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春記者行:化「造雪」為「造血」
圖為遊客在滑雪場滑雪程斌攝
滑雪原本是北方的「專利」,想不到,皖西南也同樣能體驗到滑雪的樂趣。在潛山市天柱山附近的水吼鎮和平村,有一個華東地區最大的人工造雪滑雪場。它不僅為當地旅遊增添了新業態,更為山村脫貧增強了「造血」功能。
2月28日,立春已有20多天,天柱山滑雪場依然白雪皚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正在這裡盡情體驗。「過癮,真過癮!」滑雪場上,笑語不斷。
滑雪場項目負責人劉新宇告訴記者:「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後,冰雪運動受到市民熱捧。春節期間,每天來這裡的遊客不下300人次,最高峰達到1500人次。」
「握雪杖的雙手打開些,膝蓋彎曲,上半身往前傾。」有的遊客是初識雪場,教練員就來示範。來自江蘇的王女士踩著雙板從初級道滑下,未掌握好平衡,摔了一跤,安全員立馬趕來攙扶。這些身著工作服,提供引導、教練、安全等服務的都是經過培訓上崗的當地農民。
滑雪場,不僅給前來天柱山觀光的遊客增添了一個「嘗鮮」的去處,更讓這些村民嘗到了就地就業的甜頭。
和平村樓屋組的方元慶,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他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如今成了滑雪場的管理員。他告訴記者:「家裡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不能外出務工。幸虧有個滑雪場,能在這裡上班,每月有3000元收入呢。」據了解,在雪場實現穩定就業的農民有20餘人,像方元慶一樣的貧困人口有11人。滑雪場用地,是以每畝100至250元的租金從農戶手中流轉的山場,18戶農戶已從中受益,戶均增收2000餘元。
和平村位於潛山市的西北端,背依天柱,是該市最偏遠的山區。這裡崇山峻岭,松竹靜美,但這些資源「養在深閨無人識」。山場只有生態效益,沒有什麼產出,老百姓是有手無處伸。2014年,該村貧困發生率為46.1%,居全市之首。
2017年,潛山市搶抓國家冰雪運動「北雪南展」戰略機遇,通過招商,引來黑龍江客商投資1.2億元,建成佔地200畝,造雪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滑雪場。
藉助滑雪場的人氣,前屋組吳勝友辦起了餐飲農家樂。這一天,他忙得不亦樂乎。「來這吃飯的遊客還真不少,城裡人就喜歡土菜口味。」目前,全村已有農家樂6家。
據滑雪場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滑雪場將和村裡合作,延伸產業鏈,發展森林度假康養、鄉俗文化體驗等項目。農戶可以用土地和房屋入股,增收潛力會更大。
和平村黨支部書記方元祥指著村部前已破土動工的建設工地介紹:「村裡投資300萬元,正在配套建設遊客接待中心;還計劃整合50畝田地,打造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要不了多久,這裡的冷資源可以熱起來。」 (安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