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訊(記者 周洪攀)「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3月22日上午,在初唐大詩人陳子昂的故鄉射洪,「詩歌中國,詩意遂寧」子昂故裡射洪萬人詩歌朗誦會再次如約啟幕。
「巍巍金華,幽幽書臺,文宗已去,詩聖來朝,後世百代,緣文宗而寄言,因文宗而興筆。」在拜祭文宗的儀式中,萬眾再次用「革故鼎新,以文踐道」等表達了對陳子昂的追思與傳承。今日的射洪,追尋子昂遺風的「來者」絡繹不絕,以詩歌引領的射洪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趨豐富,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逐年攀升。
在陳子昂讀書臺感遇廳,兩旁的壁畫簡要記載著的生平事跡,為各地遊客了解陳子昂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陳子昂在皇帝和權貴面前展現的不卑不亢也讓遊客紛紛稱讚。
「人們稱陳子昂為『詩骨』,是根據他的性格、事跡和作品而來的。」射洪陳子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羅明金介紹,陳子昂出身在初唐,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雖然在詩文的成就上沒有李白、杜甫突出,但從初唐開始就倡導詩文改革,他的詩文是後面人的寫作依據,杜甫曾稱讚:「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白居易在《初授拾遺》中也寫到:「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韓愈在《薦士》中稱:「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陳子昂在國子監期間,他用重金購買了一把古琴,並邀請圍觀者第二天前往他住所聽古琴演奏,結果他第二天卻大擺宴席,觥籌之後,他摔碎古琴,贈送自己詩文給與會者,致使『一日之內,聲華溢都』」。金華中學高級教師劉江海曾撰文寫到,大唐詩人陳子昂短短一生中,用其創作的詩文一掃齊梁間的迤邐之風,豐富了「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的創作理論,開創了唐代新文風。
據了解,射洪以陳子昂讀書臺為核心的子昂文化載體不斷呈現,城市規劃中的子昂故裡牌坊、伯玉路等建築和道路名已進入一代代射洪人的記憶,子昂廣場和陳子昂銅像現在正成為射洪子昂文化的地標性建築。同時,先後成立陳子昂詩社、陳子昂文學社,兩社創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作品,刊發作品3000多件,為射洪「中國民間詩畫藝術之鄉」做出了積極貢獻;新成立的陳子昂研究會,以「研究、傳承、推廣、發揚陳子昂文化」為研究方向和指導思想,發掘射洪歷史名人和歷史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