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神奇的小馬路
沒有廣告軟文的公眾號
本文為沒事幹研究院
壓馬路最新報告
今天要說的,是上海一條短短的小馬路。
全長不過 1690 米,離車水馬龍的淮海中路只有一街之隔,一頭連著時髦地標 IAPM,另一頭連著新天地。
這條路上最出名的網紅你一定知道:
阿大蔥油餅因為上了 BBC 幾乎變成全球網紅,其第一家店就開在茂名南路南昌路口。圖:烏龍妹,前報社攝影記者。
仔細盤一盤,這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風起雲湧,出一個響噹噹的網紅店。
這裡曾有劉德華、黃曉明爭先恐後坐著保姆車來打包的夜宵店:
圖:魔都吃貨小分隊
有百年歷史的上海第一家川菜館,當年也是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父母輩的時髦青年:
超好吃的粵菜小館沙姜雞,和時髦無比的全球 50 佳酒吧(前幾年評上的hh ):
20 年前,王家衛也來這裡喝咖啡。而現在,王導喝的咖啡館可能已關張。但這條路上新開的咖啡館,其北京總店也是全球 50 佳:
這是一條美好的小馬路。
我們只是好奇地想知道,這些年來的網紅們,現在怎麼樣了?
初代網紅店們,現在怎麼樣
口味環境一探究竟,還值得去嗎?
第 1 家 20 年前文青最愛的粵菜食堂
如今:還是好吃!
歷史:20 多個年頭
地址:復興中路1252弄15號
博多新記稱得上初代網紅店,是當年上海文青很喜歡去的粵菜食堂。「這麼說吧,進門你就能碰見至少一位專欄作家,有時候,一屋子顧客你認識一半」,上一代文藝青年聞佳老師介紹說。
到現在,點評上這家店的標籤,仍然是「好吃不貴的網紅」。去吃了下,咦,水準還在線!
不少朋友都說,上海的粵菜小館裡,還是喜歡博多新記的沙姜雞。
雞皮層油脂層很分明,皮滑嫩、肉質Q彈,配上脆脆沙姜與靈魂醬汁,作為一個熱愛寫廣東城市指南的人,覺得在上海吃到這盤雞很是靠譜!
客家煎釀豆腐很下飯,用了幼滑的豆腐,鮮香熱乎乎,肉餡也挺入味。
松子火鴨生菜包,是上新的一道時令菜,有些意外地不錯。
包裹豐富的餡料一口下去,生菜的脆嫩香氣都突顯出來了。
杏香鮮蝦脆皮小塘菜,一盤被我們掃光,好~吃~
蝦肉小塘菜剁碎裹麵粉做餡,配上香脆的杏仁片,再蘸酸酸的醬料,頂呱呱。
梅子醬番石榴,地道的潮州吃法,清爽又開胃。
芭樂挺新鮮的,還配了顆可愛的梅子。
大家對這裡的評價大多是「容易得到滿足」「很難讓人失望」,在沒有大眾點評的年代,就靠口口相傳生存。
粵菜小館,量大味美,鼎盛時期全城有好幾家店面。
看菜單都這麼大~
如今,還剩下一家,藏在南昌路的小巷弄裡,莫名從當年的文藝感帶上了年代氣息,飯點依舊高朋滿座,翻臺率很高。
隔街還有同一家的副牌,專賣腸粉的池仔記。
有些傳統酒樓的做派,可以小聚也有包廂,仍是周圍上班族的「食堂」。
中午更有午市套餐,三四十元很划算且選擇多樣。
第 2 家 開了幾十年的水果攤
如今:再次變身當代青年熱門
歷史:since 1988
地址:南昌路124號
這家水果店叫果之潤,有 30 多年歷史了,本來是周圍居民一直買的水果攤。當年,很多去閒逛南昌路的當年文藝青年也會提及它品質很好。
現在,老闆與時俱進,重新裝修,變成當代網紅,而且仍然很好吃,鼓掌!
它家的賣點就是新鮮優質的水果,因為積累了幾十年,老闆進的水果就是比一般水果攤的更鮮甜可口,而且,價格也公道實惠。
幾年前從傍邊174號的小店面搬到現在地址,是附近居民的心頭愛。
近來變身網紅,是因為重新裝修。招牌則是現切現榨的水果汁,不加水與糖,可自由搭配。
牆上的文案都不是虛的:「頭道販售,新鮮直達」
喜歡檸檬 + 蘋果 + 姜的搭配,檸檬與姜的香氣很濃烈,還暖胃。
有時髦的五青汁,歐芹青蛇果黃瓜青圓椒與苦瓜,說是「排毒刮油」,青青草原的味道當減肥了。
老闆說是這個搭配是從日本借鑑的,改良成更健康的版本。
這家店現在非常受老外和健身人士的喜歡,路過就會捎上一杯。
問了之前在附近上班的朋友,說沒裝修前就喝了很多年。
和很多有趣的上海西區小馬路一樣,一家水果攤還會賣雞蛋瓜果蔬菜,菜場都不用去了。
老闆說,他請營養師來規劃的水果汁搭配。店內果汁大部分是20元一杯,比喝奶茶健康也很飽腹。
問了老闆,是 2010 年從香港街頭得到的靈感。
也是很佩服上海,一家水果攤的老闆能把店面裝修得如此復古又網紅:
店內大字寫著「Keep fit not fat」「最好的補品不在藥店不在商場而是在水果店裡」很有趣。
店內黑板報說是專門請了美術學生隔段時間來畫:
沒有冷漠的態度,阿姨忙不過來時還讓客人自行結帳,這樣一家時髦精緻但不失人情味的街店實屬難得。真希望公司樓下也有一家hh
第 3 家 可能全香港的明星都來打包過夜宵
如今:疫情停業,下半年見
歷史:賣了 20 多年
地址:南昌路184號
南昌路 184 號,沒有招牌,就叫「鹹烤蟹」。極小的店,只賣鐵鍋加鹽烤熟的大閘蟹:
疫情影響拍不到成品,臨時問魔都吃貨小分隊的朋友借了張圖,大家看下當年盛況hh
在演唱會還很紅的年代,全香港明星都會來上海開演唱會。開完他們就會找地方吃夜宵。錦江飯店原來的上海菜館是一個目的地,據說莫文蔚特別喜歡。
而南昌路這家沒有招牌的小店,就是他們坐著保姆車來打包的夜宵店。當時的上海,有多家報紙整版報導過他們,一度晚上都要排隊,十分網紅了。
老闆夫婦憑「2㎡老式灶頭、一口老鐵鍋」就贏得了劉德華S.H.E黃曉明的心胃
老闆說疫情嘛,關門歇歇先,啥時候開業再看。既然你們來了……看,這些都是我養的鳥:
老闆說,「我就負責養鳥喝茶,蟹是我老婆做的」。這種家庭式小作坊,成了鄰裡嘴饞時最好的慰藉。
家裡養了兩隻泰迪,是母女倆,很乖巧。
至於味道,聞佳老師說他家蟹挑得黃多壯實,吃頭兩個很有滿足感。但因為鹽烤的關係,多吃幾個就容易破嘴,「一群朋友打包了去擼串喝啤酒比較合適」。
截圖來自大眾點評評論
最後一個問題問聞佳老師:「作為宵夜,你覺得小龍蝦好吃還是鹹烤蟹好吃?」
「唔……小龍蝦。味道豐富多了。」
哈哈,時代在變化。
第 4 家文人墨客摯愛的國營飯店
如今:哇,原來網紅過了 100 年,會變這樣
歷史:已有 93 年
地址:雁蕩路82號
南昌路雁蕩路口的潔而精川菜館,是上海文化界非常出名的百年老字號。只是當代青年一聽:誒好像有點像「洗潔精」……(逃
毗鄰科學會堂,是上海科學界和文藝界的老牌餐館。
曾經,正宗的川菜在上海是擁有一席地位的。而且是高檔餐廳,不是如今大家「川菜平價」的印象。錦江飯店的創始女老闆董竹君,就是四川人。
100 年過去,很好奇當年在上海很是時髦高級的川菜館還好不好吃,但是……哎第一不太川菜了,第二偏鹹多油。
點了些經典的川菜,毛血旺、酸菜魚、麻婆豆腐等,都……唔。
其實國營老飯店也有努力吸引更多客人,想與時俱進,比如豐富菜單、進行蒂芙妮藍式的裝修。
還是很喜歡他們出的店刊的!
熟食窗口有不少老人家排隊在買。口味嘛,基本都是上海的。
暢想一下,如果有一家上海菜館在四川開了一百年,是不是也會完全變成川菜館,燒起麻辣紅燒肉?
時間真奇妙呀~
第 5 家來自北京的全球 50 佳咖啡館
如今:和開業時一樣好喝
歷史:3 年
地址:南昌路234號
Metalhands的北京店,是全球 50 佳。作為北京最早一批胡同精品咖啡館,拉杆式咖啡機讓人印象深刻。
點一杯dirty大口喝,整杯很絲滑流暢,沒有雜味,帶些清甜又有堅果香。
疫情期間只提供外帶杯,好的咖啡是你不由自主就喝完了~
「X2」也很適合漸熱的天氣,新鮮橙子+濃縮+湯力水+冰塊,清清爽爽。
再來一塊奶酪蛋糕,配上應季的無花果、草莓,撒上檸檬皮,假裝吃起來不胖。
在獨立咖啡館遍地的上海,這個來自北京的品牌依然能站穩腳,在上海已是第 3 年。
Big7 Travel評選出的2019年全球 50 家最佳咖啡館,北京 Metalhands上榜。
第 6 家全球 50 佳酒吧姐妹店
如今:還是可以去
歷史:3 年
地址:雁蕩路99號
Sober Company作為魔都赫赫有名 Speaklow酒吧的姐妹店,近三年前開業時,是所有魔都時髦青年必去打卡的地方。
它的特點是,從一樓到四樓全都不一樣。一樓是是Café(咖啡,咖啡雞尾酒和全天早餐),二樓是 Kitchen(創意中餐與雞尾酒),三樓叫 Society(雞尾酒吧),四樓則是私密的Tipsy(無酒單,量身定製)。
一群朋友去,往往會選擇從一樓到四樓通關打卡。通關方式是每人在每一層都點一杯含酒精飲料。
一樓的 Sober Café,白天也能喝到微醺,除了意式咖啡,還提供咖啡調酒與餐前酒。
咖啡調酒至今去喝,都覺得還是可以。
二樓麻將牌桌的設計挺有意思,坐下就想打幾圈。
但這次去感覺二樓的狀態,就沒有之前好。因為還要工作,就沒有喝通關三四樓。
喝到一杯讓人驚喜的 coffee milk punch,看起來像杯酒,但入口是牛奶的順滑,還有菠蘿椰子的水果香氣,很奇妙。
看這款,以茶壺茶杯來盛酒,是雲霧繚繞下的荔枝味兒甜水。
鵝肝脆餅,吃起來像酥脆的杏仁餅配上海鹽味冰淇淋耶。
不會膩,反而冰冰涼涼還帶點酒香。
在這裡還能吃到一款「KFC」,外脆內嫩的炸雞搭配哈裡薩酸汁,肉挺 juice很香。
檸檬上還有一層烘烤過的焦糖,擠在炸雞上更添風味~
大白天的,就沒選擇通關一到四樓。另外因為以前玩過,三年後,也感覺這個玩法有點疲……
總的來說,一樓咖啡調酒不錯,現在還是挺值得白天去喝的。二樓餐食尤其粵式點心這次不太好,雞尾酒情況也就是稍好一些。想喝酒可以晚上 7 點後到三樓 Society 喝,也可以體驗通關一次打卡。
第 7、8、9 家 南昌路的三家小確幸
這部分可以算是題外
南昌路還有一些有趣值得去的店。
來自北京的輕奢系家居生活館品牌失物招領,在上海如今已是第 8 個年頭。
每次路過,忍不住上樓看看,此時窗外梧桐樹可真美。
一家沒有門頭,大眾點評也搜不到的小蛋糕店,上海古早風味,也開了多年。
店主顧師傅一人負責每天的製作與售賣,在南昌路 138 號。早上 10 點開門,賣完就收攤。
芋泥卷、慄子蛋糕意外地好吃!用料紮實良心,比許多老字號味道還優秀。
看這綿密的質地,不小心一整個就被吃完了。
接近熱鬧的淮海中路,開了 20 多年的大明小吃,如今生意依然很好,人情味滿滿。
早上供應油條粢飯糰麻球燒餅豆漿豆花...這些煙火氣傳統早點,附近居民上班族都會來買。
午晚化身工人師傅飯堂,有面還有飯菜套餐。
炸豬排,12元一大塊,配上店家自製的辣醬油,味道還蠻好。
真正的題外
那些不再值得去的網紅店
南昌路這片是曾經的法租界,有不少名人故居與老建築記錄著民國史,溫柔靜謐,很適合散步。下次來上海玩的朋友們,不要只記得武康路了~
無人不曉的阿大蔥油餅也是在南昌路起家,經歷風波後搬到了瑞金二路,不過疫情期間不開門。味道嘛,我們真覺得,不至於。
圖:烏龍妹。但她說,阿大做蔥油餅非常投入,看一會,會有一種莫名的安心。
在思南路與南昌路交叉口的阿娘麵館,也是上一代非常出名的上海「網紅」。最近的榮譽是曾經獲得米其林推薦。附近的居民告訴我們:「現在是孫子接手,味道遠不如從前」。
好了,最後的題外
仍然值得打卡的清單在這裡!
Metal hands:南昌路234號
果之潤:南昌路124號
sober company:雁蕩路99號
博多新記粵菜館:復興中路1252弄15號
顧師傅甜品:南昌路138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