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這樣過七夕節 弘揚客家優良習俗傳統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8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不僅寄寓人們對美好愛情、親情、友情的嚮往,還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先祖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在七夕節期間,廣東省河源市市民或汲取「七夕水」回家,或與愛人約會互訴衷腸,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客家優良習俗傳統,讓七夕文化能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在全社會營造出愛情純真、生活美滿、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圍。

  取「七夕水」祈願美好生活

  所以咱們這次來聊聊和平人常說的"七月七水"。

  農曆七月七,又叫做「乞巧節」、「祈巧節」、「七巧節」,關於這個節日,客家地區流傳著許多特殊的習俗。

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取井水、山泉水的習俗。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取井水、山泉水的習俗,而在這一刻取出的水叫做「七月七水」。傳說中七月七是玉皇大帝恩準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大喜日子,這一對有情人每年只能見一次面,並且時間十分短暫,於是,他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互訴衷腸,淚如雨下。他們所流下的淚水匯聚成了人間的河水,所以「七月七水」可以保存數年不變質,還能起到清涼解毒、避邪治病的功效。

  一位七十多歲的李婆婆說:「每年的七月七,我都會去村裡的一口老井中取些井水,放上三年五載也不會影響口感,每逢家人有病時,都會拿出來飲用,而且效果都挺好的。」

大罐大罐的,據說放在家裡很久水質也不會變壞的。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為了能充分利用「七月七水」,客家人還流傳著在七月七這天到河邊洗澡的習俗,據傳,天上的七仙女都會在這天到凡間的河邊洗澡。這個民間習俗客家人世世代代都在傳承著,這一口口甘甜清冽的水承載了客家人對和諧、平安的美好祈願。

  七夕水能清涼解毒且經年不腐,是否有科學依據,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七夕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老百姓汲取七夕水,並以此來紀念亙古不變的愛情,倒也不失為一道獨特而美麗的民俗風景。

  到井裡或者山裡「接七夕水」回家,是客家地區常見的七夕儀式。據民間傳說,天庭上的七位仙姑,在農曆七月七日夜間會下凡到人間的河流中洗澡,凡間的河水和井水因沾了仙氣,故成了「有靈氣的水」,而且七夕這天取的水會特別清澈,只要保存好,存放很久都不會壞不會發痧蟲,且水質甘甜。

  七夕節取「七夕水」回家,是傳統節日裡的習俗文化,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河源市民姚女士告訴記者,她是東源縣黃村鎮人,每年七夕節當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從井裡打出第一桶水,用罐子裝好保存起來,儲存很久都不會變味。平時捨不得喝,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她丈夫就會用七夕這天裝的水泡茶招待客人以示尊敬,「用『七夕水』泡的茶感覺比普通水泡的茶更好喝」。

  家住河源市區的市民吳姨每年七夕節都會委託朋友去桂山路口取「七夕水」。她告訴記者,每年七夕節當天,天色剛微亮時,就會有不少市民前往桂山路口取「七夕水」,有的市民為了能取到最新鮮甘甜的泉水,甚至天沒亮就去了。她說,這一天用「七夕水」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所以她會將「七夕水」給小孫女洗澡,祈願今年小孫女不長痱子。

  愛侶訴衷腸祈願美滿生活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裡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七夕節有著「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此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現在也被看作「中國情人節」。不少愛侶們會選擇約會並互贈禮物,還有些新人會選擇在這一天領結婚證,也有一些商家會在七夕節前後策劃開展以「七夕」為主題的各種各樣的優惠活動,帶動「七夕經濟」不斷升溫。

  結婚領證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隨著青年男女觀念改變,如今一年中寓意浪漫愛情的好日子都成了領取結婚證的好時機。市民潘先生剛向愛人求婚成功,準備在七夕當天領證,希望借著節日的喜慶來滋潤自己的愛情。

市民吳先生與妻子結婚3年,從交往開始,每年七夕節都會和妻子約會,並送禮物給妻子,哄妻子開心,為篤定的愛情更添一份儀式感。今年七夕節,吳先生打算下班後與妻子一起吃大餐、散步約會,表達對妻子的愛意,讓她體會到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

  記者在市區各大型購物中心看到,不少商家絞盡腦汁,不遺餘力宣傳造勢,紛紛打出「七夕愛情促銷牌」,七夕愛情經濟在河源市熱了起來。在市區某購物中心,記者看到,不少珠寶金飾櫃檯推出了滿減、打折、買一送一等優惠活動,吸引顧客前來購買。市民黃先生站在某珠寶飾品櫃檯認真挑選飾品,他告訴記者,平日都不懂、也羞於把愛意說出,希望借著節日和禮物,向愛人表達心意,讓她能感受到愛。

  迎七夕晚會

  七夕今宵看碧宵,牽牛織女渡河橋。七夕佳節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河源市博物館舉辦2020七夕音樂會,邀請一群萌娃到博物館奏響絲竹之聲,為「博粉」呈現了一場夢幻古典的視聽盛宴,活動吸引了120名市民前來觀賞。

  音樂會以萌娃們作為演奏主體,為「博粉」帶來了古箏合奏、書法表演、鋼琴合奏、洞簫合奏、笛子合奏等節目。古箏合奏混搭書法表演《漁舟唱晚》,萌娃們身著鮮紅飄逸的古裝,坐在臺上,雙手撥動琴弦,悠揚的琴聲猶如水波蕩漾在聽眾的心田,恍惚間讓聽眾竟有置身一葉扁舟迎江風佇立之感;洞簫、古箏、鋼琴合奏《綠野仙蹤》,笛聲破空奏響,猶如穿過竹林的清風,又如划過樹葉的輕語,傳遞綿延的思念之情,古箏和鳴,便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為奏樂豐富了情感層次,鋼琴伴奏緩緩疊加,可以感受到中西樂器交融,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互訴,令人動容;笛子獨奏《京調》吹響了一番喜氣洋洋的主旋律,身著一襲藍衣的翩翩少年,傾情用一支竹笛描繪太平盛世,讓聽眾讚嘆不已。

  市民阿文表示,她帶著孩子一起來欣賞這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感到意義非凡,「過去音樂會都是大人們演奏的,讓小朋友擔綱演奏一場音樂會,給了他們一個展示才藝的平臺,特別值得讚揚。同時,我和孩子也通過這場音樂會更深入了解了七夕節背後的文化內涵,獲益良多。」

  為充分發揮傳統節日厚植家國情懷,培育精神家園的重要作用,由河源市文聯主辦,河源市舞蹈家協會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夕有情 幸福中國」專題文藝晚會在河源市區萬隆城廣場舉行。

「我們的節日·七夕」——「七夕有情 幸福中國」專題文藝晚會進社區宣講活動。圖片來源:河源晚報

  晚會在群舞《小星星》中拉開序幕,男聲獨唱《IBELIEVE》、街舞HIPHOP《嘻哈風格》、雙人舞《一起過七夕》輪番上演,把晚會推上一個又一個高潮,情景朗誦《七夕山裡的孩子》、管技舞《愛》、群舞《花樣年華》、男女聲對唱《康定情歌》、街舞《繼承者》等節目讓臺下觀眾如痴如迷,掌聲不斷,歌曲《情對祖國講 愛對祖國說》把晚會氣氛推到最高潮,晚會在爵士舞《LOVER》中完美結束。

  迎七夕 促家風

「相濡以沫 攜手一生——我們的愛情故事分享會」進社區宣講活動。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直觀體現。良好的家風是構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因素。近日,由河源市民政局、源城區民政局主辦的「河源2020年我們的節日·七夕 相濡以沫 攜手一生——我們的愛情故事分享會」進社區宣講活動在源城區上城街道辦上城社區舉行,邀請社區居民夫妻代表講述他們的愛情故事以及幸福、和睦家庭經營之道。

  在這次進社區宣傳活動中,河源市民政局志願者還入戶派發文明手冊、婚姻家庭法律法規等宣傳資料和文明婚禮倡議書。通過開展主題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居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戀愛觀,促進家庭和睦、愛情美滿。(來源:河源文明網綜合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節日|廣東河源端午節的客家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6月25日就是端午節了,記者了解到,在廣東省河源市客家地區,每至端午,市民都會以吃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掛菖蒲等習俗緬懷先賢、傳承愛國精神。
  • 別再被騙了,七夕不是情人節!廣東人傳統七夕節是這樣過的
    眨眼間七夕就要來了,各大購物平臺早就打出了七夕情人節的稱號讓大家買買買。你是不是也在準備如何跟對象過一個甜甜蜜蜜的七夕節了呢?但是!其實七夕它從來都不是中國正統的情人節!七夕節最早開始是漢朝時期就有的節日,但是漢朝時期的七夕節跟情人沒有一點點關係!
  •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時間:2017-08-19 11:38   來源:火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2017年中國情人節七夕是幾號?
  • 七夕節的習俗你又了解多少呢
    現在的節日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們不僅過著我們中國傳統節日,同時也接受著西方傳來節日,比如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萬聖節、感恩節等等的節日都比較受我國同胞推崇。有時候給我的一種感覺我們被西方節日同化的都快忘了我們中的傳統節日。其實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才是我們大家去大力弘揚的。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牛公牛婆日、七夕祭、雙七、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七夕節各地傳統習俗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 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你怎麼過?有美食還有傳統習俗!
    七夕吃什麼?七夕節作為傳統節日,南北各地都有吃巧食的風俗,隨著食物商品化,一些原本寓意著美好的風俗逐漸被人們簡化與淡忘。關於各地七夕巧節的吃食風俗,今天部長就帶你去看看那個有趣又特別傳統的七夕節!2.卡小果在遼寧丹東,七夕叫做「七月七」這天會選擇吃卡小果,當地年長的婦女要教授年輕女孩做卡小果,用傳統的手藝迎接七夕。
  • 七夕是什麼節?2019年七夕是什麼時候?七夕節由來起源\傳統習俗
    七夕是什麼節?2019年七夕是什麼時候?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也就是七夕。你知道七夕的由來起源和傳統習俗是什麼嗎?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七夕有哪些習俗?
  • 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傳統習慣是什麼50字簡短介紹
    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遠勝於今天。無論皇宮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區也各有趣味,有些民俗流傳至今。那麼七夕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接下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七夕的習俗。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1.穿針乞巧  七夕之夜,民間女子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 西固城街道開展「七夕」主題活動弘揚傳統文化
    中新網甘肅新聞8月7日電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在七夕節到來之際,西固城街道積極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謳歌美麗愛情,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蘭棉廠社區聯合天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相濡以沫,攜手一生」主題活動,邀請了社區老年夫妻參加。
  • 航拍廣東之河源:客家古邑,萬綠河源
    河源,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氣候溫和,山川靈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河源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東江流域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保留了豐富的客家文化遺蹟,有「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之稱。蘇家圍河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而最能凸顯其歷史文化底蘊的當屬客家圍屋。與眾多圓形圍龍屋不同的是,河源客家圍屋多是方形或半圓形。
  •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七夕節的由來起源\七夕的傳統習俗活動
    》》》推薦閱讀:2019七夕情話文案酸到掉牙 七夕情人節幽默搞笑段子簡短祝福語雖然現在一提到七夕,大家就想到,鵲橋會、定情、看著星星互訴衷腸……但實際上,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啊!「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大概意思就是在一個樓裡興致勃勃地穿針……開襟樓又叫穿針樓、彩樓它是什麼樣,現在已經看不到大家可以在下圖中湊合一覽其風姿這是圓明園的海嶽開襟,相當豪華想想在這樣四周環水的三層小樓裡望星星穿針可以說非常浪漫了~
  • 七夕節的到來,中華千年習俗和典故的流傳,古代人是怎麼過七夕的
    夏季的到來,有很多小夥伴都會尋覓良辰出遊避暑,即將到來的八月份,將迎來七夕節,這裡的七夕節其實不是7月7日,而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在廣東會被稱為「七姐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要知道,其實七夕節並不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而是源自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今日是七夕節,農村過七夕節都有什麼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今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等。現如今,七夕節被人們看做是情人節,而最早的起源則是來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而後才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變成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 廣東旅遊休閒好去處,遊客家之都,萬綠河源
    在萬綠湖除了賞湖、觀水、親水、遊島,享盡湖光山色,萬綠湖客家風情館是探尋客家文化、風俗之地。河源客家人的五次大遷徙歷史,客家文化藝術、風土人情、禮儀習俗、民間工藝、生產生活習俗等都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展現。遊完萬綠湖可以順著東江而下,遊賞東江畫廊,在這條水源供港的大江上感受漁舟晚歌,沿岸的客家風情和田園風光。
  • 遊客家古邑,萬綠河源,五一廣東旅遊休閒好去處
    在萬綠湖除了賞湖、觀水、親水、遊島,享盡湖光山色,萬綠湖客家風情館是探尋客家文化、風俗之地。河源客家人的五次大遷徙歷史,客家文化藝術、風土人情、禮儀習俗、民間工藝、生產生活習俗等都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日本、韓國以及越南是如何過七夕節的
    七夕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那麼他們是如何傳承中國的七夕節的?一、日本主要祈願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
  • 廣東河源有哪些好吃的特產 廣東河源特產
    河源是廣東的地級城市,居住的大都是客家人,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純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自然就有更多好吃的特產了,河源有哪些好吃的特產呢?一起來看看吧!1、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是廣東河源的一道特色傳統美食,屬於客家的名菜,客家人釀豆腐是科技惡人一道必吃的美食,更是逢年過節,招待賓客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客家人會選用優質的黃豆製作成豆腐,然後將餡料塞入豆腐中,就像包餃子一樣
  • 你真的了解「七夕節」嗎? 七夕節的由來與習俗介紹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真的了解七夕節嗎? 七夕節的由來與習俗介紹 七 夕 節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節的由來與習俗介紹     七 夕 節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