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算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這種「說走就走」的旅程。
坐著慢悠悠的綠皮車,一路晃悠悠的達到目的地,有心情就四處轉轉,沒心情就在酒店發發呆。換個城市,換種心情,讓自己有一種「新生」的感覺,蠻好!
隨後,工作、婚姻、家庭、孩子接踵而至,我還是那個我,只可惜再沒了說走就走的灑脫。
前兩天,被日復一日的生活壓抑的有些喘不上氣的時候,忽然就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可以外出走一走,真好!
就這樣,訂下2個小時後的一列火車票,急匆匆的整理行囊,愉快的和大寶以及姑娘擁抱暫別,再拉上獨自懵懂的小寶的小小手,開開心心的向車站狂奔而去。
路上,小寶問我:「媽媽,我們去哪裡啊?」
我忍不住亂七八糟的隨意哼唱起來:「寶貝,寶貝,我們去哪裡啊?有我在什麼都不怕……」
講真,彼時彼刻,我忍不住歡呼雀躍,卻忽略了小寶的忐忑不安。
我們一共外出5天。
每天每天的黃昏開始,到夜幕降臨,都是小寶雷打不動的眼淚汪汪時間:「媽媽,媽媽,我想家了!」「媽媽,媽媽,我想哥哥姐姐、姥姥姥爺了,怎麼辦?」「媽媽,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回家啊?」
看著他微紅的眼圈,竟讓我生生有一種「欺騙了」小孩子的錯覺。
4歲半的小寶屬於那種計劃性特別強的孩子,對於時間的把控感也很強。做什麼事情喜歡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進行。
比如上了一周幼兒園之後,他就清晰的知道了,每周要上5天課,才能休息2天;而且很快對於今天是周幾,還要上幾天課,也是扳著小手指算的清清楚楚。
就在我們這趟隨心的旅程之前,他剛剛經歷了幼兒園組織的4天3夜的團練。
在他團練出發之前,就一直惴惴然,覺得有4天3夜都見不到媽媽,會好傷心的。
然後我告訴他:「其實我們只有2天3夜不見面,因為第1天媽媽會送你,第4天媽媽會接你啊!」他聽完之後,自己又板著小手算了算,立刻就明白了我說的2天3夜和老師說的4天3夜有什麼區別,還興高採烈的告訴我說,「媽媽,媽媽,我知道了,這和猴子的『朝三暮四』不一樣,是真的只有2個白天、3個晚上見不到媽媽!」
明白了出發時間,知道了回程時間,小寶才略微收起自己的忐忑,逐漸接受一次和爸爸媽媽分別的行程安排。
所以,這次我的隨心所至,打破了小寶井井有條、熟悉的生活節奏,也就是破壞了他的安全感,他才會如此表現吧!
當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不怎麼願意主動說話,還動輒哼著鬧著「想家」的時候,可能是他安全感缺失的時候。
即便是爸爸媽媽寸步不離的陪伴著,但是前期沒有對孩子有任何的心理鋪墊和準備,也沒有讓孩子對陌生環境有一個提前認知和熟悉過程,甚至連時間安排都是隨機的,那麼對於寶寶來講,就像忽然摸黑走路一樣,難免會情緒失控啊!
此時此刻,要怎麼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包容孩子的一切情緒宣洩】
不管孩子是沉默,還是哭鬧;不管孩子是怎樣的黏著父母,這個時候,父母都不要制止孩子的行為,更不要催促孩子「擦乾眼淚,怕什麼啊?」
最好的辦法是多抱抱孩子,告訴他下一步的計劃,讓他對明天的安排有所了解,並且包容他的一切情緒,耐心的等待宣洩後的孩子情緒上的轉變。
【不要用恐嚇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
有些父母會動輒說:「你要是不這樣做(你要是不聽話、你要是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我就不要你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對於小小的孩子來講,卻是最恰當的詮釋。
孩子會真的相信父母不要自己、不愛自己,從而感到焦慮,也會更加缺乏安全感。
【給孩子梳理行程計劃,讓他參與進來】
千萬別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正因為他們的懵懂,所以更需要清清楚楚的告知。
就像有些媽媽上班的時候,會用盡各種哄騙的招數,其實越來越無效。因為「欺騙」孩子,會讓他們更加惶恐。不如好好地告訴孩子:媽媽要上班,天黑就回家了;媽媽好愛寶寶,上班的時候也會很想很想寶寶……
這樣孩子才會更快的理解並接受媽媽每天的「離開」。
在小寶3歲的時候,也有帶他外出一個月之久;一來大寶也同行,路上有玩伴,小寶不孤單;二來出發之前我就不厭其煩的告訴小寶:我們要去外地度假,那個地方有大海,有遊樂園,最熱的這段時間我們都會在哪裡度過哦!
當時小寶是欣然接受的。其實,所有有規劃的行程,小寶了解後都是滿開心的接受並參與的。
所以這種「說走就走」的旅程,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到還不用買票,帶著就可以直接出發。越是這樣,越要提前告知孩子,我們要去哪裡,要去多久,要玩什麼、看什麼、做什麼……越詳細的告知,孩子越能夠投入進去。
等到漸漸熟悉了「旅行」這種模式,就可以有計劃的讓孩子參與進來,選什麼交通工具,住怎樣的酒店,玩什麼地方……
通過幾次鍛鍊,孩子就能夠興致盎然的和爸爸媽媽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