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有哪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一下

2020-12-21 騰訊網

與你分享江山資訊|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江山

我們一路與你同行

文化與自然遺產,似乎是那一種陌生的,距離自己特別遙遠的東西。

它們藏在街頭巷尾,鮮活又精彩。

作為江山人

你知道家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小編告訴你

江山市的婺劇、廿八都木偶戲都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哦!

01

·江山婺劇 ·

婺劇2012版穆桂英獻寶(轅門斬子)

婺劇,俗稱叫「金華戲」。中國浙江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2008年6月7日,婺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申報地區:金華市、江山市

小編偷偷告訴你

婺劇可是連周總理都特別喜歡的戲劇

據說當時婺劇進京,周總理一連看了八次!!

江山婺劇《三請梨花》1960年在上海電視臺作實況轉播、錄音、灌制唱片,下半年部分演員晉京匯報演出,受到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

當然,現在江山婺劇也是相當受歡迎

今年年初,江山婺劇前往澳門進行文化交流,收穫一波澳門迷妹迷弟!

演出劇照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弘揚和傳承江山婺劇,演員們往往付出大量的心血與汗水。

說起江山婺劇

不得不說其中特別厲害的兩項絕活——變臉和耍牙

當然,變臉和耍牙不只在江山婺劇中存在,比如變臉,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川劇的變臉。

川劇變臉

毛向陽表演婺劇變臉

川劇變臉&婺劇變臉

川劇變臉主要是更換面具,而婺劇變臉的精髓是塗抹油彩,演員在演出中,一時呈現幾副面孔,效果強烈。

婺劇變臉分「自然變臉」、「抹臉」、「吹臉」、「扯臉」四種,根據劇情,用於戲中的人物情緒的驟然變化,或驚恐,或絕望,或忿怒等。

再來看江山婺劇裡的另外一項絕活——耍牙

耍牙在全國劇種中罕見,在婺劇技藝中堪稱一絕,屬花臉特技。用長約2寸的豬大牙2至8枚,放在嘴裡,以舌為主要動力,齒、唇、氣為輔助動力,使牙時而露出,時而收進,時而上翻,時而下翻。動作變化多端,能突出刻畫人物的兇惡猙獰性格。

鄭初法表演耍牙

姜志謙和周春榮分別是江山婺劇變臉和耍牙的國家級和省級傳承人。而今,姜志謙老人身體不適,臥床休養;周春榮老人已經在2009年離世。真正在傳承和發揚變臉和耍牙絕活的分別是第二代傳承人毛向陽和鄭初法。

江山婺劇耍牙代表性傳承人周春榮的生前表演留影

02

· 廿八都木偶戲 ·

廿八都木偶戲系提線木偶,自明代正德年間由江西傳入後,以師徒相授的形式已傳承了18代約500年。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廿八都木偶戲古稱「傀儡戲」,俗稱「窟儡子」,據《舊唐書·音樂志二》載:「窟儡子,亦名『魁儡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

廿八都木偶戲紀錄片

以目前廿八都木偶戲團團長金宗懷的師承情況為例,其傳承譜系圖如下:

@金宗懷:演繹上我們有10多種提線技藝,音樂上以鑼鼓助節,一人乾唱,眾人幫腔,穿插著嗩吶伴奏,而唱腔則以江西贛劇為主,能把這幾項全學會的人自然不多。

廿八都木偶戲劇目繁多,至今保存有100餘冊的古代手抄劇本,從廟戲《大香山》、《觀音出家》,到社戲《百子圖》、《長生樂》,再到苦情戲《合玉環》、《賢媳婦》等比比皆是。撇開年久失傳與未曾學習的,金宗懷掌握的大約有三四十齣,已屬難得。

表演一般由5到7人完成,分兩批,一批是正副手,在前臺牽動木偶做出各種動作並演唱臺詞,一批是後臺樂隊,需3至5人,分別是司鼓、主胡、大鑼、正吹、副吹。

因為這些戲劇大多貼近老百姓的喜好,所以即便是現在,每每遇上歲末舉辦廟宇祈福、節慶喜事,人們依舊少不了要請幾齣木偶戲來助助興——通俗點講,作為「草根藝術」的木偶戲亦是當地鄉親年俗大會「收視率」的一道保障。

綜合自「文化江山行」微信公眾號

記者:周耕

通訊員:姜虹霞 徐槊蔓

編輯:周耕

江山新聞網原創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為江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點讚吧!

相關焦點

  • 建水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 關注丨芒市德昂酸茶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推薦申報的943個項目進行了評審。之後,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委員會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標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報武鳴訊 (記者/曾永聯 通訊員/梁茂昌)12月8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文件正式下發,武鳴縣申報的「壯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這是該縣榮獲的第一個國家級非遺名錄。   「壯族三月三」是壯鄉武鳴的傳統節日,唱歌為其活動的主要內容。
  • 定州緙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正式對外公示的第五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 定州緙絲織造技藝上榜 自2019年起,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2019年06月04日 13:29 來源:百色新聞網 作者:韋彩坪 編輯:潘曉明   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阿拉善精神和阿拉善理想的重要源頭,是阿拉善盟建設文化大盟的重要資源,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後便有一些歌曲用來紀念嘎達梅林,如90後學生小學音樂課本上的《嘎達梅林》,以音樂的形式表現。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深圳有哪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資料顯示,深圳目前共有以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見下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覽表名稱級別類別保護區域望煙樓的傳說省級民間文學寶安區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新聞裡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化遺產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該委員會是政府間組織,由21個成員國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決定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 。鄭州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傳承人4人;省級非遺59項,傳承人26人;市級非遺185項,傳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級項目,三批市級傳承人。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快來了解江安有哪些文化遺產
    千古文化留遺韻一代文明展新風今年6月13日為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遺產日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文化和自然遺產釋義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以物質形態存在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包括古遺址、藝術品、文獻、手稿等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和手工技藝等。
  • 政策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傳承人。
  • 大紅袍製作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川新聞網消息       (金文蓮)2日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成為惟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視頻】唐山花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照進博會組委會的要求,第三屆進口博覽會首次提出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會同河北省商務廳,共同遴選了19個具有河北代表性和濃鬱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參加展覽展演。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唐山花吹,應邀參加了場館公益性演出,唐山花吹第七代傳人姚希吶與外甥劉姚的兩場精彩演出,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令(第3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傳承人。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澳門四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新華社澳門5月17日電(記者胡瑤)記者17日從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獲悉,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上,澳門四名申報者均入選,分別是南音說唱的區均祥、媽祖信俗的陳鍵銓以及哪吒信俗的鄭權光和葉達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舉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舉行 2019-09-11 13:01:0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法規解讀
    四十、我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規範性文件有哪些?  五十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申報評定工作由哪個部門具體實施?  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具體實施。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要與各有關部門、單位和社會組織相互配合、協調工作。  五十八、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項目,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 璦琿上元節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璦琿上元節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咱焦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彩紛呈「火龍舞」
    2006年,「火龍舞」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201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說起「火龍舞」,7歲就跟著爺爺學舞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舞」的傳承人郝同周說,龍臺村製作的「火龍」十分精美,龍身通體安裝有多個「油咕嘟」,龍口安有噴火裝置,龍尾系有鈴鐺,夜間舞動時火光四濺、鈴聲悅耳,仿佛把人帶入一個夢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