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鋼筆在奢華與使用時間上,要遠遠超過中性筆。很多人以為中性筆是以其價格便宜和使用方便,迅速打開了中小學生市場的,其實,論方便性,中性筆並不能完勝鋼筆,因為很多朋友沒有見過三文堂出產的上墨墨水瓶,完全不沾手,吸完墨水也不需要擦拭鋼筆尖;更不用說滿大街的墨囊鋼筆,在鋼筆墨水用完之後,只要換一個墨囊就可以。
所以,讓中性筆市場佔有率比鋼筆高的唯一的一個理由,就是鋼筆容易洇墨。很多寫鋼筆字的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鋼筆一碰到紙,立刻就是一個墨團,不僅影響書寫,更讓自己變得煩躁。這種情況,不僅多發生於在教科書上寫字或者學校發的紙上寫字,而且即使是號稱「最適宜寫鋼筆字的A4紙」,也經常產生容易洇墨的問題。
為什麼鋼筆這麼容易洇墨呢?其實可能是我們沒有選對墨水和紙張。
不專業的分析各種墨水的奧秘
幾乎所有的墨水,成分都是一樣的:水,色素,膠或洗滌劑。多加些膠,墨水濃稠,可以灌裝在中性筆裡,多加些洗滌劑,墨水流動性好,可以用於噴墨列印。
鋼筆洇墨,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墨水。鋼筆下水太多,墨水太稀,墨水的表面張力太小,都會成為洇墨的理由。同一種紙,中性筆能做到基本不洇墨,但鋼筆就很難做到,特別是書寫筆畫較粗的鋼筆,這其實是墨水不同導致的結果。
表面張力就像液體本身的防護膜,我們常常看到荷葉上的露珠,就是液體的表面張力起到的作用。表面張力是墨水的重要性能參數,一些墨水比如印表機墨水,加入洗滌劑(西方論文翻譯下來是如此),破壞其表面張力,「打開墨水與外界接觸的城牆」,所以這樣的墨水容易滲透進入紙張,所以印表機墨水特別容易洇墨,如果在印表機墨水中加入一些膠,比如黃原膠,就會讓墨水變得特別黏稠,這種黏稠的墨水,常用於各種中性筆。
因為用途不同而設計的墨水張力不同,成為鋼筆洇墨而中性筆不洇的主要原因。鋼筆墨水需要流動性好,所以不能過於黏稠,而中性筆的墨水,幾乎只有筆尖的一部分在流動。這其實就是鋼筆洇墨的主要原因。
水彩是幾乎不洇墨的墨水。一些專業書家,用白色水彩兌水後在黑色紙上書寫,就無需考慮紙張的吸水性。
並非所有的列印紙都適宜寫鋼筆字
在鋼筆創作用紙還沒有那麼花裡胡哨的年代,一位前輩說,其實列印紙就是最好的練字紙,厚實而且韌性好,不容易被筆尖刮下來。但是在試驗了幾種紙之後,筆者發現一些複印紙反而比其他紙張,更加容易洇墨,於是測試了手裡五六本A4字,蘸紅墨水在上面畫,發現一半的紙張吸水性很強,洇墨相當厲害,一半的紙張吸水性很差,但紅墨水還是擴散了,只有一款複印紙完全不洇,甚至過量的紅墨水都沒有到反面去。
紙張的吸水性,與紙張纖維的長短、粗細都有關係。容易吸水就說明紙張內部的空隙比較密集,紙張的質地不夠緊密。一些列印紙為了讓列印時的墨水容易上紙,設計的吸水性非常強,這樣的列印紙,是不適合用來寫鋼筆字的。
鋼筆墨水的適用場合併不多,如果紙張比較洇墨,就需要考慮換碳素墨水或者用水彩兌水書寫;但大多數時候,問題出在紙張身上。適合列印的紙,並不見得適合書寫。
如果你的紙張非常洇墨,那就換一種紙吧。對於選擇紙張,筆者的經驗是,靠辦公文具用品起家的廠商,所生產的紙張,會更適合書寫;但是那些做面紙巾起家的廠商,生產的紙吸水性特別強,就很容易洇墨。
正如毛筆寫行草用生宣,寫楷書用熟宣,鋼筆字同樣也需要講究筆墨紙。「筆墨精良,人生一樂」。古人誠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