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不僅寄寓人們對美好愛情、親情、友情的嚮往,還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先祖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在七夕節期間,廣東省河源市市民或汲取「七夕水」回家,或與愛人約會互訴衷腸,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客家優良習俗傳統,讓七夕文化能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在全社會營造出愛情純真、生活美滿、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圍。
取「七夕水」祈願美好生活
所以咱們這次來聊聊和平人常說的"七月七水"。
農曆七月七,又叫做「乞巧節」、「祈巧節」、「七巧節」,關於這個節日,客家地區流傳著許多特殊的習俗。
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取井水、山泉水的習俗。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取井水、山泉水的習俗,而在這一刻取出的水叫做「七月七水」。傳說中七月七是玉皇大帝恩準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大喜日子,這一對有情人每年只能見一次面,並且時間十分短暫,於是,他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互訴衷腸,淚如雨下。他們所流下的淚水匯聚成了人間的河水,所以「七月七水」可以保存數年不變質,還能起到清涼解毒、避邪治病的功效。
一位七十多歲的李婆婆說:「每年的七月七,我都會去村裡的一口老井中取些井水,放上三年五載也不會影響口感,每逢家人有病時,都會拿出來飲用,而且效果都挺好的。」
大罐大罐的,據說放在家裡很久水質也不會變壞的。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為了能充分利用「七月七水」,客家人還流傳著在七月七這天到河邊洗澡的習俗,據傳,天上的七仙女都會在這天到凡間的河邊洗澡。這個民間習俗客家人世世代代都在傳承著,這一口口甘甜清冽的水承載了客家人對和諧、平安的美好祈願。
七夕水能清涼解毒且經年不腐,是否有科學依據,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七夕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老百姓汲取七夕水,並以此來紀念亙古不變的愛情,倒也不失為一道獨特而美麗的民俗風景。
到井裡或者山裡「接七夕水」回家,是客家地區常見的七夕儀式。據民間傳說,天庭上的七位仙姑,在農曆七月七日夜間會下凡到人間的河流中洗澡,凡間的河水和井水因沾了仙氣,故成了「有靈氣的水」,而且七夕這天取的水會特別清澈,只要保存好,存放很久都不會壞不會發痧蟲,且水質甘甜。
七夕節取「七夕水」回家,是傳統節日裡的習俗文化,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河源市民姚女士告訴記者,她是東源縣黃村鎮人,每年七夕節當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從井裡打出第一桶水,用罐子裝好保存起來,儲存很久都不會變味。平時捨不得喝,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她丈夫就會用七夕這天裝的水泡茶招待客人以示尊敬,「用『七夕水』泡的茶感覺比普通水泡的茶更好喝」。
家住河源市區的市民吳姨每年七夕節都會委託朋友去桂山路口取「七夕水」。她告訴記者,每年七夕節當天,天色剛微亮時,就會有不少市民前往桂山路口取「七夕水」,有的市民為了能取到最新鮮甘甜的泉水,甚至天沒亮就去了。她說,這一天用「七夕水」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所以她會將「七夕水」給小孫女洗澡,祈願今年小孫女不長痱子。
愛侶訴衷腸祈願美滿生活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裡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七夕節有著「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此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現在也被看作「中國情人節」。不少愛侶們會選擇約會並互贈禮物,還有些新人會選擇在這一天領結婚證,也有一些商家會在七夕節前後策劃開展以「七夕」為主題的各種各樣的優惠活動,帶動「七夕經濟」不斷升溫。
結婚領證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隨著青年男女觀念改變,如今一年中寓意浪漫愛情的好日子都成了領取結婚證的好時機。市民潘先生剛向愛人求婚成功,準備在七夕當天領證,希望借著節日的喜慶來滋潤自己的愛情。
市民吳先生與妻子結婚3年,從交往開始,每年七夕節都會和妻子約會,並送禮物給妻子,哄妻子開心,為篤定的愛情更添一份儀式感。今年七夕節,吳先生打算下班後與妻子一起吃大餐、散步約會,表達對妻子的愛意,讓她體會到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
記者在市區各大型購物中心看到,不少商家絞盡腦汁,不遺餘力宣傳造勢,紛紛打出「七夕愛情促銷牌」,七夕愛情經濟在河源市熱了起來。在市區某購物中心,記者看到,不少珠寶金飾櫃檯推出了滿減、打折、買一送一等優惠活動,吸引顧客前來購買。市民黃先生站在某珠寶飾品櫃檯認真挑選飾品,他告訴記者,平日都不懂、也羞於把愛意說出,希望借著節日和禮物,向愛人表達心意,讓她能感受到愛。
迎七夕晚會
七夕今宵看碧宵,牽牛織女渡河橋。七夕佳節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河源市博物館舉辦2020七夕音樂會,邀請一群萌娃到博物館奏響絲竹之聲,為「博粉」呈現了一場夢幻古典的視聽盛宴,活動吸引了120名市民前來觀賞。
音樂會以萌娃們作為演奏主體,為「博粉」帶來了古箏合奏、書法表演、鋼琴合奏、洞簫合奏、笛子合奏等節目。古箏合奏混搭書法表演《漁舟唱晚》,萌娃們身著鮮紅飄逸的古裝,坐在臺上,雙手撥動琴弦,悠揚的琴聲猶如水波蕩漾在聽眾的心田,恍惚間讓聽眾竟有置身一葉扁舟迎江風佇立之感;洞簫、古箏、鋼琴合奏《綠野仙蹤》,笛聲破空奏響,猶如穿過竹林的清風,又如划過樹葉的輕語,傳遞綿延的思念之情,古箏和鳴,便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為奏樂豐富了情感層次,鋼琴伴奏緩緩疊加,可以感受到中西樂器交融,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互訴,令人動容;笛子獨奏《京調》吹響了一番喜氣洋洋的主旋律,身著一襲藍衣的翩翩少年,傾情用一支竹笛描繪太平盛世,讓聽眾讚嘆不已。
市民阿文表示,她帶著孩子一起來欣賞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感到意義非凡,「過去音樂會都是大人們演奏的,讓小朋友擔綱演奏一場音樂會,給了他們一個展示才藝的平臺,特別值得讚揚。同時,我和孩子也通過這場音樂會更深入了解了七夕節背後的文化內涵,獲益良多。」
為充分發揮傳統節日厚植家國情懷,培育精神家園的重要作用,由河源市文聯主辦,河源市舞蹈家協會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夕有情 幸福中國」專題文藝晚會在河源市區萬隆城廣場舉行。
「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夕有情 幸福中國」專題文藝晚會進社區宣講活動。圖片來源:河源晚報
晚會在群舞《小星星》中拉開序幕,男聲獨唱《IBELIEVE》、街舞HIPHOP《嘻哈風格》、雙人舞《一起過七夕》輪番上演,把晚會推上一個又一個高潮,情景朗誦《七夕山裡的孩子》、管技舞《愛》、群舞《花樣年華》、男女聲對唱《康定情歌》、街舞《繼承者》等節目讓臺下觀眾如痴如迷,掌聲不斷,歌曲《情對祖國講 愛對祖國說》把晚會氣氛推到最高潮,晚會在爵士舞《LOVER》中完美結束。
迎七夕 促家風
「相濡以沫 攜手一生——我們的愛情故事分享會」進社區宣講活動。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直觀體現。良好的家風是構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因素。近日,由河源市民政局、源城區民政局主辦的「河源2020年我們的節日·七夕 相濡以沫 攜手一生——我們的愛情故事分享會」進社區宣講活動在源城區上城街道辦上城社區舉行,邀請社區居民夫妻代表講述他們的愛情故事以及幸福、和睦家庭經營之道。
在這次進社區宣傳活動中,河源市民政局志願者還入戶派發文明手冊、婚姻家庭法律法規等宣傳資料和文明婚禮倡議書。通過開展主題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居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戀愛觀,促進家庭和睦、愛情美滿。(來源:河源文明網綜合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