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專家吳東野:兩岸應戰術性保釣合作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日前在「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中表示,臺灣已有約有七成的受訪者都樂見兩岸合作護漁,在目前兩岸聯手保釣的戰略時機或不成熟時,兩岸可以思考戰術上的合作來共同維護權益。

  「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由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和臺灣兩岸統合學會主辦、大陸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協辦,5月18日在北京舉行。兩岸重要的國際法、國際政治及兩岸關係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臺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吳東野表示,雖然馬政府迄今在東海與南海事務上均表示,不會與大陸聯手,但是最近臺灣媒體針對臺菲衝突後的各項民調結果顯示,約有七成的受訪者都樂見兩岸合作護漁。這是以往難見的現象,值得深思。

    吳東野稱,目前兩岸聯手保釣的戰略時機或不成熟,但兩岸可以思考戰術上的合作。臺灣輿論和民意走向,對馬英九政府改變兩岸合作保釣的態度,可能是思考的方向。未來兩岸學者專家可以循著「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路徑,共同研究兩岸合作保釣的可行方式,設法排除美國因素或降低美國的影響力:

  首先,兩岸應先尋求釣魚島歷史演變的共同說法:去年9月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但全文隻字未提「中華民國」,北京至今亦不承認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籤訂的「中日和約」。大陸在這方面的顧慮或有其緣由,卻很難爭取臺灣輿論支援與民心所望,增加合作保釣的困難。今年2月下旬,馬英九在臺北對美國會議員表示,他不與大陸聯手保釣出於三項理由(大陸不承認前述之《中日和約》、大陸不回應他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大陸不希望臺日漁業談判觸及主權),這些理由雖然牽強,卻點出了兩岸確實需要先釐清雙邊的政治定位。

  其次,兩岸學界可以撰述共同說帖: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月3日開始舉辦「順風相送─清代海洋史料特展」,其中展出乾隆年間進士周煌所著的《琉球國志略》與1819年美國《哈伯》雜誌(Happer's Magazine)製作的《琉球輿圖》,都對釣島領土歸屬有詳細的描述和記載,證明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兩岸在匯集釣島史料方面,確實需要合作,需要對二戰迄今的歷史有共同的說法。

    第三、兩岸學者共同對國際宣揚:臺灣為南海主權問題最近成立了海外宣達團,兩岸民間若能達成共同說帖,下一步即可合作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共組歐美及亞太宣達團,既為影響國際視聽,也為塑造臺灣輿論。

  第四、設法建立兩岸維護海洋利益的共同體概念:釣島目前形成實質上的中日共管局面,應該持續維繫。2008年大陸對臺政策的「胡六點」提到「切實照顧與維護臺灣同胞切身利益」,未來就可以透過兩岸聯合作護漁的機制,逐步建構雙方維護海洋利益的共同體。過去大陸海軍在索馬利亞海域曾經護航臺灣遠洋漁船,獲得臺灣漁業界的好評,就是成功的範例。菲律賓公務船射殺臺灣漁民事件,大陸迅速而適當的反應,同樣也博得臺灣民眾的認同。

  吳東野表示,美國因素導致中國大陸周邊安全情勢變得愈來愈複雜,臺灣同樣也要面對較以往更艱難的挑戰。無論是菲律賓的海上挑釁或越南對南海太平島的覬覦,兩岸都到了必須化解歷史心結並展開合作的時候。共同保釣與維護海洋權益,迫在眉睫。

 

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孟雲

相關焦點

  • 臺灣專家吳東野:兩岸應戰術性保釣合作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日前在「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中表示,臺灣已有約有七成的受訪者都樂見兩岸合作護漁,在目前兩岸聯手保釣的戰略時機或不成熟時,兩岸可以思考戰術上的合作來共同維護權益。
  • 臺灣學者談保釣:日本對琉球主權有合法性問題
    【環球網綜合報導】3月13日,兩岸統合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兩岸保釣論述與作為的省思」論壇,評析兩岸保釣論述的盲點、弱點和困境,探討兩岸保釣的前景與可能的合作方式。
  • 專家:臺灣當局應警惕日本分化兩岸的陰謀
    專家:臺灣當局應警惕日本分化兩岸的陰謀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法學博士紀焱17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結合該協議的談判歷程和籤署的時間節點來看,臺日「漁業協議」讓臺灣方面收穫了漁權的「面子」,但在強化對釣魚島的所謂「實際控制」方面卻為日本方面贏得了「裡子」,面對日本方面上述分化兩岸、強化控制的策略,臺灣當局應保持應有的警惕。
  • 林修祺:啟動軍事互信,兩岸共同保釣
    北京專家指出,這不只是一次的高調,而是中方反制措施的開始。中國農業部還指出,本月16日休漁期結束,中國沿海各漁政船已做好一切出海護漁維權和執法管理的準備,屆時將在東海及釣魚島等海域進行常態化護漁巡航,保護中國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屆時臺灣也將有大批漁船在海巡艦艇護航下,進入釣魚島海域作業。這種兩岸千船並發、分進合擊的壯觀場景,有如打一場海上的人民戰爭,想不出日方有什麼阻截或破解的方法。
  • 海峽兩岸丨日本染指釣魚島,臺灣專家稱:這是兩岸合作的好機會
    日本此次的議案引起兩岸民眾的憤慨,特別是臺灣民眾,這就好比自己養的兒子被別人改了姓名抱走了。中國自古以來對種姓的歸屬尤為在意,易名改姓是大忌,釣魚島被改名,改變的不只是名字,而是姓。大陸和臺灣有共同的「敵人」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紀俊臣表示,臺灣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不能沉默,應態度堅決,和大陸方面保持一致,這也是兩岸關係破冰合作的機會。日本要強佔釣魚島,大陸不會答應,臺灣也不能同意。海峽兩岸應該一致對外,相互支持,相互呼應。
  • 海峽兩岸丨日本染指釣魚島,臺灣專家稱:這是兩岸合作的好機會
    日本此次的議案引起兩岸民眾的憤慨,特別是臺灣民眾,這就好比自己養的兒子被別人改了姓名抱走了。中國自古以來對種姓的歸屬尤為在意,易名改姓是大忌,釣魚島被改名,改變的不只是名字,而是姓。大陸和臺灣有共同的「敵人」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紀俊臣表示,臺灣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不能沉默,應態度堅決,和大陸方面保持一致,這也是兩岸關係破冰合作的機會。日本要強佔釣魚島,大陸不會答應,臺灣也不能同意。海峽兩岸應該一致對外,相互支持,相互呼應。
  • 兩岸民間人士擬義拍籌資成立基金支持民間保釣
    兩岸民間人士擬義拍籌資成立基金支持民間保釣 2012年08月15日 20:0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保釣」者吳國楨:年輕時讀馬列、讀魯迅作品的臺灣人
    《與共和國同行——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團結合作70年紀念專刊》1970年,23歲的吳國禎從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畢業,到金門島服兵役,這是他第一次離開臺灣。他當時想,如果沒有戰爭,這樣美好的景致本應由人們在旅遊時自由享受。第二年初秋,吳國禎赴美留學。他抓住了一次將追求和平的願望付諸實踐的歷史機遇。「保釣」二戰結束後,美國代表聯合國託管琉球群島。
  • 臺灣保釣五十年:未來得靠大陸了
    臺灣釣魚臺光復會所舉辦的「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紀念研討會」21日在師範大學舉行。針對未來的保釣運動,臺灣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李雅明指出,2012年以後,大陸態度已經轉趨強硬,中國人在釣魚臺(即釣魚島)問題上已經不必像70年代那麼委屈「兩岸中國政府對於釣魚臺的主張,未來應該會比今天更為有利」。
  • 兩岸應合作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
    (記者 楊犇堯 陳耀桂)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昆成近日提出,兩岸應合作,共同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臺灣稱「臺灣堆」),防止此一傳統漁埸魚類資源衰退、以及受到外國侵擾。  傅昆成在於汕頭舉行的「海峽兩岸海洋經濟合作交流會」上說,大陸所稱「臺灣淺灘」即「臺灣堆」,是臺灣海峽重要的漁業孵化區,兩岸應該合作將「臺灣淺灘」列作海洋特別保護區,因為這裡的平均水深只有12米,日照充足,同時受到大洋洋流「黑潮」作用,是臺灣海峽和南海北部的漁業孵化帶。
  • 大陸記者目擊臺灣923保釣大遊行:統派唱主角
    發起者是人人保釣大聯盟召集人林孝信,這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海外保釣的風雲人物,9月20在媒體刊登大幅廣告,邀請親愛的臺灣人民上街遊行,展現全民抗議的怒潮。邀請信中說,一旦釣魚島被日本軍國主義霸佔成功:一、我們將失去富饒的漁場,數以兆計的海底礦產將被竊佔,臺灣門戶將大開,毫無安全可言,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已經別無選擇。必須站出來大聲向日本表達我們的抗議。
  • 臺灣保釣五十年:未來得靠大陸了
    臺灣釣魚臺光復會所舉辦的「保釣運動發起50周年紀念研討會」21日在師範大學舉行。針對未來的保釣運動,臺灣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李雅明指出,2012年以後,大陸態度已經轉趨強硬,中國人在釣魚臺(即釣魚島)問題上已經不必像70年代那麼委屈「兩岸中國政府對於釣魚臺的主張,未來應該會比今天更為有利」。
  • 老保釣人談臺灣驅逐大陸漁船:這些官員真是瘋了
    臺灣老保釣人、「中華保釣協會顧問」毛鑄倫  原標題:臺灣老保釣人毛鑄倫談「臺灣將驅逐大陸漁船:馬英九要做歷史罪人嗎?  臺海網4月14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吳生林)「臺灣在驅逐中國大陸的漁船?!看到這消息,我氣得把報紙甩掉。臺當局想幹什麼?是不是瘋了?!」  66歲的臺灣老保釣人、「中華保釣協會顧問」毛鑄倫,12日在臺北家中接受導報駐臺記者專訪。
  • 臺灣新聞臉:臺灣保釣之痛
    6月22日,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日本石垣市議會當天以多數贊成正式通過該議案,預計將在10月1日正式實施。趙立堅   資料圖針對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22日通過議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時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
  • 臺灣保釣人士:共同保我中國領土
    [新聞頁-臺海網] 據你好臺灣網報導,臺灣保釣人士17日下午到日本所謂「駐臺機構」外,抗議日方欲將釣魚島改名為「登野城尖閣」。 他們舉著「土匪改名還是土匪;民進黨效忠日本、假『臺獨』真賣臺」等標語,抗議日方也痛批民進黨「遇到日本就變軟骨頭」。
  • 傅昆成:兩岸應合作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
    傅昆成認為,「臺灣淺灘」位於海峽中線附近,應為海峽兩岸共同管理的區域,兩岸加強在該區域的合作,共同管理和保護。(中評社記者攝)     (記者 楊犇堯 陳耀桂)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昆成近日提出,兩岸應合作,共同管理保護好「臺灣淺灘」(臺灣稱「臺灣堆」),防止此一傳統漁埸魚類資源衰退、以及受到外國侵擾。
  • 專家學者臺北論道 兩岸環保應「強強互補」
    「2018兩岸環保高層專家論壇」12月17日在臺北舉辦,兩岸70多名環保領域專家學者一連兩天,就生態環境修復與管理以及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處理等課題進行交流,磋商新技術與新知識。兩岸互鑑、加強合作成為共同呼聲。
  • 黃錫麟:臺灣保釣人士已辦好船員證下午出海
    保釣人士再次赴釣魚島,圖為曾在7月4日駛往釣魚臺的「全家福」號,日前停泊在瑞芳深澳碼頭。(中評社資料照)【環球網綜合報導】世界華人保釣聯盟會長黃錫麟14日中午表示,臺灣保釣人士已辦好船員證,正趕赴宜蘭頭城,準備下午出海,與兩岸保釣人士會合。
  • 香港保釣船行駛至澎湖海域 目前正與臺灣當局交涉
    人民網8月14日電  香港保釣人士於12日中午前往釣魚島水域,計劃宣示中國主權。據世界華人保釣聯盟網站消息,目前香港「啟豐二號」保釣船正在臺灣澎湖海域航行,計劃今日在馬公港尋求補給。臺灣船隻在準備中,能否按計劃會合還有待確認。
  • 20世紀70年代的保釣運動:在保衛國土面前,臺灣和香港也絕不含糊
    這一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所屬的「聯合探勘亞洲近海地區礦物資源合作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當中宣布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可能蘊藏了豐富的石油資源。眾所周知,石油被稱作是「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脈」。中東國家依靠石油搖身變成了土豪,各工業國依靠石油才能維持工業機器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