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鹽城長大的孩子,一定沒人不知道老鹽中旁邊巷子裡的老奶奶油炸。掉漆的小黑板上記著一串串只有老奶奶看得懂的數字,那是客人的點單。「奶奶,我要『甜加辣』」,這種地道的點單方式,一聽就是老主顧。他們也一定有自己心目中最好吃的一家雞蛋餅攤子、最好吃的米飯餅包油條、最好吃的煮乾子……
無論走多遠,離家多久,最令人忘不了的就是家鄉的一口小吃,每次風塵僕僕地回到家裡,迫不及待地去吃上一口童年的美味,熱淚盈眶,仿佛家一直在身旁。
吃是對家最好的記憶,最近有一首叫《鹽城小吃》的網絡歌曲在鹽城唱紅了,不在於它的旋律有多優美,也不在於歌者的唱功有多麼高深,而是它的歌詞,字字貼著80後、90後鹽城孩子們的心。歌裡提到的每一樣小吃,每一個小街小巷,都留著我們童年的印跡,是我們成長的滋味。
這首歌的作者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鹽城小夥子,他叫陳可,1989年生。陳可說這首歌幾乎是他一氣呵成地創作,「旋律一直就在我的腦子裡,我一直想寫一首關於家鄉的歌,但是一直找不到好的切入點。」他以前有過很多創作思路,但是都覺得角度太大,反而不觸動人心,偶然想到「吃」是最直接的記憶,也是最地域性、最溫暖的東西,所以就以只有鹽城有而別處不多見的幾種小吃作為題材進行創作。
「這些東西都是我從小吃到大的,並且現在還愛吃它們。成長過程中我離開鹽城去蘇州上大學,離開家鄉的幾年裡也一直思念著這些熟悉的味道,每次放假回到家,都要去吃一遍才過癮。」陳可說。
陳可並不識譜,但卻有音樂天賦,「我把旋律唱出來,現在手機各種作曲的APP非常多,寫歌也不一定要識譜,不用非常專業也可以創作自己喜歡的歌曲。」在大學裡的時候,陳可還創作了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的院歌。音樂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之一,他並沒有想以此為業。「創作歌曲都是有感而發,最近在看湖南臺的《歌手》,趙雷的《成都》唱得很火。我就想我也可以為我的家鄉寫一首小歌,把我愛家鄉的感情寄托在裡面。所以就有了寫這首歌的衝動。」陳可說。
有個地方
叫鹽城是我的家
人傑地靈魚米之鄉
帥氣小夥俏姑娘
麋鹿故裡
丹頂鶴過冬天堂
溼地之都屹立東方
來斯的空氣品質
小黑板在毓龍路上
大排小排乾子又脆又香
它對面在月亮街旁
電烤肉串特別棒
純化路有個人很胖
他只做大腸包小腸
如果愛吃麵去潘黃
學林的湯咖喱香
市區蠻大
高架修得通又暢
BRT專用通道徜徉
鹽瀆公園好風光
雞蛋餅裡
裡脊肉還有王中王
早茶不止大元宏祥
蒸餃燒賣把乾絲上
濱海人最愛灌香腸
響水四腮鱸魚鮮美飄香
阜寧大糕過年派上用場
射陽泥螺響噹噹
大豐紫菜美名遠揚
東臺魚湯麵獲國際金獎
建湖藕粉圓裡不止芝麻
還有很多等你來品嘗
等你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