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中華文化講堂"免費訂閱本刊
天下叢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最難
普天之下的叢林寺院,擁有著堆積如山的飲食,只要手託缽盂,便可以任意享用。黃金白玉並不是稀奇珍貴之物,只有披戴袈裟、剃度出家,才是世上最高貴、最難得的選擇。
金刀剃去娘生發,除卻塵勞不淨身,
圓領方袍僧相顯,法王座下又添孫
虛雲老和尚
《悲華經》云:「往昔佛陀曾如是發願:吾之教法中身著四指法衣、袈裟者,若未能遂意而得飲食,則我已欺誑如來,故我不得成佛。」又云:「所有在家眾,指甲上耕耘,吾之出家僧,生活無貧困。」 承蒙釋迦佛祖的加被,皇天后土之間,古剎叢林、禪院道場可謂星羅棋布,其中的出家修道之人安然平靜地享受著衣食無憂的自在生活。雖說是粗茶淡飯,但也有鐘鳴鼎食之盛;雖說是「壞色之衣」,卻勝過了朝廷的紅黃之袍。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
為了生死事,隨緣度春秋
出家人只需手託缽盂,便可隨心所欲地雲遊參學。所謂「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就活脫脫地描繪了出家僧人的自在生活。多麼的灑脫逍遙,多麼的安閒悠然,怎不令人傾羨渴慕,怎不令人心馳神往?!
然而,以「金錢至上」為準則的世間拜金主義者們,卻將黃金白玉奉為萬能的聖靈。但我們應當清醒地意識到,黃金白玉只能買來短暫的物質享樂,卻不能買來健康的身體、誠摯的友情、融融的親情、健全的心態,更不能買來仁慈的善心、自在的心境、來世的安樂、永恆的解脫。如果金錢是萬能的,為什麼腰纏萬貫的富翁會在難以承受的病痛中奔赴黃泉?如果金錢是萬能的,為什麼身家過億的明星會將自己的金貴之軀捐棄於摩天大樓之下?如果金錢是萬能的,為什麼跨國集團的擁有者會在對手的暗害中含恨而死? ……
全知無垢光尊者云:「多世曾為三界主,身披袈裟唯今世。」雖然在流轉輪迴的歷程中,我們已經多世轉生為三界的領主,但身披袈裟的機會卻是難得一遇的。 所以,以修道者的眼光看來,世間最寶貴的物品,莫過於披搭於身的袈裟。
「袈裟」一詞是梵文Kasdya的譯音,也可寫作「迦裟」,意即壞色。因僧衣避免使用八正色(不宜作為染著出家人衣服之八大正色,包括黃丹的桔黃色、天青的深藍色、胭脂的紫紅色、銀硃的朱紅色、紅花的紫黃色、茜草的大紅色、甘草的黃黑色和紅芙蓉的深黃色),而用似青、似黃、似赤、似蘭等不正之色而得名,故又稱緇衣。
古代叢林,僧眾出外雲遊參訪,必須具備衣單和戒牒才能到寺院掛單。《敕修百丈清規》云:「將入叢林,先辦道具。」所謂「道具」,即指資生辦道之具,包括三衣一缽等頭陀十八物(包括三衣、缽盂、楊柳枝、澡豆、水瓶、坐具、錫杖、香爐、奩、濾水囊、毛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其中的三衣,即指九條衣、七條衣、五條衣等三種袈裟;所謂「一缽」,即指從釋迦佛時期傳承至今,用作乞食的缽盂。
在南傳佛教盛行的東南亞各國,至今可以見到出家人身披袈裟、手託缽盂,出外行乞化食的身影,這種清淨無染的行為,很容易令旁觀者生起信心。一九九九年我去泰國的時候,就曾被眼前的這種場景深深地打動過。三衣一缽既是出家人的形象特徵,也是出家僧眾受戒時不可缺少的僧物。無論是三衣或缽,都代表著清淨無染的僧團,標示著遺世獨立的人格,象徵著至崇無上的地位。
據《付法藏因緣傳》記載,摩訶迦葉將入涅槃時,手捧佛陀所授的衣缽,入雞足山敷草而坐,等候彌勒菩薩降生成佛,再將佛陀衣缽傳與彌勒;禪宗初祖達摩由印度東來時,也將衣缽傳給二祖慧可,以為法脈相傳的證物。自此以後,禪宗各祖師徒間以心印心的傳法,就是以衣缽相贈作為標誌,所以稱為「傳衣缽」。由此可見,衣缽在釋迦牟尼教法中,的確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袈裟又稱「福田衣」,身披一肩袈裟,手託一口缽盂,就可以稱之為世間的福田。晉朝慧遠大師云:「袈裟非朝宗之服,缽盂乃聖賢之物。」可見袈裟缽盂之珍貴。袈裟的寶貴,並不在於它有形的價值,而是因為袈裟所代表的出家僧眾之責任——紹隆佛種、彰顯聖教、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出家人義無反顧地犧牲了小我之利,而將此身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三界眾生,為苦難有情消災解殃、祈福化難,是診治輪迴痼疾的醫王,是渡越三有苦海的舟子,是趨往解脫寶洲的商主,是斬斷煩惱荊棘的樵夫。能夠身披袈裟,實在是無上的榮光。
《三摩地王經》云:「誰舍猶如火炭坑,亦棄所愛子與妻,以恐怖心而出家,不難獲得勝菩提。」又云:「何人數俱胝劫中,承侍恆河沙數佛,不如生起出離心,真正出家更殊勝。」星雲大師也云:「發心出家最吉祥,割愛辭親離故鄉;天龍八部齊誇讚,求證慧命萬古長……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總而言之,身披袈裟、剃度出家,的確是黃金白玉、名聲威望等世間榮華富貴所不能交換的大福報。
世間僧寶 人天福田
以金剛為正法眼
以楞嚴為降魔杵
以大悲為利世燈
以彌陀為導歸處
教在天台 行歸淨土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法喜充滿 六時吉祥