土匪改名還是土匪;民進黨效忠日本、假『臺獨』真賣臺」等標語,抗議日方也痛批民進黨「遇到日本就變軟骨頭」。
-
傅昆成:兩岸應合作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
傅昆成認為,「臺灣淺灘」位於海峽中線附近,應為海峽兩岸共同管理的區域,兩岸加強在該區域的合作,共同管理和保護。(中評社記者攝) (記者 楊犇堯 陳耀桂)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昆成近日提出,兩岸應合作,共同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臺灣稱「臺灣堆」),防止此一傳統漁埸魚類資源衰退、以及受到外國侵擾。
-
專家學者臺北論道 兩岸環保應「強強互補」
「2018兩岸環保高層專家論壇」12月17日在臺北舉辦,兩岸70多名環保領域專家學者一連兩天,就生態環境修復與管理以及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處理等課題進行交流,磋商新技術與新知識。兩岸互鑑、加強合作成為共同呼聲。
-
黃錫麟:臺灣保釣人士已辦好船員證下午出海
保釣人士再次赴釣魚島,圖為曾在7月4日駛往釣魚臺的「全家福」號,日前停泊在瑞芳深澳碼頭。(中評社資料照)【環球網綜合報導】世界華人保釣聯盟會長黃錫麟14日中午表示,臺灣保釣人士已辦好船員證,正趕赴宜蘭頭城,準備下午出海,與兩岸保釣人士會合。
-
香港保釣船行駛至澎湖海域 目前正與臺灣當局交涉
人民網8月14日電 香港保釣人士於12日中午前往釣魚島水域,計劃宣示中國主權。據世界華人保釣聯盟網站消息,目前香港「啟豐二號」保釣船正在臺灣澎湖海域航行,計劃今日在馬公港尋求補給。臺灣船隻在準備中,能否按計劃會合還有待確認。
-
20世紀70年代的保釣運動:在保衛國土面前,臺灣和香港也絕不含糊
這一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所屬的「聯合探勘亞洲近海地區礦物資源合作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當中宣布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可能蘊藏了豐富的石油資源。眾所周知,石油被稱作是「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脈」。中東國家依靠石油搖身變成了土豪,各工業國依靠石油才能維持工業機器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