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木瓶子
萬能青年旅店發布樂隊第二張數字專輯《冀西南林路行》的這天,狂歡的不僅是滾圈受眾。
在凌晨上線後,《冀西南林路行》專輯很快在豆瓣獲得了9.3分的高口碑,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十分喜人:專輯上線1日,銷售總量即突破30萬張,並很快打破國內獨立音樂市場數字專輯銷量紀錄。上線一周後的今日(12月30日),數字專輯銷量超過41萬張,銷售額超過895萬元。
獨立音樂破圈後產生的「萬青」效應,讓人想起數月前寸鐵樂隊發布《近人可讀》時在交易平臺被炒到翻倍的實體專輯。
一方面,當更多能象徵圈層審美的獨立音樂引來了大批圈外口碑與熱度,我們不禁感慨隨著近年來傳遞獨立音樂文化的綜藝、音樂節等各類場景的推動作用下,獨立音樂正在被更多人所欣賞。
另一方面,此等勝景卻也能很輕易便被帶有偶像特質的音樂人在銷量上「碾壓」——就在今日(12月30日)王一博很快突破千萬張,銷售額破3000萬元。而在此之前肖戰的數字單曲《光點》共發售了超過4600萬張,銷售額度超過1.3億,成為中國音源銷量第一。這背後的現象也值得深思。
無論如何,在這背後是音樂人與數位音樂平臺之間日益緊密的關係,獨立音樂的巨大潛力與平臺為其提升收入的一系列措施相輔相成。隨著今年的「寸鐵」、「萬青」效應開始出現,二八分化的數專市場或許將迎來新的規則。
從萬青到「萬中」,數專市場的崛起十年
萬能青年旅店,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感人故事構成了這支充滿故事感的樂隊名字。從《秦皇島》《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到《郊眠寺》《山雀》,萬青以十年磨一劍的速度為音樂行業輸送著優質的獨立音樂作品及談資。
2010年,萬青推出了《萬能青年旅店》同名專輯,攬獲第十一屆音樂風雲榜最佳搖滾專輯、最佳搖滾歌曲等獎項,十年間一直是各大音樂節的壓軸常客。其中歌曲《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改編版本無數,更是一度讓石家莊成為中國搖滾樂迷的朝聖地。
2020年,《冀西南林路行》發行後引發全網討論勝景的同時,也讓在近年來經歷了搖滾啟蒙的圈外受眾們感知到了這張數字專輯的厲害之處。
iPod在2003年4月份發布了數字專輯服務,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聽眾願意通過網絡來買正版的歌曲,曾經反對新技術的唱片公司也已經加入數位音樂陣營。
當付費音樂這一全球化的現象在盜版現象叢生的國內一度難以操作,可以說,從未養成過付費音樂習慣的中國市場,給數位音樂專輯帶來了極大的桎梏,2015年以來,在國家版權局的強力整治下,中國音樂版權環境在一度充滿亂象的網絡數位音樂領域在國家版權局重拳整治下秩序明顯好轉。其後,李宇春等音樂人的數字專輯銷售力也提振了這一市場。
據《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數位音樂產業規模達到664億元,同比增長8.4%;數位音樂用戶規模超過6.07億,同比增長9.2%,其中網絡音樂用戶滲透率達到71.1%。短短數年,中國的數位音樂市場已經得到了迅速發展。
而當我們回望數位音樂市場,獨立音樂長久以來成為其中一個並不能稱之為規模宏大的細分場景,寸鐵的新專輯《近人可讀》在獨立音樂圈刷屏,甚至戲劇性的帶著破圈之勢登上熱搜,一度被很多營銷號跟風蹭熱度。不少網友調侃:上一次朋友圈有如此盛況還是周杰倫發歌的時候。
在為網易雲音樂平臺引流、並躋身成為年度專輯之際,更是引來網易CEO丁磊寫信祝賀「感謝你們的才華和付出,在2020結束之際,為中國聽眾貢獻出了一張藝術性和音樂性兼具,值得銘記的高水準專輯。」
即便是如萬青這般引發集體狂歡的獨立數專銷量,也很輕易便被帶有偶像特質的音樂人在銷量上「碾壓」,在這背後,二八分化已經成為數位音樂市場多年來的常態。但獨立音樂卻在近些年來成為資本市場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
獨立音樂正起勢,平臺為何持續哄搶?
獨立音樂正在崛起,這是近年來音樂市場達成的共識。但與之相對的卻是其他維度上尚不能與其崛起速度相匹配的「落步」。
行業人士曾向娛樂獨角獸透露,單打獨鬥的獨立音樂人及樂隊不可避免的在宣發環節上有所欠缺。也有節目組曾向娛樂獨角獸坦言,部分來自臺灣的獨立樂隊更是在宣發上有所欠缺,「他們甚至不知道可以自主要求多些曝光機會。」
行業需要更加成熟、工業化的獨立樂隊,當我們從另一個維度開始探討,僅僅是推進獨立音樂產業的完善進程,他們的存在就能起到巨大的標杆作用。
除了獨立音樂圈子的自我推動力,資本對於獨立音樂的趨之若鶩也有些年頭了。無論是各大在線音樂平臺早早推出的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還是如線下live演出、打歌節目等從各個細分角度的深挖,最終的目標都是促進獨立音樂與大眾市場達成某種連接。
在這個角度上來看,音樂綜藝更容易實現所謂的破圈,如簡單粗暴推動了獨立樂隊走向接代言、開巡演、站上如工體等更大舞臺的樂隊綜藝《樂隊的夏天》。
一方面是宣發、危機公關、以及多年來常見的以化身「版權鬥士」來維護應有權益的維權方式,給獨立音樂市場貼上了資本背面的標籤。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音樂公司、在線音樂平臺也給出了多項激勵政策。據《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提到的過去一年數位音樂的幾大特點:在線音樂平臺註冊音樂人數量的持續增長、超過19%的音樂人收入在1000元以上等等。在這些數據統計背後,大部分是單打獨鬥的獨立音樂人的真實寫照。
調查數據顯示,有91%的音樂人已經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並且有79.6%的音樂人已經在數位音樂平臺發布了自己的音樂作品。經過歷年發展,數位音樂已經成為音樂創作者發表作品的首選模式,也是音樂愛好者聆聽作品的主流方式。
其中,網易雲音樂或許是最具代表性的平臺。在在線音樂平臺的註冊音樂人中,僅網易雲音樂一家音樂人數量已高達20萬人。
而數位音樂正在成為音樂人的重要收入來源。據《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達3950.96億元,同比增長5.42%,其中以數位音樂為主的核心層產業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增長。
在數位音樂收入總體增長的背景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有超過19%音樂人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其中通過騰訊音樂娛樂獲取收益的音樂人佔比六成。這個數據雖然仍處於較低水平,但相較往年已有大幅提升。
一個數據能夠更為直觀的反映出在線音樂平臺及流媒體受音樂人的青睞程度:約33%的音樂人受到了平臺音樂人計劃的支持,這一數據遠高於去年僅13%的音樂人參與過音樂人計劃的調查結果。
而在受到計劃支持的1038位受訪者中,89.11%的受訪者參與過騰訊音樂娛樂旗下產品發起的計劃,32.9%的受訪者參與過網易雲音樂的音樂計劃,19.6%的受訪者參與過全民K歌音樂人計劃,16.4%的受訪者參與過抖音的音樂人計劃,14.8%的受訪者參與過快手的音樂人計劃,5.9%的受訪者參與過嗶哩嗶哩的音樂人計劃。
大量的音樂人扶持計劃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更好的宣發場景與交流出口,如太合音樂的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索尼音樂發起、謝天笑擔任掌門人的Indie Pie等組織也不斷顯露。獨立音樂正在試圖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而越來越多有能力的平臺正在努力為其添磚加瓦,讓更多「萬青」效應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